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北地初夏春遲遲
「小七,站直些,讓我看看這件錦袍是否合身,哪裡要改一下。」
「小七,我教你幾篇詩詞歌賦你可背熟?」
「小七,我這把烏茲鋼刀,花紋酷炫,頗為威風,先與你佩戴一天。」
「師兄,嫂子,我回來了。小七哥,師兄他們讓我給你買的鞋。你穿穿。」
阮小七見得周圍一群人圍著自己,將自己做成那種戲台打扮,有一種從頭到腳的羞恥。
他本以為自己是個爽快人,那狗皇帝龍袍要讓他穿,也是逕自穿了,不帶猶豫。
但這會眾人就像自己的老娘老嬸,將自己打扮成個新年娃娃。他卻是扭捏起來。
而且竟然連岳飛也都要參與其中,給自己買新鞋。
阮小七更是低頭看自己鞋子。
他不明白,怎的還要穿新鞋。
這一低頭,他才看腳上布鞋露出了腳趾頭,之前都還沒注意。
真該死,都怪昨天非要下場蹴鞠,卻是將好好的鞋子給踢破了。
真是可惜了。
若是讓自家老娘,二哥知道非要抽自己。
如果當時踢球時候脫鞋子就好了。
「小七,抬起頭。你這要相親了,怎地還做女兒態。你這樣,哪家姑娘能看上你。」呂布坐在一旁,笑吟吟地看著被眾人圍繞的阮小七。
「呵呵呵。」武二也在呂布下首坐著。
「將來武二和錦兒成親抱孩子了,你還是打光棍。」
武二郎沒想到呂布竟然是無差別調笑,一時間愣住當場:自己在這世上,果然可以娶妻生子了啊。
「呸,我指定比武二先當爹。」阮小七卻是個逆反的。見不得比較。這會又是雄赳赳起來。
「小七哥,我給你弄了朵花來。可要簪花?」此時周通也從外面走來,手裡拿著好幾朵紗扎花。
「滾!」阮小七,「誰知道你這花哪弄來的。」
眾人笑絕。
「對了,周通,我怎麼忘了你呢。你去相親嗎?」
「不是小七哥相親麼,我也能去?」
「說是相親,其實就是男女結伴,采青郊遊,看中了就私定終身,是這邊渤海人的習俗。」公孫勝。
「昨天蹴鞠不是被契丹狗攪黃了麼,有個叫高彪的渤海人,見小七球場英姿,說是小七交談女子的哥哥,前來相邀我們去采青郊遊。也沒有指定誰去。想來可以多人前去。」
「甚好甚好,小七哥,你我同去,絕代雙嬌。」
「不過渤海人好像是一夫一妻,男子背約,女子恐會殺夫。周通兄弟你真願意?」公孫勝適時提醒。
「額,我臨時想起,大哥教我的幾招戟法還需要練習。」
眾人再次笑絕。
……
遼陽府南城,府衙大街一側的大公鼎府上。
大公鼎還是和往常一樣,半靠在書房軟榻,眯著眼,將養精神。
只是難得舒緩時刻,卻又被人打斷。
「老葉,小姐又翻牆出門了。」府上的二管家,小心拱手稟告。
「由著她去吧,也沒幾天好日子了。」大公鼎閉上眼,揮揮手。
「那後面完顏家的婚事……」
「砰!」
「哐!」
一個茶盞砸碎在地上。
「你在教我做事?!」大公鼎睜開微眯著眼,精光曝露。盯著這個跟了自己十年的管家。
許是自己裝老裝的太真,以至於這個家越來越不省心了。
連跟了自己十年的管家都有了自己的心思。
而自己的那三子,七孫。各個也都是不省心的廢物。到現在這幾人,卻是沒有一個有那大藥師奴混的好。
一個個都指望自己幫他們使力。最近還都是來信說要幫他們爭下一州刺史這般位置。
這種位置靠自己不行嗎?!
