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漢朝延續了多久?
何伯是否問了自己不該問的問題?
陸煊心思微動,從這句話中他能感覺出來,房叔與何伯的關係似乎並非很融洽啊。
或者說,產生了矛盾,讓房叔不在信任何伯了?
他記得自己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兩人的關係還很好啊,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會是有人挑撥兩人的關係吧?」陸煊下意識的認為,或許是因為自己到京城能給房叔、季叔、何伯等人帶來好處利益,從而產生的糾紛。
哼,這個挑撥兩人關係的傢伙別讓他知道!
「沒有沒有,何伯就問了問後世是什麼樣子的,至於這個時代所發生的事情,何伯並未多問。」陸煊想了想道,何伯確實沒有多問什麼。
「嗯,沒事,我就問問。」劉邦目光微閃,放心了許多。
陸煊,總不能騙他的。
然後就是太子仁弱這件事情了,陸煊也在心中思索著,朱元璋的太子是朱標,朱標真的仁弱麼?
不,恰恰相反。
朱標只是普通大眾以為的性情仁弱、心地善良,但實際上朱標並非是心善之輩。
只是朱元璋的狠辣絕情,掩蓋了這位太子的另外一面,使得朱標的任善在大眾眼中放大了很多。
根據記載,洪武四大案中,只有藍玉案是在太子朱標去世後發生的,而之前的三起大案中,太子朱標唯獨給老師宋濂求情。
這三起案件,殺了多少官員,太子朱標為何不發聲呢?
要知道史書中可是沒有任何記載朱標為其他官員求情這件事情。
唯一有記載的,除了為老師宋濂求情外,就是《王鏊所記》中的一則故事,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叫詹徽的酷吏和朱標一起錄重囚,朱標秉持仁厚之心,傾向從輕處置,這與詹徽的嚴刑峻法想悖,因此兩人產生矛盾。
隨後朱標去找朱元璋評理,朱元璋卻認可詹徽的做法,朱標稱應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頓時勃然大怒,對他說:「汝有天下為之!」。
除此之外再無任何記載,也就是說朱標除了救下宋濂,讓宋濂從斬首之刑改為流放這件事情外,再也沒有出面救下任何官員,這能說朱標仁善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陸煊心中是這麼認為的。
朱標太子之位如此穩固,其歷史上未必是心善之人,這代表著他不但擁有不俗能力之外,其政治理念和處理國事的方法必然和朱元璋高度一致,否則他的地位不可能穩固到這種程度。
想了想,陸煊言道:「對於太子的記載,因其早死的原因,其實很少很少,只能通過分析得出一些概論。」
「可能太子幼年時期確實表現的仁弱、善良,但隨著他沐浴在權勢的薰陶和霸道的天子之下,太子的性格自然而然有所改變,我倒是認為成年後的太子性格並非那麼仁弱。」
「反而外聖內王,該善的時候善,該狠的時候狠。」
「比如後面發生的各種血洗官員的大案,根據粗略計算被殺死的人數應該在五萬至七萬左右,可歷史上並未記載太子除了其老師外,救下其他人,這應該能表明太子是和天子的想法高度一致的,認為官員該殺。」
「這,可不能表現太子仁弱,相反太子可能表現的還很決絕、果斷。」
陸煊的話,讓劉邦徹底感到意外。
未來他將製造三起大案,殺死五萬多人?
甚至到了七萬之多?
這也太恐怖了吧,劉邦下意識的選擇了不相信,因為目前漢朝在職官吏,恐怕也就數萬人而已。
可能不超過三萬之多。
上哪殺這麼多人?
「若是誅三族的話,再加上朋黨,或許有這個數...」
這樣算的話,範圍將會擴散很大,並且陸煊也說了,是這三起案件殺死的人數在五萬至七萬左右,而非殺死的官員數量。
如此倒是合理了些。
同時讓劉邦更意外的是,他始終認為性格孱弱的劉盈,未來居然有可能表現的很決絕、果斷?
真的假的?
