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兩心相印
酒宴將畢,曹睿起身走到殿中,站在了毛嬪的桌案前:「你稍後隨朕回寢宮來。」
在眾女或是慕羨、或是嫉妒的眼神中,毛妍緩緩起身行了個禮,柔柔的應道:「臣妾知曉了。」
曹睿點頭,而後又踱步到孫昭儀的桌案前:「你也一起隨朕來!」
孫魯班先是本能應下,而後猛然察覺到了不對,差點就低聲輕呼了出來,兩側臉頰幾乎肉眼可見的泛起了紅暈。
有些荒唐了!此前宮中可沒有這樣的事情,哪有同時召兩個妃嬪回寢宮的道理?
皇帝已經朝殿外走去,孫魯班且羞且驚,抬眼看了一下毛妍。
她只是用眼角餘光看了孫魯班一眼,那種略帶警示和告戒的眼神,瞬間就讓孫魯班冷靜了下來。
自己應該是多想了。
今日陛下封了二子為王,定然是要說封王的事情,哪會涉及其他呢?
雖然腦子裡如此想著,胸膛里卻一直撲通撲通的跳個不停。
夜晚的寢殿中,曹睿倚在躺椅上,毛妍在左、孫魯班在右,兩人紛紛坐在一旁的小些的軟椅上。
殿內燭光搖曳,可皇帝卻沒有半點與二女論起風情的意思,而是開口聊起了讀書之事。
曹睿左手牽著毛妍、右手牽著孫魯班,輕聲說道:「朕去年給你們二人各送了一部秘書監抄的史記,你們都讀過了嗎?」
毛妍略有些詫異的說道:「陛下怎麼今日問起這個來了?那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後宮無事,妾身早就讀過幾遍了。」
曹睿微微頷首,又看向孫魯班:「大虎,你呢?」
孫魯班對皇帝問及此事頗為意外,沒讀完、也不敢當面撒謊,低頭輕聲解釋道:「回陛下的話,延兒剛剛一歲多,妾身照顧他的時間多,沒怎麼讀書。」
曹睿也不責怪,輕聲嘆道:「大虎,若你安心在朕的身邊做個嬪妃,讀不讀史都無甚干係。」
「可你如今乃是長樂王的母親,豈能不學舊事、不曉吉凶禍福呢?朕昔日給你在書里的一頁折了個角,你也沒留意吧?」
孫魯班的頭壓得更低了:「陛下恕罪,臣妾知錯了。」
曹睿道:「不是錯不錯的事情,回去細細看上幾遍吧。你早年在江東也進學過,自己細細看看吧。」
「是,臣妾知曉了。」
「妍兒,你呢?」曹睿看向左邊的毛嬪。
毛妍與皇帝對視一眼,輕聲應道:「陛下折的那一頁,妾幾乎都能背下來了。」
「陛下,不如妾給大虎講一講?」
曹睿此時近乎半醉,也沒拒絕:「那好,你來說一下吧!」
毛妍點了點頭,看向孫魯班道:「大虎,陛下給我們折的乃是呂太后本紀。」
孫魯班似乎想起了什麼,低聲應道:「是漢時高皇帝的呂后嗎?」
毛妍頷首:「正是。漢高祖的嬪妃除了呂后,還有戚夫人、薄姬等。」
「呂后以外戚之身專權,死後而宗族盡勠。」
「戚夫人因善歌舞而受到盛寵,卻始終未能保全自身,砍斷手腳囚於豬圈裡,被稱為人彘。」
孫魯班學過經,也聽過些史。但呂后和戚夫人的故事,她卻是第一次聽說,聽著聽著、眼裡竟露出了一絲驚恐之色。
毛妍並沒停下,接著說道:「薄姬不受寵愛,卻生了個好兒子,也就是日後的漢文帝,反而能以太后之身終老。」
「陛下,不知臣妾說得對與不對?」
曹睿點頭,同時輕拍了一下二女的手背。
曹睿道:「朕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若是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都不犯忌諱,那他定然已經知曉所有可以對人冒犯之處。」
