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誅殺蕭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祖皇帝時期。」

  聽到這六個字,劉邦心頭微頓,陸煊所說的是自己,因為一起案件大肆誅殺功臣?

  殺了一萬三千多人?

  不可能。

  他並非是嗜殺之輩,也絕對不可能誅殺屠戮開國功臣,甚至韓信利用如此狠厲的手段清理功臣,他都產生了各種想法。

  在他看來,只有暗自招兵買馬的異姓諸侯王,讓他動了殺心,至於其他人,他絕對不會殺死。

  但陸煊從未說過任何假話,太祖皇帝很明顯就是他劉邦,『太祖』作為帝王廟號,最早出現於商朝,《禮記・王制》中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這裡的「大祖」即「太祖」。

  歷史上第一個被諡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湯。

  自己開場大漢江山,未來理應是太祖,所以陸煊說的就是自己。

  「聖上,豈是如此心狠之人?」

  「他不可能大肆誅殺功臣。」

  劉邦搖了搖頭反駁。

  聞言,陸煊樂了,朱元璋難道還不心狠麼?

  不過對於季叔的反應他還是理解的,在封建王朝中皇帝通常都會被神化,是王權與神權結合的象徵,再加上朱元璋之前從未發生過如此大肆誅殺功臣的事跡,以及明朝剛剛建國,朱元璋前期也沒有對臣子動用任何手段,季叔這樣認為也可以。

  可,歷史上朱元璋確確實實殺了不少功臣,以至於後世讓人詬病。

  「這個問題倒是不重要,你們不是詢問我,如果大肆誅殺功臣,會導致什麼後果麼?」

  「其實,並沒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你要知道群眾的基數是龐大的,正常來說哪怕聖上殺死如此多的功臣,會讓人下意識的認為是暴君,哪怕其是開國帝王。」

  「可後世人眼中,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們自然無法對那些功臣感同身受,因此從後世評價來看,這件事情雖然引人詬病,可並沒有太多人說什麼。」

  「而在當時,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後果,自陛下廢除相權後,做到了真正的集權,就算大肆誅殺功臣,也掀不起什麼風浪,沒有什麼太嚴重的後果。」

  陸煊將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而歷史上朱元璋清理了諸多功臣,也確實沒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當然,這是拋開未來的奉天靖難和朱棣的出現而言。

  朱元璋清理諸多功臣,唯二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朱棣奉天靖難時,朝廷缺少了能征善戰的將領,以及面對異族攻勢,也沒有拿的出的將領。

  前者,導致朱棣造反成功,可隨著朱棣做出了許多功績,也自然沒有人指出朱元璋大肆清理功臣的後果了。

  後者,又因為朱棣遠征漠北確實征服了異族,也使得第二點嚴重後果消失了。

  所以陸煊才說不會出現什麼嚴重的後果,當然若是換做其他王朝中,可能會出現不少麻煩吧,可現在他身處的是明朝啊,擔心其他王朝幹什麼?

  「不會造成後果...」劉邦喃喃自語,心中放心了許多,可他同時也有著疑惑和不安,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大肆誅殺功臣。

  還有,廢除相權又是怎麼回事?

  他身旁的張良目光閃爍,聽著『誅殺功臣』這四個字,頓時心中惶恐,他張良就是功臣,陛下未來會殺死他麼?

  肯定是因為一些事情,才導致陛下起了殺性。

  到底是何事?

  「陸君,能否給我們講講這起案件,還有廢除相權又是怎麼回事。」

  劉邦詢問,陸煊想了想也就說了出來,「你們不要傳出去就好。」

  之前他也說出了很多信息,甚至某些事情若是傳出去,會引來一定麻煩的信息,可始終沒有麻煩找過來,這就證明無論是房叔還是季叔,他之前囑託的不要泄露的相關事情,兩人照做了。

  因此陸煊放心了許多。

  「首先,誅殺功臣的案件,其實歸根結底,就是陛下為了廢除相權!」

  廢除相權!

  劉邦和張良面面相覷,這裡的相權,指的是國相之權麼?

  還是丞相之權?

