第3章 黃燜雞米飯
好不容易用一碗冰鎮冰糖梅子湯加上好多表示自己服了軟的恭維話哄好了這位北方姑娘。
順便又用等到測試程序能成功完成運行就讓她摸腦袋一分鐘的代價換來了她的承諾——回到宿舍就開始補代碼。
沈雲終於在下午五點之前趕到了一樓食堂里賣黃燜雞的窗口。
高考填志願的時候他本來沒有填這個學校,最後是穩妥起見要在志願表上安排一些保底的地方才後加的,校址離他平常打工的地方也比較遠,不是他的活動交際圈,此前也沒專門了解過。
他升入高三之前打散工的時候聽那些來打零工用以充做應急和約會資金的大學生聊起自己是哪個學校的,也在一邊附和兩聲「牛逼牛逼」。
人家說自己是深圳大學的,他在旁邊附和兩句「牛逼牛逼」;你說自己是是信息職院的,他也喊「牛逼牛逼」,你是工程技院的,他還是喊兩聲「牛逼牛逼」,給人家充充面子。
他所存在遊走的地界裡向來不怎麼講具體的學歷,你是一本,好,是個大本。
你是二本,好,是個小本。
這是好多山東漢子和東北小伙對學歷的稱呼,沈雲也跟著一大幫廣西福建的一起向他們學習普通話。
這些賣苦力都能比一般人多掙個50,100的大哥講話比他的普通話老師有意思多了。
你說你都不是,只個小學文憑,那你有能讓人在哪稱道的,也都能附和著幫你稱讚兩句。
都是打工的,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待遇。
除非你說你是清華北大的,不然在老輩人那也沒什麼用。
沈雲家最早是北方那邊的,後來遷過來,老輩人也長和那邊聯繫。
這邊他熟識的的老人基本認得還是留學回來的學歷。
不過那也都和他的成績沒什麼關係就是了。
他只是在報這個學校之前看學校發的招生帖子裡介紹說本學校有七個食堂,當即驚為天人的在報名表上的第23位加上了這個學校。
除此之外全無了解。
只覺除了清華北大,其他學校全無區別。輪到哪個就是哪個吧。
確認之前找朋友問了問,聽說教育水平算是比較垃圾的,但他考得也沒有多高,不報偏遠地區的話,留在本市接受這個結果也不是不可接受。
也沒有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了,畢竟報名表上的學校太多了。
結果真被這兒錄取了的那一刻才明白之前完全是帶著一股自毀的傾向報到這兒的。
在平淡的生活里自己給自己設下了陷阱,期待著某個瞬間真正通過時不得已的踩踏。
從而求得痛和鮮血淋漓。
真是他媽的蠢啊。
短暫的兩個禮拜的自暴自棄,懊惱悔恨以後還是接受了在這兒的生活的預期未來。
畢竟還在本市,就算是跨了好多區,再轉租房也算方便。
打工的時候聽說大學的食堂都有餐補,比外面便宜好多。
學生也來自五湖四海,各地風味的飲食也在校園裡常見。
真正在這兒上了兩個禮拜的學才發現宣傳都是哄人的,什麼中國最好吃的大學食堂,數量超多的民族特色食堂品類,熱情滿溢的餐飲服務,都是假的。
那些他起初不見,後來也尋不到的宣傳里的那些「額外」食堂並不能產生什麼「隱藏起來的食堂」,或者「只在深夜凌晨開的宵夜餐廳」這種稱號的小眾腦殘向劇情發展。
那些他臆想出來安慰自己的可能性別統統都不在現實里存在。
每天晚上八點半所有的食堂就都關門了,儘管他的勤工儉學申請上面的崗位告知單里規定的下班時間其實是晚上9點——正好用實際要求的早半小時開始工作補上。
他努力的搞清楚了那個寫招生帖子的人對「一個食堂」的劃分。
原來只要是建築間有一個大的隔斷就可以分成一個食堂了,所以他工作的這層樓有三層,一樓二樓有隔斷就是四個食堂了。
加上再頂上的一個教師食堂,旁邊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回民餐廳,他進不去的留學生獨立公寓的兩棟獨立大樓里一層有通道連接的平行層也算一個食堂,這就湊齊了。
