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邀名之懲
吏部尚書楊暨剛走進書房內,曹睿抬頭看了楊暨一眼,抬手就將吏部報上來的文書甩在了地上。
楊暨施了一禮,方要上前低頭撿拾,卻被皇帝叫住了。
曹睿注視著楊暨的雙眼:「楊尚書撿什麼?自己選的官,自己都不記得了嗎?」
楊暨時年四十有三。
曹睿昔日在東宮之時,就與楊暨交好。登基後又以楊暨為心腹。
昔日慰問尚在病中的徐晃,曹睿就是遣時為屯騎校尉的楊暨前去。
而在創立六部之後,曹睿又主動命楊暨為吏部尚書,接替了衛臻的職位。
楊暨錯愕的抬頭看向皇帝,看到的卻是皇帝不滿的面容。
「楊尚書,朕問你,你可知王祥『臥冰求鯉』之事?」
楊暨已經開始緊張起來了,指甲捏到肉里、拱手回道:「稟陛下,臣在尚書台有所耳聞。」
曹睿又說:「那你以為王祥身上這種奇異之事,是真是假?」
楊暨咽了咽口水:「臣,臣並不知曉,屬實不知真假。」
曹睿的怒意更盛了,出言責問道:「你是大魏的吏部尚書,又不是坊市里那些愚夫愚婦,是真是假你分不清?知道了此人如此邀名惑眾之事,竟然還點了他為河南尹?」
「是誰給你示意的?」
楊暨心裡糾結了片刻,答道:「王祥此人拿出了一封徐州刺史呂虔之信,信中細言徐州治理全賴王祥之功。」
「信中說,當地百姓曾有歌謠:『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什麼狗屁的歌謠?」曹睿瞥了楊暨一眼:「這種歌謠哪會是百姓編的?定是當地士人捧王祥臭腳的諂媚之舉。」
「你信不信,這種歌謠朕能給你編出十個來?」
此言既出,楊暨和徐庶都抬頭望向皇帝。
曹睿冷笑一聲:「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說罷,曹睿不顧兩人的驚異目光,看向楊暨又問:「如此說來,是呂虔讓你任命的了?」
楊暨咬牙道:「呂虔信中只是說,王祥之才之能,足以任一大郡。」
曹睿又問:「那你就將河南尹這般點了?若朕不看,僕射們不提,是不是就這樣應了?」
楊暨沉默幾瞬,隨即跪地俯身拜倒:「臣有罪!請陛下治臣之罪!」
「抬起頭來!」曹睿恨鐵不成鋼的看著楊暨:「你只讓朕治你之罪,卻不說為何?抬起頭來,朕替你說!」
楊暨抬起了頭,但眼神看向地面,並不敢與皇帝對視。
曹睿道:「你父楊恪曾駐徐州日久,與呂虔結好。呂虔的推薦你不得不重視,是也不是?」
「是。」楊暨沉聲應道。
曹睿又說:「你歷來為大魏選官,只看才能不看出身。朝中總有人將你比作昔日的毛玠、崔琰,稱你薄待士人,日久必定遭禍,是也不是?」
「是。」楊暨又回應了一聲,頭低的愈加深了。
曹睿嘆道:「幾件事情趕到一起了,王祥即將選官、卻在洛中有如此聲名,你擔心若不與他一美職,恐再被人指責,畏懼流言,是也不是?」
被皇帝連連問了三問,楊暨再也抵擋不住,叩首道:「臣有罪,請陛下罷臣之職,以謝天下!」
「謝什麼天下!你該謝朕!」曹睿盯著楊暨說:「朕讓你為朕掌管吏部,你就是這樣掌管的?」
楊暨不說話了,只是俯身不語。
曹睿長嘆一聲,起身向前走去,親自扶起了楊暨:「朕只是恨你不能堅守立場!罰俸一年以示警戒!」
楊暨呆住了。
他從未見過陛下生過這麼大的氣,可即使動怒如此,卻也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並未真正嚴懲。
曹睿道:「朕並非讓你做個郅都、張湯一般的酷吏,只是命你給朕把好吏部的官職,替朕守好這道門。」
「你是不知朕的心意嗎?不是不知道,就是心存僥倖,以為朕不會深究這一人。」
「朕今日就告訴你,朕不僅會深究,而且還會廢除各州刺史舉茂才之權,還會罷了呂虔的官。呂虔是朕的刺史,還是徐州士人世家的刺史?」
楊暨躬身一禮,並不多說。
皇帝如此明顯的差異對待,定然會讓楊暨成為整個議論的焦點。
憑什麼呂虔倒了霉、天下再也沒了茂才,而你卻只罰俸一年?就因為你是天子心腹、才能區別對待?