藥師奴都當上一州防禦使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人家藥師奴可是從來沒有求過自己的,
哎。
大公鼎想到這,便是決心讓自己的小孫子大皋跟著藥師奴一起去趟寧江州好了。
雞蛋還是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至於大月,就讓她這段時間好好玩玩吧。
大公鼎只有這麼一個嫡親孫女。對這個孫女,他是極其喜愛的。
至於與女真人聯姻一事,他還沒下定主意。不然和曷蘇館女真的消息就不會只是比武招親,而會更加直接。
他也是想通過此事試探完顏家的態度和手腕。
真要將自家孫女去做聯姻,他得在阿骨打的幾個兒子中好好挑挑。
聽說女真也是兄終弟及的,阿骨打可是還有兩三個小了十來歲的弟弟。
一想到這,大公鼎卻不禁為自己的孫女頭疼起來。
自家孫女這般好,容貌品行都是一品。平時也不恃寵而驕,專愛往那城北窮人堆里跑。
雖然他也知道,大月愛往城北跑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為了那個背家出走的高家小子。
但一個姑娘,能不避污穢,隻身去那遼陽府的治亂區域,平時也能急那邊渤海平民所急,未嘗不是皇家氣象。
可惜只是女孩。
再看自己的兒孫,一個個對那城北避之不及!
當真以為剃了凳發,就是契丹勛貴了麼?!
大公鼎一想到此,又是一陣心悸!
而後又是問了一句管家:「大月是一個人走的麼?可曾派人暗中保護?」
「門外一群男女在等小姐的,都是東京幾家同族官宦家的。還有新晉的東京府的裨將。」
「哼,高永昌?又是一個不省心的高家小子!那你還不派人跟上。」
「老爺,聽說高將軍是渤海這一輩中武藝高超的。」
「那更得派!」
……
北城,與呂布所處坊市一坊之隔。
正是此前邀請阮小七的渤海年輕人,高召和失所住的小木屋。
此時他正在整理身上衣裳,做最後的出門準備。
他昨日通過阮小七事,約了那群人背後漢人首領會面。為了溝通方便,昨天他還特地給自己取了個漢名——高彪。
若是說那漢人阮小七是去相親,那自己和那漢人首領會面卻是另一種層面的「相親」了。
他要在臨走之前,給大月也好,給遼陽府的渤海人也好,都尋個好前程。
之前他只有同族之人高永昌一個選擇,雖然高永昌有勇無謀,卻也沒有太多選擇。
而今那場蹴鞠比賽,雖然最後被契丹人過來驅散人群,無疾而終。
但是他知道那幾人最後腳下留情,只是做平均來踢。為的也是同分水井。
這和他的想法不一而同。
因此他想在託付高永昌前,再看看這漢人到底如何。
他知道所有矛盾皆是契丹狗壓迫,所以漢,渤海之間,他確沒有族群之見。
託付高永昌也好,那漢人也好。他必須妥帖。
所以他今天顯得很鄭重,特地穿了傳統的渤海服飾,這本是外公給他準備的長大後踏青穿的衣服。
直到今天才第一次穿上。
左衽窄袖深藍短袍衫,腰間束黑色革帶,革帶鑲銅扣。下身肥腿褲,褲腳籠在黑色革靴中。
整個人穿上這身,卻是精神利落。
美中不足的是頭戴的小冠上卻少了幾根雉尾。
按照渤海族傳統慣例,年輕男女踏青相會,父兄親友會為其準備雉尾插在冠冕之上。
有些甚至會準備老虎尾巴,豹子尾巴替自家子侄長威風。
但高召和失是被趕出家門的。哪有父兄替他準備這些。
雖然他的祖父高安國曾經還是遼國興、辰、開三鎮節度使,他的父親高六哥也是左承制。
但他出生時候,契丹狗皇帝派了佛門大師上門算命,說他克父,他父親高六哥便要拋棄他。