「若你二人如這世上的大多數女子一般,每日照顧夫君、養育子嗣的度過一生,也不會有這麼多要注意的事。」
「可你們二人都是進過學的,又都在朕的身邊、為朕誕下了子嗣。有些話,朕也不得不說。」
說著說著,曹睿笑了一聲:「先說好,朕可沒有嚇你們的意思。」
孫魯班兩隻手將曹睿的右手攏在了一起,輕聲道:「妾知曉了,陛下請說。」
毛妍見孫魯班舉動,也順勢將曹睿的左手平放在了自己的大腿之上,還輕輕抬起手指、一個一個轉著圈的晃著。
曹睿沒理會二女的小動作,接著說道:「你們離朕很近,離朕的權力也很近。但你們接近權力,卻不等於你們也擁有了權力。」
「這也是先帝明鑑萬里、詔令後宮不得干政的原因。朕也贊同先帝之意,這是對你們好,也是在保護你們。」
「無論呂后生前多麼顯赫,死後卻依然宗族盡勠。不就是這般禍福嗎?」
毛妍與孫魯班同時應下,稱知曉此事了。
曹睿又說:「而你們二人作為皇子的母親,也是朕的家人、朕兒子的母親。」
「朕在外朝與臣子們互信不疑,在宮內與你們也是一般。朕今日明白給你二人一個承諾,若你們不做危害大魏之事,朕此生必不負你們。」
毛妍不知怎得,聽了曹睿的許諾後,竟有一陣傷感襲來,鼻頭一酸、小聲抽泣了起來。
對面的孫魯班自以為毛妍是在裝腔作態,可曹睿卻不這樣認為。
原本歷史上的難堪之事,現在不會再發生了。
曹睿輕嘆一聲,左手抬起、輕輕拍著毛妍的肩膀:「莫哭,莫哭。朕知你心意,你也知朕,這是兩心相印。」
毛妍嗯了一聲,整個人都倚到曹睿的肩膀上了。
對面的孫魯班,依舊有些不滿,卻也不敢說出口。
說完了警示的話後,曹睿卻說起了其他之事:「對了,朕還沒有和你們說過。」
「待明年年初,朕要率全部中軍駐蹕許昌。不僅是中軍,西閣東閣、樞密院、尚書台也要隨朕一起去許昌。」
毛妍淚汪汪的杏眼看向曹睿:「又是哪裡有戰事了嗎?陛下去年剛從關西回來,怎麼又要走?」
孫魯班卻不說話了。
帶著全部中軍去許昌,用腳趾想都能想到,肯定是要應對東吳的。
夫君又要欺負父親了……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想歸想,孫魯班半個字都不敢說出來。畢竟此前皇帝給了她承諾,她也只好祈禱自己父親能不輸、輸了也最好識相一些。
畢竟人已出嫁。
父親的基業是留給兄長的,與自己這個外嫁的孫氏女又有什麼關係呢?
自己早就是曹氏的人了。
曹睿卻沒有要隱瞞的意思:「大司馬已逝,東南防線漫長、又無形勝之地可以作為依據,乃是朕的心頭大患。」
「朕與朝臣們共同商議,想要盡取揚州江北之地。若如此這般,朝廷才能將揚州劃成不同的區域,沿江防守起來也能更加從容有據了。」
毛妍不懂這些,只是問道:「那陛下要何時回返洛陽?」
曹睿嘆道:「這也是朕為什麼將你們叫到這裡來。」
「朕移駐許昌宮居住,會從後宮之中選人同去。不過你們二人各有皇子、又封了王,就是要你們安居洛陽、以備不時的。」
「你們能懂朕的意思嗎?」
毛嬪咬了咬嘴唇,剛要大度的認下,對面的孫魯班卻也哭了起來。
「妾不願陛下走。妾將延兒留在洛陽,妾與陛下同去行不行?」
曹睿輕咳一聲,故意板起臉來:「朕沒說什麼時候回來,說不定兩月、三月就能回返呢。」
「聽話,就如此前一般留在洛陽,好生撫養皇子。朕都給你們的兒子封了王,還有什麼值得擔憂的呢?」
孫魯班即使心中再不願,也只能認下。
就是不知陛下會選哪些妃嬪同去許昌了。
郭瑤!陛下定是要帶郭瑤前去!
