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君王吊死於樹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劉邦雙眼明亮,看起來似乎還很不錯啊。

  雖然說遠遠比不上夏商周三代,但大一統王朝和分封制王朝是完全不同的,夏商周三代君主掌握的權力是有限的。

  可一統王朝中的皇權,將代表著至高無上。

  這也將近三百來年了。

  可比秦朝強多了!

  「二百七十六年,恐怕傳了不少世吧...」

  「總共傳了十六世。」陸煊回應道,這對於後世人來說已經算是常識了。

  不過每每想到明朝末期,他都會想到建奴。

  可惜可惜,後來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華夏太傷了。

  「十六世,十六世,算下來每位皇帝執政大約十七年左右...」劉邦喃喃自語,這個結果他還是比較滿意的,起碼不會如秦朝那般二世而亡,漢朝初建根本沒有大一統王朝的經驗,也沒有從秦朝繼承什麼,所以他很擔心漢朝能延續多久。

  陸煊這邊,經房叔詢問明朝國祚延續了多久這個問題,已經在思索到了京城,要不要將建奴的事情和朱元璋說一說了。

  想了想。

  很有必要。

  明朝前中期,國力依舊很雄厚,特別是朱元璋時期,屬於是君主權力最集中的時刻,這也就導致若是朱元璋狠下心來想滅掉建奴的話,是完全有可能的。

  亦或者朱棣時期,依舊能攻下建奴。

  朱高熾、朱瞻基這兩位帝王也有著一定能力,甚至是朱祁鎮時期,大明王朝歷經兩代賢君休養生息的治理,國力仍然強大,朱祁鎮若是攻打建奴說不定結局還能好一點,可隨著土木堡大敗後,明朝面對周圍異族已經顯得有些弱勢了。

  「是該說說這件事情,趁早滅了。」陸煊心中思索著,劉邦注意到了陸煊不言,似在想什麼。

  他倒是沒有太關心這個,而是繼續問道:「國祚延續二百七十六年,恐怕到了王朝末期,已然顯得疲憊了吧。」

  劉邦的性格豁達開朗,倒是很看得開王朝末期覆滅這種事情,哪會有千秋萬代始終統一的王朝,周朝初期何等強大,依舊漸漸衰落,秦朝鐵騎又是何等兇猛,但積病再多,也會崩塌於歷史的洪流下。

  也不可能,漢朝代代有明君啊,十六位君王中,若是有一人是昏君,那麼王朝就將走向下坡路。

  有兩位昏君,王朝崩塌在即。

  有三位昏君,就不用想了,這王朝就已經差不多走到盡頭了。

  事實上,若是漢朝未來出現一位類似胡亥的無能、殘暴君主,再加上國之將亂、妖孽群出的情況下,可能一位君王就能敗壞掉了整個漢朝。

  「這漢朝的末代皇帝,必然是無能、昏庸的君主。」劉邦下意識的心中這般想到。

  「自然是顯得疲憊了,並且因為各種問題太多,不得不滅亡。」

  「哦?各種問題?難道不是君王昏庸無能,導致王朝覆滅的麼?」劉邦顯得有些意外,可能是胡亥給他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他始終認為君主無能乃是王朝覆滅的最大原因。

  「這...」

  明朝末代的皇帝,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朱由檢,不能說是昏庸無能的皇帝。

  只能說,能力略微差些。

  若是生在一個太平年間,國富民強,那麼朱由檢能做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但明朝末期情況和局勢太複雜了,屬於天崩局面。

  思索良久,陸煊言道:「末代皇帝,倒是並非無能昏庸的皇帝,而是一位力圖挽救明朝卻無力回天的悲劇君主。他在位期間,朝廷已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局勢,雖殫精竭慮、勵精圖治,卻終究無法扭轉王朝覆滅的命運。」

  「可悲可嘆,一代君王,最終吊死在樹上。」

  說到這裡劉邦心中一嘆,有些無法淡定。

  其實若是這末代皇帝是一位無能昏庸的君主,從而導致國破山碎,這他還能接受些。

  因為這畢竟是兩百七十多年後的事情了,滅了也就滅了吧,他根本阻止不了,也無法挽回,哪怕自己提前做出了許多政策,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散。

  但後世皇帝確實是一位勵精圖治的君主,這劉邦就無法接受了。

  殫精竭慮、勵精圖治,卻最終無力回天,劉邦有些無法接受這種遺憾,下意識的心情有些不好起來。


  並且這位後世子孫還吊死在了樹上!

  君王,怎可吊死?

  「說,給我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劉邦語氣都變了,想了解清楚,但隨即他轉念一想自己可能表現的有些太激動了,於是笑道:「我實在有些奇怪,為何堂堂君主,會弔死在樹上。」

  「季叔想聽的話,我就長話短說,給你講講,不過也不可隨意傳出去,省的被人以『妖言惑眾、妄言國運』的罪名論罪。」

  陸煊回想之前所學習的明朝末期的歷史,理了理自己的思路,緩聲言道:

  「其實這位末代皇帝做的還是很不錯的,即位之初就迅速果斷地剷除了權傾朝野的魏忠賢閹黨勢力,又勤於政務,每天處理政務常常到深夜,事必躬親。面對堆積如山的國事,他不辭辛勞,積極批閱奏章,試圖找出解決國家困境的辦法。與那些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的昏君相比,他的勤勉程度可謂天壤之別。」

  「但,當時的局勢堪稱內憂外患,內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農民軍勢力不斷壯大,嚴重威脅朝廷安危;外部建奴東北地區崛起,不斷侵擾邊境,這種內憂外患的雙重困境,腹背受敵,難以應對。」

  「再加上到了王朝後期,土地兼併嚴重、官員貪污腐敗以及連年戰爭等原因,國家財政陷入了極度困境。政府財政收入銳減,而軍費開支卻不斷增加,導致財政赤字巨大。又有黨爭問題,積重難返。」

  「可以說,這屬於是天崩局面,很難挽救回來了。」

  陸煊覺得,縱然是一個通曉歷史的後世人到了明朝末期,想憑藉一己之力挽救大明朝,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然後,陸煊悠悠嘆道:「隨著叛軍攻克京都,末代皇帝走投無路,選擇在煤山上的一顆歪脖子樹上自縊而亡。」

  「當時,大勢已去,末代皇帝在前一晚就已聽到城外喊殺聲,深知京城難保。他先是讓後宮嬪妃自殺,又親手砍殺了公主等,之後與太監登上煤山。在山上,他四處張望,看到城破後義軍入城的混亂景象,絕望之下,解下腰帶,在壽皇亭旁的一棵歪脖子樹下自縊。」

  「他死時,披散著頭髮,身穿藍色袍服,左腳光著,右腳穿著一隻紅鞋,其遺書中寫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