大二才能開始的創新創業項目的申請報告上需要體現他和學校的聯繫,所以他要在不占固定工作崗位的情況下進行勤工儉學。
沈雲除了下午5點半的放飯時間開始以後就到窗口等候學生點餐,給牌,呈遞餐食以外,還要到後廚幫忙工作。
他之前的暑假去爬過泰山,順便在那裡的一個有黃河水脈細支盡頭所在的城市一個叫清河的地方釣過幾天魚,送過幾天外賣。
泰山腳下的泰安逢到晚上街上就沒人了。
他訂的快300一晚的酒店周圍在十點以後也出來了異味。
沒有在那裡多待。
清河是離泰山第二近的。
又聽說黃河的一脈流經那裡並作為一條分流的終止。
每年那裡的中學都會組織人去徒步去黃河,想著去那長長見識。
終究也沒趕上,他去的時候是盛夏,那裡的郊遊卻是時逢春秋才有。
這裡的做法和那邊新開的黃燜雞米飯做的類似,儘管不是完全的預製料理包,但也在裡面加入了過量的姜用以去除隨著堅冰下入鍋中的雞塊裡面的明顯異味。
黃燜雞這個東西,食材上是最能糊弄的了,只要沒什麼過於濃重的腥味。
調一些去腥的材料,甚至只是多加點兒薑片都能讓成品在一般人那裡不出問題。
蔥姜蒜,無論家庭還是經營,向來是廚房裡必備的調料品。
要是遇上做了好幾年黃燜雞的,不看吃剩的雞骨,連那些好師傅們都夠嗆能分辨。
區別可能就在於,學校食堂採購是從二級市場來的——也就是每日挑剩下的不甚新鮮的貨品或者本就有殘缺的。,餐館用的都是鮮姜,肉塊上也沒有這麼多冰,那麼多殘血,更沒有如此發乾。
冷鏈凍雞這種甚至已經成熟了很多年的成熟凍貨品類里也能尋到這麼狗日的東西,他們也是佩服人家的牛逼的。
用後廚師傅的話來說,「我都得專門找找」。
當然,他之前從來也沒專門找過,能這麼肯定自己可以完成一個未知領域的事物,可見廚師先生也是有些吹牛逼的成分的。
故而對於成品的味道其實本不必期待過多。
就算腥味總是剔不掉,不過食品安全的良級檢測標籤就在窗口旁邊掛著,他對此也是完全沒有意見的。
食堂採購是分級的,食堂窗口是承包的,採購運輸是統一的。
在這後廚里站著的沒幾個不是打工的。
大家可能都是歡呼著熱烈接受的吧。
勤工助學的學生吃的晚餐多數也是窗口提供的,他吃的也同那些從他這兒買走餐食的同學們一樣,不過他會同廚師先生要求多留一點薑片,不要把那些過量的薑片挑出去了,他倒不嫌棄不好看。
薑片和雞肉一起泡的時間更長一點兒,他更安心。
「雲,你去坐那吃吧。」,跟著把架在火上的幾排砂鍋轉到保溫的地方,徐大哥就把提前準備好的一分加了香菇土豆,豆腐絲和金針菇的一份微辣口的黃燜雞米飯給他放在了托盤上。
本來學校里的黃燜雞米飯是開在食堂二樓的,不過那家在他入學沒兩個月就倒閉了,這家新開在食堂一樓的據說是對自己的師傅手藝極有信心才來承包的。
兩個窗口的承包人不是一個。
但他可能是不知道食材採購是這樣的。
上個學期的衛生檢查以後,後廚員工們吃飯就也要到窗口之前學生們用餐的地方了,不能再在窗口之後搬個小馬扎就地開吃了。
徐哥就是自這個窗口開張就被調過來的廚子,手藝還是挺好的,至少火候和味道從沒出過什麼大毛病。
也可能是心裡作用,沈雲私心裡總以為比上一家好吃多了。
所以他心情好的時候倒也甘願稱一句「廚師先生」,並學一學徐哥的手藝。
徐哥總是很受用,並和他分享茶葉和一些泡水的藥材。
他對泡水的東西不怎麼感興趣,主要是泡出來的東西味道真的很奇怪。
雖然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茶水對刺激味蕾的作用還是挺大的,每次他喝完以後再去吃東西,味蕾都會更敏感,像是被怪味喚醒了。
砂鍋里的湯汁上還在冒著一些泡泡,熱氣蒸騰著。