幸得母親看顧,養到六歲。最終他父親還是迫於壓力將他逐出家門。
他只能寄住於遼陽外祖父家。
而後外祖父家被契丹狗皇帝抄家。他便跑來這遼陽城北貧民區安身。
這幾年來,也受得周邊渤海人照顧,見過了這裡渤海人困境,與漢人爭端,便想著替渤海人出頭。
出頭久了,他也知道,所謂渤海人漢人其實並沒有生來就有的矛盾。
因而行事變得大氣起來,在這契丹壓迫下,護的兩邊民生。那蹴鞠賽便是他想出來的主意。
因而漸漸他在民間也有了聲望。不管渤海,漢人都尋他主持公道。
連那大公鼎這般奢遮人物,也不阻止自家孫女往他這跑。
若是再給幾年,他說不定就能將整個遼陽的渤海人漢人組織起來。
只是近來女真勢大,契丹狗要逼迫自己年邁父親,去出河店那般苦寒之地,和女真野人作戰。當真是十死無生。
他這幾年做事,卻也知道了父親逐他出家門其實是為了護他。
真正該死的是契丹狗皇帝。
對自己父親,雖然他還是不理解,但恨意也就淡了。便決心替父從軍。
這幾天他便要離開,去北地出河店。
「有點可惜,若是再給幾年時間蟄伏,想必能盡得遼陽民心的。」
「這也許就是漢人所說的天命吧。」
「今天務必要把事情安頓好了。」
高召和失在門口頓了頓腳步,深呼吸,推門而出,抬頭望向門外,卻是一驚。
只見門外卻是聚集了幾百個男女,有老有少。
大多數是渤海人,也有不少漢人。
這些人,都在門外安安靜靜地等他,以至於他在屋內時候,都沒發現門外竟然有這般多的人。
「木倫大爺,石魯大娘,怎麼的,大夥什麼事,聚在小子家外?」
胖胖的石魯大娘舉起手中一根長長的鮮艷的雉雞的尾羽:
「召和失,大娘聽說你要尋雉尾,知道今天是你們年輕人踏青的日子。這本來是我家丈夫為孩子準備的,結果他們倆都死了,我家用不上了,給你戴上吧。希望你能找個漂亮的渤海姑娘。」
石魯大娘說著,便走到高召和失的面前,踮起腳,將那雉尾插在了他佩戴的小冠之上。
其餘人見此,先都是稱讚其威風。
而後卻是一個個爭先恐後,舉起手中準備好的羽毛。
「召和失,我這我剛獵的錦雞上最艷麗的一根羽毛了,感謝你教導我兒子認字,給你戴上吧。」
「召和失,這是我年輕時候戴的,我就是戴著他找了你的嬸嬸的。你也戴上。」
「我這沒有雉尾了,是從隔壁大爺家拔下的公雞羽毛,召和失你也戴上吧。」
所有人,一個接著一個,將自己能帶來的最艷麗的鳥羽,插在高召和失頭上冠冕上。
高召和失彎腰低頭,肩膀聳動。
……
與隔壁坊市的熱鬧相比。
這邊呂布藏身之地,卻是冷清不少,尤其是在送走了踏青幾人之後。
只有磨刀霍霍之音。
剩下幾人,卻是為今天呂布去遼澤與那渤海人會面做準備。
本是人生地不熟的,又沒法帶著重鎧長兵出入遼陽府城,所以他們對此次見面卻是分外擔心。
雖然呂布說無妨,但架不住有一人開始磨刀,便都捲動了起來。
連那林娘子,都說要出去買布,而後帶著段景住,武二便去了布莊。
這會的木屋這邊,就剩下了李清照,呂布閒著無事。
她被呂布掠來之後,卻是相敬如賓。她不知道呂布希麼意思,平時也沒太多時間相問。
李清照見機會難得,此時甚好。
「張將軍,不是也要去城郊遼澤麼,怎麼不隨小七一起走?」
私下裡,李清照還管呂布叫張飛。呂布卻也沒有解釋。
「哦,還有一刻鐘,再等一會。這會去太早了。」
「哦。」
「那將軍怎地不早做打扮?」
「嗯?」
「像小七那樣,萬一順手尋個渤海小娘子來呢。」
「額。渤海人講究一夫一妻的。我是沒機會了。」
「哦,那如果渤海小娘子非要嫁你呢?」
