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們唯一的作用就是獻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我漢朝打不起。」

  張良苦口婆心勸道。

  不能因為陸煊所說的三兩句話,就徹底的立下這種國策祖訓,這不僅會害了當代,也會害了後世。

  誠然。

  他聽了陸煊所說的那一席話,心中也感到熱血,認為合該痛擊異族。

  但這是理想。

  現實是很殘酷的,漢朝若是按照這種情況打下去,必然只會有一個結局。

  重蹈秦朝覆轍。

  「朕知道打不起,可陸煊有言,其能讓漢朝步入盛世,又有所謂的火炮等武器,為何不能打。」

  劉邦注視著張良,又道:「並且陸煊所說的,是原本歷史軌跡中所發生的事情,也就是陸煊在沒有來到漢朝的情況下,未來朕也會頒下這『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國策,雖然不知我漢朝延續多久,可你之前注意到了陸煊驗傳上的民族稱謂沒有?」

  「漢!」

  「陸煊的民族是『漢族』這也就代表著和我漢朝有著很多關係,證明漢朝已經成為中原主體民族的象徵,也證明了漢朝傳續了很久,又證明了朕未來頒布的這國策組訓是正確的,並沒有讓漢朝如秦朝那般滅亡。」

  「既然原本歷史中漢朝都沒有因武力而覆滅,現在又有了陸煊的幫助,又如何談得上滅亡?」

  劉邦霸氣道,他確實被陸煊的這一席話給感染到了,心中很激動。

  張良聞言,猶豫良久。

  最終道:「可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陛下,我們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從陸煊口中獲得足夠有用的信息了。」

  「匈奴來犯,此事會耽擱很久時間,臣等與陛下會用大量的時間運籌匈奴之事,如何能有時間繼續在陸煊身上詢問未來的事情?」

  「況且,臣昔日有言,從後世人口中所獲得的最重要的信息,乃是古今往來歷朝歷代值得借鑑學習的國策、隨著歷史時代變遷誕生的功巧戰術、對付異族的方法,請陛下恕臣無禮,眼下已經過去一個月了,我們不但未從這三點獲得有用的信息,所了解的盡皆是皇室信息,也就是太子、皇后病情、未來四皇子謀反等等。」

  「還有韓信之事,異姓王之事。」

  「這些事情我們要想在三個月內處理完畢,恐怕也需要多次詢問陸煊,又有何時間去問工巧戰術、優良國策、對待異族方法呢?」

  張良說了很多,最終的目的依舊是勸劉邦不要聽信陸煊的話,徹徹底底與匈奴開戰,一直打。

  甚至,轉守為攻。

  而劉邦的想法也很簡單,他相信陸煊的本事,認為在陸煊的幫助下,漢朝是擁有能力一直攻打異族的。

  張良又覺得劉邦的想法天真,陸煊確實有本事,可關鍵你這個皇帝不去問真正有用的東西啊,就關心你那些皇子了。

  兩人產生了分歧!

  劉邦也是個能聽得住勸的人,他沉默良久,然後道:「是朕的錯,也罷,暫且先看韓王信能否守主馬邑吧。」

  最終劉邦決定,暫且不頒布陸煊所言的國策。

  時間流逝,很快馬邑傳來消息。

  匈奴冒頓單于引兵二十萬,攻馬邑。

  韓王信不敵,投向匈奴!

  韓王信所掌握的五萬軍隊與匈奴二十萬大軍合併,攻打太原!

  當獲悉這個消息後,整個大漢朝堂震動,天子劉邦令文武百官匯聚於長樂宮,共商國事!

  「朕對韓王信寄予厚望,其卻叛我而去,嗚呼痛哉!」朝堂上,天子劉邦頭戴冠冕,語氣流露出心痛,大手拍著身旁的龍案。

  他記得很清楚,就是這一年年初,自己認為韓王信雄壯勇武,封地潁川郡北靠近鞏縣、洛陽,南逼近宛縣、葉縣,東邊則是重鎮淮陽郡,這些都是天下的戰略要地,於是下詔命韓王韓信遷移到太原郡以北地區,以防備抵抗匈奴,建都晉陽。

  那個時候各地異姓諸侯王中,他比較相信韓王信,這一切皆因韓王信並沒有像其他諸侯王般暗自招兵買馬。

  當時韓王信上書說:「我的封國緊靠邊界,匈奴多次入侵,晉陽距離邊境較遠,請允許我建都馬邑。」

  他答應了,韓王信就把都城遷到馬邑。

  自己如此相信韓王信,其卻背叛漢朝,投降匈奴?


