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晨練論兵制
九月十五,卯正二刻(6:30),朱常洛被逐漸養成的生物鐘喚醒,睡眼惺忪的起了床。
他打著哈欠,動作慢吞吞的穿好衣服,走出寢殿。
王安已在此處等候多時,一見朱常洛出來,趕緊上前為其披上外衣,口中著急的說道:「陛下當心著涼,要保重龍體。」
「知道了。」朱常洛一邊伸手配合王安給自己穿外衣,一邊隨口問道:「那兩個小子起了沒?」
王安苦笑道:「兩位殿下也是剛起,正在前往練功房的路上。」
他一邊說,一邊從桌上拿來一杯提前備好的溫水,遞給朱常洛。
朱常洛點了點頭,伸手接過溫水,咕咚咕咚幾口下肚,終於醒了醒神。
「走吧,咱們也過去,別讓教頭和兩個小子等久了。」朱常洛抬腳朝練功房走去。
自從搬來未央宮,朱常洛便有意識的培養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
每晚亥時正刻(22:00)準時上床躺著,等待入睡,每天早上卯正二刻(6:30)準時起床,保證每天睡足八小時。
起床後前往練功房晨練,不求精進武藝,只求輕微出汗,增強體質就可。
而為了培養兩位帝國接班人,朱由校和朱由檢這倆兄弟,也不得不跟著朱常洛一起,早睡早起,鍛鍊身體。
……
朱常洛來到練功房,教頭已經等候多時。
「臣,駱思恭,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駱思恭一身黑色勁裝,恭敬的向朱常洛拱手行禮。
朱常洛笑著上前,將他扶起:「緹帥總是如此多禮,快快平身吧。」
「謝陛下。」駱思恭面帶笑容的放下手臂,隨後續道:「陛下,今日還是同往常一樣,先繞樑柱跑上十圈,微微出汗,而後臣再單獨操練兩位皇子。」
「可。」朱常洛笑道。
大小兩位皇子走到朱常洛身後,做出準備開跑的姿勢,朱常洛一聲令下:「開始!」
晨練正式開始。
……
熱身結束後,朱常洛在一邊慢吞吞的打著太極拳、五禽戲、十段錦,間或穿插一些拉伸筋肉的動作。
而兩位皇子則在駱思恭的操練下,艱難的端平著木刀,扎著馬步,進行著最基本的武術姿勢訓練。
在訓練間歇之餘,朱常洛跟駱思恭聊起了軍務。
「緹帥可知,本朝軍隊是如何編制的?」
駱思恭想了想,問道:「不知陛下說的是軍制還是兵制?」
朱常洛好奇道:「這二者有何不同?」
駱思恭想了想,解釋道:「本朝軍隊可簡化為兩類,第一類是軍、第二類是兵。」
「所謂軍制,於本朝而言便是指『衛所制』,其編制大體以十人為一小旗,五小旗為一總旗,兩總旗為一百戶所,十個百戶所為一千戶所,五個千戶所為一衛司,一省所轄之衛司為一都司,各省都司總於五軍都督府。」
「所謂兵制,則是專指『營兵制』,因營兵並非常設,因此編制多有不同,臣僅舉例,大體是五人一伍、十伍一隊、兩隊一哨、五哨一司、兩司一部、兩部或三部一營。一營大概二、三千人不等。」
朱常洛聽罷,疑惑道:「這衛所制倒是很完善,從下到上條理清晰。這營兵制怎麼只到營這一層就沒了?」
駱思恭解釋道:「回陛下,營兵之上還有總兵,可統四營兵馬,分別是直屬的標兵營、副將的奇兵營、參將的援兵營、游擊的游兵營。合計可統八千至一萬二兵力。」
「再往上,則是節制各鎮總兵的總督、經略,其可領兵力隨敕書所授,節鎮多寡而定。」
朱常洛聽罷,心下瞭然。
怪不得大明後期,小規模戰鬥勝多敗少,大規模戰鬥卻基本沒贏過。
戰鬥序列的最高編制只編到一萬二千人,再往上就沒編制了,戰時都是各鎮相互配合。
一萬人左右的戰鬥,自然看不出問題,而一旦戰爭規模超過十萬,立刻就會出現大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無法配合。