孫魯班心底微微泛酸。
毛妍在對面乖巧的坐著,內心之中與孫魯班其實並無多大分別。
只是說與不說罷了。
……
三日後,曹睿正在書房中批閱表文,杜恕緩緩進來:「稟陛下,前徐州刺史呂虔到了,正在書房外候著。」
「宣。」曹睿看向杜恕:「再將東閣兩人一同喚來。」
「遵旨,臣這就去傳。」杜恕離去,不多時,就帶著呂虔、司馬懿、衛臻三人一同前來。
呂虔年近七旬,緩步走入書房內、直接大禮參拜:「臣呂虔拜見陛下!」
曹睿起身向前,將呂虔攙扶了起來。看著呂虔瘦削蒼老的面容,不禁有些動容:「朕此前只以為卿惰政,將徐州政事盡數委託於王祥之手,又有失察之責,因而將卿召回洛陽。」
「卻不料卿的身體已經如此不好。」
呂虔站定之後,長長嘆了口氣:「臣的確有過,還請陛下治臣之罪。王祥聲名在外,臣年邁老病、治理州郡還需此人輔佐,因而多有縱容了一些。」
「不過王祥此人的確有能。」
曹睿道:「王祥有能是真,虛名浮華也算是真。朕不準備用他了。」
「朕思來想去,還是大魏的制度出了問題。」
一旁的衛臻和司馬懿看了過來,眼神里都有些不解之色,怎麼又是制度問題?
曹睿道:「大魏初立,對官員的任命也少有規範。文聘在江夏數十年,杜畿在河東十餘年,卿又在青徐二十餘年。」
「這種情況,大魏也該改一改了。」
在眾女或是慕羨、或是嫉妒的眼神中,毛妍緩緩起身行了個禮,柔柔的應道:「臣妾知曉了。」
曹睿點頭,而後又踱步到孫昭儀的桌案前:「你也一起隨朕來!」
孫魯班先是本能應下,而後猛然察覺到了不對,差點就低聲輕呼了出來,兩側臉頰幾乎肉眼可見的泛起了紅暈。
有些荒唐了!此前宮中可沒有這樣的事情,哪有同時召兩個妃嬪回寢宮的道理?
皇帝已經朝殿外走去,孫魯班且羞且驚,抬眼看了一下毛妍。
她只是用眼角餘光看了孫魯班一眼,那種略帶警示和告戒的眼神,瞬間就讓孫魯班冷靜了下來。
自己應該是多想了。
今日陛下封了二子為王,定然是要說封王的事情,哪會涉及其他呢?