不辣,微微辣,微辣,中辣,特辣和特辣之上是他們窗口裡對黃燜雞辣度的所有分類。
其中微微辣是面對那些南方口音或者特別強調自己想吃辣但不能吃辣的同學的單項隱藏菜單。
特辣之上是專供一位學姐的,來自甘肅的一位姐姐,據她說之前甚至沒怎麼吃過米飯,連面也很少吃,他到底也沒有聽懂她一直吃的主食叫個什麼東西。
據她說是一種地方特產,這輩子要是不去她家那邊估計也沒什麼可能吃到了。
學姐中午和晚上都會來他們這兒買一份飯,要是哪回不來了,通常都是那頓不吃了。
南方的城市裡,燒臘飯和豬腳飯都是比黃燜雞米飯更受同學們歡迎的,他們這兒也不例外。
這位學姐仿佛一片濁流中的清流,是他們如磐石般穩定不動的客源。
自從徐大哥聽說她以前米飯和麵條都沒有吃過,還專門出來看了看。
這姑娘女子還總是吃一些超級辣的東西,臉色也不是那麼健康,夏天裡裹在冰袖裡的胳膊看著也瘦瘦弱弱的,個子也不高,整個人站在那就好像在詮釋什麼叫做營養不良。
徐哥就開始從家裡自帶食材了。
他最開始同人一起開店的時候做過飯店裡的採購,後來做黃燜雞米飯又做了好多年,東邊的菜市場他一直是大客戶來的。
當然,自家生意,他挑選食材的能力實在有限。
只會挑好的。
雖然已經一年多沒去那邊了,但那裡相熟的老闆還是認他的,每天只一兩份的量,卻還天天給他留著,走的也是大額採購的價。
雖是不能完全刷臉,他聽了也感覺徐大哥是個極有面子煊赫人。
南方城市裡極少有北方那種顧應關係,至少在他的通常接觸里是沒有見過這樣的,可能這個就叫做「牌面」?
就像是武俠小說里的大俠要做件好事,本不知名的路人甲乙只是聽說大俠要用什麼東西,就也盡力給了什麼方便。
大家好像都相交在氣,不在實物了。
連路人甲乙的名字後面好像都可稱句義士似的。
『我們都在閃閃發光口牙!』,貼吧論壇逛多了,沈雲也開始時不時的發癲了。
順便又用等到測試程序能成功完成運行就讓她摸腦袋一分鐘的代價換來了她的承諾——回到宿舍就開始補代碼。
沈雲終於在下午五點之前趕到了一樓食堂里賣黃燜雞的窗口。
高考填志願的時候他本來沒有填這個學校,最後是穩妥起見要在志願表上安排一些保底的地方才後加的,校址離他平常打工的地方也比較遠,不是他的活動交際圈,此前也沒專門了解過。
他升入高三之前打散工的時候聽那些來打零工用以充做應急和約會資金的大學生聊起自己是哪個學校的,也在一邊附和兩聲「牛逼牛逼」。
人家說自己是深圳大學的,他在旁邊附和兩句「牛逼牛逼」;你說自己是是信息職院的,他也喊「牛逼牛逼」,你是工程技院的,他還是喊兩聲「牛逼牛逼」,給人家充充面子。
他所存在遊走的地界裡向來不怎麼講具體的學歷,你是一本,好,是個大本。
你是二本,好,是個小本。
這是好多山東漢子和東北小伙對學歷的稱呼,沈雲也跟著一大幫廣西福建的一起向他們學習普通話。
這些賣苦力都能比一般人多掙個50,100的大哥講話比他的普通話老師有意思多了。
你說你都不是,只個小學文憑,那你有能讓人在哪稱道的,也都能附和著幫你稱讚兩句。
都是打工的,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待遇。
除非你說你是清華北大的,不然在老輩人那也沒什麼用。
沈雲家最早是北方那邊的,後來遷過來,老輩人也長和那邊聯繫。
這邊他熟識的的老人基本認得還是留學回來的學歷。
不過那也都和他的成績沒什麼關係就是了。
他只是在報這個學校之前看學校發的招生帖子裡介紹說本學校有七個食堂,當即驚為天人的在報名表上的第23位加上了這個學校。
除此之外全無了解。
只覺除了清華北大,其他學校全無區別。輪到哪個就是哪個吧。