因為平時各自為鎮,各管一方,到了戰時,各鎮互不知曉對方長處,各鎮戰力互無底細,面對後金八旗成建制的十萬人軍隊,一盤散沙要如何對抗?衝上去就是以卵擊石的份。
朱常洛想了想,問道:「那緹帥可知,本朝為何要如此定製?」
駱思恭回道:「回陛下,臣以為,此舉當是為了防止藩鎮割據。」
「營兵畢竟是脫離了土地,專門從事作戰的團體,若在一鎮之內聚集過多營兵,很容易導致將領生出二心,於朝廷統治不利。」
朱常洛點了點頭,「緹帥所言極是,朕也認為,本朝如此定製,是從此處考量。」
「那依緹帥之意,要對抗後金兵鋒,只靠現下兵制,能否建功?」
駱思恭欲言又止,最終搖了搖頭:「回陛下,臣不知,想來若是有知兵善戰之人帶領,應當可以建功。」
朱常洛笑道:
「朕覺得,無論在軍事方面多有造詣的人才,在咱大明朝都沒用,只要中樞一直拖後腿,那便是韓信在世也難得展布。」
「昔漢太祖高皇帝,委手下全部兵馬於韓信一人,方才有了後來的橫掃諸侯、滅楚建漢。」
「唐太宗戎馬一生,親自節制天下兵馬,方才有了大破高句麗,為高宗滅其國奠定了基礎。」
「宋太祖將從中御,也是親掌兵馬,南征北戰,方才有了宋之一代。」
「本朝太祖,也曾委五十萬兵馬於徐達、藍玉等大將,用人不疑,方才有了北伐成功、打落北元帝號的壯舉。」
「本朝成祖,五次親征漠北,更是打出了我大明的骨氣。」
「然今觀遼東一隅,為析分兵權,將兵力打散成三千人一營,戰時臨時集合,全然不做配合訓練。」
「且時日稍長,中樞便嚴加督責催促,決策嚴重脫離實際,絲毫不問前線境況。」
「如此中樞,便是兵仙在世,也難立寸功。」
朱常洛說罷,練功房中安靜的針落可聞。
駱思恭微微躬身,兩位皇子雖然累的滿頭大汗,卻連一個大氣也不敢出,咬牙堅持著。
朱常洛這才意識到自己失態了。
他起身露出笑容,開口道:「今日晨練就到這裡,讓御膳房準備早膳吧。」
「是。」王安躬身道。
他打著哈欠,動作慢吞吞的穿好衣服,走出寢殿。
王安已在此處等候多時,一見朱常洛出來,趕緊上前為其披上外衣,口中著急的說道:「陛下當心著涼,要保重龍體。」
「知道了。」朱常洛一邊伸手配合王安給自己穿外衣,一邊隨口問道:「那兩個小子起了沒?」
王安苦笑道:「兩位殿下也是剛起,正在前往練功房的路上。」
他一邊說,一邊從桌上拿來一杯提前備好的溫水,遞給朱常洛。
朱常洛點了點頭,伸手接過溫水,咕咚咕咚幾口下肚,終於醒了醒神。
「走吧,咱們也過去,別讓教頭和兩個小子等久了。」朱常洛抬腳朝練功房走去。
自從搬來未央宮,朱常洛便有意識的培養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
每晚亥時正刻(22:00)準時上床躺著,等待入睡,每天早上卯正二刻(6:30)準時起床,保證每天睡足八小時。
起床後前往練功房晨練,不求精進武藝,只求輕微出汗,增強體質就可。
而為了培養兩位帝國接班人,朱由校和朱由檢這倆兄弟,也不得不跟著朱常洛一起,早睡早起,鍛鍊身體。
……
朱常洛來到練功房,教頭已經等候多時。
「臣,駱思恭,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駱思恭一身黑色勁裝,恭敬的向朱常洛拱手行禮。
朱常洛笑著上前,將他扶起:「緹帥總是如此多禮,快快平身吧。」
「謝陛下。」駱思恭面帶笑容的放下手臂,隨後續道:「陛下,今日還是同往常一樣,先繞樑柱跑上十圈,微微出汗,而後臣再單獨操練兩位皇子。」
「可。」朱常洛笑道。
大小兩位皇子走到朱常洛身後,做出準備開跑的姿勢,朱常洛一聲令下:「開始!」
晨練正式開始。
……
熱身結束後,朱常洛在一邊慢吞吞的打著太極拳、五禽戲、十段錦,間或穿插一些拉伸筋肉的動作。
