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我的眼睛要好了
第52章 我的眼睛要好了
陳平的這個主意好是挺好的。
就是有些問題。
什麼問題呢?
太陰損了。
不但給趙王張敖抓了,還要廢除其的王位,然後又要強迫其『棄妻』」。
更加關鍵的是,是韓信抓的魯元公主,最後還要讓韓信迎娶魯元公主。
這豈不是分明欺負張敖麼?
劉邦皺起眉頭,解決的辦法是來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如此做是否有些太過分了?
「詢問詢問陸煊吧?」
他詢問著,眾臣面面相,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既然他們這些臣子思來想去也無法想到最好的解決辦法,那麼只能問問陸煊了。
而就在這時。
忽然有侍衛進來稟告,臉色匆匆,似乎發生了不得了的事情。
「陛下,可兒有要事稟告。」
聽著『可兒』兩個字,眾人神情微頓。
這個可兒,就是伺候陸煊的那個宮人,他們下令讓可兒裝成一個啞巴,而原本這個宮人是沒有名字的,因這兩個月悉心照顧陸煊,沒有造成任何紕漏,劉邦也見其乖巧可愛,就賜了個『可兒』的名字。
這也是剛剛到洛陽,他們才決定的事情,因陸煊很快就要被他們殺死了,這個宮女也需要處理一下,本來張良蕭何等人建議是不如直接殺掉一了百了,但劉邦想了想,也並非是什麼需要嚴防死守的秘密,就不殺了。
相反他還有獎勵獎勵這個宮人,確實照顧陸煊這段時間沒有出現意外。
「讓她進來。」劉邦目光閃爍,這兩個月來可兒從來沒有主動要求見他們,
怎麼突然要見了?
很快,宮人可兒匆匆的走了進來,然後大拜:「陛下,陸煊公子的雙眼,似乎距離恢復不遠了,他說今日感覺到了光線一閃一閃的,也隱隱能看到我身上所著衣服的色彩..:」
聽到這些,眾人心頭一沉。
事情並非是按照他們所想像的那般進行著,昔日御醫診斷陸煊,明言三個月後陸煊雙眼將會恢復。
可這患病恢復的時間,御醫不可能掐的那麼准。
說三個月,就一定是三個月的那天恢復了?
可能晚兩日,可能早兩日,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很顯然陸煊的身體恢復情況不錯,要提前恢復光明了。
「你下去吧,一切照常。」
「若陸煊能看到周圍事物,第一時間向朕稟告,朕賜你無詔令可入宮之權。
,
劉邦沉聲道。
可兒躬身然後退下。
隨即劉邦環顧群臣,道:「本來我準備今夜宴請群臣,然後明日論韓信之功,但現在看起來時間有些不充足了。」
「朕的意思,今夜宴請群臣,同時論韓信之功,然後明日即可返回長安。」
「你們認為如何?」
劉邦的想法是挺不錯的,可陳平想了想,提出不同的看法:「陛下,何必在乎陸煊的感受。」
「此次陛下巡視洛陽,雖說為了陸煊,但也是為了震懾宵小、論功韓信。」
陸煊將死之人,所壓榨獲取價值已經接近消耗殆盡,按御醫給出的時間來算,陸煊不足十五日就可恢復光明,現在他的恢復情況良好,也就是十日左右,
陸煊就能恢復了。」
「十日,恐怕問不出來什麼東西了,只能儘量詢問。」
「而我們也不用急著返回長安,等到陸煊雙眼恢復的那一刻,直接殺死就可以了,為何要如此麻煩?」
在這裡的五人中,真正和陸煊有過接觸的,只有蕭何、張良、劉邦三人。
陳平和周勃和陸煊是沒有實際接觸的。
人都是有感情的,可能政治家的感情略低一些,但因陸煊做出了許多對漢朝有功的事情,無論是劉邦也好,蕭何、張良也罷,都想給陸煊一個體面的死法。
甚至,陸煊死前他們會親自向陸煊懺悔,道歉。
可陳平不同,本來陳平隨著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就認為若想做事,就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哪怕惡毒、狼厲也可,陳平是不講所謂感情、道義的,再加上他和陸煊沒有接觸,也就和這個後世人沒有太多的感情。
殺就殺了。
大漢天下人多了去了,值得皇帝和各位大臣為了你,急著趕路?