「那也無妨啊,我又不是渤海人。」
「哦。」
李清照說完便轉身回屋了。
卻是一刻鐘後,就在呂布幾人上馬準備去城外遼澤踏青之際,她換回女裝翻身上馬而去。
呂布騎在照夜玉獅子上,問道:「你去哪啊?」
「去踏春相親啊。」
「那是渤海人的傳統,你去湊什麼熱鬧。」
「將軍管的倒寬,我又不是去找渤海人。」李清照回身懟了一句,打馬向前。
呂布見此也是催馬趕過去。
王伯龍,公孫勝等人默契的落下一段距離。
「小七,我教你幾篇詩詞歌賦你可背熟?」
「小七,我這把烏茲鋼刀,花紋酷炫,頗為威風,先與你佩戴一天。」
「師兄,嫂子,我回來了。小七哥,師兄他們讓我給你買的鞋。你穿穿。」
阮小七見得周圍一群人圍著自己,將自己做成那種戲台打扮,有一種從頭到腳的羞恥。
他本以為自己是個爽快人,那狗皇帝龍袍要讓他穿,也是逕自穿了,不帶猶豫。
但這會眾人就像自己的老娘老嬸,將自己打扮成個新年娃娃。他卻是扭捏起來。
而且竟然連岳飛也都要參與其中,給自己買新鞋。
阮小七更是低頭看自己鞋子。
他不明白,怎的還要穿新鞋。
這一低頭,他才看腳上布鞋露出了腳趾頭,之前都還沒注意。
真該死,都怪昨天非要下場蹴鞠,卻是將好好的鞋子給踢破了。
真是可惜了。
若是讓自家老娘,二哥知道非要抽自己。
如果當時踢球時候脫鞋子就好了。
「小七,抬起頭。你這要相親了,怎地還做女兒態。你這樣,哪家姑娘能看上你。」呂布坐在一旁,笑吟吟地看著被眾人圍繞的阮小七。
「呵呵呵。」武二也在呂布下首坐著。
「將來武二和錦兒成親抱孩子了,你還是打光棍。」
武二郎沒想到呂布竟然是無差別調笑,一時間愣住當場:自己在這世上,果然可以娶妻生子了啊。
「呸,我指定比武二先當爹。」阮小七卻是個逆反的。見不得比較。這會又是雄赳赳起來。
「小七哥,我給你弄了朵花來。可要簪花?」此時周通也從外面走來,手裡拿著好幾朵紗扎花。
「滾!」阮小七,「誰知道你這花哪弄來的。」
眾人笑絕。
「對了,周通,我怎麼忘了你呢。你去相親嗎?」
「不是小七哥相親麼,我也能去?」
「說是相親,其實就是男女結伴,采青郊遊,看中了就私定終身,是這邊渤海人的習俗。」公孫勝。
「昨天蹴鞠不是被契丹狗攪黃了麼,有個叫高彪的渤海人,見小七球場英姿,說是小七交談女子的哥哥,前來相邀我們去采青郊遊。也沒有指定誰去。想來可以多人前去。」
「甚好甚好,小七哥,你我同去,絕代雙嬌。」
「不過渤海人好像是一夫一妻,男子背約,女子恐會殺夫。周通兄弟你真願意?」公孫勝適時提醒。
「額,我臨時想起,大哥教我的幾招戟法還需要練習。」
眾人再次笑絕。
……
遼陽府南城,府衙大街一側的大公鼎府上。
大公鼎還是和往常一樣,半靠在書房軟榻,眯著眼,將養精神。
只是難得舒緩時刻,卻又被人打斷。
「老葉,小姐又翻牆出門了。」府上的二管家,小心拱手稟告。
「由著她去吧,也沒幾天好日子了。」大公鼎閉上眼,揮揮手。
「那後面完顏家的婚事……」
「砰!」
「哐!」
一個茶盞砸碎在地上。
「你在教我做事?!」大公鼎睜開微眯著眼,精光曝露。盯著這個跟了自己十年的管家。
許是自己裝老裝的太真,以至於這個家越來越不省心了。
連跟了自己十年的管家都有了自己的心思。
而自己的那三子,七孫。各個也都是不省心的廢物。到現在這幾人,卻是沒有一個有那大藥師奴混的好。
一個個都指望自己幫他們使力。最近還都是來信說要幫他們爭下一州刺史這般位置。
這種位置靠自己不行嗎?!