可楊暨顧不得這些了。
陛下的意思已經明晃晃的展現在自己眼前,若再違逆,恐怕等待自己的只有罷官回家一條路可走。
曹睿看向楊暨:「吏部,王祥此人實令朕厭惡。朕的朝堂之上,不許這等邀名惑眾之人升遷,他不是溫縣令嗎?那就平調吧。」
楊暨拱手應承:「臣遵旨,不知陛下有意讓王祥去哪?」
徐庶在旁默默聽著。
徐庶隨侍皇帝身側一年多了,乃是最對皇帝脾氣的一名侍中。
換句話說,徐庶身上有重臣體面、卻也難得的還有早年任俠時的意氣。
徐庶在建安、黃初兩朝任職多年,彼時的風氣並不許他表現出來。而如今陛下卻是個欣賞徐庶豪氣的,因而徐庶在皇帝身側,難得少了尋常臣子身上腐朽的官氣。
曹睿身側一直缺少這樣的人。
方才徐庶提議殺了王祥。若在昔日曹操執政之時,殺了也就殺了,並不敢有人置喙。
今日曹睿不殺王祥,也只是展現出對大魏律法的尊重。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但尊重歸尊重,王祥原是六百石的縣令,不給他美職、平調難道不行嗎?
當然可以。
曹睿指向徐庶:「徐侍中,你說一處!」
徐庶淡定說道:「不如讓他去做龍勒令吧。」
龍勒?
曹睿作為大魏皇帝,聽過此縣的名字、但卻記不起來在哪裡。
見皇帝皺眉,徐庶解釋道:「稟陛下,龍勒縣在敦煌以西。陽關、玉門關兩處,俱在龍勒縣的管轄以內。」
曹睿輕輕頷首,而後又看向楊暨。
楊暨會意,拱手應道:「邊地夙來缺少治理,龍勒縣令亦是多年未補,當讓王祥去彼處宣揚教化。」
曹睿點頭:「楊尚書回尚書台吧。你的路今後該如何走,你心中有數。」
楊暨深施一禮,這才得了機會將自己的表文撿起、收拾好放入懷中,而後離去。
楊暨走後,徐庶在旁也有些唏噓之感。
「流言能殺人啊。」徐庶輕聲道:「恐怕楊尚書此番回了尚書台,真就成了千夫所指之人了。」
曹睿面無表情說道:「為大魏做官,怕什麼人言?朕讓他做吏部尚書這等顯職,又沒讓他去敦煌。」
「若任了此職還要與人勾搭、擔心士人輿論,第一次朕能容他,第二次恐怕就是自尋死路了。」
「朕就是讓他做個孤臣。」
「不過朕也有些唏噓。」曹睿看向徐庶:「你說朕這幾年這般摒棄邀名之舉,這王祥為何在洛陽還如此惑眾?」
徐庶想了幾瞬,卻出言答道:「臣倒是以為,正是陛下肅清洛陽風氣,洛中許久未有這等人物了。徐州的王祥初至洛陽,上躥下跳如此急切,才能一時惑眾。」
曹睿無奈搖頭:「那倒是朕的問題了?」
徐庶連忙解釋道:「在士人間移風易俗非幾年之功,需慢慢教化才是。只要察舉不絕,這等事情就難禁止。」
曹睿嘆道:「察舉必須存在,朕難道現在就能弄出科舉嗎?大魏沒有這個條件。」
徐庶微微皺眉,不知何為『科舉』。
曹睿並沒解釋:「收了州里的茂才之權,郡里舉些孝廉、任些五百石、六百石的小官倒也無妨。茂才最高可任兩千石,這個問題就大了。」
徐庶卻出言道:「臣方才說讓王祥去龍勒,恐怕士人們又要罵臣了。」
曹睿抬眼看向徐庶:「怎麼,徐侍中畏懼人言?」
徐庶笑了一笑,答道:「臣平生最不畏人言!但方才提到龍勒後,卻想到敦煌郡已經二十餘年未有太守了。」
「藉此機會,不如選上一任。陛下此前不是提過西域商道嗎?正好可以治理一番。」
曹睿點頭:「那好,朕就點一人吧。」
「昔日朕在長安之時,觀長安令倉慈做事謹慎有法度,又熟悉關西之事,頗為勤勉。」
「你去與東閣說,點倉慈為敦煌太守。讓他經過武威時與司馬孚見上一面,細細研究一番西域通商之事,再來回稟朕。」
「遵旨,臣這就去說。」徐庶拱手應下。(本章完)
楊暨施了一禮,方要上前低頭撿拾,卻被皇帝叫住了。
曹睿注視著楊暨的雙眼:「楊尚書撿什麼?自己選的官,自己都不記得了嗎?」