「陳平,這般做法有些太不講人情了。」
劉邦面色不是很好看,他看了陳平一眼,又環顧眾多大臣。
然後語氣加重道:
「朕,確實可以隨時殺死陸煊,甚至無需為陸煊去做這些。」
「但,朕絕非這種人。」
「二十年前的劉季做不出來這種事,二十年後的劉邦也做不出來這種事。」
「朕問問你們,自陸煊來到我漢朝以來,可曾做過任何虧心事?做過任何對不起我等的事?陸煊始終提出的建議、想法,皆是為我大漢江山著想,為漢朝著想,可我們卻因為擔憂陸煊這個後世人染指權力,才產生了殺死他的想法。」
「甚至隱瞞我們的身份。」
「說到底,是我們這些人對不起陸煊,而非陸煊對不起我們!陸煊沒有無義,是我等無情!為了皇權朕不得不殺死陸煊,已經日日夜夜感到心中愧疚,為何不能給陸煊一個體面的死法?回去的路上等陸煊剛剛恢復光明,就殺死他?然後隨便埋了?豈有此理!荒唐!羞恥!丟人!」
「朕要在長樂宮前,讓文武百官和你們這些大臣,全部對著陸煊大拜,讓朕的子嗣和嬪妃對著陸煊行禮,連朕也要對陸煊行禮大拜,然後賜給陸煊毒酒,讓其自縊!這是做人最為根本的良知!」
劉邦狠狠的斥責了陳平一頓。
然後說出這番話。
蕭何、張良、周勃、陳平盡皆低頭。
感到羞愧和無地自容。
劉邦冷哼一聲,看著這些大臣,同時心中複雜不已。
人是會變的,陸煊剛剛來到漢朝時,他劉邦只是把陸煊當做一個工具而使用,所以到時候殺了就殺了,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但隨著這兩個多月的交往,他和陸煊確實產生了一個感情,他喜歡每天和陸煊聊著未來漢朝的歷史,聽著陸煊講解他的子嗣之事。
他絕對要讓陸煊風風光光的死!
人家幫了漢朝這麼多,難道體面的死也不行麼?
從決定要殺陸煊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對不起陸煊了。
「可是陛下,是我等救了陸煊的命,我們並不欠陸煊的。」蕭何猶豫良久開口道,他感覺陛下的心理壓力或許有些太大了,身為帝王不可因陸煊一人,而大動心緒。
「僅是陸煊能治療皇后的命,陸煊就已經報答了救命之恩了,還有朕的太子劉盈的命,所謂一命換一命,陸煊已經救了朕最重要的兩個人的命了。」
「又提出那麼多的建議和想法。」
「我們不欠陸煊的?怎麼不欠,若是不得不殺死陸煊的話,朕恐怕會覺得這個一字並肩王,陸煊更適合獲得。」
劉邦冷哼道,然後也不想多說什麼了。
此事他已下定決心。
他不管群臣們怎麼想,他就要這麼做。
什麼隨便殺了就完事了,你們不把陸煊當人,朕卻把陸煊當人。
因為陸煊幫助的,是朕的江山。
「都退下吧,今夜朕設宴,論韓信之功,你們都給朕好好想想,到時候該說什麼。」
「還有授意其他的大臣,別到時候宴會上說些對韓信不好聽的話,別讓朕聽著厭煩。」
「明日,返回長安,越快越好!」
若非大事,劉邦是個性情很豁達的帝王,甚至很多事情都願意和大臣們商議,但遇到正經事情,他的話就是帝王之言,就是聖諭。
開國之君,哪個沒有乾綱獨斷之能?
就看想不想罷了。
張良等臣子退下。
然而,他們退下是退下了,卻有各自的想法,陳平和周勃兩人對陸煊接觸的少,自然是認為殺了也就殺了吧,張良倒是認為劉邦所說的話在理。
至於蕭何..