確認之前找朋友問了問,聽說教育水平算是比較垃圾的,但他考得也沒有多高,不報偏遠地區的話,留在本市接受這個結果也不是不可接受。
也沒有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了,畢竟報名表上的學校太多了。
結果真被這兒錄取了的那一刻才明白之前完全是帶著一股自毀的傾向報到這兒的。
在平淡的生活里自己給自己設下了陷阱,期待著某個瞬間真正通過時不得已的踩踏。
從而求得痛和鮮血淋漓。
真是他媽的蠢啊。
短暫的兩個禮拜的自暴自棄,懊惱悔恨以後還是接受了在這兒的生活的預期未來。
畢竟還在本市,就算是跨了好多區,再轉租房也算方便。
打工的時候聽說大學的食堂都有餐補,比外面便宜好多。
學生也來自五湖四海,各地風味的飲食也在校園裡常見。
真正在這兒上了兩個禮拜的學才發現宣傳都是哄人的,什麼中國最好吃的大學食堂,數量超多的民族特色食堂品類,熱情滿溢的餐飲服務,都是假的。
那些他起初不見,後來也尋不到的宣傳里的那些「額外」食堂並不能產生什麼「隱藏起來的食堂」,或者「只在深夜凌晨開的宵夜餐廳」這種稱號的小眾腦殘向劇情發展。
那些他臆想出來安慰自己的可能性別統統都不在現實里存在。
每天晚上八點半所有的食堂就都關門了,儘管他的勤工儉學申請上面的崗位告知單里規定的下班時間其實是晚上9點——正好用實際要求的早半小時開始工作補上。
他努力的搞清楚了那個寫招生帖子的人對「一個食堂」的劃分。
原來只要是建築間有一個大的隔斷就可以分成一個食堂了,所以他工作的這層樓有三層,一樓二樓有隔斷就是四個食堂了。
加上再頂上的一個教師食堂,旁邊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回民餐廳,他進不去的留學生獨立公寓的兩棟獨立大樓里一層有通道連接的平行層也算一個食堂,這就湊齊了。
大二才能開始的創新創業項目的申請報告上需要體現他和學校的聯繫,所以他要在不占固定工作崗位的情況下進行勤工儉學。
沈雲除了下午5點半的放飯時間開始以後就到窗口等候學生點餐,給牌,呈遞餐食以外,還要到後廚幫忙工作。
他之前的暑假去爬過泰山,順便在那裡的一個有黃河水脈細支盡頭所在的城市一個叫清河的地方釣過幾天魚,送過幾天外賣。
泰山腳下的泰安逢到晚上街上就沒人了。
他訂的快300一晚的酒店周圍在十點以後也出來了異味。
沒有在那裡多待。
清河是離泰山第二近的。
又聽說黃河的一脈流經那裡並作為一條分流的終止。
每年那裡的中學都會組織人去徒步去黃河,想著去那長長見識。
終究也沒趕上,他去的時候是盛夏,那裡的郊遊卻是時逢春秋才有。
這裡的做法和那邊新開的黃燜雞米飯做的類似,儘管不是完全的預製料理包,但也在裡面加入了過量的姜用以去除隨著堅冰下入鍋中的雞塊裡面的明顯異味。
黃燜雞這個東西,食材上是最能糊弄的了,只要沒什麼過於濃重的腥味。
調一些去腥的材料,甚至只是多加點兒薑片都能讓成品在一般人那裡不出問題。
蔥姜蒜,無論家庭還是經營,向來是廚房裡必備的調料品。
要是遇上做了好幾年黃燜雞的,不看吃剩的雞骨,連那些好師傅們都夠嗆能分辨。
區別可能就在於,學校食堂採購是從二級市場來的——也就是每日挑剩下的不甚新鮮的貨品或者本就有殘缺的。,餐館用的都是鮮姜,肉塊上也沒有這麼多冰,那麼多殘血,更沒有如此發乾。
冷鏈凍雞這種甚至已經成熟了很多年的成熟凍貨品類里也能尋到這麼狗日的東西,他們也是佩服人家的牛逼的。
用後廚師傅的話來說,「我都得專門找找」。
當然,他之前從來也沒專門找過,能這麼肯定自己可以完成一個未知領域的事物,可見廚師先生也是有些吹牛逼的成分的。
故而對於成品的味道其實本不必期待過多。