藥師奴都當上一州防禦使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人家藥師奴可是從來沒有求過自己的,
哎。
大公鼎想到這,便是決心讓自己的小孫子大皋跟著藥師奴一起去趟寧江州好了。
雞蛋還是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至於大月,就讓她這段時間好好玩玩吧。
大公鼎只有這麼一個嫡親孫女。對這個孫女,他是極其喜愛的。
至於與女真人聯姻一事,他還沒下定主意。不然和曷蘇館女真的消息就不會只是比武招親,而會更加直接。
他也是想通過此事試探完顏家的態度和手腕。
真要將自家孫女去做聯姻,他得在阿骨打的幾個兒子中好好挑挑。
聽說女真也是兄終弟及的,阿骨打可是還有兩三個小了十來歲的弟弟。
一想到這,大公鼎卻不禁為自己的孫女頭疼起來。
自家孫女這般好,容貌品行都是一品。平時也不恃寵而驕,專愛往那城北窮人堆里跑。
雖然他也知道,大月愛往城北跑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為了那個背家出走的高家小子。
但一個姑娘,能不避污穢,隻身去那遼陽府的治亂區域,平時也能急那邊渤海平民所急,未嘗不是皇家氣象。
可惜只是女孩。
再看自己的兒孫,一個個對那城北避之不及!
當真以為剃了凳發,就是契丹勛貴了麼?!
大公鼎一想到此,又是一陣心悸!
而後又是問了一句管家:「大月是一個人走的麼?可曾派人暗中保護?」
「門外一群男女在等小姐的,都是東京幾家同族官宦家的。還有新晉的東京府的裨將。」
「哼,高永昌?又是一個不省心的高家小子!那你還不派人跟上。」
「老爺,聽說高將軍是渤海這一輩中武藝高超的。」
「那更得派!」
……
北城,與呂布所處坊市一坊之隔。
正是此前邀請阮小七的渤海年輕人,高召和失所住的小木屋。
此時他正在整理身上衣裳,做最後的出門準備。
他昨日通過阮小七事,約了那群人背後漢人首領會面。為了溝通方便,昨天他還特地給自己取了個漢名——高彪。
若是說那漢人阮小七是去相親,那自己和那漢人首領會面卻是另一種層面的「相親」了。
他要在臨走之前,給大月也好,給遼陽府的渤海人也好,都尋個好前程。
之前他只有同族之人高永昌一個選擇,雖然高永昌有勇無謀,卻也沒有太多選擇。
而今那場蹴鞠比賽,雖然最後被契丹人過來驅散人群,無疾而終。
但是他知道那幾人最後腳下留情,只是做平均來踢。為的也是同分水井。
這和他的想法不一而同。
因此他想在託付高永昌前,再看看這漢人到底如何。
他知道所有矛盾皆是契丹狗壓迫,所以漢,渤海之間,他確沒有族群之見。
託付高永昌也好,那漢人也好。他必須妥帖。
所以他今天顯得很鄭重,特地穿了傳統的渤海服飾,這本是外公給他準備的長大後踏青穿的衣服。
直到今天才第一次穿上。
左衽窄袖深藍短袍衫,腰間束黑色革帶,革帶鑲銅扣。下身肥腿褲,褲腳籠在黑色革靴中。
整個人穿上這身,卻是精神利落。
美中不足的是頭戴的小冠上卻少了幾根雉尾。
按照渤海族傳統慣例,年輕男女踏青相會,父兄親友會為其準備雉尾插在冠冕之上。
有些甚至會準備老虎尾巴,豹子尾巴替自家子侄長威風。
但高召和失是被趕出家門的。哪有父兄替他準備這些。
雖然他的祖父高安國曾經還是遼國興、辰、開三鎮節度使,他的父親高六哥也是左承制。
但他出生時候,契丹狗皇帝派了佛門大師上門算命,說他克父,他父親高六哥便要拋棄他。
幸得母親看顧,養到六歲。最終他父親還是迫於壓力將他逐出家門。
他只能寄住於遼陽外祖父家。
而後外祖父家被契丹狗皇帝抄家。他便跑來這遼陽城北貧民區安身。
這幾年來,也受得周邊渤海人照顧,見過了這裡渤海人困境,與漢人爭端,便想著替渤海人出頭。