蕭何和陸煊也確確實實有了些許感情,但某些事情上蕭何做事也很決絕。
洛陽城內,陸煊被單獨安排在了一個屋內,由於晚宴還需要一段時間,劉邦趁著間隙的時間來到陸煊這裡,想儘量多陪陪陸煊。
「房叔,這兩日我已經能隱隱看到周圍的光線了,就比如伺候我的那個妹妹,應該是黑中帶紅的顏色吧,不過具體的還是看不清,只能看到相應色彩。」
「我覺得,可能還有十天左右,我就能恢復了。」
劉邦露出微笑來:「是啊,是啊,這時間過的真快啊,轉眼間三個月就要過去了。」
「時間過得確實快,這也是因為你們能經常過來陪我聊聊。」
『到了京城後,就是新的人生了。」
陸煊腦海中幻想著到達京城的生活,心中還是不免有些激動的,失明狀態的他對外界的想像只能存在於大腦風暴中,而人又偏偏更喜歡幻想好的事物、好的未來,他現在滿腦子都在想見到朱元璋後是什麼樣子。
「到達京城,是啊,到達京城後,皇帝重用你,確實要開啟新的人生了。」劉邦勉強露出笑容來,配合著陸煊的話道,心中卻在噓。
越聽,越不是個滋味啊。
他本想還想著再問問什麼未來的事情呢,但因心情影響,也就不多問了。
「既然陸君你的眼睛快要恢復了,我和那朝廷里派來的人說說,儘量快些。」劉邦心想,這個時候能讓陸煊感到快樂的事情,就是那種到京城的期盼了吧,越快越好。
「季叔真好,麻煩你了。」陸煊聞言道。
劉邦沒有再多說什麼,然後就緩緩退下,讓可兒繼續留在這裡伺候陸煊。
夜,已經深了。
洛陽南宮。
天子劉邦大宴群臣。
雖然經過修,但洛陽的南宮殿宇依舊樸素,但天子設宴,宴會自然堂皇盛重。
群臣著朝服,魚貫而入,序次而坐。
文官頭戴進賢冠,身著玄袍,領、袖鑲素絹,簡約而不失雅致。
寬革束腰,印綬垂於側,動靜間盡顯身份。
燭光映照,袍泛微光,雖非錦緞,卻做工精整,儒雅之氣溢於言表。
武將則頂武棄大冠,披朱袍,繡以簡獸紋,線條剛硬,盡顯英武。
下著黑褲,足蹬烏靴,舉步間沉穩有力,盡顯豪邁勇毅之姿。
宴之規格甚隆,案幾羅列,佳肴滿陳,漢朝初建並沒有大量的財力,平日裡劉邦也比較節省,本來這場宴會上劉邦準備就隨便搞搞就算了,可蕭何卻建議需要隆重些,選取的各種食物美酒也要高貴些。
這全然是為了韓信。
不隆重,如何突顯對韓信的重視,對韓信功高的看重?
因此,宴上餐物顯得奢華,烤羔金黃酥脆,油脂滋滋作響,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魚膾薄如蟬翼,切工精細,擺盤精妙,宛如天成;鮮蔬鮮果,色澤斑斕,
紅若赤焰,綠如翠玉,點綴其間,為宴添幾分清新。
美酒不絕,青銅酒器盛醇厚佳釀,輕晃間,酒香四溢,瀰漫殿內。
南宮雖無奢華之飾,卻盡顯大氣莊重,殿柱之上,紅綢縈繞,微風拂動,綢帶飄舞,為宮殿添幾分靈動;殿頂高懸巨燈,焰旺如晝,將殿內照得纖毫畢現。
劉邦高坐主位,面含微笑,目光掃視群臣。
他身著龍袍,雖形制簡約,然盡顯帝王之尊。
只見其抬手舉,緩緩起身,動作沉穩有力。
群臣見狀,即刻整齊起立,雙手舉杯,恭恭敬敬向劉邦致敬。
瞬間,殿內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宴會於此熱烈氛圍中達至高潮。
隨著群臣喝的差不多了,劉邦這才緩聲道:「諸卿,你們認為我漢朝當今,
何人功勞最高?」
聞言,有人疑惑,有人不解。
相似的場景、相似的問題。
去年也是在這南宮,陛下也是問了同樣的問題,當時無論是陛下還是諸臣,
皆認為這三傑是蕭何、張良、韓信。
記得那次宴會上,陛下總結自己奪得天下的原因,言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這句話他們可記得清清楚楚。
怎麼這次,還要問?