就算腥味總是剔不掉,不過食品安全的良級檢測標籤就在窗口旁邊掛著,他對此也是完全沒有意見的。
食堂採購是分級的,食堂窗口是承包的,採購運輸是統一的。
在這後廚里站著的沒幾個不是打工的。
大家可能都是歡呼著熱烈接受的吧。
勤工助學的學生吃的晚餐多數也是窗口提供的,他吃的也同那些從他這兒買走餐食的同學們一樣,不過他會同廚師先生要求多留一點薑片,不要把那些過量的薑片挑出去了,他倒不嫌棄不好看。
薑片和雞肉一起泡的時間更長一點兒,他更安心。
「雲,你去坐那吃吧。」,跟著把架在火上的幾排砂鍋轉到保溫的地方,徐大哥就把提前準備好的一分加了香菇土豆,豆腐絲和金針菇的一份微辣口的黃燜雞米飯給他放在了托盤上。
本來學校里的黃燜雞米飯是開在食堂二樓的,不過那家在他入學沒兩個月就倒閉了,這家新開在食堂一樓的據說是對自己的師傅手藝極有信心才來承包的。
兩個窗口的承包人不是一個。
但他可能是不知道食材採購是這樣的。
上個學期的衛生檢查以後,後廚員工們吃飯就也要到窗口之前學生們用餐的地方了,不能再在窗口之後搬個小馬扎就地開吃了。
徐哥就是自這個窗口開張就被調過來的廚子,手藝還是挺好的,至少火候和味道從沒出過什麼大毛病。
也可能是心裡作用,沈雲私心裡總以為比上一家好吃多了。
所以他心情好的時候倒也甘願稱一句「廚師先生」,並學一學徐哥的手藝。
徐哥總是很受用,並和他分享茶葉和一些泡水的藥材。
他對泡水的東西不怎麼感興趣,主要是泡出來的東西味道真的很奇怪。
雖然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茶水對刺激味蕾的作用還是挺大的,每次他喝完以後再去吃東西,味蕾都會更敏感,像是被怪味喚醒了。
砂鍋里的湯汁上還在冒著一些泡泡,熱氣蒸騰著。
不辣,微微辣,微辣,中辣,特辣和特辣之上是他們窗口裡對黃燜雞辣度的所有分類。
其中微微辣是面對那些南方口音或者特別強調自己想吃辣但不能吃辣的同學的單項隱藏菜單。
特辣之上是專供一位學姐的,來自甘肅的一位姐姐,據她說之前甚至沒怎麼吃過米飯,連面也很少吃,他到底也沒有聽懂她一直吃的主食叫個什麼東西。
據她說是一種地方特產,這輩子要是不去她家那邊估計也沒什麼可能吃到了。
學姐中午和晚上都會來他們這兒買一份飯,要是哪回不來了,通常都是那頓不吃了。
南方的城市裡,燒臘飯和豬腳飯都是比黃燜雞米飯更受同學們歡迎的,他們這兒也不例外。
這位學姐仿佛一片濁流中的清流,是他們如磐石般穩定不動的客源。
自從徐大哥聽說她以前米飯和麵條都沒有吃過,還專門出來看了看。
這姑娘女子還總是吃一些超級辣的東西,臉色也不是那麼健康,夏天裡裹在冰袖裡的胳膊看著也瘦瘦弱弱的,個子也不高,整個人站在那就好像在詮釋什麼叫做營養不良。
徐哥就開始從家裡自帶食材了。
他最開始同人一起開店的時候做過飯店裡的採購,後來做黃燜雞米飯又做了好多年,東邊的菜市場他一直是大客戶來的。
當然,自家生意,他挑選食材的能力實在有限。
只會挑好的。
雖然已經一年多沒去那邊了,但那裡相熟的老闆還是認他的,每天只一兩份的量,卻還天天給他留著,走的也是大額採購的價。
雖是不能完全刷臉,他聽了也感覺徐大哥是個極有面子煊赫人。
南方城市裡極少有北方那種顧應關係,至少在他的通常接觸里是沒有見過這樣的,可能這個就叫做「牌面」?
就像是武俠小說里的大俠要做件好事,本不知名的路人甲乙只是聽說大俠要用什麼東西,就也盡力給了什麼方便。
大家好像都相交在氣,不在實物了。
連路人甲乙的名字後面好像都可稱句義士似的。
『我們都在閃閃發光口牙!』,貼吧論壇逛多了,沈雲也開始時不時的發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