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元康票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乾清宮。

  朱由檢拿出了盧象升的那份奏疏,寫下了批示。

  之前盧象升說要整頓地方衛所,但內閣票擬並不贊成,到現在這個時候,地方衛所早就癱瘓了,想要整頓衛所,哪裡是容易的事情。

  朱由檢原本想要給盧象升換個地方,讓其好好嘗試一下,但現在陝西的事情發生之後,他也沒有這麼多時間了。

  「盧象升原本是以提刑按察使司右副按察使的身份,任大名兵備道,若是給他升官,就需要升按察使或者布政使了,這有些太顯眼了。」

  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是地方大員了,定然會引起朝中大臣注意。

  「轉他去山西做副按察使,這算是平調,也不會引人注意。」

  朱由檢寫好批示,隨即將奏疏放在了一旁。

  「皇爺,這是在京勛貴的記錄。」

  就在此時,王承恩抱著一堆冊子走了進來。

  朱由檢放下手中奏疏,拿起一本冊子,翻看了起來。

  這些冊子都是司禮監記錄的、朝中勛貴的詳情。

  最近接連發生幾件大事,讓他忙得焦頭爛額,也將他的內帑掏空了大半。

  他必須想辦法籌措銀子才行。

  要說來銀子最快的辦法,自然是金融!

  還有什麼比銀行吸納金錢的速度更快!

  朱由檢決定將組建票號的事情提上日程。

  只不過,這件事並不好辦。

  票號的核心是銀票的信用。

  大明也不是沒有發行過類似銀票的東西,早在開國之初,大明便發行了大明寶鈔,只不過這東西早就沒法流通了。

  伴隨著寶鈔崩潰的,還有大明朝廷的信用!

  他可以肯定,若是朝廷繼續發行一種新的寶鈔,絕對沒辦法在民間流通。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一種新的信用。

  不過,在沒有朝廷背書的情況下,想要在市場中建立信用,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他只得一步一步來。

  翻看著手中的冊子,朱由檢臉色逐漸陰沉下來。

  「還真是沒一個能用的人!」

  他手中這冊子記錄的是皇后以及其他幾個妃子的娘家,雖然他已經知道周奎貪戀錢財,但他沒想到,其餘幾家也沒什麼能力。

  大明少了外戚干政,這倒是有一定道理!

  朱由檢逐漸明白過來,大明皇帝選的妃子都是出自普通官宦之家,家中本就沒有什麼積累,自然也少見人才。

  「太康伯......」

  他的目光在張國紀這一頁停了下來。

  「張皇后父,太康伯張國紀,為人儒和......」

  雖然張國紀不曾有多少功績,可比起其他幾人,張國紀要好上太多了。

  「就太康伯了!」

  他選人,首選自然是可信之人。

  開票號,這件事自然不適合朝廷官員來辦,而外戚勛貴,他能夠信任的人不多。

  勛貴根深蒂固,本身就有自家的利益,不可能全心為他這個皇帝辦事。

  原本選擇後宮妃子的娘家人自然是最好的,可周奎等人實在不堪重用。

  反倒是張國紀成了不錯的人選,張家成為外戚也不過是幾年時間,沒什麼根基,現在天啟皇帝已經死了,張家能依靠的有就只有張皇后,但張皇后現在在宮裡又沒有多少權勢。

  朱由檢扭頭朝一旁的王承恩說道:「召太康伯入宮!」

  ······

  張國紀走在宮道中,心中有些忐忑。

  他實在沒有想到,皇帝會突然召見他。

  難道是因為前幾天鄭養性來找他的事情?

