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無上的權力
朱常洛擺了擺手,繼續道:
「司農都水寺的級別是正三品,下設機構為司,級別為正四品。」
「成立之初暫設四司,分別為『客戶司、客地司、度支司、倉庫司』,每司設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一人。」
「客戶司負責招募流民,簽訂契約,錄入客戶黃冊,並負責發放春秋兩季衣衫鞋襪等物、安排住所、以及日常雜事的管理。」
「客地司負責尋找適合開墾的荒地,錄入客地魚鱗冊,同時對已經開墾的田地進行管理。」
「度支司負責發放領取耕牛、農具、種子及每日口糧的憑書。」
「倉庫司負責核驗憑書,保管並發放相關物資。」
「此外,另設一個由你直轄的司務廳,負責上傳下達,並執行四司職權之外的事務,設主事一人。」
「以上這些流內官員皆由你舉薦,不局限於已有官身者。舉人、監生、秀才甚至懂農事的百姓都可以舉薦。」
「你有中意的人選,寫一道舉薦書,密奏於朕,朕會下旨讓禮部量身準備一場特設恩科,通過即授恩科進士,吏部會提前作好告身文書,屆時把名字簽上即可,用最快的時間讓人入職開展公務。」
說完了這些,朱常洛看向左光斗,微笑道:「這些就是朕和諸公給你的支持,能做到什麼地步,就看你的能力了。」
左光斗聽罷,心海泛起波濤,他聽見了一個詞:
權力
當皇權和相權合二為一的時候,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要政策給政策,要錢糧給錢糧,要人事給人事,只要你開口,只要能實現,沒有什麼是權力得不到的。
左光斗站起身來,攏手深揖,鄭重承諾:「臣能得陛下與諸公信重,雖百死而不悔,臣願為大明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朱常洛滿臉笑容的看著他,點了點頭:「有此志氣便好,朕拭目以待,你且去準備吧。」
「臣,告退。」左光斗再次作揖,而後緩緩退出了御書房。
……
朱常洛拿起手邊奏疏,繼續審閱了起來。
這是一道奏本,名為:
《國家財政短缺建議省並機構》
【臣惠世揚,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於陛下:】
【臣聞國之大者,在於理財;理財之道,首在精簡。近觀朝廷財政,日漸短絀,機構繁多,冗餘充斥,事務重疊,實為國家之病。】
【臣不揣淺陋,冒昧陳言,願為我皇分憂解難,謹以此奏,建議省並機構,以節財用。】
【朝廷設官分職,原為治理國家,然各機構之間事務重疊,職責不清,致使效率低下,浪費資財。】
【譬如通政司,雖為六部百司奏疏之門戶,然其事權僅限於分類,無權拆封,更無權審閱。】
【奏疏分類後,仍需送文書房由內侍二次分類,內侍不僅能拆封奏疏,提取內容,更能以貼黃形式附於奏疏之上,使通政司之事權盡失。】
【昔日設通政,或有其用,然時至今日,其事權已被文書房內侍所取代。通政司之設,形同虛設,徒增開支,無益於國。】
【朝廷雖曾提升通政使之品秩,然其權力已架空,名存實亡,實無存在之必要。】
【當今國家財政緊張,百業待興,而機構空置,實為一大弊病。臣以為,應趁此時機,省並機構,精簡員額,以節財用。如此,則國家財政可得寬裕,百姓負擔亦可減輕。】
【臣建議,首先將通政司與文書房合併,設立新機構,統一負責奏疏之接收、分類、審閱及貼黃等事。同時,對其他事權重疊之機構,亦應視情況予以省並。】
【臣深知,改革之事,非一日之功。臣願以此奏為引玉之磚,望陛下採納臣言,下詔革舊,以興國家,以安百姓。臣不勝惶恐之至。謹奏。】
【臣惠世揚頓首再拜。】
朱常洛看完奏疏,心中升起很多個疑惑:
「惠世揚不是東林黨人嗎?」
「通政使韓爌不是東林元老嗎?」
「怎麼自己人咬起自己人來了?」
「東林黨出現內部鬥爭了?」
朱常洛又看了一遍奏疏,敏銳的發現了一句話:
【臣建議,首先將通政司與文書房合併,設立新機構,統一負責奏疏之接收、分類、審閱及貼黃等事】
「……」
「原來如此,這是感覺通政司沒什麼事干,發動手下向朕討要事權來了。」
天下權力可簡化分為三塊:人權、財權、事權。
人權就是管人的權力,在大明,掌握這一權力的機構叫吏部,而現任吏部尚書叫方從哲,是通過中旨簡拔上來的,換句話說,是皇帝的人。
財權就是管錢的權力,大明的錢袋子分為內外兩袋,國庫在戶部尚書李汝華手裡,內庫在皇帝手裡。
現在朝廷搞財政改革,皇帝把財權看的死死的,任何人都極難插手,那麼唯一能爭取一二的,就剩事權了。
事權就是管事的權力,說白了就是指揮人幹活的權力,這項權力深受人權與財權的桎梏。
沒有人咋幹活?沒有錢誰給你幹活?
