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有小目標
扶餘隆獨自待在明德殿中等候李弘時,顯得非常忐忑不安。
他聽聞太子是此次新羅與大唐議和的支持者。
這消息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他心中燃起的復國的期望。
如果大唐真跟新羅議和了,而不是繼續交戰,殺個昏天黑地,又怎會下定決心徹底滅了新羅?如果新羅不滅,他又何談復國?
此次來見太子李弘,他有兩個目的:
其一,金礦詐騙的局已經設下,新羅方面已經上鉤。就在昨日,新羅人已經借他人之口向他詢問金礦地圖,還打聽獲取地圖所需付出的代價。
他需要將此事告知太子李弘。
其二,便是要探清太子在唐羅議和一事上的真實態度。
其三,銀錢他已經準備妥當,想問問何時能贖回孫女。
就在扶餘隆焦急不安之時,李弘大步走進明德殿。
扶餘隆見狀急忙上前恭敬行禮道:「參見太子殿下!」
李弘擺了擺手直截了當地說道:「扶餘都督,長話就短說,你今日來東宮有何事稟報於孤?」
此刻,東宮眾臣還在崇教殿要跟他商討遼東局勢,他不能在這裡耽誤太多時間。
扶餘隆態度極為恭敬,趕忙回應道:「回太子殿下,地圖臣已繪製完畢。三座金礦位於茂山、泗沘附近,這兩處地方位於大山之間,地勢崇山峻岭,開採難度極大,正合太子殿下之前的要求。」
說罷,他雙手將繪製好的地圖呈給李弘。
劉童上前接過地圖在李弘面前緩緩展開。
地圖材質上乘卻繪製的卻極為粗糙,做工也不夠精細。
尋常人瞧了定會覺得是假的,可是讓痴迷黃金之人看到反倒會覺得這更像是一張貨真價實的藏寶圖。
李弘只看了一眼地圖,就確定在此事上扶餘隆沒有敷衍他,而是在認認真真為他辦事,於是態度溫和地問道:「他們信了嗎?」
「回殿下,他們已借波斯人的口詢問過價格。」扶餘隆答道。
「波斯人?」
李弘低聲自語,眼中瞬間閃過一絲殺意。
怎麼哪裡都有波斯人身影?
扶餘隆見太子神色不善急忙解釋:「太子殿下,與臣問價的波斯人,便是來長安還不到半年的波斯大公迭羅。他與臨海郡公交情匪淺,近日倆人時常會在私下見面。」
扶餘隆口中的臨海郡公,正是新羅國王金法敏的弟弟金仁問。
自 651年起,金仁問七次前往大唐,大半輩子都在長安度過。
他身為新羅使者,不但促成了大唐與新羅的聯盟,還親身參與了大唐、新羅聯軍平定百濟、高句麗的戰事,為新羅統一半島三國立下赫赫戰功。
此次新羅派使團來大唐議和,金仁問便是正使,副使叫金欽純,之前也曾來過大唐。
李弘問道:「你是如何答覆的?」
扶餘隆滿臉諂媚,說道:「臣尚未答覆,正想請教殿下該如何回復他們。」
李弘略作沉思,說道:「前兩次可不予答覆,第三次便問他們要百萬錢。」
扶餘隆面露疑惑,問道:「只要錢,他們能信嗎?」
李弘冷笑一聲道:「就你這種貪生怕死之徒,要拿金礦換取新羅讓你復國,他們能信嗎?」
扶餘隆尷尬不已,點頭道:「臣明白了。」
他要是不怕死,恐怕早已被新羅俘虜了。
沒看見此次新羅前來大唐議和,提出的條件之一就是,他們願意釋放與大唐交戰時被俘虜的將領和官員嗎?
