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攻打遠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末代帝王絕非有能君主,可以說他有志有氣、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但不能說他擁有不俗的執政能力,歷史上很少會有完美的君主,根據史料記載,雖然他有著挽救這山河錦繡的決心,可卻在諸多決策上剛愎自用、猶豫不決。」

  「比如在與建奴的戰和問題上搖擺不明,既想通過議和的方式緩解軍事壓力,又擔心背上賣國罵名,如此猶猶豫豫,豈是能君?」

  「議和可短暫休養生息,開戰可殊死一搏,可二者他遲遲不肯做出最終決定,使得錯失良機,讓局勢越發嚴峻,沒有君王該有的果斷決策魄力,亦在關鍵時刻畏首畏尾,錯失諸多扭轉乾坤、定鼎山河之機,辜負我朝歷代帝王期望。」

  陸煊認為,評價歷史人物應該有客觀性。

  好的該提,不好的也該提。

  不可能因為崇禎皇帝朱由檢硬氣,就只說誇讚他的話,那樣和後世網絡上的『歷史粉絲群體』又有什麼區別呢?

  劉邦的臉色顫了顫,心中五味雜陳。

  恨鐵不成鋼的憤怒、痛心疾首的悲嘆、感嘆君主末路的無奈、寄予厚望的惋惜,種種情緒洶湧而出。

  他實在沒有想過,巍巍大漢,王朝末年會發生此等之事!

  他這一生南征北戰,歷經了風風雨雨、踏過了屍山血海,終究創建了這昭昭大漢,他能理解王朝覆滅乃歷史更迭的不朽規律,但卻無法接受是以這種方式覆滅的。

  這個末代皇帝,難道就沒有他這位祖上的魄力和決斷麼?為何面對異族還要如此猶豫不決?

  要不就打。

  要不就和。

  國之大事,不可不慎,但也不可拖緩。

  劉邦感到些許的憤怒,覺得這末代皇帝有些太不爭氣了,但想了想,又感到痛心疾首,久久嘆息不停。

  他能從陸煊的話中感受出來,這位末代皇帝在位期間,確實是想做一位有為君王,嘔心瀝血、殫精竭慮,試圖挽救蒼生於水火、試圖拯救江山於飄搖。

  可這子孫的努力卻並未換來想要的結果,最終無力回天。

  陸煊的話,讓劉邦有著一定的感同身受,如此拼命的努力,卻依舊無法阻止王朝滅亡,恐怕末代皇帝的感受也是痛苦的吧。

  但想一想,這種局勢確實太難了。

  於廢墟之上,重新屹立起新的瓊樓玉宇,這並非難事。

  可想將漫天廢墟灰燼,重新凝聚成為巍峨殿閣,這遠遠要比重新打造一座宮殿難的多。

  後者,是前者困難程度的十倍、百倍。

  從陸煊的話中能感受出來,漢朝末年的各種問題實在太多了,內憂外患、農民起義、異族崛起、土地兼併、連年戰爭、官員腐敗、財政困難、黨爭問題,這麼多問題單獨一個都是大事,更何況如此多的問題堆砌在一起,再加上君王有志卻無能,江山豈能不飄搖坍塌?

  劉邦明白,即使自己身處於這位末代子孫的位置,也未必能輕鬆化解這些危機、應對如此艱難的局勢,劉邦感到深深的無奈感,聽著末代皇帝自縊而死,劉邦也感嘆著命運的無常。

  「唉。」劉邦嘆了口氣,他發現自從陸煊來到這裡後,他嘆氣的次數簡直比以前要多得多,從小到大劉邦都是一個樂觀、豁達的人,從來不被眼前事所困擾、煩悶,吃完就睡,睡完就吃,能活一天是一天,能瀟灑就盡情的享受人生。

  甚至當了皇帝後,面對諸多事情,劉邦也沒有如此這般憂愁。

  可現在他卻多愁善感,從剛開始的擔憂呂稚的身體、劉盈的身體,到老四劉恆的處理問題,韓信未來的造反問題,張良、蕭何的處理問題,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了,簡直數不過來。

  他這是怎麼了?

  難道,當初那逍遙自在的沛縣劉季,那個起義時被尊為沛公的劉邦,擊敗項羽時意氣風發的天子劉邦,已經消失了吧?