楊暨時年四十有三。
曹睿昔日在東宮之時,就與楊暨交好。登基後又以楊暨為心腹。
昔日慰問尚在病中的徐晃,曹睿就是遣時為屯騎校尉的楊暨前去。
而在創立六部之後,曹睿又主動命楊暨為吏部尚書,接替了衛臻的職位。
楊暨錯愕的抬頭看向皇帝,看到的卻是皇帝不滿的面容。
「楊尚書,朕問你,你可知王祥『臥冰求鯉』之事?」
楊暨已經開始緊張起來了,指甲捏到肉里、拱手回道:「稟陛下,臣在尚書台有所耳聞。」
曹睿又說:「那你以為王祥身上這種奇異之事,是真是假?」
楊暨咽了咽口水:「臣,臣並不知曉,屬實不知真假。」
曹睿的怒意更盛了,出言責問道:「你是大魏的吏部尚書,又不是坊市里那些愚夫愚婦,是真是假你分不清?知道了此人如此邀名惑眾之事,竟然還點了他為河南尹?」
「是誰給你示意的?」
楊暨心裡糾結了片刻,答道:「王祥此人拿出了一封徐州刺史呂虔之信,信中細言徐州治理全賴王祥之功。」
「信中說,當地百姓曾有歌謠:『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什麼狗屁的歌謠?」曹睿瞥了楊暨一眼:「這種歌謠哪會是百姓編的?定是當地士人捧王祥臭腳的諂媚之舉。」
「你信不信,這種歌謠朕能給你編出十個來?」
此言既出,楊暨和徐庶都抬頭望向皇帝。
曹睿冷笑一聲:「帝非帝,王非王,千乘萬騎走北邙。」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說罷,曹睿不顧兩人的驚異目光,看向楊暨又問:「如此說來,是呂虔讓你任命的了?」
楊暨咬牙道:「呂虔信中只是說,王祥之才之能,足以任一大郡。」
曹睿又問:「那你就將河南尹這般點了?若朕不看,僕射們不提,是不是就這樣應了?」
楊暨沉默幾瞬,隨即跪地俯身拜倒:「臣有罪!請陛下治臣之罪!」
「抬起頭來!」曹睿恨鐵不成鋼的看著楊暨:「你只讓朕治你之罪,卻不說為何?抬起頭來,朕替你說!」
楊暨抬起了頭,但眼神看向地面,並不敢與皇帝對視。
曹睿道:「你父楊恪曾駐徐州日久,與呂虔結好。呂虔的推薦你不得不重視,是也不是?」
「是。」楊暨沉聲應道。
曹睿又說:「你歷來為大魏選官,只看才能不看出身。朝中總有人將你比作昔日的毛玠、崔琰,稱你薄待士人,日久必定遭禍,是也不是?」
「是。」楊暨又回應了一聲,頭低的愈加深了。
曹睿嘆道:「幾件事情趕到一起了,王祥即將選官、卻在洛中有如此聲名,你擔心若不與他一美職,恐再被人指責,畏懼流言,是也不是?」
被皇帝連連問了三問,楊暨再也抵擋不住,叩首道:「臣有罪,請陛下罷臣之職,以謝天下!」
「謝什麼天下!你該謝朕!」曹睿盯著楊暨說:「朕讓你為朕掌管吏部,你就是這樣掌管的?」
楊暨不說話了,只是俯身不語。
曹睿長嘆一聲,起身向前走去,親自扶起了楊暨:「朕只是恨你不能堅守立場!罰俸一年以示警戒!」
楊暨呆住了。
他從未見過陛下生過這麼大的氣,可即使動怒如此,卻也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並未真正嚴懲。
曹睿道:「朕並非讓你做個郅都、張湯一般的酷吏,只是命你給朕把好吏部的官職,替朕守好這道門。」
「你是不知朕的心意嗎?不是不知道,就是心存僥倖,以為朕不會深究這一人。」
「朕今日就告訴你,朕不僅會深究,而且還會廢除各州刺史舉茂才之權,還會罷了呂虔的官。呂虔是朕的刺史,還是徐州士人世家的刺史?」
楊暨躬身一禮,並不多說。
皇帝如此明顯的差異對待,定然會讓楊暨成為整個議論的焦點。
憑什麼呂虔倒了霉、天下再也沒了茂才,而你卻只罰俸一年?就因為你是天子心腹、才能區別對待?