這些人當初可都是大唐立他為百濟國王時,特意任命輔佐他的官員。
李弘見正事談完,扶餘隆還不曾離開,問道:「你來見孤,並非只為此事吧?」
對於扶餘隆這種人的心思,他心裡大致能猜出幾分。
扶餘隆小心翼翼地回答:「臣確實還有一事想問太子殿下。」
李弘點頭,問道:「什麼事?」
扶餘隆聲音壓得更低了,小聲道:「請問殿下,此次若議和不成,大唐是否會全面進攻新羅?臣可有復國的希望?」
李弘徒見扶餘隆戰戰兢兢的模樣兒,忍不住打趣道:「你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自然是真話。」扶餘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李弘很認真地回答道:「真話就是,你若還這般膽小怕死,不敢與新羅爭城奪地,一味想大唐滅了新羅再幫你復國,除非再等十年,否則復國無望。」
扶餘隆聽後情緒頓時低落下來。
他並非因復國要等十年而難過,而是自責自己竟如此膽小懦弱,想復國卻連與敵人抗爭一次的勇氣都沒有。
李弘見扶餘情緒非常失落,繼續下去會影響自己的計劃,於是想鼓勵對方一下,便說道:「扶餘都督,孤也有個問題要問你,希望你能如實回答。」
扶餘隆恭敬道:「太子殿下請講。」
李弘笑道:「你如此怕死,為何非要復國?留在大唐為官不好嗎?」
扶餘隆思索片刻,認真答道:「臣願留在大唐,可族人們未必願意。況且百濟再破也是家鄉,大唐再富裕卻也只能異鄉。沒有家鄉的人,就像是無根浮萍,雖死卻一直在漂泊。」
「你能有此感慨,讓孤刮目相看!」李弘有點欣慰,這扶餘隆還算有點良心,卻也不多,於是不露痕跡地說出了早就想好的激勵對方的話,道:「要是孤願意給你們一塊生根的地方呢?」
扶餘隆聞言,大為震驚,他的呼吸也急促起來,神色緊張問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剛才他有多失落,現在他就有多激動。
李弘笑道:「此事現在說還太早,待處理完與新羅之事,孤再與你詳談。」
「諾!」
雖未知道太子話中的意思,扶餘隆卻依然興奮不已。
此刻,他之前藏在心底的忐忑不安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亢奮,是對太子李弘的死心塌地。
於是在跟李弘告辭離開時,他就連問何時能贖回孫女的事情都忘記了。
李弘目視扶餘隆離去便大步向崇教殿走去。
方才他答應扶餘隆要給他一塊生根之地,並非只是為了讓扶餘隆死心塌地為他效力而找的藉口,而是他徹底滅亡新羅計劃的一部分。
李弘有很多小目標,收服半島,將其徹底納入大唐版圖,這是李弘的小目標之一。
他聽聞太子是此次新羅與大唐議和的支持者。
這消息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他心中燃起的復國的期望。
如果大唐真跟新羅議和了,而不是繼續交戰,殺個昏天黑地,又怎會下定決心徹底滅了新羅?如果新羅不滅,他又何談復國?
此次來見太子李弘,他有兩個目的:
其一,金礦詐騙的局已經設下,新羅方面已經上鉤。就在昨日,新羅人已經借他人之口向他詢問金礦地圖,還打聽獲取地圖所需付出的代價。
他需要將此事告知太子李弘。
其二,便是要探清太子在唐羅議和一事上的真實態度。
其三,銀錢他已經準備妥當,想問問何時能贖回孫女。
就在扶餘隆焦急不安之時,李弘大步走進明德殿。
扶餘隆見狀急忙上前恭敬行禮道:「參見太子殿下!」
李弘擺了擺手直截了當地說道:「扶餘都督,長話就短說,你今日來東宮有何事稟報於孤?」
此刻,東宮眾臣還在崇教殿要跟他商討遼東局勢,他不能在這裡耽誤太多時間。
扶餘隆態度極為恭敬,趕忙回應道:「回太子殿下,地圖臣已繪製完畢。三座金礦位於茂山、泗沘附近,這兩處地方位於大山之間,地勢崇山峻岭,開採難度極大,正合太子殿下之前的要求。」
說罷,他雙手將繪製好的地圖呈給李弘。
劉童上前接過地圖在李弘面前緩緩展開。
地圖材質上乘卻繪製的卻極為粗糙,做工也不夠精細。
尋常人瞧了定會覺得是假的,可是讓痴迷黃金之人看到反倒會覺得這更像是一張貨真價實的藏寶圖。
李弘只看了一眼地圖,就確定在此事上扶餘隆沒有敷衍他,而是在認認真真為他辦事,於是態度溫和地問道:「他們信了嗎?」
「回殿下,他們已借波斯人的口詢問過價格。」扶餘隆答道。
「波斯人?」
李弘低聲自語,眼中瞬間閃過一絲殺意。
怎麼哪裡都有波斯人身影?