而一旦人到位,錢到位,那自然事也就到位了。
在大明,掌握事權的機構非常多,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等,都是管事機構。
這些機構不管人,不管錢,只管事,有些是管做事的,有些是管監督做事的,有些是評判別人該如何做事的。
大家各有分工,事權不相上下,本來通政司的事權也很大,巔峰時期的通政司,甚至連六科給事中都要受其領導,掌握著朝廷上傳下達的唯一通道,權勢顯赫。
但自從內閣、司禮監等機構掌權後,通政司的地位急轉直下。
而現在朱常洛搬到宮外後,一場大火,內閣沒了。
日常奏疏皇帝親自批,大事開會討論,司禮監也名存實亡了。
現在司禮監能控制的,就剩下個文書房,因此對通政司事權的架空更加厲害。
皇帝提升通政使為正二品,讓通政使有資格參加御前會議,關於這一點韓爌樂見其成。
但御前會議五日一召開,不開會的這段日子,其他機構都在熱火朝天的落實決議,就通政司沒啥事干。
身為東林元老,他實在受不了身邊若有若無的風言風語,很多人照顧韓爌的面子,不會說出來,但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反而更能刺痛人心。
如此種種,便有了今日這道奏疏,建議皇帝省並通政司,以退為進,爭取事權。
「司農都水寺的級別是正三品,下設機構為司,級別為正四品。」
「成立之初暫設四司,分別為『客戶司、客地司、度支司、倉庫司』,每司設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一人。」
「客戶司負責招募流民,簽訂契約,錄入客戶黃冊,並負責發放春秋兩季衣衫鞋襪等物、安排住所、以及日常雜事的管理。」
「客地司負責尋找適合開墾的荒地,錄入客地魚鱗冊,同時對已經開墾的田地進行管理。」
「度支司負責發放領取耕牛、農具、種子及每日口糧的憑書。」
「倉庫司負責核驗憑書,保管並發放相關物資。」
「此外,另設一個由你直轄的司務廳,負責上傳下達,並執行四司職權之外的事務,設主事一人。」
「以上這些流內官員皆由你舉薦,不局限於已有官身者。舉人、監生、秀才甚至懂農事的百姓都可以舉薦。」
「你有中意的人選,寫一道舉薦書,密奏於朕,朕會下旨讓禮部量身準備一場特設恩科,通過即授恩科進士,吏部會提前作好告身文書,屆時把名字簽上即可,用最快的時間讓人入職開展公務。」
說完了這些,朱常洛看向左光斗,微笑道:「這些就是朕和諸公給你的支持,能做到什麼地步,就看你的能力了。」
左光斗聽罷,心海泛起波濤,他聽見了一個詞:
權力
當皇權和相權合二為一的時候,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要政策給政策,要錢糧給錢糧,要人事給人事,只要你開口,只要能實現,沒有什麼是權力得不到的。
左光斗站起身來,攏手深揖,鄭重承諾:「臣能得陛下與諸公信重,雖百死而不悔,臣願為大明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朱常洛滿臉笑容的看著他,點了點頭:「有此志氣便好,朕拭目以待,你且去準備吧。」
「臣,告退。」左光斗再次作揖,而後緩緩退出了御書房。
……
朱常洛拿起手邊奏疏,繼續審閱了起來。
這是一道奏本,名為:
《國家財政短缺建議省並機構》
【臣惠世揚,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於陛下:】
【臣聞國之大者,在於理財;理財之道,首在精簡。近觀朝廷財政,日漸短絀,機構繁多,冗餘充斥,事務重疊,實為國家之病。】