劉邦若有所思,心中瞭然。
確實有可能。
因為劉盈目前才九歲。
九歲的孩子所表現的性格,未必就是以後的性格。
有的人性格始終不會變,一輩子不會變。
但有的人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的事件、身處的環境而發生改變的。
劉盈以後性格霸道、決絕起來,擁有一位君主該有的氣魄,這確實是可能發生的事情。
既然如此,劉邦唯一的憂慮也就消失了,四皇子劉恆的事情他已經提前解決完畢,劉如意這邊他也選擇不在親近。
劉盈既然未來的性格有所保證,他也不用擔心呂稚未來能壓制皇權。
劉邦頓時感覺身子輕鬆多了。
不過,轉而劉邦就想起了陸煊所說的四大案,根據自己的分析其中一起案件應該就是『張良案』,自己把最信任的留候給殺死了,連帶著誅殺了三萬餘人。
那麼,剩下的三起案件,又是怎麼回事?
「應該其中一起案件,和韓信有關吧。」劉邦並不想問這些事情了,他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的了解自己的子嗣,於是他言道:
「陸君...」劉邦忽然靠近陸煊,壓低聲音道:「陸君,我小聲點,儘量不讓別人能聽見你我說話。」
「這句話有些大不敬了。」
「我挺好奇的,我朝到底能延續多久。」
「你是後世人,你應該知曉吧?」
是的。
劉邦很關心這個。
確實,捫心自問,漢朝並非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劉邦感到自豪的是,若非他一統天下的話,那麼秦始皇恐怕根本沒有這個所謂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功績。
若是單說這個的話,劉邦感到很自豪。
秦朝很快就消亡了。
那麼漢朝呢?
大一統王朝是否符合時代的進程?
夏商周三朝,皆是分封制王朝,可流傳了悠久歲月啊,而秦朝統一了確僅僅國祚十數年,他可不想讓漢朝也如秦朝那般。
「房叔你還真挺敢問的,不怕殺頭?」陸煊感到好笑,古代封建王朝中私下議論,我朝能延續多少年,這不就是妥妥的找死麼?
況且這可以皇帝派來的馬車,不怕有人暗中監督?
但既然房叔都不怕,他怕什麼,隨即陸煊壓低聲音道:「不算流亡政府,我朝延續了二百七十六年之久。」
陸煊心思微動,從這句話中他能感覺出來,房叔與何伯的關係似乎並非很融洽啊。
或者說,產生了矛盾,讓房叔不在信任何伯了?
他記得自己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兩人的關係還很好啊,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會是有人挑撥兩人的關係吧?」陸煊下意識的認為,或許是因為自己到京城能給房叔、季叔、何伯等人帶來好處利益,從而產生的糾紛。
哼,這個挑撥兩人關係的傢伙別讓他知道!
「沒有沒有,何伯就問了問後世是什麼樣子的,至於這個時代所發生的事情,何伯並未多問。」陸煊想了想道,何伯確實沒有多問什麼。
「嗯,沒事,我就問問。」劉邦目光微閃,放心了許多。
陸煊,總不能騙他的。
然後就是太子仁弱這件事情了,陸煊也在心中思索著,朱元璋的太子是朱標,朱標真的仁弱麼?
不,恰恰相反。
朱標只是普通大眾以為的性情仁弱、心地善良,但實際上朱標並非是心善之輩。
只是朱元璋的狠辣絕情,掩蓋了這位太子的另外一面,使得朱標的任善在大眾眼中放大了很多。
根據記載,洪武四大案中,只有藍玉案是在太子朱標去世後發生的,而之前的三起大案中,太子朱標唯獨給老師宋濂求情。
這三起案件,殺了多少官員,太子朱標為何不發聲呢?