  「陛下。」這時,有臣子道:「匈奴冒頓單于引軍二十萬,韓王所鎮守的馬邑乃韓國國都,可戰將士五萬餘,且大部分為韓人,兩方合併已經向著太原開來!」

  聞言,劉邦心頭更是一沉,這並不是個好消息。

  和秦朝一樣,漢朝初期依舊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很多百姓黔首、將士士兵心中並不認同他們是漢朝人,更多的是認為自己是楚人、韓人、秦人、齊人。

  這代表著,他們視中原人與異族相同。

  舉個例子,韓人認為楚人和匈奴人都是一樣的,都是異族,非我族類!

  可以說,這並非是個例現象,現如今漢朝各地依舊有很多這種人,依舊是這種思想。

  那麼,這次匈奴的二十萬大軍和韓王信在馬邑的五萬大軍合併一處,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現在一個難題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到底是自己親征匈奴,還是讓韓信去?

  論統兵能力,他自然是不如韓信的,而讓韓信迎擊匈奴在戰事方面他可以絕對的放心。

  可韓信若是手握重兵,來個臨陣反戈的話。

  自己好不容易才穩住了韓信啊。

  心中思緒涌動間,劉邦只聽的下方各種聲音響起,臣子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臣認為,應調遣各方諸侯國兵將,迎擊匈奴!」

  「不可,王朝初建豈能如此大功干戈?僅朝廷出兵足以拿下匈奴。」

  「一字並肩王軍功卓著,統兵能力天下無雙,臣認為合該讓並肩王領軍出征。」

  諸多建議如潮水般涌動而來,劉邦眉頭緊緊皺起,當皇帝很難,特別是面對這種抉擇的時候。

  任何一條建議,都有相應的道理,也有相應的弊端和擔憂。

  同時出現讓他抉擇,他必須選擇最正確的一條建議,不然失敗的後果他是無法承擔起的。

  而這時,韓信忽然出列了。

  他朗聲道:「陛下,韓王投降匈奴,引五萬韓人投附匈奴,辜負陛下封王隆恩,由此可見...是陛下對待功臣太好了。」

  言畢,他轉身注視著眾臣和一列開國勛貴,語氣加重道:

  「本王願領兵出征,可王朝初建糧草並不充足,本王的意思是,請諸多功臣自願獻出田地,分予百姓。」

  「不願獻出者,視為韓王同黨。」

  簡單的兩句話,卻讓眾多大臣臉色蒼白,手腳冰涼。

  並肩王,這是要趁著這個機會,拿開國勛貴開刀啊。

  高左上方的劉邦,也立刻明白了韓信的意思,韓信之前提出了三條針對開國勛貴的建議,目的是為了保留善終,讓他這個帝王放心,可他卻覺得韓信的手段太狠了,並未立刻同意。

  現在,韓信趁著這個機會,立刻提出了其中一條建議。

  讓功臣分出田地給予百姓。

  這是一種增強漢朝國力的方法,同時也能讓前線糧草充足,畢竟朝廷徵收糧食,百姓們是不願意上交的。

  為何?

  上交了,來年吃什麼?

  可若是有足夠的土地,就不同了。

  既然有地可中,餓不死,依朝廷律法上交用於對抗異族的糧食,有何不可?百姓黔首更能直觀的看到匈奴異族的危害啊。

  同時,這也是韓信選擇『自污』的一種方法,一旦此事辦成了,勛貴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必然視韓信為敵,這讓他這位天子就願意讓韓信統率大軍出征了。

  劉邦心中正在思索著,此時朝堂上已經有大臣不願意了。

  「我等在商議迎擊匈奴之事,與勛臣家中田地有何關係?臣不明白並肩王為何要提出此事。」

  「是也,現在當務之急是商議對付匈奴的戰術。」

  「匈奴來勢洶洶,又有馬邑軍隊幫助,我們連迎擊戰術都未商議清楚,卻談其他事情?」

  面對眾臣的言語,韓信淡淡一笑。

  「本王自有戰術,迎擊匈奴。」

  「無需你們商議。」

  「並且,你們商議的戰術,在本王眼中意義也並不是很大。」

  「面對此次匈奴來攻,你們唯一的作用就是獻出家中田地,給予百姓黔首,使朝廷征糧百姓願意上交,至於其他的商議戰術、迎擊匈奴之法,不是你們該想的,你們也沒有那個本事和能力能想出來。本王的話,聽清楚了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