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殺的功臣人頭滾滾
韓信的一席話語,讓眾人臉色都鐵青了幾分,知道你統兵厲害,但也沒必要如此瞧不起我們吧?
我們這麼多人,難道就不如你一個人?
不過此時卻沒有人反駁韓信的話,論地位韓信如今是與天子齊高的一字並肩王,論統兵能力確實誰也不如韓信,而此次匈奴來攻可以說讓韓信前去,眾人都可以說絕對的放心。
但,一字並肩王韓信去也就去了。
為何要去迎擊匈奴前,要給功臣們的利益來一刀?
有聰慧者,已經漸漸覺察出了什麼,看出來了韓信此舉,是想讓陛下放心。
昔日王翦將六十萬大軍攻楚,也是利用『自污』的想法讓嬴政不對其產生異心,而韓信顯然借鑑王翦的方法意義並不是很大,韓王的功勳、地位、富貴已經到頂了,若是索要錢財田地反而顯得特意,唯有這種與諸臣為敵的方法,既能讓天子放心,又能讓漢朝獲得不菲的好處。
明白了這些的大臣不再多言,結合之前傳出來的消息,陛下欲賜下免死鐵券,他們就已經清楚韓信將成為一把收割功臣的刀,一把用來提陛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利刃,這個時候出來說話不但是與並肩王為敵,更是與陛下為敵。
下場不會好到哪裡去的。
「既然並肩王有此想法,那就這樣吧。」
「兄弟們也不要因此埋怨並肩王,這也是為了我漢朝能更有足夠的力量迎擊匈奴。」
劉邦這個時候說話了,當了一個老好人。
韓信扮紅臉,他扮白臉。
這種感覺很挺舒服的。
「迎擊匈奴之事,功臣為此戰獻出田地之事,就全權由並肩王處理。」
「就這樣吧。」
劉邦聲音再次響起,然後緩緩起身。
迎擊匈奴的戰事交給韓信他很放心。
韓信也選擇自污,與諸臣為敵。
他對韓信的提防之心也就消失了。
本來還在愁此次匈奴來攻,該如何面對,沒想到這麼簡單就解決了。
「這一切,都是陸煊的功勞。」
回到臨華殿內,劉邦獨自坐在龍椅上,悠悠自語,隨即又搖了搖頭,嘆息一聲。
可惜可惜,他們實在是太怕陸煊染指權力了,只能兩個月後殺死他。
「快了,快了,就剩兩個月了。」
「匈奴之事,耽擱良久時間,可能實際上朕還能詢問陸煊一個月的問題。」
劉邦感到煩躁,當皇帝並不是那麼自由的,如今各種事務雖然有著臣子分擔處理,但他這個皇帝每日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同時匈奴之事哪怕交給韓信處理,他也需要時刻擔心前方戰況。
韓信確實戰無不勝。
但,誰能保證他一定能勝呢?
換句話說,韓信若是真的戰無不勝的話,昔日他為何不自立為王,與自己和項羽三分天下呢,還是源自於韓信內心中也有一定的不自信。
時間流逝,這一日劉邦沒有去見陸煊,帶著許多的憂慮,睡了。
又過了數日,劉邦忙碌於各種政務。
朝堂近些時日顯得有些動盪,因一字並肩王韓信下令讓功臣自願獻出田地,引起了許多的波瀾,並不是每個大臣都願意的。
「本侯自陛下起義時就跟隨至今,這大漢江山我流了血!田地是我該得的,為何要獻出?」
「笑話,讓韓信當一字並肩王,他還真的認為自己與天子並肩了?這件事情我要和陛下理論理論!」
「老子就不獻,看那韓信能拿我怎樣?」
面對這些不臣服者,韓信一時之間犯了難,不知該如何是好,他又不想去求助於人。
本來韓信是想著,直接清理這些功臣的。
可人家並非犯法,就是不願獻出田地,如何清理?
韓信有著自己的驕傲,不想求助於人,可始終他想不到最好的解決方法,這時陳平來了,給他提出了一個建議。
「並肩王可知,昔文種、吳起之事乎?」
文種,吳起!