要知道史書中可是沒有任何記載朱標為其他官員求情這件事情。
唯一有記載的,除了為老師宋濂求情外,就是《王鏊所記》中的一則故事,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叫詹徽的酷吏和朱標一起錄重囚,朱標秉持仁厚之心,傾向從輕處置,這與詹徽的嚴刑峻法想悖,因此兩人產生矛盾。
隨後朱標去找朱元璋評理,朱元璋卻認可詹徽的做法,朱標稱應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頓時勃然大怒,對他說:「汝有天下為之!」。
除此之外再無任何記載,也就是說朱標除了救下宋濂,讓宋濂從斬首之刑改為流放這件事情外,再也沒有出面救下任何官員,這能說朱標仁善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陸煊心中是這麼認為的。
朱標太子之位如此穩固,其歷史上未必是心善之人,這代表著他不但擁有不俗能力之外,其政治理念和處理國事的方法必然和朱元璋高度一致,否則他的地位不可能穩固到這種程度。
想了想,陸煊言道:「對於太子的記載,因其早死的原因,其實很少很少,只能通過分析得出一些概論。」
「可能太子幼年時期確實表現的仁弱、善良,但隨著他沐浴在權勢的薰陶和霸道的天子之下,太子的性格自然而然有所改變,我倒是認為成年後的太子性格並非那麼仁弱。」
「反而外聖內王,該善的時候善,該狠的時候狠。」
「比如後面發生的各種血洗官員的大案,根據粗略計算被殺死的人數應該在五萬至七萬左右,可歷史上並未記載太子除了其老師外,救下其他人,這應該能表明太子是和天子的想法高度一致的,認為官員該殺。」
「這,可不能表現太子仁弱,相反太子可能表現的還很決絕、果斷。」
陸煊的話,讓劉邦徹底感到意外。
未來他將製造三起大案,殺死五萬多人?
甚至到了七萬之多?
這也太恐怖了吧,劉邦下意識的選擇了不相信,因為目前漢朝在職官吏,恐怕也就數萬人而已。
可能不超過三萬之多。
上哪殺這麼多人?
「若是誅三族的話,再加上朋黨,或許有這個數...」
這樣算的話,範圍將會擴散很大,並且陸煊也說了,是這三起案件殺死的人數在五萬至七萬左右,而非殺死的官員數量。
如此倒是合理了些。
同時讓劉邦更意外的是,他始終認為性格孱弱的劉盈,未來居然有可能表現的很決絕、果斷?
真的假的?
劉邦若有所思,心中瞭然。
確實有可能。
因為劉盈目前才九歲。
九歲的孩子所表現的性格,未必就是以後的性格。
有的人性格始終不會變,一輩子不會變。
但有的人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的事件、身處的環境而發生改變的。
劉盈以後性格霸道、決絕起來,擁有一位君主該有的氣魄,這確實是可能發生的事情。
既然如此,劉邦唯一的憂慮也就消失了,四皇子劉恆的事情他已經提前解決完畢,劉如意這邊他也選擇不在親近。
劉盈既然未來的性格有所保證,他也不用擔心呂稚未來能壓制皇權。
劉邦頓時感覺身子輕鬆多了。
不過,轉而劉邦就想起了陸煊所說的四大案,根據自己的分析其中一起案件應該就是『張良案』,自己把最信任的留候給殺死了,連帶著誅殺了三萬餘人。
那麼,剩下的三起案件,又是怎麼回事?
「應該其中一起案件,和韓信有關吧。」劉邦並不想問這些事情了,他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的了解自己的子嗣,於是他言道:
「陸君...」劉邦忽然靠近陸煊,壓低聲音道:「陸君,我小聲點,儘量不讓別人能聽見你我說話。」
「這句話有些大不敬了。」
「我挺好奇的,我朝到底能延續多久。」
「你是後世人,你應該知曉吧?」
是的。
劉邦很關心這個。
確實,捫心自問,漢朝並非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劉邦感到自豪的是,若非他一統天下的話,那麼秦始皇恐怕根本沒有這個所謂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功績。
若是單說這個的話,劉邦感到很自豪。
秦朝很快就消亡了。
那麼漢朝呢?
大一統王朝是否符合時代的進程?
夏商周三朝,皆是分封制王朝,可流傳了悠久歲月啊,而秦朝統一了確僅僅國祚十數年,他可不想讓漢朝也如秦朝那般。
「房叔你還真挺敢問的,不怕殺頭?」陸煊感到好笑,古代封建王朝中私下議論,我朝能延續多少年,這不就是妥妥的找死麼?
況且這可以皇帝派來的馬車,不怕有人暗中監督?
但既然房叔都不怕,他怕什麼,隨即陸煊壓低聲音道:「不算流亡政府,我朝延續了二百七十六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