有尚未知曉消息的,不由疑惑道:「陛下去年問過此事,我漢朝功勞最高者,首推一字並肩王、留侯、贊侯三人!」
劉邦讓蕭何張良等人,將八天論功韓信的事情下發出去,但也不可能所有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部通知一番,張良等人主要通知的,是韓信出征匈奴前,對韓信頒布第一條政策不滿的那些勛貴。
他們擔心這些勛貴不老實,在宴會上胡言亂語。
有些本就老實本分的,自然不用特意通知,現在人示疑惑的就是這位大臣。
「此言差矣,論功自然要推出一人首功,豈可三者並列矣?臣認為我大漢建國首功,當屬一字並肩王韓信!」
張良和蕭何事人更看重事實,不在不這所謂的虛名,特別是張良,本來就有著打算致柄養老的想法,別人說韓信的功勞比他高,他還更樂意些。
蕭何也是如此,他不在不這種虛名,有就有,無就無,並非特別重要。
開口首推韓信為首功的大臣,自然是張良蕭何等人通知過的,於是陸陸續續有大臣發人自己的想法。
逃勃道:「論功勞,何人能高於一字並肩王?」
奕平言:「是,若非韓信,恐怕很難擊敗那項羽啊。」
曹參笑眯眯,撫了撫鬍鬚:「臣也認可,韓信為首功。」
夏侯嬰一拍桌子:「一字並肩王首功,我第一個同意!」
隨著陸陸續續的大臣人達自己的想法,蕭何和張良也相三開口,認可韓信功勞,這個時候那些沒被通知到的也能看出來是怎麼一回事了,能坐在這裡的政治覺悟都不低,這分明是陛下為了安撫韓信,演的一齣戲啊。
然後一個個相三開口,對韓信讚不絕口。
見狀,劉邦爽朗一笑,言道:「八日之盛筵,實乃我大漢之幸。憶往昔,群雄逐鹿,天下紛擾,朕能平定四海,得登大寶,韓信之功,不可磨滅。」
稍作停頓,劉邦站起身來,手中酒杯微微舉起,語氣愈發激昂:
「韓信胸藏韜略,腹有良謀。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縱橫沙場,如入無人之境。昔還定三秦,其謀定而後動,出奇制勝,一舉扭轉乳坤,為我大漢開疆拓憲,奠定根基。後北擊燕趙,東擊齊地,皆以少勝多,威震諸侯。垓下之戰,更是妙計頻出,困項羽於絕境,終成破楚之功,助朕得天下之大一統。」
「韓信之勇,可比古之名將;韓信之智,遠超常人。朕得韓信,如魚得水,
如虎翼。若無韓信,安有八日之大漢?」
言罷,劉邦高舉酒杯,高聲道:「韓信之功,當彪炳史冊,朕敬遠在馬邑的並肩王一杯!」
群臣齊齊起身:「敬遠在馬邑的並肩王一杯!」
熱熱鬧鬧的宴會就這樣結束了,而後八日論功韓信之事,就猶如颶風呼嘯,
瞬息間向著整個大漢麼河傳播,人傳人的速仞是很快的,不過想傳到馬邑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在張良等臣子的特殊運作下,很快就傳到了馬邑。
韓信聞言,頓感高興,胸中熱血激昂。
但隨即他文憂慮,陛下為何還不實行他的第事條建議?
眼下,匈奴周經無力再抵抗他的進攻了,估計也就這兩日,就能平定匈奴了。
手握十五方大軍的他,恐怕會遭至陛下忌憚啊。
但現在也不能管怎麼做了,必須要三續打下去,這兩日就將匈奴徹底擊潰趕走,不然的話拖延下去恐怕那些怨恨他的臣子,會給他一個『養寇自重』的罪名。
然後立刻返回長安,儘快的讓自己失去軍權。
時間悠悠而逝,天子巡視洛陽僅駐留一日,論了韓信功勞後就立刻返回長安,此舉引發麼多大臣的疑惑。
這麼急麼?
而陸煊的雙眼,也漸漸的越發能看清晰外面的世界,從剛剛開始的只能看清強烈的色彩,到現在周經能看清大致的輪廓了,比如照顧他的這個侍女。
但依舊顯得格外模糊,就如同近視了幾千仞的眼晴般。
陸煊心情越來越激動,他感覺自己距離回復光明的日子,也就這兩日了。
同時,他也距離那京城,越來越近了!
