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農田水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泰昌元年,正月初八。

  未央宮,章台殿,御書房。

  「這是『御前會議』通過的『財政改革第一階段計劃』,朕與諸公已經達成共識,決定將此事交給你去辦,你可敢接下?」

  朱常洛將手中一本二指厚的奏疏拿起,隔空遞給左光斗。

  左光斗聞言,拱手深揖,沉聲道:「臣願為陛下分憂,願意接下此等差事。」

  「好。」朱常洛滿意的點了點頭,示意王安將奏疏遞過去。

  左光斗恭敬的雙手接過奏疏後,翻看了幾頁,而後鄭重的收進懷中,妥善保管。

  朱常洛擺了擺手:「來人,給左御史上座。」

  話落,房中內侍立刻搬來圓凳,放在左光斗身後。

  左光斗拱手一禮:「謝陛下賜座。」

  朱常洛笑著道:「關於此事,朕有些話要交代,你且仔細聽著。」

  「臣恭聽聖訓。」左光斗聞言,拱手一禮。

  朱常洛開口道:

  「關於財富,在朕的理解中,不是銀兩、不是錢幣、不是布帛、也不是糧秣,而是土地和人口。」

  「任何一個政權,如果不能牢牢控制住這兩點,就離滅亡不遠了。」

  「本朝開國以來,允許土地私有,朝廷也保護土地私有制,這是本朝立國之本。」

  「但大明傳承至今,兩百五十年了,土地已兼併到兼無可兼的地步,現在的人地矛盾是,大量土地有主,但無人耕種,大量人口有力氣,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

  「這之間的人地矛盾是等閒力量無法調和的,若想調和此中矛盾,非朝廷下場插手不可。」

  「你的任務就是做朝廷下場調和的那雙手,既要維護地主的利益,又要保證讓無地百姓有田種、有飯吃。」

  「這其中的矛盾點在於,流民交不起地租,想種地但種不起,而地主不願意降低地租,有地寧可荒著也不願意降租召佃。」

  「解決矛盾的方式,就是朝廷組織流民開荒修渠。」

  左光斗聞言,微微皺起眉頭,拱手道:「陛下,官府組織流民開荒修渠一事,自古便有,且歷朝歷代都在執行,本朝也不例外,但此舉似乎並不能緩和地主與流民的矛盾。」

  朱常洛點了點頭,開口道:

  「你的疑惑是對的,此前朝廷確有相關政策,命令各地官府帶領百姓流民開荒。」

  「之所以沒有緩和人地矛盾,只因沒有解決人地矛盾出現的根本原因。」

  「即大地主和小地主應對天災人禍的能力不匹配。」

  左光斗聽到此處,眼神微動,隨即拱手:「臣懂了,是因為大地主家裡餘糧很多,而小地主家裡餘糧不足,一場天災下來,小地主就只能變賣土地,淪為無地流民。」

  朱常洛笑道:「左御史確是聰明人,一點就通。」

  「關於『人地矛盾是如何出現』一題的詳細分析,朕與諸公已經在御前會議上討論過很多次,給你的那本奏疏中便有此類問題的詳解,你回去後可自行印證。」

  左光斗聞言,下意識摸向胸口處的奏疏,隨即拱手道:「臣遵旨。」

  朱常洛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財政改革第一階段的執行機構,是新設立的『司農都水寺』,其職權為何,字面已經給出。這是任命書。」

  朱常洛拿過桌上一道早已制好的詔書,挑重點念道:

  「任命左光斗為『右僉都御史、戶部右侍郎,提點司農都水寺公事』,全權負責司農都水寺公務,參與修訂新法,賜實封密奏之權,賜舉薦寺內各級官吏之權。」

  說完,示意王安將任命書遞給左光斗。

  朱常洛繼續道:

  「改革依據的政策是由大司徒捉筆起草的『農田水利法』,這是第一版,等你深入執行一段時間後,若有新的感觸,可以書面提出修改。」

  「新法絕非一成不變之法,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做出改變,第一版新法只是為你行事提供一份初步依據,不至於毫無頭緒。」

  「第一次落實不宜鋪開太大,先在北直隸京畿圈地試點,凡是無人耕作的荒田,皆歸司農都水寺開墾試點。」

  「凡是北直隸地區的流民,皆可應募司農都水寺,初次應募,一律簽訂三年契約,統一編入『客戶』黃冊。」


  「凡新開田地皆直屬司農都水寺管轄,編制『客地』魚鱗冊,任何機構或人員無權插手,若有人干涉,你可直接向朕匯報。」

  「客戶的耕作區域由司農都水寺指定,其住所,每天所需的口糧,開荒耕作需要用到的耕牛、農具、種子等,一律由司農都水寺提供,等將來有了收成,按官六民四分配。」

  「內帑支借白銀五十萬兩,作為初期經費,等明年收成後歸還內帑。」

  「官六民四中,官的兩成歸內帑,兩成歸戶部,兩成歸司農都水寺自行支配。」

  朱常洛頓了頓,開口道:「說到這裡,朕有必要提醒你一句。」

  左光斗連忙拱手:「陛下請說。」

  「初期試點開荒,規模不大,或許會比較順利。」

  「但等到擴大規模時,開荒一定會開到有主的土地,且地主大概率不會在你開荒的時候站出來,只會在你收穫的時候站出來。」

  「收穫時,若有地主站出來說這是我的地,你要如何平衡朝廷與地主的矛盾呢?」

  「還是那句話,朝廷要維護土地私有,自然就要承認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因此要把開荒得到的利益分出一部分。」

  「官六民四中,官的六成分作四份,每份一成半,一份歸內帑,一份歸戶部,一份歸司農都水寺,一份歸地主。」

  「四家均分,誰也不多拿,誰也不少拿,這是相對而言最公平的分配。」

  「若是地主不同意這麼分,想要拿走更多,那就找找該家族是否有欺壓良善之舉,能否尋個錯處抄家滅族,殺雞儆猴。」

  「朝廷帶頭開荒,不是開善堂的,必須要讓參與者人人得利,如此才能維持長久,同時各方得利要儘量均衡,不能有人拿走太多。」

  「內帑幫助司農都水寺度過最艱難的初期,因此要拿一份。」

  「戶部代表國帑,出了政策又出了權力,自然也要拿一份。」

  「司農都水寺不必多言,是具體的執行機構,不分利說不過去。」

  「地主若有土地所有權,那就給他一份利,若是沒有,那就正常三方分配。」

  「至於剩下的四成糧食,必須給客戶留下,每日口糧加四成收穫,這是確保客戶踏實耕作的基礎,若是低於這個值,難保客戶會出工不出力,那大家就沒利分了。」

  左光斗聽罷,心中感嘆,拱手道:「陛下洞悉人心,臣受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