可楊暨顧不得這些了。
陛下的意思已經明晃晃的展現在自己眼前,若再違逆,恐怕等待自己的只有罷官回家一條路可走。
曹睿看向楊暨:「吏部,王祥此人實令朕厭惡。朕的朝堂之上,不許這等邀名惑眾之人升遷,他不是溫縣令嗎?那就平調吧。」
楊暨拱手應承:「臣遵旨,不知陛下有意讓王祥去哪?」
徐庶在旁默默聽著。
徐庶隨侍皇帝身側一年多了,乃是最對皇帝脾氣的一名侍中。
換句話說,徐庶身上有重臣體面、卻也難得的還有早年任俠時的意氣。
徐庶在建安、黃初兩朝任職多年,彼時的風氣並不許他表現出來。而如今陛下卻是個欣賞徐庶豪氣的,因而徐庶在皇帝身側,難得少了尋常臣子身上腐朽的官氣。
曹睿身側一直缺少這樣的人。
方才徐庶提議殺了王祥。若在昔日曹操執政之時,殺了也就殺了,並不敢有人置喙。
今日曹睿不殺王祥,也只是展現出對大魏律法的尊重。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但尊重歸尊重,王祥原是六百石的縣令,不給他美職、平調難道不行嗎?
當然可以。
曹睿指向徐庶:「徐侍中,你說一處!」
徐庶淡定說道:「不如讓他去做龍勒令吧。」
龍勒?
曹睿作為大魏皇帝,聽過此縣的名字、但卻記不起來在哪裡。
見皇帝皺眉,徐庶解釋道:「稟陛下,龍勒縣在敦煌以西。陽關、玉門關兩處,俱在龍勒縣的管轄以內。」
曹睿輕輕頷首,而後又看向楊暨。
楊暨會意,拱手應道:「邊地夙來缺少治理,龍勒縣令亦是多年未補,當讓王祥去彼處宣揚教化。」
曹睿點頭:「楊尚書回尚書台吧。你的路今後該如何走,你心中有數。」
楊暨深施一禮,這才得了機會將自己的表文撿起、收拾好放入懷中,而後離去。
楊暨走後,徐庶在旁也有些唏噓之感。
「流言能殺人啊。」徐庶輕聲道:「恐怕楊尚書此番回了尚書台,真就成了千夫所指之人了。」
曹睿面無表情說道:「為大魏做官,怕什麼人言?朕讓他做吏部尚書這等顯職,又沒讓他去敦煌。」
「若任了此職還要與人勾搭、擔心士人輿論,第一次朕能容他,第二次恐怕就是自尋死路了。」
「朕就是讓他做個孤臣。」
「不過朕也有些唏噓。」曹睿看向徐庶:「你說朕這幾年這般摒棄邀名之舉,這王祥為何在洛陽還如此惑眾?」
徐庶想了幾瞬,卻出言答道:「臣倒是以為,正是陛下肅清洛陽風氣,洛中許久未有這等人物了。徐州的王祥初至洛陽,上躥下跳如此急切,才能一時惑眾。」
曹睿無奈搖頭:「那倒是朕的問題了?」
徐庶連忙解釋道:「在士人間移風易俗非幾年之功,需慢慢教化才是。只要察舉不絕,這等事情就難禁止。」
曹睿嘆道:「察舉必須存在,朕難道現在就能弄出科舉嗎?大魏沒有這個條件。」
徐庶微微皺眉,不知何為『科舉』。
曹睿並沒解釋:「收了州里的茂才之權,郡里舉些孝廉、任些五百石、六百石的小官倒也無妨。茂才最高可任兩千石,這個問題就大了。」
徐庶卻出言道:「臣方才說讓王祥去龍勒,恐怕士人們又要罵臣了。」
曹睿抬眼看向徐庶:「怎麼,徐侍中畏懼人言?」
徐庶笑了一笑,答道:「臣平生最不畏人言!但方才提到龍勒後,卻想到敦煌郡已經二十餘年未有太守了。」
「藉此機會,不如選上一任。陛下此前不是提過西域商道嗎?正好可以治理一番。」
曹睿點頭:「那好,朕就點一人吧。」
「昔日朕在長安之時,觀長安令倉慈做事謹慎有法度,又熟悉關西之事,頗為勤勉。」
「你去與東閣說,點倉慈為敦煌太守。讓他經過武威時與司馬孚見上一面,細細研究一番西域通商之事,再來回稟朕。」
「遵旨,臣這就去說。」徐庶拱手應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