陳平的這個主意好是挺好的。
就是有些問題。
什麼問題呢?
太陰損了。
不但給趙王張敖抓了,還要廢除其的王位,然後又要強迫其『棄妻』」。
更加關鍵的是,是韓信抓的魯元公主,最後還要讓韓信迎娶魯元公主。
這豈不是分明欺負張敖麼?
劉邦皺起眉頭,解決的辦法是來了,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如此做是否有些太過分了?
「詢問詢問陸煊吧?」
他詢問著,眾臣面面相,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既然他們這些臣子思來想去也無法想到最好的解決辦法,那麼只能問問陸煊了。
而就在這時。
忽然有侍衛進來稟告,臉色匆匆,似乎發生了不得了的事情。
「陛下,可兒有要事稟告。」
聽著『可兒』兩個字,眾人神情微頓。
這個可兒,就是伺候陸煊的那個宮人,他們下令讓可兒裝成一個啞巴,而原本這個宮人是沒有名字的,因這兩個月悉心照顧陸煊,沒有造成任何紕漏,劉邦也見其乖巧可愛,就賜了個『可兒』的名字。
這也是剛剛到洛陽,他們才決定的事情,因陸煊很快就要被他們殺死了,這個宮女也需要處理一下,本來張良蕭何等人建議是不如直接殺掉一了百了,但劉邦想了想,也並非是什麼需要嚴防死守的秘密,就不殺了。
相反他還有獎勵獎勵這個宮人,確實照顧陸煊這段時間沒有出現意外。
「讓她進來。」劉邦目光閃爍,這兩個月來可兒從來沒有主動要求見他們,
怎麼突然要見了?
很快,宮人可兒匆匆的走了進來,然後大拜:「陛下,陸煊公子的雙眼,似乎距離恢復不遠了,他說今日感覺到了光線一閃一閃的,也隱隱能看到我身上所著衣服的色彩..:」
聽到這些,眾人心頭一沉。
事情並非是按照他們所想像的那般進行著,昔日御醫診斷陸煊,明言三個月後陸煊雙眼將會恢復。
可這患病恢復的時間,御醫不可能掐的那麼准。
說三個月,就一定是三個月的那天恢復了?
可能晚兩日,可能早兩日,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很顯然陸煊的身體恢復情況不錯,要提前恢復光明了。
「你下去吧,一切照常。」
「若陸煊能看到周圍事物,第一時間向朕稟告,朕賜你無詔令可入宮之權。
,
劉邦沉聲道。
可兒躬身然後退下。
隨即劉邦環顧群臣,道:「本來我準備今夜宴請群臣,然後明日論韓信之功,但現在看起來時間有些不充足了。」
「朕的意思,今夜宴請群臣,同時論韓信之功,然後明日即可返回長安。」
「你們認為如何?」
劉邦的想法是挺不錯的,可陳平想了想,提出不同的看法:「陛下,何必在乎陸煊的感受。」
「此次陛下巡視洛陽,雖說為了陸煊,但也是為了震懾宵小、論功韓信。」
陸煊將死之人,所壓榨獲取價值已經接近消耗殆盡,按御醫給出的時間來算,陸煊不足十五日就可恢復光明,現在他的恢復情況良好,也就是十日左右,
陸煊就能恢復了。」
「十日,恐怕問不出來什麼東西了,只能儘量詢問。」
「而我們也不用急著返回長安,等到陸煊雙眼恢復的那一刻,直接殺死就可以了,為何要如此麻煩?」
在這裡的五人中,真正和陸煊有過接觸的,只有蕭何、張良、劉邦三人。
陳平和周勃和陸煊是沒有實際接觸的。
人都是有感情的,可能政治家的感情略低一些,但因陸煊做出了許多對漢朝有功的事情,無論是劉邦也好,蕭何、張良也罷,都想給陸煊一個體面的死法。
甚至,陸煊死前他們會親自向陸煊懺悔,道歉。
可陳平不同,本來陳平隨著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就認為若想做事,就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哪怕惡毒、狼厲也可,陳平是不講所謂感情、道義的,再加上他和陸煊沒有接觸,也就和這個後世人沒有太多的感情。
殺就殺了。
大漢天下人多了去了,值得皇帝和各位大臣為了你,急著趕路?
