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災人禍無定河(求追讀)
數十丈長、數丈高的樓船,帶領數百艘大船,組成一道長龍。
浩浩蕩蕩,綿延數千米之遠,劈波斬浪。
出了應天府,一日便到繁華千年之久的揚州。
船隊並無在此停留的計劃,在朱樉的命令之下。
連夜航行進入大運河之中。
此段運河歷史由來已久,最早是春秋之時吳國開鑿挖掘的邗溝。
隋朝時,隋煬帝發動百萬民夫開鑿通濟渠,將洛陽同江南連通在一起。
便曾經疏浚過邗溝,作為大運河的組成部分。
南宋末年,黃河又屢次在中原決口泛濫,水患頻發,大運河淤泥堵塞問題日趨嚴重。
故元統一南北之後,定都北平,重修大運河,放棄曾經取道開封的舊河道。
而是取直道連通南北方,修建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三條新運河,並疏浚邗溝、江南河。
這才出現了後人熟悉的京杭大運河模樣。
不過如今的黃河,乃是奪取了淮河的下游出海口,從徐州匯入泗水,東流入海。
(紅線部分為航行路線)
因而,從淮河進入黃河的路程,要比後世短上許多,節約不少時間。
「殿下,此處便是故元工部尚書賈魯所修造之二百多里新河道。」
馮唐漢談起這位故去快二十年的前朝大臣,臉上還是浮現出一絲敬佩。
「俺的老家,當年也是在這片地方,那時候俺娘剛生下俺。」
「俺爹就被大水給沖走了,好在後來黃河修好了,才能保住俺娘和俺一條命。」
黃河奪淮入海之後,出現了來回南北擺動,不停奪取渦河、潁河等河流入海。
河道飄忽不定,給中原、華東等多地帶來了難以磨滅的災難。
製造出一片高達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廣闊黃泛區。
高達數百上千萬的災民。
也間接地導致了元末中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黃河奪取淮河河道後,也帶來大量的泥沙。
眾多大船行駛在大河之上,頗有行駛在天上的感覺,高出周邊農田數米高。
朱樉看向黃河兩岸鬱鬱蔥蔥的農田道:
「自古以來,黃河治理之事,歷朝歷代皆不敢廢,不過大多數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泛濫之事,根源其一乃是上游濫砍濫伐,導致黃河水泥沙量與日俱增,下遊河道河床不斷淤積。」
「致使河道難以約束洶湧滔天的黃河水。」
「此外,治河之事,官員往往只著眼當下,堵塞河道能夠向朝廷交差就夠了,大部分治河款項都被中飽私囊。」
「如此下來,如何能夠治理好這條暴躁巨龍!」
從後世經驗來看,這簡直是個怪圈循環。
河壩被衝垮就加高河壩,加高河壩後又淤積更多的泥沙,河壩又被衝垮,然後再繼續加高!
直到達到古代工程學加高不了,黃河再次改道。
在這過程之中,治理河道的官吏們都能夠撈到一大筆一大筆的真金白銀。
只有這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百姓,真真正正地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場人員,除了貼身侍衛虎子和馮唐漢,就是管理軍事的諸多千戶,還有西安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韋正。
原先歷史上,他本該隨著衛國公鄧愈前往川蜀作戰。
不知是不是蝴蝶效應,他被提前三年晉升為都指揮使,協助朱樉前往西北作戰。
也有可能因為韋正去年攻克河州有功,又招降故元鎮西靖王卜納剌等諸酋長。
朱元璋覺得他能夠幫助朱樉在西北打出一片天下。
「殿下,臣下三年前曾隨宋國公追擊元將孔興等,路過黃河時,便見到不少被黃河沖毀房屋的地方。」
韋正也談起自己曾經見識過的蒙元殘酷統治:
「蒙元當地的官員不僅不堵塞河道,反而主動開掘河道南側,讓河水衝出。」
「只是為了讓洪水淹不到他們在河道北側的大片良田!」
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問題眾多,不然也不會不足百年時光就被趕出關外。
朱樉冷笑道:「這就是歷朝歷代來,無法根治黃河泛濫原因之本。」
「上位者不將民眾放在眼中,又如何會花心思來治理運河?」
「豈不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民眾若水,若不能馴服河道,水勢翻騰,舟毀人亡近在眼前!」
「加之蒙元定都北方,糧食大多依靠大運河漕運,為保全運河水量,不肯從北方再開鑿一條分導渠,來減弱黃河水量。」
「如此,黃河便三年一大澇,一年一小澇。」
黃河走淮河河道,除了歷史因素之外。
還有人為因素,為了讓大運河下游有充足水量讓漕船通行。
刻意堵塞黃河北歸的支流。
這也是為何咸豐五年之後,黃河自銅瓦廂決口北徒,大運河逐年淤塞,終於不能通行的原因。
