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御前會議
「宮裡傳話,讓內閣草擬詔書,升營繕所所正馮巧為工部主事,此事是否有些不太妥當?」
內閣之中,劉鴻訓看著小廳內的幾人,沉聲說道。
一旁幾人也微微皺眉,馮巧不過是一個匠人,未曾經歷過科舉,現在要跟他們同朝為官?
「要我說,此事確實不妥當。」周道登應聲說到,「朝廷選官,都是科考取士,唯有高中進士,才能入戶部遴選,分給官職,馮巧未曾經過科考,動輒賞賜高位,對天下士子何其不公!」
李標則不這麼認為,他看了眾人一眼,說道:「宮裡的意思是,馮巧在營繕所經營多年,為朝廷修繕諸多宮室,功績斐然,升其為工部主事也是理所應當。擢升技藝精湛的匠人入工部為官,以往也有此先例。」
成基命也笑著應道:「建霞所說不無道理,我大明自開國以來,便有特旨擢升的先例,尤其匠人極為特殊,需要諸多的經驗,才能練就精湛手藝,而工部的諸多工程也需專精此道之人管理才更為合適。皇上擢升馮巧入工部,想來也有這番考量。」
聞言,餘下幾人也不再爭辯。
擢升馮巧本就不是什麼大事,之所以他們會有異議,完全是不希望朝廷大開此道,影響了士子晉升的途徑。
畢竟,科舉入仕才是正道!
韓爌端著茶杯,聽著幾人的話,心思卻轉到了別的事情上。
他細細回想起這段時間朝廷發生的事情,猛然發現,皇帝已經不知不覺不下了一個局。
先是除掉了壽寧大長公主,拿下了西山礦場,而後又組建了勇衛營,加強了禁軍實力,隨後又解決了福王,不僅安撫了百姓,得了民心,還得到了福王府多年來積攢的財物。
一來二去,皇帝手下已經擁有了一支可靠的兵馬,還擁有了充足的銀錢。
皇帝才登基不到一年,就已經建立了牢固的根基!
韓爌不由得心生感慨,當今聖上要比前幾位皇帝英明太多了。
不過......這對於他們這些臣子而言,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面對一個強勢、聖明的皇帝,他們這些臣子可要更加小心謹慎才行!
「閣老?」一旁的幾人注意到韓爌有些走神,都有些意外。
韓爌雖然年紀大了,但精神還不錯,處理起政務來,那也是遊刃有餘,今日怎麼在議事的時候走神了?
回過神來,韓爌看著眾人,笑道:「人老了,精力有些不足了。」
「馮巧的事情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按宮裡的意思辦吧。」
他放下手中茶杯,想了想,提醒到:「前些日子,皇上讓五軍都督府配合勇衛營選練精兵,此事兵部跟五軍都督府要認真辦!」
聽到這話,眾人也明白了韓爌的意思。
原本他們都以為,戶部拿不出銀子,勇衛營的事情辦不成,可現在,皇帝剛抄了福王府,內帑得了一大筆銀子,想來,這勇衛營的事情也會從內帑撥付一筆銀子。
有了銀子,這件事自然也就辦的下去。
而若是因為五軍都督府不配合,導致事情沒有辦成,到時候告到皇帝那裡,他們可就免不了一番責罰了。
「說起練兵的事情,遼東上呈了一封奏疏。」周道登從一旁取出一份奏疏,遞給韓爌,而後接著說道:「袁承煥請求朝廷撥付一筆銀子,修繕錦州、寧遠等幾座大城,此事恐怕需要幾十萬兩銀子。」
「幾十萬兩銀子?朝廷現在可拿不出來!」一旁的劉鴻訓皺著眉頭應道。
雖說朝廷現在准許山西開礦,為朝廷增加了不少稅收,可這筆銀子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到手的。
再者,朝廷還有好些地方需要用錢,也不肯將銀子全部用在遼東。
羅喻義扭頭看了劉鴻訓一眼,說道:「遼東幾座大城,前些年才大修過,縱使這些年有些破損了,也用不了幾十萬兩銀子,十萬兩銀子足夠了。」
韓爌微微頷首,對於羅喻義這話,他十分認可,不同於其他幾人,羅喻義通曉軍事,對遼東之事也更為了解。
他放下奏疏,而後看著眾人說道:「遼東之事不容拖沓,所需銀兩由戶部儘快籌措。」
他又看了看天色,接著說道:「宮裡傳了話,午時之後入宮議事,大家先吃點東西,休息一下吧。」
午時之後,內閣眾人到了文華殿,剛一進門,便見到兵部、戶部等人也在。
互相打了聲招呼,還不等詢問議事的緣由,便聽到殿後傳來一陣腳步聲。
「臣等叩見皇上!」
見到皇帝,眾人趕忙行禮。
「免禮!」
朱由檢擺了擺手,一群小太監搬著椅子走了過來。
「都坐下說吧!」
「謝皇上!」
見眾人落座,朱由檢這才接著說道:「馮巧前兩日給宮裡遞了份奏疏,提議修建一條直通山西和京城的軌道,用來運送貨物,今日便是要議一議此事。」
說著,一旁的小太監將抄錄的奏疏分發給了群臣。
群臣滿臉驚疑的翻看著奏疏,修軌道,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
對於馮巧在西山做的事情,他們倒是有所耳聞。
據說西山工坊造的機器十分受歡迎,為皇帝賺了不少銀子。
看完之後,戶部侍郎王家禎頓時坐不住了,趕忙起身,朝皇帝躬身奏到:「皇上,若是按照奏疏所言,修一條山西到京城的鐵軌,所需銀兩恐怕不下百萬,朝廷如何負擔得起!」
照皇帝這用錢的速度,戶部就算是有座銀山也不夠花啊!
