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舊日秘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淮水由西至東流淌,大魏揚州州治壽春城就位於淮水之南,與北岸的下蔡城遙相呼應。

  侍中盧毓作為皇帝使者,乃是迎送曹休棺槨回洛陽的負責人。揚州刺史蔣濟也派了一名代表同往,此人就是司馬師。

  送別的儀式盛大而又隆重。

  監揚州諸軍事、大魏司徒、行驃騎將軍陳群,帶著新任的驃騎將軍軍師馮平,和揚州刺史蔣濟等人一同出城向北,渡過淮水,在壽春城北十里處送別。

  壽春的將領、官吏悉數到場,曹休為人豁達明敏、官聲不錯,相送的人群中時不時的能聽到哭聲。

  最後將要起程的時候,陳群拜了一拜、又朝著盧毓說道:「請盧侍中轉告陛下,有我在揚州,陛下無需擔憂。」

  盧毓應道:「司徒之語我已記下。我將向北、還請司徒回返壽春吧。」

  陳群點了點頭,在車馬悉數向北發動後,領著一眾哭哭啼啼的將領官吏回了壽春。

  在哭泣著的人群里,定有真心為曹休而泣之人。但又有多少礙於場面,偽作悲痛之人呢?

  陳群不願深究,也不想深究。

  不論如何,揚州新的時代開啟了。隨著明年陛下來到許昌,以及攻略濡須的計劃,揚州的整兵備戰開始越來越重要。

  陳群還有好多事情要做。

  北上的車隊裡,曹肇作為長子、是要時刻隨在棺槨邊上的。徐宣作為禮部尚書,又有統領之責。

  反倒是盧毓、司馬師二人閒了下來。

  隊伍緩緩北行,司馬師策馬追上了盧毓,拱手道:「見過盧公。」

  「是子元啊。」盧毓淡定的看了司馬師一眼:「子元有何事來尋我?」

  司馬師淺帶著一絲笑意,面色誠懇的說道:「無甚大事,只是晚輩初任官職、行事上總有許多疑惑之處。早聞盧公在河北治政有方、惠化萬民,因而想向盧公請教一番。」

  「車隊緩慢且無瑣事,不知盧公可得空閒?」

  盧毓雖然摸不清司馬師的來意,可司馬師畢竟是司空之子、才能聲名又在洛陽皆知。這等虛心請教之下,盧毓哪能不指點呢?

  誰能拒絕一個虛心好學的晚輩呢?

  「當然有空。」盧毓騎在馬上、衝著司馬師點頭示意:「子元有何想問的?」

  司馬師道:「在下現任州中倉曹掾,有些錢糧調撥上的事情想問……」

  的確,司馬師問的都是州中的行政事務,盧毓也一一耐心做了解答。

  有了這個話頭,接下來的交談就順利的多了。

  司馬師出言問道:「我聽聞盧公與曹長思是乘追鋒車來的?」

  「沒錯。」盧毓點頭道:「陛下念在長思父子深情,特賜下追鋒車。我等一晝夜行兩百里,六日乃至壽春。」

  「怎麼,子元對這追鋒車好奇?無非是一種迅疾輕便的馬車罷了,沿途驛站更換馬匹不停,方能馳騁如此之快。」

  司馬師搖了搖頭:「非好奇也,晚輩只是記起、家父似乎與我提起過這追鋒車。」

  「哦?」盧毓順著話頭問道:「什麼時候的事情?」

  司馬師道:「不知建安二十五年,盧公在何處?」

  盧毓微微仰頭看天,回憶了幾瞬後:「我當時在鄴城為魏國的吏部尚書。」

  建安二十五年,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一年。

  因為這一年,天下更換了三個年號。

  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黃初元年,實際上說的都是同一年。

  三個年號之間,大約以曹操去世、曹丕稱帝這兩件大事進行分界。

  司馬師稱建安二十五年,應該指的就是曹操薨逝這段時間。

  司馬師接著說道:「晚輩似乎聽家父說,家父昔日從洛陽迎奉武帝梓宮回鄴城,就是乘坐了追鋒車,三日乃達。」

  盧毓頗感意外的盯著司馬師看了幾眼,而後才轉過頭去:「是嗎?許是子元記錯了吧。」

  「如我記憶不差,梓宮乃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壬寅日從洛陽啟程,己酉日方到鄴城。洛陽到鄴城七百里,七日方至。」

  見司馬師又要說這個追鋒車的話題,盧毓卻出言岔開,不願再聽這個秘辛:「子元可還有其他事情?」


  司馬師討了個沒趣,拱手應道:「今日多承盧公指點,待回到洛陽後,還請允許晚輩登門拜訪。」

  盧毓笑笑:「子元若來,我當隨時歡迎。」

  司馬師轉頭離去,盧毓卻坐在馬上思索起了此事。

  三日與七日,坐不坐追鋒車能有什麼差別?