出頭久了,他也知道,所謂渤海人漢人其實並沒有生來就有的矛盾。
因而行事變得大氣起來,在這契丹壓迫下,護的兩邊民生。那蹴鞠賽便是他想出來的主意。
因而漸漸他在民間也有了聲望。不管渤海,漢人都尋他主持公道。
連那大公鼎這般奢遮人物,也不阻止自家孫女往他這跑。
若是再給幾年,他說不定就能將整個遼陽的渤海人漢人組織起來。
只是近來女真勢大,契丹狗要逼迫自己年邁父親,去出河店那般苦寒之地,和女真野人作戰。當真是十死無生。
他這幾年做事,卻也知道了父親逐他出家門其實是為了護他。
真正該死的是契丹狗皇帝。
對自己父親,雖然他還是不理解,但恨意也就淡了。便決心替父從軍。
這幾天他便要離開,去北地出河店。
「有點可惜,若是再給幾年時間蟄伏,想必能盡得遼陽民心的。」
「這也許就是漢人所說的天命吧。」
「今天務必要把事情安頓好了。」
高召和失在門口頓了頓腳步,深呼吸,推門而出,抬頭望向門外,卻是一驚。
只見門外卻是聚集了幾百個男女,有老有少。
大多數是渤海人,也有不少漢人。
這些人,都在門外安安靜靜地等他,以至於他在屋內時候,都沒發現門外竟然有這般多的人。
「木倫大爺,石魯大娘,怎麼的,大夥什麼事,聚在小子家外?」
胖胖的石魯大娘舉起手中一根長長的鮮艷的雉雞的尾羽:
「召和失,大娘聽說你要尋雉尾,知道今天是你們年輕人踏青的日子。這本來是我家丈夫為孩子準備的,結果他們倆都死了,我家用不上了,給你戴上吧。希望你能找個漂亮的渤海姑娘。」
石魯大娘說著,便走到高召和失的面前,踮起腳,將那雉尾插在了他佩戴的小冠之上。
其餘人見此,先都是稱讚其威風。
而後卻是一個個爭先恐後,舉起手中準備好的羽毛。
「召和失,我這我剛獵的錦雞上最艷麗的一根羽毛了,感謝你教導我兒子認字,給你戴上吧。」
「召和失,這是我年輕時候戴的,我就是戴著他找了你的嬸嬸的。你也戴上。」
「我這沒有雉尾了,是從隔壁大爺家拔下的公雞羽毛,召和失你也戴上吧。」
所有人,一個接著一個,將自己能帶來的最艷麗的鳥羽,插在高召和失頭上冠冕上。
高召和失彎腰低頭,肩膀聳動。
……
與隔壁坊市的熱鬧相比。
這邊呂布藏身之地,卻是冷清不少,尤其是在送走了踏青幾人之後。
只有磨刀霍霍之音。
剩下幾人,卻是為今天呂布去遼澤與那渤海人會面做準備。
本是人生地不熟的,又沒法帶著重鎧長兵出入遼陽府城,所以他們對此次見面卻是分外擔心。
雖然呂布說無妨,但架不住有一人開始磨刀,便都捲動了起來。
連那林娘子,都說要出去買布,而後帶著段景住,武二便去了布莊。
這會的木屋這邊,就剩下了李清照,呂布閒著無事。
她被呂布掠來之後,卻是相敬如賓。她不知道呂布希麼意思,平時也沒太多時間相問。
李清照見機會難得,此時甚好。
「張將軍,不是也要去城郊遼澤麼,怎麼不隨小七一起走?」
私下裡,李清照還管呂布叫張飛。呂布卻也沒有解釋。
「哦,還有一刻鐘,再等一會。這會去太早了。」
「哦。」
「那將軍怎地不早做打扮?」
「嗯?」
「像小七那樣,萬一順手尋個渤海小娘子來呢。」
「額。渤海人講究一夫一妻的。我是沒機會了。」
「哦,那如果渤海小娘子非要嫁你呢?」
「那也無妨啊,我又不是渤海人。」
「哦。」
李清照說完便轉身回屋了。
卻是一刻鐘後,就在呂布幾人上馬準備去城外遼澤踏青之際,她換回女裝翻身上馬而去。
呂布騎在照夜玉獅子上,問道:「你去哪啊?」
「去踏春相親啊。」
「那是渤海人的傳統,你去湊什麼熱鬧。」
「將軍管的倒寬,我又不是去找渤海人。」李清照回身懟了一句,打馬向前。
呂布見此也是催馬趕過去。
王伯龍,公孫勝等人默契的落下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