這讓韓信色變,陳平的建議是讓他為了清除功臣,從而想辦法羅織罪名。
春秋末年,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擊敗後,臥薪嘗膽,圖謀復國。
大夫文種為其出謀劃策,制定了「伐吳七術」,幫助勾踐成功滅掉吳國,實現復仇並成為春秋一霸。
然而,吳國滅亡後,勾踐的態度發生轉變。
范蠡深知勾踐「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選擇功成身退,並寫信勸說文種離開。
文種卻未聽從,不久後,勾踐聽信讒言,懷疑文種有不臣之心,賜給文種一把劍,稱「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文種無奈自殺。
勾踐通過這種方式,以莫須有的罪名清除了文種這位大功臣,其目的或是出於對功臣權勢過大的擔憂,鞏固自身統治。
吳起則更加悽慘些。
戰國初期,吳起在楚國進行變法。
楚悼王重用吳起,吳起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明確法規、審定命令、裁減官員、廢除疏遠王族供養等,使楚國國力迅速增強。
但這些改革觸動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
隨著楚悼王去世,舊貴族趁機發動叛亂,攻打吳起。
他們羅織罪名,將吳起視為破壞楚國舊有秩序的罪魁禍首。
吳起最終在楚悼王的靈堂上被射殺,變法也因他的離世而夭折。
韓信內心煎熬,自己是否選擇使用這種方法?他的性格複雜多樣,但也有著和昔日共同生死患難的兄弟感情,很多他要對付的功臣其實也是自己的兄弟,這麼動手段太殘忍了吧。
「該怎麼辦?」
統兵能力韓信在行,可對於這種事情韓信經驗並不足,他本來認為幫助陛下收割功臣財富給予黔首百姓,恢復漢朝國力是件很輕鬆的事情,可實際行動起來卻發現,很麻煩。
本來以為,一道詔令,一把刀,就解決了。
可行動起來千難萬難。
韓信心緒紛亂,目前朝廷已經在組織動員軍隊了,三兩日內就能準備充足三十萬大軍,由他率領前往太原,迎擊匈奴。
可在這之前,他必須處理好這件事情,『自污』成功,不然的話陛下是絕對不會讓他領軍的。
而他也迫切的想要自污,以此才能獲得陛下的信任。
他堅信,只要能成功收割完功臣們,讓功臣與自己為敵,再擊退那匈奴,從此後天子劉邦將對自己不會有任何防備。
「罷了,殺吧。」韓信搖了搖頭,心冰冷了許多,站在國家角度來看的話,這些功臣確實立下了功,合該獲得榮華富貴,可現在匈奴來攻國家有難,為何不願意獻出些許田地呢?
既然他們不願意獻,那就抄家!
韓信以雷霆手段,立刻出手,在陳平的幫助下羅列罪名,將十二位功臣送入牢獄,本來韓信準備將這些人全部抄家的。
扮白臉的劉邦出來,讓韓信饒恕這些功臣,只是獻出田地就可。
因此眾人保全了一條命。
也因為此事,韓信徹底成了眾臣的公敵。
做成了這些事情後,劉邦徹底對韓信放心了,韓信也心裡踏實的領軍出征,迎戰匈奴,天子劉邦親自送韓信至長安城外,見著浩浩蕩蕩的軍隊遠去,對著身旁的張良緩聲道:「好久沒見陸煊了,去看看吧。」
劉邦這段時間很忙碌,除了自身的政務和匈奴之事外,更加操心韓信對功臣的手段。
太狠了。
動不動就要抄家啊。
這麼下去,不會出現什麼亂子吧?
能屹立朝堂上的臣子,誰都能看出來韓信之所以如此對待功臣,其背後必然有他這位天子的首肯,只是礙於各種原因他們不敢怨恨他劉邦而已,只能把怨氣撒在韓信身上,估計一個個已經在想辦法弄死韓信了。
這樣下去,確實國庫更加充盈,百姓田園更多了。
可如此多的臣子,各種各樣的關係聚集在一起,韓信和他這位天子,真的能扛得住麼?
真的發生大亂,比如功臣集體聯合起來...劉邦想了又想,很是擔憂。
劉邦心中擔憂,想詢問陸煊是否歷史上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拉著張良就來到陸煊的小屋,正好今天問完了安排陸煊去院子裡居住。
到了陸煊這裡,短暫閒聊片刻後,劉邦就問出了心中的擔憂。
「陸君,歷史上是否有大肆清理功臣的事情發生?這種情況會造成何等局面和後果?」
劉邦這麼一問,卻讓陸煊神情微頓。
大肆清理功臣?
歷史上自然發生了不少。
但所有人看到這句話,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是朱元璋大肆清理開國功臣。
季叔為何要這麼問?
是胡惟庸案,還是李善長案?
應該不是藍玉案,畢竟藍玉案是太子朱標死後發生的,現在太子朱標根據他之前獲知的信息,很大概率依舊還活著。
想了想,陸煊道:「歷史上倒是發生過一些大肆清理功臣的案件,不過在我們後世,提到大肆清理功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朝太祖皇帝時期。」
「殺的功臣血流成河人頭滾滾,一起案件能殺一萬三千多人!很多開國功臣都被殺死了。」
我們這麼多人,難道就不如你一個人?