「陳平,這般做法有些太不講人情了。」
劉邦面色不是很好看,他看了陳平一眼,又環顧眾多大臣。
然後語氣加重道:
「朕,確實可以隨時殺死陸煊,甚至無需為陸煊去做這些。」
「但,朕絕非這種人。」
「二十年前的劉季做不出來這種事,二十年後的劉邦也做不出來這種事。」
「朕問問你們,自陸煊來到我漢朝以來,可曾做過任何虧心事?做過任何對不起我等的事?陸煊始終提出的建議、想法,皆是為我大漢江山著想,為漢朝著想,可我們卻因為擔憂陸煊這個後世人染指權力,才產生了殺死他的想法。」
「甚至隱瞞我們的身份。」
「說到底,是我們這些人對不起陸煊,而非陸煊對不起我們!陸煊沒有無義,是我等無情!為了皇權朕不得不殺死陸煊,已經日日夜夜感到心中愧疚,為何不能給陸煊一個體面的死法?回去的路上等陸煊剛剛恢復光明,就殺死他?然後隨便埋了?豈有此理!荒唐!羞恥!丟人!」
「朕要在長樂宮前,讓文武百官和你們這些大臣,全部對著陸煊大拜,讓朕的子嗣和嬪妃對著陸煊行禮,連朕也要對陸煊行禮大拜,然後賜給陸煊毒酒,讓其自縊!這是做人最為根本的良知!」
劉邦狠狠的斥責了陳平一頓。
然後說出這番話。
蕭何、張良、周勃、陳平盡皆低頭。
感到羞愧和無地自容。
劉邦冷哼一聲,看著這些大臣,同時心中複雜不已。
人是會變的,陸煊剛剛來到漢朝時,他劉邦只是把陸煊當做一個工具而使用,所以到時候殺了就殺了,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但隨著這兩個多月的交往,他和陸煊確實產生了一個感情,他喜歡每天和陸煊聊著未來漢朝的歷史,聽著陸煊講解他的子嗣之事。
他絕對要讓陸煊風風光光的死!
人家幫了漢朝這麼多,難道體面的死也不行麼?
從決定要殺陸煊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對不起陸煊了。
「可是陛下,是我等救了陸煊的命,我們並不欠陸煊的。」蕭何猶豫良久開口道,他感覺陛下的心理壓力或許有些太大了,身為帝王不可因陸煊一人,而大動心緒。
「僅是陸煊能治療皇后的命,陸煊就已經報答了救命之恩了,還有朕的太子劉盈的命,所謂一命換一命,陸煊已經救了朕最重要的兩個人的命了。」
「又提出那麼多的建議和想法。」
「我們不欠陸煊的?怎麼不欠,若是不得不殺死陸煊的話,朕恐怕會覺得這個一字並肩王,陸煊更適合獲得。」
劉邦冷哼道,然後也不想多說什麼了。
此事他已下定決心。
他不管群臣們怎麼想,他就要這麼做。
什麼隨便殺了就完事了,你們不把陸煊當人,朕卻把陸煊當人。
因為陸煊幫助的,是朕的江山。
「都退下吧,今夜朕設宴,論韓信之功,你們都給朕好好想想,到時候該說什麼。」
「還有授意其他的大臣,別到時候宴會上說些對韓信不好聽的話,別讓朕聽著厭煩。」
「明日,返回長安,越快越好!」
若非大事,劉邦是個性情很豁達的帝王,甚至很多事情都願意和大臣們商議,但遇到正經事情,他的話就是帝王之言,就是聖諭。
開國之君,哪個沒有乾綱獨斷之能?
就看想不想罷了。
張良等臣子退下。
然而,他們退下是退下了,卻有各自的想法,陳平和周勃兩人對陸煊接觸的少,自然是認為殺了也就殺了吧,張良倒是認為劉邦所說的話在理。
至於蕭何..