這戶部干不下去了!
王家禎頭疼不已,朝廷要花錢的地方本就多,現在皇帝還整出這麼一個大窟窿,他這戶部的活還怎麼幹!
其餘幾人也都皺著眉頭,這修軌道的事情,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可不小,可效益卻不大,實在不是個好策略。
劉鴻訓起身奏到:「皇上,臣以為馮巧此番提議,純屬是虛耗國力,非是利國利民之策,臣以為,當拿下馮巧,下有司問罪!」
聽到兩人這話,朱由檢神色平靜,他早就知道會有人反對,這很正常。
不過,修鐵軌的事情,這是他必須要做的。
工業時代,最為重要的便是能源,而煤炭便是現在能夠利用的最為主要的能源。
以後等各種蒸汽動力的機器造出來之後,全天下都會需要煤炭。
到時候自然需要從山西這個最主要的產煤地往其他地方運送煤炭,而有了京城跟山西的鐵軌,便能夠藉助大運河,乃至海運,將山西與其他地方連接起來。
這條鐵道,絕對不會虧!
內閣之中,劉鴻訓看著小廳內的幾人,沉聲說道。
一旁幾人也微微皺眉,馮巧不過是一個匠人,未曾經歷過科舉,現在要跟他們同朝為官?
「要我說,此事確實不妥當。」周道登應聲說到,「朝廷選官,都是科考取士,唯有高中進士,才能入戶部遴選,分給官職,馮巧未曾經過科考,動輒賞賜高位,對天下士子何其不公!」
李標則不這麼認為,他看了眾人一眼,說道:「宮裡的意思是,馮巧在營繕所經營多年,為朝廷修繕諸多宮室,功績斐然,升其為工部主事也是理所應當。擢升技藝精湛的匠人入工部為官,以往也有此先例。」
成基命也笑著應道:「建霞所說不無道理,我大明自開國以來,便有特旨擢升的先例,尤其匠人極為特殊,需要諸多的經驗,才能練就精湛手藝,而工部的諸多工程也需專精此道之人管理才更為合適。皇上擢升馮巧入工部,想來也有這番考量。」
聞言,餘下幾人也不再爭辯。
擢升馮巧本就不是什麼大事,之所以他們會有異議,完全是不希望朝廷大開此道,影響了士子晉升的途徑。
畢竟,科舉入仕才是正道!
韓爌端著茶杯,聽著幾人的話,心思卻轉到了別的事情上。
他細細回想起這段時間朝廷發生的事情,猛然發現,皇帝已經不知不覺不下了一個局。
先是除掉了壽寧大長公主,拿下了西山礦場,而後又組建了勇衛營,加強了禁軍實力,隨後又解決了福王,不僅安撫了百姓,得了民心,還得到了福王府多年來積攢的財物。
一來二去,皇帝手下已經擁有了一支可靠的兵馬,還擁有了充足的銀錢。
皇帝才登基不到一年,就已經建立了牢固的根基!
韓爌不由得心生感慨,當今聖上要比前幾位皇帝英明太多了。
不過......這對於他們這些臣子而言,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面對一個強勢、聖明的皇帝,他們這些臣子可要更加小心謹慎才行!