不過此時卻沒有人反駁韓信的話,論地位韓信如今是與天子齊高的一字並肩王,論統兵能力確實誰也不如韓信,而此次匈奴來攻可以說讓韓信前去,眾人都可以說絕對的放心。
但,一字並肩王韓信去也就去了。
為何要去迎擊匈奴前,要給功臣們的利益來一刀?
有聰慧者,已經漸漸覺察出了什麼,看出來了韓信此舉,是想讓陛下放心。
昔日王翦將六十萬大軍攻楚,也是利用『自污』的想法讓嬴政不對其產生異心,而韓信顯然借鑑王翦的方法意義並不是很大,韓王的功勳、地位、富貴已經到頂了,若是索要錢財田地反而顯得特意,唯有這種與諸臣為敵的方法,既能讓天子放心,又能讓漢朝獲得不菲的好處。
明白了這些的大臣不再多言,結合之前傳出來的消息,陛下欲賜下免死鐵券,他們就已經清楚韓信將成為一把收割功臣的刀,一把用來提陛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利刃,這個時候出來說話不但是與並肩王為敵,更是與陛下為敵。
下場不會好到哪裡去的。
「既然並肩王有此想法,那就這樣吧。」
「兄弟們也不要因此埋怨並肩王,這也是為了我漢朝能更有足夠的力量迎擊匈奴。」
劉邦這個時候說話了,當了一個老好人。
韓信扮紅臉,他扮白臉。
這種感覺很挺舒服的。
「迎擊匈奴之事,功臣為此戰獻出田地之事,就全權由並肩王處理。」
「就這樣吧。」
劉邦聲音再次響起,然後緩緩起身。
迎擊匈奴的戰事交給韓信他很放心。
韓信也選擇自污,與諸臣為敵。
他對韓信的提防之心也就消失了。
本來還在愁此次匈奴來攻,該如何面對,沒想到這麼簡單就解決了。
「這一切,都是陸煊的功勞。」
回到臨華殿內,劉邦獨自坐在龍椅上,悠悠自語,隨即又搖了搖頭,嘆息一聲。
可惜可惜,他們實在是太怕陸煊染指權力了,只能兩個月後殺死他。
「快了,快了,就剩兩個月了。」
「匈奴之事,耽擱良久時間,可能實際上朕還能詢問陸煊一個月的問題。」
劉邦感到煩躁,當皇帝並不是那麼自由的,如今各種事務雖然有著臣子分擔處理,但他這個皇帝每日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同時匈奴之事哪怕交給韓信處理,他也需要時刻擔心前方戰況。
韓信確實戰無不勝。
但,誰能保證他一定能勝呢?
換句話說,韓信若是真的戰無不勝的話,昔日他為何不自立為王,與自己和項羽三分天下呢,還是源自於韓信內心中也有一定的不自信。
時間流逝,這一日劉邦沒有去見陸煊,帶著許多的憂慮,睡了。
又過了數日,劉邦忙碌於各種政務。
朝堂近些時日顯得有些動盪,因一字並肩王韓信下令讓功臣自願獻出田地,引起了許多的波瀾,並不是每個大臣都願意的。
「本侯自陛下起義時就跟隨至今,這大漢江山我流了血!田地是我該得的,為何要獻出?」
「笑話,讓韓信當一字並肩王,他還真的認為自己與天子並肩了?這件事情我要和陛下理論理論!」
「老子就不獻,看那韓信能拿我怎樣?」
面對這些不臣服者,韓信一時之間犯了難,不知該如何是好,他又不想去求助於人。
本來韓信是想著,直接清理這些功臣的。
可人家並非犯法,就是不願獻出田地,如何清理?
韓信有著自己的驕傲,不想求助於人,可始終他想不到最好的解決方法,這時陳平來了,給他提出了一個建議。
「並肩王可知,昔文種、吳起之事乎?」
文種,吳起!