  應該不是,鄭養性他們既然要出手,自然是謀劃周全了。

  再說,現在都還沒開始行動,不可能被皇帝發現。

  他心中滿是疑惑,實在猜不出來皇帝的目的。

  片刻之後,到了乾清宮。


  王承恩便迎了出來,「太康伯,隨雜家來吧。」

  張國紀左右望了一眼,低聲問道:「王公公,皇上召我入宮,所為何事?」

  「雜家可不敢揣摩上意,太康伯見了皇爺自然就知道了。」王承恩並沒有透露什麼消息。

  見狀,張國紀也不再多問,整了整衣袍,踏步進了大殿。

  「臣張國紀叩見皇上!」

  朱由檢望著張國紀打量了幾眼,張國紀看著四十來歲,像是一個文雅的儒生,不似周奎那般圓滑、世故。

  收回目光,他笑道:「起來吧。」

  「謝皇上!」

  張國紀站起身,低著頭。

  見了皇帝之後,他心中的那絲忐忑反倒是消失了。

  從皇帝的態度看,想來這次召見他,也不是什麼壞事。

  朱由檢從御案後走出來,看著張國紀,笑到:「此番召卿入宮,是想要讓卿替朕去辦一件事。」

  聽到這話,張國紀趕忙應到:「請皇上吩咐,臣定全力以赴!」

  他心中有些好奇,皇帝會給他安排什麼事?

  朱由檢微微頷首,問道:「你可曾見過會票?」

  會票?

  張國紀很快便反應過來,這東西在京城也不少見。

  雖然平日裡都是用銀子交易,可對於那些大額的交易,他們都喜歡用會票支付。

  尤其是那些遠途的大額交易,通常都會用信譽好的大商行開的會票支付。

  現在京城也有一些大商行有會票供應。

  皇帝要辦的事情跟這個有關?

  張國紀來不及多想,趕忙應道:「臣知道。」

  「知道便好!」朱由檢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朕要你辦的事情,就跟這會票有關。」

  「朕想讓你在京城開一家票號,專門開這種可以兌付銀錢的票據。」

  張國紀有些意外,皇帝要開這種票號做什麼?

  雖然會票十分方便,可卻並沒有什麼收益。

  那些開會票的商行,也不過是家底豐厚,剛好又在大明各地都有分號,這才辦了個會票的業務。

  他沉聲問道:「皇上,若是要開票號,需要不少銀錢作為本金,這本金該從哪裡來?」

  那些商行能開會票,都是因為自家生意紅火,本業就能賺不少銀子。

  可皇帝讓他開的票號,顯然是專門開會票的,他要從哪裡弄銀子過來?

  朱由檢自然早就想好了,他正色說道:「票號需要的銀子,從朕的內帑中撥付,一共是十萬兩銀子。」

  「以後西山的工坊售賣機器,交易都用票號的銀票,此事朕會吩咐馮巧,你去跟他交涉。」

  一個票號想要開下去,最為重要的是信用,而信用的基礎,便在於名氣!

  只有知道的商人多了,這名氣才能積攢起來,而信用也就隨之來了。

  現在工坊售賣的機器很多,又都是大額交易,自然是發展銀票的絕佳場所。

  只要工坊全部都用銀票交易,票號的名聲也就打出去了!

  見皇帝都安排好了,張國紀也鬆了口氣,有銀子,有業務,想要發展起來,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臣遵旨!」

  朱由檢微微頷首,接著叮囑到:「票號的關鍵在於信用,經營過程中,務必謹慎!」

  「開具銀票需要有依據,收多少銀子就開多少銀票!」

  按照正常的銀行經營邏輯,自然不需要一比一的發出銀票,只要保證票號能夠兌付就可以了。

  理論上,只要不是所有人都同時拿著票據來兌付,便不可能出現銀子不夠的情況。

  但現在票號剛開始,張國紀自然不懂這些,若是放開了印銀票,絕對又會變成另一種大明寶鈔。

  他還是謹慎些好。

  「臣明白!」張國紀鄭重應了一句,接著問道:「皇上,這票號該用個什麼名號?」

  朱由檢思索片刻,說道:「就叫元康票號吧!」

  自此,大明第一家票號誕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