雖然腦子裡如此想著,胸膛里卻一直撲通撲通的跳個不停。
夜晚的寢殿中,曹睿倚在躺椅上,毛妍在左、孫魯班在右,兩人紛紛坐在一旁的小些的軟椅上。
殿內燭光搖曳,可皇帝卻沒有半點與二女論起風情的意思,而是開口聊起了讀書之事。
曹睿左手牽著毛妍、右手牽著孫魯班,輕聲說道:「朕去年給你們二人各送了一部秘書監抄的史記,你們都讀過了嗎?」
毛妍略有些詫異的說道:「陛下怎麼今日問起這個來了?那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後宮無事,妾身早就讀過幾遍了。」
曹睿微微頷首,又看向孫魯班:「大虎,你呢?」
孫魯班對皇帝問及此事頗為意外,沒讀完、也不敢當面撒謊,低頭輕聲解釋道:「回陛下的話,延兒剛剛一歲多,妾身照顧他的時間多,沒怎麼讀書。」
曹睿也不責怪,輕聲嘆道:「大虎,若你安心在朕的身邊做個嬪妃,讀不讀史都無甚干係。」
「可你如今乃是長樂王的母親,豈能不學舊事、不曉吉凶禍福呢?朕昔日給你在書里的一頁折了個角,你也沒留意吧?」
孫魯班的頭壓得更低了:「陛下恕罪,臣妾知錯了。」
曹睿道:「不是錯不錯的事情,回去細細看上幾遍吧。你早年在江東也進學過,自己細細看看吧。」
「是,臣妾知曉了。」
「妍兒,你呢?」曹睿看向左邊的毛嬪。
毛妍與皇帝對視一眼,輕聲應道:「陛下折的那一頁,妾幾乎都能背下來了。」
「陛下,不如妾給大虎講一講?」
曹睿此時近乎半醉,也沒拒絕:「那好,你來說一下吧!」
毛妍點了點頭,看向孫魯班道:「大虎,陛下給我們折的乃是呂太后本紀。」
孫魯班似乎想起了什麼,低聲應道:「是漢時高皇帝的呂后嗎?」
毛妍頷首:「正是。漢高祖的嬪妃除了呂后,還有戚夫人、薄姬等。」
「呂后以外戚之身專權,死後而宗族盡勠。」
「戚夫人因善歌舞而受到盛寵,卻始終未能保全自身,砍斷手腳囚於豬圈裡,被稱為人彘。」
孫魯班學過經,也聽過些史。但呂后和戚夫人的故事,她卻是第一次聽說,聽著聽著、眼裡竟露出了一絲驚恐之色。
毛妍並沒停下,接著說道:「薄姬不受寵愛,卻生了個好兒子,也就是日後的漢文帝,反而能以太后之身終老。」
「陛下,不知臣妾說得對與不對?」
曹睿點頭,同時輕拍了一下二女的手背。
曹睿道:「朕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若是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都不犯忌諱,那他定然已經知曉所有可以對人冒犯之處。」
「若你二人如這世上的大多數女子一般,每日照顧夫君、養育子嗣的度過一生,也不會有這麼多要注意的事。」
「可你們二人都是進過學的,又都在朕的身邊、為朕誕下了子嗣。有些話,朕也不得不說。」
說著說著,曹睿笑了一聲:「先說好,朕可沒有嚇你們的意思。」
孫魯班兩隻手將曹睿的右手攏在了一起,輕聲道:「妾知曉了,陛下請說。」
毛妍見孫魯班舉動,也順勢將曹睿的左手平放在了自己的大腿之上,還輕輕抬起手指、一個一個轉著圈的晃著。
曹睿沒理會二女的小動作,接著說道:「你們離朕很近,離朕的權力也很近。但你們接近權力,卻不等於你們也擁有了權力。」
「這也是先帝明鑑萬里、詔令後宮不得干政的原因。朕也贊同先帝之意,這是對你們好,也是在保護你們。」
「無論呂后生前多麼顯赫,死後卻依然宗族盡勠。不就是這般禍福嗎?」
毛妍與孫魯班同時應下,稱知曉此事了。
曹睿又說:「而你們二人作為皇子的母親,也是朕的家人、朕兒子的母親。」
「朕在外朝與臣子們互信不疑,在宮內與你們也是一般。朕今日明白給你二人一個承諾,若你們不做危害大魏之事,朕此生必不負你們。」
毛妍不知怎得,聽了曹睿的許諾後,竟有一陣傷感襲來,鼻頭一酸、小聲抽泣了起來。
對面的孫魯班自以為毛妍是在裝腔作態,可曹睿卻不這樣認為。
原本歷史上的難堪之事,現在不會再發生了。
曹睿輕嘆一聲,左手抬起、輕輕拍著毛妍的肩膀:「莫哭,莫哭。朕知你心意,你也知朕,這是兩心相印。」
毛妍嗯了一聲,整個人都倚到曹睿的肩膀上了。
對面的孫魯班,依舊有些不滿,卻也不敢說出口。
說完了警示的話後,曹睿卻說起了其他之事:「對了,朕還沒有和你們說過。」
「待明年年初,朕要率全部中軍駐蹕許昌。不僅是中軍,西閣東閣、樞密院、尚書台也要隨朕一起去許昌。」
毛妍淚汪汪的杏眼看向曹睿:「又是哪裡有戰事了嗎?陛下去年剛從關西回來,怎麼又要走?」
孫魯班卻不說話了。
帶著全部中軍去許昌,用腳趾想都能想到,肯定是要應對東吳的。
夫君又要欺負父親了……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更新!