這讓韓信色變,陳平的建議是讓他為了清除功臣,從而想辦法羅織罪名。
春秋末年,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擊敗後,臥薪嘗膽,圖謀復國。
大夫文種為其出謀劃策,制定了「伐吳七術」,幫助勾踐成功滅掉吳國,實現復仇並成為春秋一霸。
然而,吳國滅亡後,勾踐的態度發生轉變。
范蠡深知勾踐「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選擇功成身退,並寫信勸說文種離開。
文種卻未聽從,不久後,勾踐聽信讒言,懷疑文種有不臣之心,賜給文種一把劍,稱「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文種無奈自殺。
勾踐通過這種方式,以莫須有的罪名清除了文種這位大功臣,其目的或是出於對功臣權勢過大的擔憂,鞏固自身統治。
吳起則更加悽慘些。
戰國初期,吳起在楚國進行變法。
楚悼王重用吳起,吳起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明確法規、審定命令、裁減官員、廢除疏遠王族供養等,使楚國國力迅速增強。
但這些改革觸動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
隨著楚悼王去世,舊貴族趁機發動叛亂,攻打吳起。
他們羅織罪名,將吳起視為破壞楚國舊有秩序的罪魁禍首。
吳起最終在楚悼王的靈堂上被射殺,變法也因他的離世而夭折。
韓信內心煎熬,自己是否選擇使用這種方法?他的性格複雜多樣,但也有著和昔日共同生死患難的兄弟感情,很多他要對付的功臣其實也是自己的兄弟,這麼動手段太殘忍了吧。
「該怎麼辦?」
統兵能力韓信在行,可對於這種事情韓信經驗並不足,他本來認為幫助陛下收割功臣財富給予黔首百姓,恢復漢朝國力是件很輕鬆的事情,可實際行動起來卻發現,很麻煩。
本來以為,一道詔令,一把刀,就解決了。
可行動起來千難萬難。
韓信心緒紛亂,目前朝廷已經在組織動員軍隊了,三兩日內就能準備充足三十萬大軍,由他率領前往太原,迎擊匈奴。
可在這之前,他必須處理好這件事情,『自污』成功,不然的話陛下是絕對不會讓他領軍的。
而他也迫切的想要自污,以此才能獲得陛下的信任。
他堅信,只要能成功收割完功臣們,讓功臣與自己為敵,再擊退那匈奴,從此後天子劉邦將對自己不會有任何防備。
「罷了,殺吧。」韓信搖了搖頭,心冰冷了許多,站在國家角度來看的話,這些功臣確實立下了功,合該獲得榮華富貴,可現在匈奴來攻國家有難,為何不願意獻出些許田地呢?
既然他們不願意獻,那就抄家!
韓信以雷霆手段,立刻出手,在陳平的幫助下羅列罪名,將十二位功臣送入牢獄,本來韓信準備將這些人全部抄家的。
扮白臉的劉邦出來,讓韓信饒恕這些功臣,只是獻出田地就可。
因此眾人保全了一條命。
也因為此事,韓信徹底成了眾臣的公敵。
做成了這些事情後,劉邦徹底對韓信放心了,韓信也心裡踏實的領軍出征,迎戰匈奴,天子劉邦親自送韓信至長安城外,見著浩浩蕩蕩的軍隊遠去,對著身旁的張良緩聲道:「好久沒見陸煊了,去看看吧。」
劉邦這段時間很忙碌,除了自身的政務和匈奴之事外,更加操心韓信對功臣的手段。
太狠了。
動不動就要抄家啊。
這麼下去,不會出現什麼亂子吧?
能屹立朝堂上的臣子,誰都能看出來韓信之所以如此對待功臣,其背後必然有他這位天子的首肯,只是礙於各種原因他們不敢怨恨他劉邦而已,只能把怨氣撒在韓信身上,估計一個個已經在想辦法弄死韓信了。
這樣下去,確實國庫更加充盈,百姓田園更多了。
可如此多的臣子,各種各樣的關係聚集在一起,韓信和他這位天子,真的能扛得住麼?
真的發生大亂,比如功臣集體聯合起來...劉邦想了又想,很是擔憂。
劉邦心中擔憂,想詢問陸煊是否歷史上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拉著張良就來到陸煊的小屋,正好今天問完了安排陸煊去院子裡居住。
到了陸煊這裡,短暫閒聊片刻後,劉邦就問出了心中的擔憂。
「陸君,歷史上是否有大肆清理功臣的事情發生?這種情況會造成何等局面和後果?」
劉邦這麼一問,卻讓陸煊神情微頓。
大肆清理功臣?
歷史上自然發生了不少。
但所有人看到這句話,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是朱元璋大肆清理開國功臣。
季叔為何要這麼問?
是胡惟庸案,還是李善長案?
應該不是藍玉案,畢竟藍玉案是太子朱標死後發生的,現在太子朱標根據他之前獲知的信息,很大概率依舊還活著。
想了想,陸煊道:「歷史上倒是發生過一些大肆清理功臣的案件,不過在我們後世,提到大肆清理功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朝太祖皇帝時期。」
「殺的功臣血流成河人頭滾滾,一起案件能殺一萬三千多人!很多開國功臣都被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