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擱置想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裴守靜聞言,面色一怔,她攏手躬身道:「民女,民女……」

  她沒有立即應下,看起來有些為難。

  教皇帝箭術,這可不是她一介女子有資格的,且皇帝說是請教箭術,但誰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要不是裴司動貿然舉薦,她根本不會捲入這場是非之中,如今皇帝一句話,讓她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朱常洛看她支支吾吾的模樣,眼中升起的火熱之色漸漸消退。

  他反應過來,自己有些唐突了。

  招募裴氏入宮是為了給三位公主找女傅,可不是為了給自己找。

  現場的氛圍有些尷尬,正當朱常洛想說點什麼,只見傅有容從箭閣二樓下來,快步走到朱常洛身邊,自然而然的挽起朱常洛的胳膊,滿眼笑意的道:

  「這位娘子就是夫君為公主們招募的女傅吧。真想不到,娘子的射術竟然這般好,讓妾身大開眼界。」

  傅有容讚賞了一句,朝朱常洛道:「夫君,臣妾覺得不用再試了,裴娘子這手射術,夠教公主們十年的了。」

  朱常洛聞言,心中鬆了口氣,傅有容遞上台階,朱常洛立即走下。

  他笑著拍了拍傅有容的手,笑道:「朕也正有此意。」

  而後收起部分笑容,語氣略顯嚴肅的道:「裴守靜聽旨。」

  裴守靜聞言,連忙攏手,單膝下跪。

  朱常洛開口道:

  「朕現在正式任命你為瀟湘閣女傅,掌教三位公主弓馬騎射之道。」

  「賜正七品官秩俸祿,未央宮出入腰牌一面。」

  說罷,朱常洛走到弓架處,將方才裴守靜用到的那張弓拿起,單手遞給她:「另賜你長弓一張,望你今後能悉心教導公主,不負朕望。」

  裴守靜聞言,心中大石落地,她一邊將雙手舉過頭頂,一邊道:「民女謝陛下隆恩。」

  朱常洛笑著點了點頭,將弓放在她手心。

  傅有容見狀,上前將她扶起,而後自然攬住裴守靜的小臂,朝朱常洛道:「夫君,您還有國事要處置,臣妾就不打擾了,我們先走一步。」

  朱常洛聞言,笑著擺手,示意她們自便即可。

  待到一眾女子離去,朱常洛站在原地,手握憑欄,望向遠處箭靶,心中暗暗想道:

  「啟用妃嬪和女官……形勢似乎還沒嚴峻到那個程度,此事還是暫且擱置吧。」

  ……

  正月十六。

  未央宮。

  政事堂。

  朱常洛坐在主位,一如既往的主持著御前會議。

  一眾大臣列席左右,時不時的發表看法建議,眾人已逐漸習慣了朱常洛的執政風格。

  「關於禮部奏請,追贈伍文定等七十三人諡號一事,有爭議的就按方才最終議定的諡號追贈,沒爭議的按原定諡號追贈,禮部下去後照章執行。」

  朱常洛提起硃筆,在禮部奏章題本上寫下「敕」字,而後交給王安,讓他轉交禮部尚書周嘉謨。

  朱常洛從左手拿起最後一道奏疏題本,展開後看了看,開口說道:

  「這是吏部題本,大冢宰,你來為大家簡要說明一下情況。」

  朱常洛將題本遞給左手邊的方從哲,隨手拿起茶杯潤了潤喉。

  方從哲接過題本,微微拱手,開口道:

  「新年以來,閣臣何宗彥、朱國祚、沈㴶三人,依次抵京,交帖吏部,等待授職。」

  「只是如今內閣暫未恢復,一應軍國大事均由御前裁定。」

  「六部兩院一寺,各級主官均已完備。」

  「天下凡是賦閒和致仕的官員基本啟用完畢,該授職的官也都授了職。」

  「如今三位閣臣接連抵京,臣不知該如何安置,茲事體大,故上此章,請求聖裁。」

  方從哲說完,將奏章交回朱常洛手裡。

  人事任命問題,尤其是位高權重的官員任命問題,皇帝沒有下旨會推,任何機構都不能私自舉薦,除非皇帝要求會推或廷推,大臣們才能按要求舉薦。

  三位閣臣的人事任命,是朱常洛登極時敲定的,一晃四個多月過去,三人終於抵京,但內閣已經沒了。


  因此要對三人的任命進行重新安排。

  朱常洛想了想,開口問道:「諸位都有什麼建議,說說看。」

  眾人聞言,相互看了看,只聽戶部尚書李汝華輕咳一聲,拱手開口道:

  「陛下,從今年開始,財稅改革正式開始執行。」

  「臣以為,改革一事不能只用經年老吏,也該同時摻用青年幹吏,如此才能使改革一直後繼有人。」

  「臣建議,開恩科,選拔一批於富國財經之道有所見解的士子,加入到財稅改革大計中來。」

  「三位閣老恰逢此時入京,正可主持貢舉之事,等此事結束後,再行授予官職亦不晚。」

  李汝華再次拱手,表示自己話已說完。

  朱常洛聽罷,在手札上記下「科舉、稅官」兩詞,而後抬頭看向眾人:「其他人還有建議嗎?」

  大理寺卿孫如游拱手言道:

  「陛下明鑑,臣執掌大理寺以來,每日決斷案情數百,短短數月,經手案件已有萬起。」

  「管中窺豹,京師首善之地尚且如此,地方郡縣勢必敗壞更甚。」

  「富國財經固然重要,綱惟法度亦不可輕忽。」

  「臣附議大司徒所言,只是能否在選拔富國財經士子之餘,遴選一些通曉律法之士子?」

  孫如遊說完,拱手一禮。

  朱常洛再次記下「法官」一詞。

  「還有其他建議嗎?」

  工部尚書劉一燝拱手:

  「陛下,司農都水卿左光斗奉命於京畿之地開荒修渠,如今已經小有成效。」

  「陛下此前多次明言,農田水利乃國之根本。」

  「臣想,是否可趁此機會,選拔些許懂得農田水利之法的士子,給左光斗送去臂助。」

  劉一燝說罷,拱手結束。

  朱常洛寫下「農官」二字,隨後看了看眾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改元後開恩科也是常例,此事朕以為可行。」

  「內閣如今雖未恢復,但眼下的政事堂御前會議,其實就是在兼顧內閣的作用。」

  「三位入京閣老皆是能臣幹吏,主持貢舉綽綽有餘。」

  朱常洛發表完意見,開口宣布具體安排:

  「朕提議,授予三位閣老『參知政事』差遣,每次召開御前會議可入末席參加。」

  「此外,若有非部院寺所轄之事,需要高官主辦,則可委三人執行。」

  「譬如開恩科一事,便可委一人為主考,兩人為同考,為國選材。」

  「根據方才三位卿家的建議,三人分別負責篩選財經、司法、農事等專才。」

  「諸位意下如何?」

  ——————

  PS:

  第二章晚些發ヾ(•ω•`)o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