【臣不揣淺陋,冒昧陳言,願為我皇分憂解難,謹以此奏,建議省並機構,以節財用。】
【朝廷設官分職,原為治理國家,然各機構之間事務重疊,職責不清,致使效率低下,浪費資財。】
【譬如通政司,雖為六部百司奏疏之門戶,然其事權僅限於分類,無權拆封,更無權審閱。】
【奏疏分類後,仍需送文書房由內侍二次分類,內侍不僅能拆封奏疏,提取內容,更能以貼黃形式附於奏疏之上,使通政司之事權盡失。】
【昔日設通政,或有其用,然時至今日,其事權已被文書房內侍所取代。通政司之設,形同虛設,徒增開支,無益於國。】
【朝廷雖曾提升通政使之品秩,然其權力已架空,名存實亡,實無存在之必要。】
【當今國家財政緊張,百業待興,而機構空置,實為一大弊病。臣以為,應趁此時機,省並機構,精簡員額,以節財用。如此,則國家財政可得寬裕,百姓負擔亦可減輕。】
【臣建議,首先將通政司與文書房合併,設立新機構,統一負責奏疏之接收、分類、審閱及貼黃等事。同時,對其他事權重疊之機構,亦應視情況予以省並。】
【臣深知,改革之事,非一日之功。臣願以此奏為引玉之磚,望陛下採納臣言,下詔革舊,以興國家,以安百姓。臣不勝惶恐之至。謹奏。】
【臣惠世揚頓首再拜。】
朱常洛看完奏疏,心中升起很多個疑惑:
「惠世揚不是東林黨人嗎?」
「通政使韓爌不是東林元老嗎?」
「怎麼自己人咬起自己人來了?」
「東林黨出現內部鬥爭了?」
朱常洛又看了一遍奏疏,敏銳的發現了一句話:
【臣建議,首先將通政司與文書房合併,設立新機構,統一負責奏疏之接收、分類、審閱及貼黃等事】
「……」
「原來如此,這是感覺通政司沒什麼事干,發動手下向朕討要事權來了。」
天下權力可簡化分為三塊:人權、財權、事權。
人權就是管人的權力,在大明,掌握這一權力的機構叫吏部,而現任吏部尚書叫方從哲,是通過中旨簡拔上來的,換句話說,是皇帝的人。
財權就是管錢的權力,大明的錢袋子分為內外兩袋,國庫在戶部尚書李汝華手裡,內庫在皇帝手裡。
現在朝廷搞財政改革,皇帝把財權看的死死的,任何人都極難插手,那麼唯一能爭取一二的,就剩事權了。
事權就是管事的權力,說白了就是指揮人幹活的權力,這項權力深受人權與財權的桎梏。
沒有人咋幹活?沒有錢誰給你幹活?
而一旦人到位,錢到位,那自然事也就到位了。
在大明,掌握事權的機構非常多,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等,都是管事機構。
這些機構不管人,不管錢,只管事,有些是管做事的,有些是管監督做事的,有些是評判別人該如何做事的。
大家各有分工,事權不相上下,本來通政司的事權也很大,巔峰時期的通政司,甚至連六科給事中都要受其領導,掌握著朝廷上傳下達的唯一通道,權勢顯赫。
但自從內閣、司禮監等機構掌權後,通政司的地位急轉直下。
而現在朱常洛搬到宮外後,一場大火,內閣沒了。
日常奏疏皇帝親自批,大事開會討論,司禮監也名存實亡了。
現在司禮監能控制的,就剩下個文書房,因此對通政司事權的架空更加厲害。
皇帝提升通政使為正二品,讓通政使有資格參加御前會議,關於這一點韓爌樂見其成。
但御前會議五日一召開,不開會的這段日子,其他機構都在熱火朝天的落實決議,就通政司沒啥事干。
身為東林元老,他實在受不了身邊若有若無的風言風語,很多人照顧韓爌的面子,不會說出來,但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反而更能刺痛人心。
如此種種,便有了今日這道奏疏,建議皇帝省並通政司,以退為進,爭取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