想歸想,孫魯班半個字都不敢說出來。畢竟此前皇帝給了她承諾,她也只好祈禱自己父親能不輸、輸了也最好識相一些。
畢竟人已出嫁。
父親的基業是留給兄長的,與自己這個外嫁的孫氏女又有什麼關係呢?
自己早就是曹氏的人了。
曹睿卻沒有要隱瞞的意思:「大司馬已逝,東南防線漫長、又無形勝之地可以作為依據,乃是朕的心頭大患。」
「朕與朝臣們共同商議,想要盡取揚州江北之地。若如此這般,朝廷才能將揚州劃成不同的區域,沿江防守起來也能更加從容有據了。」
毛妍不懂這些,只是問道:「那陛下要何時回返洛陽?」
曹睿嘆道:「這也是朕為什麼將你們叫到這裡來。」
「朕移駐許昌宮居住,會從後宮之中選人同去。不過你們二人各有皇子、又封了王,就是要你們安居洛陽、以備不時的。」
「你們能懂朕的意思嗎?」
毛嬪咬了咬嘴唇,剛要大度的認下,對面的孫魯班卻也哭了起來。
「妾不願陛下走。妾將延兒留在洛陽,妾與陛下同去行不行?」
曹睿輕咳一聲,故意板起臉來:「朕沒說什麼時候回來,說不定兩月、三月就能回返呢。」
「聽話,就如此前一般留在洛陽,好生撫養皇子。朕都給你們的兒子封了王,還有什麼值得擔憂的呢?」
孫魯班即使心中再不願,也只能認下。
就是不知陛下會選哪些妃嬪同去許昌了。
郭瑤!陛下定是要帶郭瑤前去!
孫魯班心底微微泛酸。
毛妍在對面乖巧的坐著,內心之中與孫魯班其實並無多大分別。
只是說與不說罷了。
……
三日後,曹睿正在書房中批閱表文,杜恕緩緩進來:「稟陛下,前徐州刺史呂虔到了,正在書房外候著。」
「宣。」曹睿看向杜恕:「再將東閣兩人一同喚來。」
「遵旨,臣這就去傳。」杜恕離去,不多時,就帶著呂虔、司馬懿、衛臻三人一同前來。
呂虔年近七旬,緩步走入書房內、直接大禮參拜:「臣呂虔拜見陛下!」
曹睿起身向前,將呂虔攙扶了起來。看著呂虔瘦削蒼老的面容,不禁有些動容:「朕此前只以為卿惰政,將徐州政事盡數委託於王祥之手,又有失察之責,因而將卿召回洛陽。」
「卻不料卿的身體已經如此不好。」
呂虔站定之後,長長嘆了口氣:「臣的確有過,還請陛下治臣之罪。王祥聲名在外,臣年邁老病、治理州郡還需此人輔佐,因而多有縱容了一些。」
「不過王祥此人的確有能。」
曹睿道:「王祥有能是真,虛名浮華也算是真。朕不準備用他了。」
「朕思來想去,還是大魏的制度出了問題。」
一旁的衛臻和司馬懿看了過來,眼神里都有些不解之色,怎麼又是制度問題?
曹睿道:「大魏初立,對官員的任命也少有規範。文聘在江夏數十年,杜畿在河東十餘年,卿又在青徐二十餘年。」
「這種情況,大魏也該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