蕭何和陸煊也確確實實有了些許感情,但某些事情上蕭何做事也很決絕。
洛陽城內,陸煊被單獨安排在了一個屋內,由於晚宴還需要一段時間,劉邦趁著間隙的時間來到陸煊這裡,想儘量多陪陪陸煊。
「房叔,這兩日我已經能隱隱看到周圍的光線了,就比如伺候我的那個妹妹,應該是黑中帶紅的顏色吧,不過具體的還是看不清,只能看到相應色彩。」
「我覺得,可能還有十天左右,我就能恢復了。」
劉邦露出微笑來:「是啊,是啊,這時間過的真快啊,轉眼間三個月就要過去了。」
「時間過得確實快,這也是因為你們能經常過來陪我聊聊。」
『到了京城後,就是新的人生了。」
陸煊腦海中幻想著到達京城的生活,心中還是不免有些激動的,失明狀態的他對外界的想像只能存在於大腦風暴中,而人又偏偏更喜歡幻想好的事物、好的未來,他現在滿腦子都在想見到朱元璋後是什麼樣子。
「到達京城,是啊,到達京城後,皇帝重用你,確實要開啟新的人生了。」劉邦勉強露出笑容來,配合著陸煊的話道,心中卻在噓。
越聽,越不是個滋味啊。
他本想還想著再問問什麼未來的事情呢,但因心情影響,也就不多問了。
「既然陸君你的眼睛快要恢復了,我和那朝廷里派來的人說說,儘量快些。」劉邦心想,這個時候能讓陸煊感到快樂的事情,就是那種到京城的期盼了吧,越快越好。
「季叔真好,麻煩你了。」陸煊聞言道。
劉邦沒有再多說什麼,然後就緩緩退下,讓可兒繼續留在這裡伺候陸煊。
夜,已經深了。
洛陽南宮。
天子劉邦大宴群臣。
雖然經過修,但洛陽的南宮殿宇依舊樸素,但天子設宴,宴會自然堂皇盛重。
群臣著朝服,魚貫而入,序次而坐。
文官頭戴進賢冠,身著玄袍,領、袖鑲素絹,簡約而不失雅致。
寬革束腰,印綬垂於側,動靜間盡顯身份。
燭光映照,袍泛微光,雖非錦緞,卻做工精整,儒雅之氣溢於言表。
武將則頂武棄大冠,披朱袍,繡以簡獸紋,線條剛硬,盡顯英武。
下著黑褲,足蹬烏靴,舉步間沉穩有力,盡顯豪邁勇毅之姿。
宴之規格甚隆,案幾羅列,佳肴滿陳,漢朝初建並沒有大量的財力,平日裡劉邦也比較節省,本來這場宴會上劉邦準備就隨便搞搞就算了,可蕭何卻建議需要隆重些,選取的各種食物美酒也要高貴些。
這全然是為了韓信。
不隆重,如何突顯對韓信的重視,對韓信功高的看重?
因此,宴上餐物顯得奢華,烤羔金黃酥脆,油脂滋滋作響,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魚膾薄如蟬翼,切工精細,擺盤精妙,宛如天成;鮮蔬鮮果,色澤斑斕,
紅若赤焰,綠如翠玉,點綴其間,為宴添幾分清新。
美酒不絕,青銅酒器盛醇厚佳釀,輕晃間,酒香四溢,瀰漫殿內。
南宮雖無奢華之飾,卻盡顯大氣莊重,殿柱之上,紅綢縈繞,微風拂動,綢帶飄舞,為宮殿添幾分靈動;殿頂高懸巨燈,焰旺如晝,將殿內照得纖毫畢現。
劉邦高坐主位,面含微笑,目光掃視群臣。
他身著龍袍,雖形制簡約,然盡顯帝王之尊。
只見其抬手舉,緩緩起身,動作沉穩有力。
群臣見狀,即刻整齊起立,雙手舉杯,恭恭敬敬向劉邦致敬。
瞬間,殿內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宴會於此熱烈氛圍中達至高潮。
隨著群臣喝的差不多了,劉邦這才緩聲道:「諸卿,你們認為我漢朝當今,
何人功勞最高?」
聞言,有人疑惑,有人不解。
相似的場景、相似的問題。
去年也是在這南宮,陛下也是問了同樣的問題,當時無論是陛下還是諸臣,
皆認為這三傑是蕭何、張良、韓信。
記得那次宴會上,陛下總結自己奪得天下的原因,言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這句話他們可記得清清楚楚。
怎麼這次,還要問?
