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漢十六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3章 大漢十六帝

  天子車隊滾滾向著長安而去。

  來的速度,比回去的速度快了很多。

  這自然是劉邦要求的。

  返回的路途中,劉邦的心情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除了這次回去要殺死陸煊外,也是因為這一路上有很多事情要讓他處理。

  耽擱了和陸煊相處的時間。

  雖說長安內的大小事務由呂后操持,他也放心,普通的事情有著張良、蕭何等人也能處理的井井有條,可皇帝是有最終決定權的,有部分事情也還是需要他親自點頭同意才行。

  偌大漢朝,九州萬方,蒼生百姓,僅是每天需要讓皇帝拍案解決的事情,哪怕經過層層篩選,也有著足足十幾道。

  這些問題有的劉邦還需要時間考慮,做出決策,同時由於事情也不算太大,

  也沒有詢問陸煊的必要。

  這可愁壞劉邦了,眼看著距離長安越來越近,陸煊的雙眼也漸漸要恢復了,

  可很多事情他還沒有問清楚的。

  就單說昔日張良等人提議的國策,眼下只詢問了『貨幣之策』,並且還需要陸煊親自參與才能解決,不然就相當於是個無用建議。

  其餘的,應對異族方法、工巧,半點也沒有去問。

  劉邦急在心裡,只能日日操勞著批閱處理諸多事情。

  「還剩下三日左右,就到長安了。」這一日,劉邦處理完各種事情,心中憂愁著,來到陸煊的車內,發現陸煊睜著雙眼,似環顧著什麼。

  這讓劉邦心中一頓。

  他試探性的問著:「陸煊,你的眼睛已經恢復了?」

  「沒有,還差很多,我依舊只能看到大致的輪廓和顏色,就比如現在房叔你坐在我的面前,我能隱隱看出來你是一個中年男人,似乎有著挺長的鬍子。」

  「但具體什麼樣子,就根本看不清了。」

  陸煊有著很直觀的感覺,他很快就要好了。

  這幾日他的視力都在逐漸恢復著,同時雙眼痒痒的。

  也就這兩日了。

  心情激動的同時陸煊不由得問道:「我們應該快到京城了吧?」

  「大約還有三兩日的樣子。」看著陸煊視力越來越好,劉邦有些憂愁,也就這兩日了,想了想,他決定利用這僅有的兩日,再詢問些許的國策內容。

  他剛想詢問,就聽到有人匆匆跑到馬車前,輕輕的敲了兩下。

  劉邦眉頭緊皺,今日諸多事情他已經處理完畢了,能在這個時候打擾他的,

  必然是張良、蕭何等人,而且還是很重要的事情。

  想了想,他於是道:「陸君,你好好休息,我先去忙了。」

  陸煊點了點頭。

  劉邦探出身子,只見車隊已經在張良和蕭何的安排下停下來了,他知道發生了不小的事情,他於是緩緩下車,讓兩人跟隨自己坐上另外一輛玉絡車,這才問道:「發生什麼事情了?」

  「陛下請看。」

  由於之前劉邦對張良和蕭何兩人絕對信任的原因,所以哪怕前線傳來各種軍情,兩人也可以先行觀看。

  劉邦接過書信,緩緩閱讀,然後露出喜色,「韓信已經成功擊潰匈奴,並且在返回的路上了?」

  「好事,好事啊,哈哈哈!」

  「若是不令韓信出征的話,那麼只能朕御駕親征了,可面對氣勢洶洶的匈奴,恐怕朕也沒有好的方法抗衡迎戰,果然派韓信出手,很快就能獲得勝利。」

  劉邦心情大好,一掃這兩日的陰霾,勝了匈奴成功保住漢朝邊境的防線,他怎能不高興?

  目前漢朝的危機,除了內部的異姓王外,就剩下匈奴了。

  這戰報中稱,韓信不但擊潰匈奴,更是重創匈奴,至少數年內匈奴是不敢進犯了。

  好好好。

  他忽然覺得,賜韓信為一字並肩王,簡直是再明智不過的選擇了。

  內部危機是異姓諸侯王,若是各方異姓諸侯王作亂,他必然要親自出征,他並沒有很大的勝算;外部危機是匈奴,他依然要親自出征,然而面對匈奴他心中的勝算更低。

  可現在有了韓信。


  似乎匈奴和異姓諸侯王們,已經不算什麼了。

  韓信連匈奴都能輕鬆戰勝,更何況那些虎視耽耽的異姓諸侯王了?