  丞相和國相併不相同,目前漢朝的體制中,唯獨總管中樞大小權力的才是丞相,而各個諸侯國也設有國相。


  丞相也就是相當於幫助皇帝處理各種政務的重臣,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員,權力可涉及到中樞與地方各個範圍和領域,甚至能夠任免官員、監察百官。

  至於國相,僅僅只是各個諸侯國內的管理自己諸侯國內事務的官吏,論權力遠遠不如中樞朝廷內的丞相。

  現如今,漢朝的丞相為酇侯蕭何。

  對於蕭何,滿朝文武沒有任何人不滿意,蕭何一直是一個老好人,溫潤如玉、和善可親的角色,並且任勞任怨,盡心盡力的處理各種事情,劉邦對於蕭何擔任丞相也很是放心。

  他怎麼可能廢除相權?

  劉邦心中疑惑之際,陸煊已經猜測到了季叔會問個清楚,於是就講述了起來。

  「聖上廢除丞相制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本目的是強化皇權,鞏固統治,前一代王朝就是因丞相權力過大,才導致政治混亂的啊,聖上認為丞相權力膨脹會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為避免重蹈前朝覆轍,決定廢除丞相制度,從制度層面消除這一隱患。」

  陸煊緩緩道,元朝覆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丞相之權是很重要的一點。

  元朝丞相權力極大,擁有較大的決策權與人事任免權,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繼承。

  元順帝時期,丞相伯顏權傾朝野,擅自決定官員任免,對皇帝詔令也時有違抗,還試圖廢除元順帝另立他人,嚴重威脅皇權。

  這種丞相與皇帝及朝廷各方勢力的權力鬥爭,導致朝廷內部政治鬥爭激烈,消耗大量行政資源,使得政策缺乏連貫性和穩定性,國家治理陷入混亂。

  元朝時期,部分丞相為鞏固自身權勢,任人唯親,結黨營私,使得腐敗之風盛行,嚴重干擾國家政策的正常執行。

  還是元順帝時期,另外一位丞相哈麻,為謀取私利,向皇帝進獻房中術,導致宮廷風氣敗壞,同時他排斥異己,打壓朝中正直官員,使元朝政治生態惡化,行政效率低下,難以有效應對社會危機。

  朱元璋是親眼目睹元朝覆滅的,往往新的王朝總是會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因此朱元璋認為丞相制度是元朝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劉邦這裡聽了陸煊的話,深有其感的頷首點頭。

  陸煊說的確實沒錯,丞相制度有很大的問題,秦朝就是因為李斯這個丞相,導致扶蘇未能繼位。

  雖然彼時大秦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各地起義和六國貴族復辟是遲早的事情,可若是當初李斯並沒有和趙高聯合,冊立胡亥呢?

  和善賢德的扶蘇繼位,或許能解決很多秦始皇留下的弊政和各種問題,秦朝有著一定的機率是不會覆滅的如此之快的。

  「同時,聖上出身平庸,歷經艱難建立大一統王朝,對權力有強烈掌控欲,丞相作為百官之首,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擁有較大決策權與行政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廢除丞相後,聖上可直接管理文武臣子,實現權力高度集中,政務裁決皆出自皇帝之手。」

  這句話讓劉邦目光微閃,這句話說到他的心坎里了,他是一個十分嚮往權力、想掌握大權的人。

  昔日他在咸陽服徭役時,目睹始皇帝出行的盛大場面,不禁感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那時的他就對秦始皇所擁有的至高無上權力充滿嚮往,內心渴望有朝一日能達到同樣高度,心中不由自主的產生了對權力的憧憬。

  若非嚮往權力,昔日他被分封為漢王時,就不會選擇再次與項羽為敵,而是像其他諸侯王般偏安一隅,面對強大的項羽,為了獲得最終的勝利,他與項羽展開長達四年的激烈角逐。

  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還不是為了權力?

  「因這種種原因,聖上最終策劃了一場大案,準備廢掉相權,我估計這件事情很快就發生了,當今丞相擁有不俗的處理政務能力,可他最終卻被聖上以『結黨營私、獨斷專行,逾越職權,私自處理官員升遷、處決等重大事務』等罪,設立名「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罪名,誅殺丞相及其黨羽,並順勢廢除丞相制度,下令後世不得再設丞相職位。」

  「就是這起案件,聖上大肆屠殺功臣,殺了三萬多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