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留堂算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聞言,紛紛拱手附議。

  朱常洛見狀,提起硃筆,在空白紙張上寫下:

  【擬授予何宗彥、朱國祚、沈㴶三人『參知政事』差遣,每月逢一、六入未央宮政事堂參加御前會議】

  【擬於泰昌元年開設恩科,一應規制依舊例,錄用貢士定額三百人】

  【擬於會試結束後,召開殿試,設財經、律法、農學三科,考生可自行挑選題目作答,一甲三人取三科第一名,按財法農排序,二甲取三科前三十名,余者為三甲】

  朱常洛寫好意旨後,交給方從哲,讓大家簽字走流程。

  方從哲接過意旨,看了一遍,爽快的簽下官職姓名,而後轉交李汝華。

  意旨流轉了一圈後回到朱常洛手中,只見後半面的空白處多出了十個官職姓名。

  朱常洛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遞給王安:「加蓋御璽,交給大翰林起草相關詔書。」

  「是。」

  王安接過後回到單獨小案,拿起「皇帝之寶」蓋在了預留空白處,而後走到翰林學士承旨韓爌身邊,交給了他。

  韓爌雙手接過,將其與今日起草的其他意旨疊放在一起,用一本特製硬殼本夾住。

  一切完成後,朱常洛開口道:「今日會議到此結束,下去後各衙門儘快落實。」

  眾人聞言,紛紛起身,拱手行禮,而後拿起手邊批好的奏疏,依次走出政事堂。

  朱常洛手指在桌面上輕敲了幾下,開口道:「大司徒留一下。」

  眾人聞言,動作微微一頓,李汝華前腳剛要邁出房門,聞言又收了回來,轉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眾人眼中帶著好奇,但動作卻沒有停頓,很快離開了政事堂。

  王安將門合上後,也退到了房外,此時堂中只剩下朱常洛和李汝華兩人。

  李汝華心中回憶著自己最近做過的事,似乎沒什麼差錯,不知道朱常洛讓他留堂是想說什麼。

  朱常洛面帶微笑的道:「大司徒不必緊張。」

  朱常洛說完,李汝華面上放鬆,心中卻更緊張了。

  「朕留下大司徒,是有一事想讓你安排人手去辦。」

  「請陛下吩咐。」李汝華心中鬆了口氣。

  朱常洛翻開手札,找了片刻,而後撕下兩頁紙,遞給李汝華道:

  「這是朕摘抄的部分密奏內容,大司徒先看看。」

  李汝華疑惑的接過,掃了一眼,隨即眼神一縮。

  紙上內容不多,只有四段文字:

  【內廷報價:糧食一百萬石,報價一百二十萬兩。棉布一百萬匹,報價八十萬兩。合計二百萬兩】

  【戶部報價:糧食一百萬石,報價一百萬兩。棉布一百萬匹,報價五十萬兩。合計一百五十萬兩】

  【順天府報價:糧食一百萬石,報價七十一萬四千二百九十兩(71,4290兩)。棉布一百萬匹,報價三十萬六千一百三十兩(30,6130兩)。合計一百零二萬零四百二十兩(102,0420兩)】

  【北直隸糧布均價參考:糧食七錢一石,棉布三錢一匹】

  李汝華看完後,額頭沁出一層冷汗。

  「陛下,臣,臣……」他拿著紙張,手有些顫抖。

  朱常洛微笑道:

  「這三道帳單都是朕年前得到的,最終選的也是戶部負責採買。」

  「大司徒府上有五十名錦衣衛安保,朕知道大司徒是個清廉之官。」

  「但這並不代表,戶部上下全體官吏都是清廉之官吏。」

  朱常洛簡單說了幾句後,不再多說,開始安排具體事務。

  「軍團大營自組建之初,一應消耗均出內帑。」

  「如今去歲秋稅收入即將收完。」

  「朕打算從市面上再次收購一百萬石糧食和一百萬匹棉布。」

  「依舊讓內廷、戶部、順天府,三衙密奏報價。」

  「朕是很想交給戶部去做的,畢竟戶部才是我大明朝的財政中心。」

  「大司徒可明白?」

  朱常洛說罷,拿起茶杯。


  李汝華已經恢復鎮定,皇帝跟他說這些,就證明自己並沒有失去皇帝的信任。

  否則僅憑這一道帳單,皇帝就可以將他抄家。

  對於一位手握大權的高品官僚而言,貪財不可怕、被人彈劾不可怕、違法亂紀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皇帝信任。

  李汝華並非弄臣,也自襯不是什麼濟世之才,只是個久經官場,善於數術,經驗老道的官僚而已。

  皇帝指明大方向後,自己全力幫忙完善推行便可,這是他擅長的。

  但過於關注宏大敘事者,往往會在細枝末節上疏忽,這一點不可避免。

  那麼採買軍需之事,算不算細枝末節?

  當然不算。

  這是上百萬兩的大宗開支,國家一年的收入堪堪兩千萬兩,一筆二十分之一的開支,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小事。

  李汝華拱手道:「臣明白,臣下去後會立刻清查戶部蠹蟲,把這些貪腐之徒清出法辦。」

  李汝華到底貪沒貪?

  從朱常洛掌握的情報來看。

  沒貪。

  那錢去哪兒了呢?

  這事要想查清楚,絕非數日之功,眼下朱常洛還需要戶部推行新政,不可能廢了戶部,因此這事只能壓下。

  朱常洛擺了擺手道:

  「不必如此,這件事你心裡清楚就行,朕就是給你提個醒,要留心給你辦事的人。」

  「只要辦事得力,些許小問題,指出來就行,不用開革。」

  貪財對一個政權的影響到底嚴不嚴重?

  朱常洛覺得,只要能踏踏實實的辦事,貪一些錢財也沒什麼。

  但怕就怕在,事辦不利索,錢還要的多,這是朱常洛不能容忍的。

  朱常洛開口道:「財政改革後,預計要到今年幾月份可以看到成效?」

  李汝華拱手道:

  「回陛下,新法是在去歲開始議定,今年開始執行。」

  「按舊例,夏稅無過八月,以小麥為主;秋糧無過明年二月,以米為主。」

  「截止今日,去歲秋稅仍為銀兩,各省直解送入京的銀兩,合計一千二百萬兩有餘。」

  朱常洛點了點頭,開口問道:「天下官員一年的俸祿支出,若是全部照實發放,一年需要多少錢?」

  李汝華聞言,神色微動,給出了幾個數:「回陛下,天下文官二萬,武官八萬,合計十萬有餘,若全部照實發放,一年不少於七百萬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