「閣老?」一旁的幾人注意到韓爌有些走神,都有些意外。
韓爌雖然年紀大了,但精神還不錯,處理起政務來,那也是遊刃有餘,今日怎麼在議事的時候走神了?
回過神來,韓爌看著眾人,笑道:「人老了,精力有些不足了。」
「馮巧的事情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按宮裡的意思辦吧。」
他放下手中茶杯,想了想,提醒到:「前些日子,皇上讓五軍都督府配合勇衛營選練精兵,此事兵部跟五軍都督府要認真辦!」
聽到這話,眾人也明白了韓爌的意思。
原本他們都以為,戶部拿不出銀子,勇衛營的事情辦不成,可現在,皇帝剛抄了福王府,內帑得了一大筆銀子,想來,這勇衛營的事情也會從內帑撥付一筆銀子。
有了銀子,這件事自然也就辦的下去。
而若是因為五軍都督府不配合,導致事情沒有辦成,到時候告到皇帝那裡,他們可就免不了一番責罰了。
「說起練兵的事情,遼東上呈了一封奏疏。」周道登從一旁取出一份奏疏,遞給韓爌,而後接著說道:「袁承煥請求朝廷撥付一筆銀子,修繕錦州、寧遠等幾座大城,此事恐怕需要幾十萬兩銀子。」
「幾十萬兩銀子?朝廷現在可拿不出來!」一旁的劉鴻訓皺著眉頭應道。
雖說朝廷現在准許山西開礦,為朝廷增加了不少稅收,可這筆銀子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到手的。
再者,朝廷還有好些地方需要用錢,也不肯將銀子全部用在遼東。
羅喻義扭頭看了劉鴻訓一眼,說道:「遼東幾座大城,前些年才大修過,縱使這些年有些破損了,也用不了幾十萬兩銀子,十萬兩銀子足夠了。」
韓爌微微頷首,對於羅喻義這話,他十分認可,不同於其他幾人,羅喻義通曉軍事,對遼東之事也更為了解。
他放下奏疏,而後看著眾人說道:「遼東之事不容拖沓,所需銀兩由戶部儘快籌措。」
他又看了看天色,接著說道:「宮裡傳了話,午時之後入宮議事,大家先吃點東西,休息一下吧。」
午時之後,內閣眾人到了文華殿,剛一進門,便見到兵部、戶部等人也在。
互相打了聲招呼,還不等詢問議事的緣由,便聽到殿後傳來一陣腳步聲。
「臣等叩見皇上!」
見到皇帝,眾人趕忙行禮。
「免禮!」
朱由檢擺了擺手,一群小太監搬著椅子走了過來。
「都坐下說吧!」
「謝皇上!」
見眾人落座,朱由檢這才接著說道:「馮巧前兩日給宮裡遞了份奏疏,提議修建一條直通山西和京城的軌道,用來運送貨物,今日便是要議一議此事。」
說著,一旁的小太監將抄錄的奏疏分發給了群臣。
群臣滿臉驚疑的翻看著奏疏,修軌道,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
對於馮巧在西山做的事情,他們倒是有所耳聞。
據說西山工坊造的機器十分受歡迎,為皇帝賺了不少銀子。
看完之後,戶部侍郎王家禎頓時坐不住了,趕忙起身,朝皇帝躬身奏到:「皇上,若是按照奏疏所言,修一條山西到京城的鐵軌,所需銀兩恐怕不下百萬,朝廷如何負擔得起!」
照皇帝這用錢的速度,戶部就算是有座銀山也不夠花啊!
這戶部干不下去了!
王家禎頭疼不已,朝廷要花錢的地方本就多,現在皇帝還整出這麼一個大窟窿,他這戶部的活還怎麼幹!
其餘幾人也都皺著眉頭,這修軌道的事情,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可不小,可效益卻不大,實在不是個好策略。
劉鴻訓起身奏到:「皇上,臣以為馮巧此番提議,純屬是虛耗國力,非是利國利民之策,臣以為,當拿下馮巧,下有司問罪!」
聽到兩人這話,朱由檢神色平靜,他早就知道會有人反對,這很正常。
不過,修鐵軌的事情,這是他必須要做的。
工業時代,最為重要的便是能源,而煤炭便是現在能夠利用的最為主要的能源。
以後等各種蒸汽動力的機器造出來之後,全天下都會需要煤炭。
到時候自然需要從山西這個最主要的產煤地往其他地方運送煤炭,而有了京城跟山西的鐵軌,便能夠藉助大運河,乃至海運,將山西與其他地方連接起來。
這條鐵道,絕對不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