  「房叔你總是嘆氣什麼,難道也是憂愁我朝的未來麼?」

  「別想這麼多了。」

  「我是後世人,擁有先進的思想,熟悉整個王朝的歷史,同時因為我的到來,太子的病情將會治癒好,那麼未來皇室是太子這一脈的,而非老四燕王這一脈的。」

  「或許,太子這一脈的後代子嗣未必能比得上燕王這一脈。」

  「可我會在有生之年,為陛下提出各個朝代遇到困難的解決方法,儘可能的讓王朝延續,同時也會想辦法讓時代發展,開發出新的武器。」


  「這個時代,將會因為我的到來而改變!」

  陸煊加重語氣道。

  劉邦聞言,目光閃了閃。

  是啊。

  這是原本要發生的歷史,可因陸煊的到來,歷史必將發生改變。

  歷史是洪流大勢,他記得當初有人和他說過,歷史大勢並非會因為單獨一個人而改變,但他認為這句話是錯的。

  歷史大勢,總是會因為這個時代最閃耀的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而改變。

  若非他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那麼項羽將會繼續進行分封制度,又何嘗來的漢朝?

  或者說,沒有他劉邦,會有陳邦、王邦,總會有人擊敗項羽建立新的大一統王朝的,可他們的歷史又怎會和漢朝的完全相同?

  歷史是因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人,而發生無法想像的改變,項羽是這種人,他劉邦是這種人,而陸煊也將是這種人。

  「我受教了。」

  劉邦起身行禮,然後向著陸煊重重一躬。

  或許陸煊論各種能力不如他的臣子們,可陸煊的思想確實讓他感覺到了新的光亮,這值得他一拜。

  「房叔不用這麼客氣。」陸煊看不到外面的景象,也察覺不到房叔對著自己行大禮,只是感覺馬車微微晃了一下,或許是這段路並不是很好走的原因吧。

  「房叔我有些餓了,也有點渴了。」

  說了這麼多,陸煊感覺口舌乾燥,再加上算算時間也確實是該吃飯了。

  他後世人的習慣並沒有改變,據說古人都是一日兩餐的,而他依舊一日三餐,總感覺若是少吃一頓的話,會少點什麼。

  而房叔他們也很慣著自己,每天都供給自己三頓吃食。

  「好,我這就令人去給你準備飯食。」劉邦也感到有些餓了,肚子咕嚕嚕的叫,他剛準備離開車內,忽然想到什麼。

  未來漢朝覆滅的很大原因,就是建奴。

  聽這兩個字,就不是什麼好東西!

  建奴,匈奴!

  都帶個奴字,很明顯這建奴和匈奴一樣,都是帶有侵略性的異族。

  陸煊說了,這個建奴在東北區域,難道就是遠東區域?

  「陸煊,剛才你說建奴,這建奴該不會就是遠東區域的部落吧?」劉邦問道。

  「小聲點,房叔,你這裡沒有遠東的人吧?」陸煊心道房叔的膽子確實大,就這麼直呼『建奴』兩個字,雖然這個時候所謂的『建奴』蔑稱還沒有誕生,但讓人家這麼一聽,好好想想,是能感覺出來就是罵他們的。

  『建奴』這兩個字,最早誕生於明朝中期。

  房叔不知曉也正常。

  明朝在東北地區設立了建州衛等羈縻衛所來管理女真部落餘事。

  隨著建州女真勢力的發展以及與明朝之間矛盾的加劇,明朝一些官員和文人開始使用「建奴」來稱呼建州女真,帶有輕蔑、貶低的意味。

  如在明憲宗成化年間,就有「建奴賊首李滿住、董山、王杲率部劫掠遼東」這樣的記載。

  《明神宗實錄》中也有關於「建奴」的記載,在薩爾滸之戰結束的三個月後,新上任的兵部尚書黃嘉善在談及關外局勢的時候就提到了這詞。

  雖然建州衛最早是在明朝永樂元年設立的,根據《明太宗實錄》記載,永樂元年,女直野人頭目阿哈出等來朝,明朝政府設建州衛軍民指揮使司,以阿哈出為指揮使,但『建州』這個地方可是很早就存在了。

  「建州」之名源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建州位於後世的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此地在遼代時曾設置建州,故而沿用這一古老地名來命名該地區的衛所。

