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真正的財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常洛露出笑容,拿過一張空白黃紙,提筆寫下:

  【擬於泰昌元年始,天下田畝一體納稅,畝收二斗,皇莊、藩田、勛田、官田,亦通行納稅】

  寫好了意旨,朱常洛交給左手邊的方從哲,而後道:

  「支持朕的,便在黃紙上簽字,不支持朕的,可以不簽,會後掛印離去便可,朕絕不阻攔。」

  說完,朱常洛拿起茶杯,潤起了喉。

  片刻後,黃紙回到朱常洛手中,只見其上依次寫下了十一位大臣的姓名,朱常洛將黃紙放在一邊,溫言笑道:

  「朕很高興,諸卿能如此支持朕的決定。」

  「那麼接下來,我們便繼續討論,關於如何維護大明統治的問題。」

  朱常洛翻開手札,開口道:

  「眾所周知,本朝土地允許私有,也允許買賣,那麼作為統治集團的構成者,地主,其標誌是什麼呢?」

  「朕認為,土地權分兩種,一種是擁有權,一種是使用權,所謂地主,便是掌握土地擁有權、出租土地使用權的人。」

  「那麼地主是如何牟利的呢?」

  「那便是受律法保護的,通過出租土地使用權,收取地租,以此牟利。」

  「但如此一來,一定會出現一個問題:土地兼併。」

  「地主和小農面對天災的能力是天差地別的,地主可以在災年依靠屯糧扛過去,而小農卻沒有多少存糧,最終要麼低價賣掉土地,淪為佃農,要麼立刻餓死,根本沒得選,因此土地會越來越集中到地主手中。」

  「國初土地荒蕪的多,小農賣了地,並不會立刻淪為佃農,他還可以去開墾荒地求活。」

  「因此地主為了吸引無地百姓前來耕種,就不會把地租定的太高,會給百姓些許讓利。」

  「但等到了朝代後期,隨著兼併達到頂峰後,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貧者舉目四望,目之所及,皆是有主之地。」

  「這個時候,富者的地租就變得極高了,他不僅不會給小農讓出半分利,還要從小農身上刮出二兩油來。」

  「而貧者活不下去,就只能淪為流民,富者寧可把地拋荒,也不願把地交給流民去種,這就是大明當下的大環境。」

  「地租太高,貧者不願種地,地皆有主,流民不敢開荒。」

  「這就是稅基萎靡的第二個原因。」

  朱常洛說到此處,頓了頓,留出了一些讓眾人思索的時間,而後再次道:

  「諸位不妨想想,真正的財富是什麼?」

  「是黃金、是白銀?還是絲綢、糧食?或是茶葉、瓷器?」

  「朕覺得,這些都不是。」

  「朕私以為,真正的財富,是土地和人口。」

  「現在的大明,有大量有主的荒地無人耕種,又有大量流民無地可種,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財富,只要處置得當,未嘗不能給朝廷帶來收益。」

  李汝華眼神一亮,當即插話道:「陛下是說,官府帶領百姓開荒。」

  朱常洛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沒錯。但也不全對。」

  「由官府帶領百姓開荒,固然可解一時之急,但卻並非長久之計。」

  「因官府帶領百姓開荒完畢後,官府就離開了,土地雖然分給了百姓,但並沒有解決富者與貧者應對天災時能力不對等的矛盾。」

  「因而等到下一次天災到來,貧者仍會賣掉土地,富者仍會低價收購併提高地租,最終土地會再次拋荒,貧者會再次成為流民。」

  眾人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卻無人去細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就是黨錮帶來的一大惡果:無人做事。

  朱常洛繼續道:

  「那麼要如何才能將土地和人口儘量長久的固定起來呢?」

  「朕以為,必須要由朝廷出手。」

  「凡是拋了荒的土地,皆由朝廷接手,招募流民為客戶,耕種荒地。」

  「朝廷提供口糧、耕牛、農具、種子。流民提供勞動力。地主則提供土地使用權。」

  「等土地收穫後,二斗給地主,三斗歸朝廷,剩餘的皆歸客戶。」


  「如此一來,無論朝廷、地主、還是流民都得了利,這便是相對公平。」

  「流民無論天災人禍,都至少能得一份口糧活命,若是賣力開荒耕種,每年還能留至少五成收穫,且有朝廷兜底,從此也不用擔心無地可種的情形。」

  「至於地主,若是不滿足朝廷出讓的二斗利,那便讓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好好的挖一挖,這地主之家是否真如白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身上沒有半點污漬。」

  「若當真沒有,朝廷可分文不取,收穫前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統統不要,讓他與客戶五五分成。」

  「但若是他人心不足蛇吞象,吃著碗裡看著鍋里,那就不要怪朝廷的鐵拳砸下來,落得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地主與佃農,就像那陰陽雙魚,只有平分秋色,才能和諧共生,任何一方貪得無厭,都會導致陰陽失衡,於國家而言,便是得了病。」

  「國家便是那陰陽雙魚之間看不見的一層線,既要維護地主的利益,也要維護佃農的利益,要讓大多數人都能活下去,國家才能運轉長久。」

  「凡是試圖破壞這種平衡的,都是國家的敵人,需得嚴厲打擊。」

  說到此處,朱常洛翻到手札中特意標註的一頁,看了看,而後繼續說道:

  「前不久,朝廷已經恢復了張居正的名譽,追贈了太師,緊跟著又恢復了考成法。」

  「然而之後發生的事讓朕始料未及,不得不臨時空置了內閣,改為由御前會議直接處理政務。」

  「有些事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上了秤,那是一千斤都打不住。」

  「是誰在暗中阻止大明的重新崛起?諸公下去後可自行思量。朕在這裡,就不多言了。」

  「話說回張居正身上,在大明改革錢法稅制頗見成效的,繞不開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通過只收白銀,官收官解,計畝徵稅,僱傭力役等方式,合併了稅收類別,簡化了稅收程序,降低了稅收難度。」

  「從結果上看,是對國家稅收有利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