  不愧是戰無不勝的韓信啊。

  劉邦心中越來越佩服陸煊了,沒有陸煊恐怕這一戰面對匈奴勝的不會那麼容易。

  然而,劉邦正高興的時候,蕭何忽然道:「陛下,韓王信叛亂,此次一字並肩王迎擊匈奴之戰中,韓王信已在亂軍中戰死。」

  「韓國原本有五萬軍隊,目前剩餘三萬左右。」

  「這三萬軍隊該如何處置,是個問題;他們大部分都是韓人,若是能回歸韓國自然最好,可這就導致必須分封一位韓王,可眼下陛下的皇子年齡大多不足,

  而分封其他功臣,又勢必會再起波瀾。」

  「可將韓國併入郡縣,又操之過急了。」

  這話只能由蕭何來說,張良本就是韓國貴族,參與此事無論提什麼建議,都不太合適。

  需要避嫌。

  「還有,韓信三兩日內就會返回長安,此行他是帶著趙王張敖來的。」

  「而同行的,還有五萬趙國鐵騎,目前有著韓信在軍中的威望,可以壓制這些趙國鐵騎,而一旦處置了張敖,或者張敖被囚禁的消息泄露出去,哪怕韓信也壓制不住這五萬趙國士兵,很有可能出現亂子。」

  「但韓信也不知道該如何安頓這五萬趙國士兵,只能一起帶回。」

  兩個問題,一個比一個嚴峻。

  都需要仔細想好妥善辦法,才能處理好。

  聞言,劉邦陷入沉思,良久後道:「三萬韓國士兵,暫且安排至韓國吧。」

  「至於韓國是否併入郡縣,暫且擱置,這兩日等陸煊之事解決、韓信歸朝,

  再慢慢處理吧。」

  「還有張敖的事情,趙國五萬鐵騎,打散分別編入到各個軍隊內,然後這段時間立刻搜集張敖的罪證,等罪證收集的差不多了公之於眾,那麼趙人士兵牴觸的心理就會減輕很多。」

  「暫且先這般處理吧。』

  劉邦淡聲道。

  聞言,蕭何頜首,立刻提筆書寫,準備令人交給韓信,隨即張良這邊又言:

  「陛下,這是皇后派人送來的信。」

  劉邦揉了揉眉心,翻閱查看,然後冷哼一聲,把書信啪的扔在腳下。

  「這個戚夫人,簡直不知好歲!」

  書信的內容,是這兩日戚夫人的所作所為,她暗中聯絡嬪妃,頻頻和薄姬搞好關係。

  呂雉並沒有告狀。

  只是將這個情況和他說明了一番。

  他太懂得呂雉了,呂雉之所以能將這件事情和自己說,代表著呂雉已經怒了,若是戚夫人依舊暗中聯絡嬪妃,妄圖讓其子劉如意爭奪皇位的話,那麼呂雉就不客氣了。

  都是老夫老妻了,劉邦能不清楚呂雉的性格?

  若是僅僅爭寵,那麼呂雉心中毫無波瀾。

  甚至隨便戚夫人去爭寵。

  畢竟,這麼多年了,呂雉本就不受寵,已經習慣了。

  可若是沾染了權力、政治,那就不一樣了,呂稚會將戚夫人徹徹底底的視為敵人。

  戚夫人有什麼能耐和呂雉抗衡?呂雉跟隨自己刀山火海走過來的,開國功臣中呂雉哪個不熟悉?再者言,呂雉的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任意一個也不是戚夫人能招惹的起的。

  漢朝建立的過程中,若論征討、打仗,呂澤和呂釋之的戰功僅僅次於韓信,

  兩人擁有太多的班底和下屬了,這股能量戚夫人能招惹的起?更不用說呂雉更貴為皇后了。

  再這樣繼續無意義的挑下去,劉邦知道戚夫人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自己這個女人,有時候比自己狠多了。

  女人狠起來,男人也害怕啊。

  「陛下,還有一件事。」見劉邦的表情有所變動,從生氣、震怒,到慢慢平靜下來,張良知曉陛下已經將信中之事的決斷想清楚了,又說起另外一件事。

  「太上皇,壽辰到了。」

  「壽宴規格禮制,是否與往年有所不同?」


  劉邦若有所思,他的父親還在世,老爺子活了這麼大歲數,可能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兒子能當皇帝。