而兩位皇子則在駱思恭的操練下,艱難的端平著木刀,扎著馬步,進行著最基本的武術姿勢訓練。
在訓練間歇之餘,朱常洛跟駱思恭聊起了軍務。
「緹帥可知,本朝軍隊是如何編制的?」
駱思恭想了想,問道:「不知陛下說的是軍制還是兵制?」
朱常洛好奇道:「這二者有何不同?」
駱思恭想了想,解釋道:「本朝軍隊可簡化為兩類,第一類是軍、第二類是兵。」
「所謂軍制,於本朝而言便是指『衛所制』,其編制大體以十人為一小旗,五小旗為一總旗,兩總旗為一百戶所,十個百戶所為一千戶所,五個千戶所為一衛司,一省所轄之衛司為一都司,各省都司總於五軍都督府。」
「所謂兵制,則是專指『營兵制』,因營兵並非常設,因此編制多有不同,臣僅舉例,大體是五人一伍、十伍一隊、兩隊一哨、五哨一司、兩司一部、兩部或三部一營。一營大概二、三千人不等。」
朱常洛聽罷,疑惑道:「這衛所制倒是很完善,從下到上條理清晰。這營兵制怎麼只到營這一層就沒了?」
駱思恭解釋道:「回陛下,營兵之上還有總兵,可統四營兵馬,分別是直屬的標兵營、副將的奇兵營、參將的援兵營、游擊的游兵營。合計可統八千至一萬二兵力。」
「再往上,則是節制各鎮總兵的總督、經略,其可領兵力隨敕書所授,節鎮多寡而定。」
朱常洛聽罷,心下瞭然。
怪不得大明後期,小規模戰鬥勝多敗少,大規模戰鬥卻基本沒贏過。
戰鬥序列的最高編制只編到一萬二千人,再往上就沒編制了,戰時都是各鎮相互配合。
一萬人左右的戰鬥,自然看不出問題,而一旦戰爭規模超過十萬,立刻就會出現大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無法配合。
因為平時各自為鎮,各管一方,到了戰時,各鎮互不知曉對方長處,各鎮戰力互無底細,面對後金八旗成建制的十萬人軍隊,一盤散沙要如何對抗?衝上去就是以卵擊石的份。
朱常洛想了想,問道:「那緹帥可知,本朝為何要如此定製?」
駱思恭回道:「回陛下,臣以為,此舉當是為了防止藩鎮割據。」
「營兵畢竟是脫離了土地,專門從事作戰的團體,若在一鎮之內聚集過多營兵,很容易導致將領生出二心,於朝廷統治不利。」
朱常洛點了點頭,「緹帥所言極是,朕也認為,本朝如此定製,是從此處考量。」
「那依緹帥之意,要對抗後金兵鋒,只靠現下兵制,能否建功?」
駱思恭欲言又止,最終搖了搖頭:「回陛下,臣不知,想來若是有知兵善戰之人帶領,應當可以建功。」
朱常洛笑道:
「朕覺得,無論在軍事方面多有造詣的人才,在咱大明朝都沒用,只要中樞一直拖後腿,那便是韓信在世也難得展布。」
「昔漢太祖高皇帝,委手下全部兵馬於韓信一人,方才有了後來的橫掃諸侯、滅楚建漢。」
「唐太宗戎馬一生,親自節制天下兵馬,方才有了大破高句麗,為高宗滅其國奠定了基礎。」
「宋太祖將從中御,也是親掌兵馬,南征北戰,方才有了宋之一代。」
「本朝太祖,也曾委五十萬兵馬於徐達、藍玉等大將,用人不疑,方才有了北伐成功、打落北元帝號的壯舉。」
「本朝成祖,五次親征漠北,更是打出了我大明的骨氣。」
「然今觀遼東一隅,為析分兵權,將兵力打散成三千人一營,戰時臨時集合,全然不做配合訓練。」
「且時日稍長,中樞便嚴加督責催促,決策嚴重脫離實際,絲毫不問前線境況。」
「如此中樞,便是兵仙在世,也難立寸功。」
朱常洛說罷,練功房中安靜的針落可聞。
駱思恭微微躬身,兩位皇子雖然累的滿頭大汗,卻連一個大氣也不敢出,咬牙堅持著。
朱常洛這才意識到自己失態了。
他起身露出笑容,開口道:「今日晨練就到這裡,讓御膳房準備早膳吧。」
「是。」王安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