  這一區域山水環繞,自然資源豐富,是女真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以「建州」命名,便於明朝對該地區進行行政管理和軍事控制。

  若稱呼建州,哪怕現在還沒有建州衛,也很有可能被當地人認為是在口頭侮辱他們。

  「就是遠東部落的人,不過這是王朝中期才衍生出來的稱呼,現在房叔還是少提這兩個字,雖然引起麻煩的可能性不大,但畢竟小心些。」陸煊提醒道。

  「好,我知道了。」劉邦點了點頭。

  然後半個身子探出車,緩緩揮手。


  龐大的天子車隊有序停下。

  劉邦在侍衛的攙扶下下車,喚來張良、蕭何、陳平三人,然後對著陳平道:「準備些許飯食送來。」

  陳平頷首離去。

  然後劉邦這才對著張良和蕭何道:「方才朕和陸煊的交談中,已經知曉了未來漢朝覆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兩人聞言心中一頓。

  陛下已經開始詢問這個了?

  蕭何倒是並未表現出什麼異樣,可張良心中卻感到有些唏噓,合著陸煊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所說的話陛下是一句也沒有聽進去啊,該問的不問,不該問的怎麼一直問?

  王朝覆滅的主要原因?

  那是多少年之後了?

  十年,百年,兩百年,三百年?

  現在操心這個幹嘛?

  合該問問順應時代的強大武器、工巧、國策啊,不該詢問這些問題,什麼所謂的未來漢朝覆滅的原因,陛下想的也太遠了。

  若是能從陸煊口中獲得諸多有利於國家的良策,那麼漢朝自然能延續良久。

  張良想了想,還是道:「陛下,為何不詢問工巧、國策之類的事情?」

  「不急,朕會問的。」劉邦淡聲道,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來得及。

  張良並未說什麼,心中卻嘆息一聲。

  陛下很顯然,還是將重點關注在了王朝延續、皇室子嗣的問題上。

  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啊。

  往返一個月時間,中途陛下也需要處理各種事情,下達諸多詔令。

  前線還有韓信迎擊匈奴、處理趙王張敖之事。

  到了洛陽,陛下免不了要停留兩日,查看洛陽情況。

  這些,都是時間。

  而陛下若是這期間在問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不問國策、工巧的的話,那就真的來不及了。

  算了算了,這些又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呢?他們都是隨時可以被捨棄的人罷了。

  「陛下,不知我朝覆滅的原因是什麼,我等合該提前謀劃,應對未來。」蕭何很顯然更加善解人意些,立刻回應劉邦方才的話。

  劉邦面色一下子冷了許多,將方才和陸煊對話的內容說了一番,語氣不善:「遠東地區的三韓,合該併入漢朝了。」

  了解清楚後,蕭何道:「遠東地區,本就合該為我漢朝領土,為我中原之國。」蕭何順著劉邦的話言道:「昔日,商朝末年,周武王姬發率領諸侯聯軍在牧野之戰擊敗商紂王,商朝滅亡。」

  「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因不滿紂王的荒淫無道,曾多次進諫,卻被囚禁;獲釋後,箕子不願臣服於周,於是率領部分殷商遺民,遠走朝鮮半島。周武王得知後,將朝鮮封給箕子。」

  「朝鮮,就是如今的遠東部落前身,在周朝時期就如中原地區內的各諸侯國般,向周天子朝貢。」

  「秦朝並未徹底吞併此區域,我朝合該吞併,不允其設立諸侯國,以此合該才算真正的大一統。」

  「再者而言,既然他們未來會滅我王朝社稷、斷我江山國祚,便可視與我朝為敵,哪怕其乞求為臣國,也絕非不可,必須要打,徹底的讓此地化為我漢朝領土!」

  蕭何的這席話,太符合劉邦的想法了,讓劉邦心情甚好,他大笑道:「好,好,好!」

  「那就打三韓!」

  「你們認為,該派誰出兵比較合適?」

  眾人面面相覷。

  遠東地區氣候寒冷、地勢崎嶇,再加上中原士兵或許不服當地氣候環境,這絕對是場硬戰。

  派誰,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這一刻,眾人皆想到了同一個人。

  誰?

  一字並肩王,韓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