  他對待父親自然很尊敬。

  而也就是今年,他左思右想,覺得合該給老爺子上尊號,於是尊其為『太上皇」。

  那麼,壽宴的規格就與之不同了,往年老爺子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可並沒有尊號,宴會隆重一些就行了,倒是並不需要什麼禮儀,可今年卻不同。

  老爺子現在已經是太上皇了,那麼壽宴除了隆重外,也需要各種禮儀。

  這是必須仔細、慎重,好好的制定好的。

  因為這必然是大一統王朝中,首位開國太上皇的壽宴,作為歷史的頭一遭,

  他需要制定好相應的禮儀,讓後世也隨著學習、借鑑。

  「此事,需要好好商議一番。」良久後劉邦道。

  本來劉邦以為蕭何和張良兩人的稟告已經結束了,可隨之就又聽張良言:「還有事情,那就是原本制定的人口問題,目前我朝人口增加速度緩慢...」

  「還有糧食問題,雖勛臣們願意上交田地,可依舊有很多百姓無田可耕..:」

  「另外,近來民間傳言,漢朝不如秦朝,原因皆為上升之路堵塞,秦朝有軍功爵制度,可漢朝並未延續此制度...」

  「除此之外,軍事制度徵集方式不合理,百姓怨聲載道..:」

  「匈奴雖然退了,可有很多大臣認為不如和親,起碼能減少很多損失。」

  「還有..」

  劉邦臉色一沉。

  「好了,好了!」

  「全是問題,怎麼這麼多問題,回去後一個個解決!」

  他有些後悔了。

  若是早些將這些問題全部總結出來,然後詢問陸煊,是否現在已經解決大半了呢?

  他有些心煩意亂,但也不能就這麼趕蕭何和張良離開,因為有些事情急,有些事情緩,緩的事情還能慢慢來,可急的事情現在就要商議個辦法。

  三人在車內商討良久,漸漸的,天黑了。

  部分問題拿出大致辦法後,劉邦有些倦了困了,揉了揉眉心,算了算了,明日在去陸煊那裡吧。

  時間就這麼流逝著。

  第二天,劉邦起來後,渾身充滿了幹勁,很快就將各種事務處理完畢,然後來到陸煊的車內。

  「季叔,早啊。」陸煊露出微笑,他已經能隱隱看到季叔的樣子了,一個中年男子,額頭高隆,有著大鬍鬚,感覺很有男人魅力的樣子。

  但依舊很模糊,只有近距離才能看的稍微清楚那麼一些。

  距離徹底恢復,還需一兩日。

  「嗯,陸煊。」

  劉邦心中此時有些急了,距離長安越來越近,按照現在趕路的速度估計明日就回到長安了,儘可能的今日多問些東西吧。

  他組織了一下語言,詢問著:「陸君啊,再給我講講我朝未來發生的故事,

  我很想了解了解後世皇帝的事情。」

  本來劉邦是想詢問國策的。

  但就一兩日時間了。

  索性不去問了。

  什麼事情都要問陸煊,老子還要你們這些大臣有什麼用?讓你們領著朝廷的俸祿當飯桶嗎?

  我是皇帝,我想問什麼就問什麼。

  既然從剛開始就沒有詢問政策,已經是一個錯誤的開始了,那麼就讓這個錯誤繼續延續下去吧。

  「好,不過我就當故事給你講講吧,你就聽個樂呵就行。」

  陸煊露出笑容來道,明朝皇帝的故事可太多了。

  眾多大一統王朝,熱度最高的應該就是明朝。

  因為明朝具備特色的皇帝特別多。

  「我給你講講洪熙皇帝吧。」陸煊道,

  「哦?洪熙皇帝?」劉邦露出感興趣之色,他若記得沒錯,這個洪熙皇帝應該就是老四的兒子。

  「洪熙皇帝是個賢明、仁德的皇帝,可以說永樂大帝的內政都是洪熙皇帝處理的,不過很可惜的是,洪熙皇帝繼位十個月,就不幸早死了。」


  嗯?