有尚未知曉消息的,不由疑惑道:「陛下去年問過此事,我漢朝功勞最高者,首推一字並肩王、留侯、贊侯三人!」
劉邦讓蕭何張良等人,將八天論功韓信的事情下發出去,但也不可能所有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部通知一番,張良等人主要通知的,是韓信出征匈奴前,對韓信頒布第一條政策不滿的那些勛貴。
他們擔心這些勛貴不老實,在宴會上胡言亂語。
有些本就老實本分的,自然不用特意通知,現在人示疑惑的就是這位大臣。
「此言差矣,論功自然要推出一人首功,豈可三者並列矣?臣認為我大漢建國首功,當屬一字並肩王韓信!」
張良和蕭何事人更看重事實,不在不這所謂的虛名,特別是張良,本來就有著打算致柄養老的想法,別人說韓信的功勞比他高,他還更樂意些。
蕭何也是如此,他不在不這種虛名,有就有,無就無,並非特別重要。
開口首推韓信為首功的大臣,自然是張良蕭何等人通知過的,於是陸陸續續有大臣發人自己的想法。
逃勃道:「論功勞,何人能高於一字並肩王?」
奕平言:「是,若非韓信,恐怕很難擊敗那項羽啊。」
曹參笑眯眯,撫了撫鬍鬚:「臣也認可,韓信為首功。」
夏侯嬰一拍桌子:「一字並肩王首功,我第一個同意!」
隨著陸陸續續的大臣人達自己的想法,蕭何和張良也相三開口,認可韓信功勞,這個時候那些沒被通知到的也能看出來是怎麼一回事了,能坐在這裡的政治覺悟都不低,這分明是陛下為了安撫韓信,演的一齣戲啊。
然後一個個相三開口,對韓信讚不絕口。
見狀,劉邦爽朗一笑,言道:「八日之盛筵,實乃我大漢之幸。憶往昔,群雄逐鹿,天下紛擾,朕能平定四海,得登大寶,韓信之功,不可磨滅。」
稍作停頓,劉邦站起身來,手中酒杯微微舉起,語氣愈發激昂:
「韓信胸藏韜略,腹有良謀。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縱橫沙場,如入無人之境。昔還定三秦,其謀定而後動,出奇制勝,一舉扭轉乳坤,為我大漢開疆拓憲,奠定根基。後北擊燕趙,東擊齊地,皆以少勝多,威震諸侯。垓下之戰,更是妙計頻出,困項羽於絕境,終成破楚之功,助朕得天下之大一統。」
「韓信之勇,可比古之名將;韓信之智,遠超常人。朕得韓信,如魚得水,
如虎翼。若無韓信,安有八日之大漢?」
言罷,劉邦高舉酒杯,高聲道:「韓信之功,當彪炳史冊,朕敬遠在馬邑的並肩王一杯!」
群臣齊齊起身:「敬遠在馬邑的並肩王一杯!」
熱熱鬧鬧的宴會就這樣結束了,而後八日論功韓信之事,就猶如颶風呼嘯,
瞬息間向著整個大漢麼河傳播,人傳人的速仞是很快的,不過想傳到馬邑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在張良等臣子的特殊運作下,很快就傳到了馬邑。
韓信聞言,頓感高興,胸中熱血激昂。
但隨即他文憂慮,陛下為何還不實行他的第事條建議?
眼下,匈奴周經無力再抵抗他的進攻了,估計也就這兩日,就能平定匈奴了。
手握十五方大軍的他,恐怕會遭至陛下忌憚啊。
但現在也不能管怎麼做了,必須要三續打下去,這兩日就將匈奴徹底擊潰趕走,不然的話拖延下去恐怕那些怨恨他的臣子,會給他一個『養寇自重』的罪名。
然後立刻返回長安,儘快的讓自己失去軍權。
時間悠悠而逝,天子巡視洛陽僅駐留一日,論了韓信功勞後就立刻返回長安,此舉引發麼多大臣的疑惑。
這麼急麼?
而陸煊的雙眼,也漸漸的越發能看清晰外面的世界,從剛剛開始的只能看清強烈的色彩,到現在周經能看清大致的輪廓了,比如照顧他的這個侍女。
但依舊顯得格外模糊,就如同近視了幾千仞的眼晴般。
陸煊心情越來越激動,他感覺自己距離回復光明的日子,也就這兩日了。
同時,他也距離那京城,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