扶餘隆見太子神色不善急忙解釋:「太子殿下,與臣問價的波斯人,便是來長安還不到半年的波斯大公迭羅。他與臨海郡公交情匪淺,近日倆人時常會在私下見面。」
扶餘隆口中的臨海郡公,正是新羅國王金法敏的弟弟金仁問。
自 651年起,金仁問七次前往大唐,大半輩子都在長安度過。
他身為新羅使者,不但促成了大唐與新羅的聯盟,還親身參與了大唐、新羅聯軍平定百濟、高句麗的戰事,為新羅統一半島三國立下赫赫戰功。
此次新羅派使團來大唐議和,金仁問便是正使,副使叫金欽純,之前也曾來過大唐。
李弘問道:「你是如何答覆的?」
扶餘隆滿臉諂媚,說道:「臣尚未答覆,正想請教殿下該如何回復他們。」
李弘略作沉思,說道:「前兩次可不予答覆,第三次便問他們要百萬錢。」
扶餘隆面露疑惑,問道:「只要錢,他們能信嗎?」
李弘冷笑一聲道:「就你這種貪生怕死之徒,要拿金礦換取新羅讓你復國,他們能信嗎?」
扶餘隆尷尬不已,點頭道:「臣明白了。」
他要是不怕死,恐怕早已被新羅俘虜了。
沒看見此次新羅前來大唐議和,提出的條件之一就是,他們願意釋放與大唐交戰時被俘虜的將領和官員嗎?
這些人當初可都是大唐立他為百濟國王時,特意任命輔佐他的官員。
李弘見正事談完,扶餘隆還不曾離開,問道:「你來見孤,並非只為此事吧?」
對於扶餘隆這種人的心思,他心裡大致能猜出幾分。
扶餘隆小心翼翼地回答:「臣確實還有一事想問太子殿下。」
李弘點頭,問道:「什麼事?」
扶餘隆聲音壓得更低了,小聲道:「請問殿下,此次若議和不成,大唐是否會全面進攻新羅?臣可有復國的希望?」
李弘徒見扶餘隆戰戰兢兢的模樣兒,忍不住打趣道:「你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自然是真話。」扶餘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李弘很認真地回答道:「真話就是,你若還這般膽小怕死,不敢與新羅爭城奪地,一味想大唐滅了新羅再幫你復國,除非再等十年,否則復國無望。」
扶餘隆聽後情緒頓時低落下來。
他並非因復國要等十年而難過,而是自責自己竟如此膽小懦弱,想復國卻連與敵人抗爭一次的勇氣都沒有。
李弘見扶餘情緒非常失落,繼續下去會影響自己的計劃,於是想鼓勵對方一下,便說道:「扶餘都督,孤也有個問題要問你,希望你能如實回答。」
扶餘隆恭敬道:「太子殿下請講。」
李弘笑道:「你如此怕死,為何非要復國?留在大唐為官不好嗎?」
扶餘隆思索片刻,認真答道:「臣願留在大唐,可族人們未必願意。況且百濟再破也是家鄉,大唐再富裕卻也只能異鄉。沒有家鄉的人,就像是無根浮萍,雖死卻一直在漂泊。」
「你能有此感慨,讓孤刮目相看!」李弘有點欣慰,這扶餘隆還算有點良心,卻也不多,於是不露痕跡地說出了早就想好的激勵對方的話,道:「要是孤願意給你們一塊生根的地方呢?」
扶餘隆聞言,大為震驚,他的呼吸也急促起來,神色緊張問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剛才他有多失落,現在他就有多激動。
李弘笑道:「此事現在說還太早,待處理完與新羅之事,孤再與你詳談。」
「諾!」
雖未知道太子話中的意思,扶餘隆卻依然興奮不已。
此刻,他之前藏在心底的忐忑不安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亢奮,是對太子李弘的死心塌地。
於是在跟李弘告辭離開時,他就連問何時能贖回孫女的事情都忘記了。
李弘目視扶餘隆離去便大步向崇教殿走去。
方才他答應扶餘隆要給他一塊生根之地,並非只是為了讓扶餘隆死心塌地為他效力而找的藉口,而是他徹底滅亡新羅計劃的一部分。
李弘有很多小目標,收服半島,將其徹底納入大唐版圖,這是李弘的小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