  劉邦臉色頓了頓,怎麼又早死了?他發現自己家族後世似乎命都不是很長啊。

  「換一個皇帝講講。」劉邦皺著眉頭,想在聽聽其他皇帝的故事。

  「那就講講宣德皇帝吧。」陸煊想著,既然當做故事來講,那就隨便說說,

  把每個皇帝身上所發生的,能值得拿出來談談的說一說。

  「宣德皇帝總能活的久一點了吧?」劉邦挑眉。

  陸煊笑道:「自然遠遠比洪熙皇帝活得久。」

  「不過宣德皇帝身上倒是發生了值得拿出來說說的事情,那就是永樂大帝和洪熙皇帝去世後,宣德皇帝的叔叔準備造反,最後投降;不過宣德皇帝並未處死他,而是貶為廢人。」

  「但誰能想到,有一次宣德皇帝去看這位叔叔,居然被人家絆倒,宣德皇帝震怒,命人用三百斤的銅缸將他扣住,然後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將他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劉邦眼皮子挑了挑,特麼的,他的兒子那個還未出生的湘王被自焚而已,怎麼又有後世子孫自相殘殺,被活活炙死?

  「不聽這個宣德皇帝了,接下來是正統皇帝了吧?也不聽他的。」

  「還有,正統皇帝被俘後,不是他的弟弟繼位了麼?估計也沒啥本事,居然後面又被趕了下來,還有沒有其他的皇帝?」

  劉邦越聽越不舒服,怎麼感覺他的後代子孫有些不成器呢?

  沒有一個讓他滿意的。

  都能挑出來不少的毛病。

  「那就說說成化皇帝吧。」

  「正統皇帝被俘後,他的弟弟是景泰皇帝,後來正統皇帝復辟,年號為天順「接著是成化皇帝。」

  「這個成化皇帝也挺有意思的,沉浸美色,迷戀一個比自己大了足足十七歲的女人。」

  陸煊說著說著露出笑意,這個朱見深在明朝歷史上也挺有名的。

  劉邦已經聽不下去了,怎麼又是個廢物皇帝?

  大漢王朝,就沒有個正經的皇帝麼?

  「繼續說,接下來的皇帝呢?」

  「接下來是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就是朱佑堂,不過這個皇帝在明朝中的存在感比較低。

  可卻依舊有可以說說的地方。

  「弘治皇帝倒是還算個不錯的君主,不過幼年時期過得並不好,他的母親紀氏是紀姓土司的女兒,紀姓叛亂平息後被俘入宮中,負責管理皇帝私房錢。成化皇帝臨幸紀氏後使其懷孕,寵冠後宮的萬貴妃得知後,命令宮女為其墮胎,宮女謊報紀氏是「病痞」未懷孕,但萬貴妃仍將紀氏貶居冷宮。」

  「紀氏在冷宮中偷偷生下皇帝,萬貴妃又派門監張敏去溺死新皇子,張敏卻冒著性命危險將嬰兒秘密藏起來,每日用米粉哺養,被萬貴妃排擠廢掉的吳皇后也幫助哺養嬰兒。弘治皇帝一直被偷偷養到六歲才被發現並立為皇太子,不久後紀氏暴亡,門監張敏也吞金自殺。」

  劉邦心中思緒紛亂,好不容易見到一個看起來似乎很不錯的皇帝,但幼年經歷如此坎坷?

  就沒有什麼順風順水的皇帝,然後做出了又為國家的事情,然後發展國力,

  讓大漢興盛的嗎?

  想了想,劉邦問道,「有沒有,既為國家做出事情,又有不俗能力的皇帝麼?」

  「有的有的。」陸煊正好要說這位正德皇帝,朱厚照。

  劉邦臉色一喜,可漸漸的聽著陸煊的話,慢慢的垮了起來,「正德皇帝我覺得就是個不錯的皇帝,也是唯二親征的皇帝,不過剛剛開始他也沉迷享樂,但隨後他卻親自率軍與異族交戰,後來藩王造反他又準備親征。」

  「不過可惜,這個皇帝掉水裡面淹死了,年僅三十一歲。」

  劉邦臉色黑了下來,咬牙切齒的道:「怎麼一個個命都不長?」

  「難道就沒有一位君主,活的能長一些麼?」

  陸煊聞言,自然而然道:「自然是有了,下一任皇帝是嘉靖皇帝,這位皇帝獲得算是挺長的了,並且他的能力絕對不差。」

  劉邦臉上露出喜色。

  終於有一個活得長、能力強的君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