  有差別,而且差別很大。

  曹操死後兩日,司馬懿、賈逵、夏侯尚三人從洛陽帶著曹操梓宮返回鄴城。

  梓宮,也就是帝王棺槨的意思。

  彼時乃是大魏建立之前,政治局勢最為緊張的幾日。

  洛陽、鄴城、許昌……

  三方都在爭分奪秒的應對曹操薨逝之事。

  追鋒車之所以如此之快,乃是作為一種輕便馬車、犧牲了大多不必要的配重,頗為粗陋與顛簸。

  坐在追鋒車上,若路稍有顛簸,疾馳之下人都能顛起來。

  人都如此,那棺槨呢?

  如此顛簸,是否為不忠不孝之舉?

  昔日鄴城群臣,都以為武帝曹操梓宮乃是七日而至鄴城。如今司馬師說三日即至,那為何鄴城群臣卻都知是七日。

  司馬懿、賈逵、夏侯尚三人,竟同時隱藏了這麼一個秘辛。若非今日從司馬師之處得知,盧毓竟全然不知。

  他們為了將魏王璽授帶到鄴城,竟如此之急嗎?怪不得能得先帝如此重用!

  司馬子元這是什麼意思?借著話頭,與我聊起此等隱秘之事,難道是有為其父拉攏我的意思?

  而且此前在壽春,揚州刺史蔣濟就曾深夜來訪,話里話外、都有要與自己結好,在朝中互為援助的意思。

  而蔣濟與司馬懿乃是密友,天下皆知,就連陛下都知曉。

  盧毓深吸了一口氣。

  不能說,對誰都不能說!

  朝堂兇險,此事涉及先帝、司馬懿、賈逵等人。若稍有不慎泄露,自己這個小小的侍中,恐怕自身難保。

  盧毓一行在路上緩緩行著,還要許久才能到達洛陽。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

  兩日後,洛陽北宮,書房內。

  曹睿的桌案上擺著三份文書。

  第一份,是吏部尚書楊暨送來的、關於冬季吏部選任新兩千石的名單。

  第二份,是洛陽校事送來的報告。

  第三份,是太學鄭稱處的上報,稱王祥來到太學中,因孝行義舉而引發一片轟動的記錄。

  辛毗西行之後,洛陽校事現由侍中徐庶兼領。而徐庶本人,此時正站在曹睿的桌案之前。

  曹睿嘆了口氣,身子向後倚在了椅背上,右手指了指桌案上的三份文書:「你說,怎麼洛陽現在還能有這種人物?」

  「浮華案白弄了嗎?朕這幾年在太學的苦口婆心、都白費了嗎?」

  「徐卿,你看看吧!」

  徐庶拱手一禮,沉默的走上前去,將三份文書一一翻轉。

  第一份文書,楊暨稱前任河南尹馮平前往壽春、職位空缺。而徐州茂才王祥王休徵德行昭彰、政績斐然,應以他來補上河南尹一職。

  第二份文書就是徐庶自己審核過的。

  王祥來洛中後,先前往司空司馬懿府上拜訪,而且九卿的府上去了四家。又去了太學、還去了崇文觀。

  而且『臥冰求鯉』、『王覽爭鳩』一事也大肆宣揚出去。

  一時間,洛陽幾乎人盡皆知王祥之孝名。

  第三份文書裡面,鄭稱報告稱王祥來了太學後,許多青、徐、揚州出身的士子,紛紛請王祥點評自己,絡繹不絕。

  徐庶細細看過一遍後,又將三封文書調轉方向、重新朝著皇帝。

  曹睿朝著徐庶揚了揚下巴:「徐侍中可有言語?」

  徐庶吸了口氣:「陛下三令五申,士子選官應以德行政績為主,不可浮華博名。」

  「而王祥此人卻偽作這等虛妄荒誕之事,來為自己求取名聲,以求揚名於洛中。」

  「此等亂群之人,該殺。」

  曹睿淡淡道:「先不說王祥。」

  「吏部尚書楊暨,選了這麼個人來當河南尹。徐州刺史呂虔,又給大魏舉了這麼一個茂才。」

  「楊暨是朕心腹,呂虔是大魏老臣。此二人屬實讓朕有些失望。你說,楊暨是不知道王祥此人名聲之偽嗎?」

  徐庶剛要說些什麼,曹睿又直接說道:「算了,侍中將楊暨給朕叫過來,朕現在要親自問他!騎馬往返!」

  眼見皇帝有些動怒了,徐庶絲毫不敢出言勸諫:「遵旨,臣這就去召楊尚書。」

  書房在北宮、尚書台在南宮。

  徐庶得了皇帝之令,策馬從書房直接馳到了南宮尚書台中。叫上楊暨之後,又一同馳回書房。

  楊暨被徐庶叫的匆忙,只得放下手中事情即刻前往。

  在尚書台中,楊暨沒有當眾詢問。

  但到了南北宮之間的通道、尚在北宮南門外的時候,楊暨坐在馬上朝著徐庶問道:

  「元直兄,到底出了何事?」

  徐庶側臉看了楊暨一眼,用口型無聲的說了一個『王』字。

  楊暨長嘆一聲,不再言語。

  兩匹馬並排馳到了書房院外,徐庶與楊暨一同下馬,快步朝著書房走去。(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