樓船之上,涼風陣陣,吹走初夏時分的熱氣。
朱樉望著兩岸一片片金黃色的麥浪,今年是罕見的風調雨順豐收之年。
沒有在麥收之時遇到大雨,農夫們能夠勉強過上幾天好日子。
畢竟老朱今年又免去了多地的賦稅,他們能夠將大部分糧食留在自己的手中。
當然這隻針對於自耕農和地主們而言。
佃農能不能過上好日子,還是得看地主收幾成租子。
不過經曆元末動亂、戰亂不休之後,佃農數量驟降。
如今只占據大明人口結構當中一小部分。
大部分還是自耕農。
「殿下所言甚是,臣跟隨上位南征北戰十數年,見識不少。」
韋正也贊同道:「故元推行四等人制度,全然不將我等漢人當人看。」
「因此上位登基之後,大軍北伐,輕易之間便將蒙元眾多王公大臣驅逐出我華夏大地!」
馮唐漢搖搖頭道:「元人官吏都不是好東西,漢人官吏裡邊也有不少壞人,當年俺娘和俺就被漢人欺負過。」
「要不是俺那時候已經長開了,有了一把子力氣,俺娘估計都要被他們欺負死!」
馮唐漢直白的話語,讓韋正微微一愣,不過很快又笑了笑道:
「蒙元朝廷腐敗無能,其中官吏又如何能獨善其身?」
「而我大明當今聖上英明神武,對於貪官污吏實行嚴刑峻法,自然好上許多!」
浩浩蕩蕩,綿延數千米之遠,劈波斬浪。
出了應天府,一日便到繁華千年之久的揚州。
船隊並無在此停留的計劃,在朱樉的命令之下。
連夜航行進入大運河之中。
此段運河歷史由來已久,最早是春秋之時吳國開鑿挖掘的邗溝。
隋朝時,隋煬帝發動百萬民夫開鑿通濟渠,將洛陽同江南連通在一起。
便曾經疏浚過邗溝,作為大運河的組成部分。
南宋末年,黃河又屢次在中原決口泛濫,水患頻發,大運河淤泥堵塞問題日趨嚴重。
故元統一南北之後,定都北平,重修大運河,放棄曾經取道開封的舊河道。
而是取直道連通南北方,修建濟州河、會通河、通惠河三條新運河,並疏浚邗溝、江南河。
這才出現了後人熟悉的京杭大運河模樣。
不過如今的黃河,乃是奪取了淮河的下游出海口,從徐州匯入泗水,東流入海。
(紅線部分為航行路線)
因而,從淮河進入黃河的路程,要比後世短上許多,節約不少時間。
「殿下,此處便是故元工部尚書賈魯所修造之二百多里新河道。」
馮唐漢談起這位故去快二十年的前朝大臣,臉上還是浮現出一絲敬佩。
「俺的老家,當年也是在這片地方,那時候俺娘剛生下俺。」
「俺爹就被大水給沖走了,好在後來黃河修好了,才能保住俺娘和俺一條命。」
黃河奪淮入海之後,出現了來回南北擺動,不停奪取渦河、潁河等河流入海。
河道飄忽不定,給中原、華東等多地帶來了難以磨滅的災難。
製造出一片高達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廣闊黃泛區。
高達數百上千萬的災民。
也間接地導致了元末中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黃河奪取淮河河道後,也帶來大量的泥沙。
眾多大船行駛在大河之上,頗有行駛在天上的感覺,高出周邊農田數米高。
朱樉看向黃河兩岸鬱鬱蔥蔥的農田道:
「自古以來,黃河治理之事,歷朝歷代皆不敢廢,不過大多數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泛濫之事,根源其一乃是上游濫砍濫伐,導致黃河水泥沙量與日俱增,下遊河道河床不斷淤積。」
「致使河道難以約束洶湧滔天的黃河水。」
「此外,治河之事,官員往往只著眼當下,堵塞河道能夠向朝廷交差就夠了,大部分治河款項都被中飽私囊。」
「如此下來,如何能夠治理好這條暴躁巨龍!」
從後世經驗來看,這簡直是個怪圈循環。
河壩被衝垮就加高河壩,加高河壩後又淤積更多的泥沙,河壩又被衝垮,然後再繼續加高!
直到達到古代工程學加高不了,黃河再次改道。
在這過程之中,治理河道的官吏們都能夠撈到一大筆一大筆的真金白銀。
只有這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百姓,真真正正地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場人員,除了貼身侍衛虎子和馮唐漢,就是管理軍事的諸多千戶,還有西安行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韋正。
原先歷史上,他本該隨著衛國公鄧愈前往川蜀作戰。
不知是不是蝴蝶效應,他被提前三年晉升為都指揮使,協助朱樉前往西北作戰。
也有可能因為韋正去年攻克河州有功,又招降故元鎮西靖王卜納剌等諸酋長。
朱元璋覺得他能夠幫助朱樉在西北打出一片天下。
「殿下,臣下三年前曾隨宋國公追擊元將孔興等,路過黃河時,便見到不少被黃河沖毀房屋的地方。」
韋正也談起自己曾經見識過的蒙元殘酷統治:
「蒙元當地的官員不僅不堵塞河道,反而主動開掘河道南側,讓河水衝出。」
「只是為了讓洪水淹不到他們在河道北側的大片良田!」
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問題眾多,不然也不會不足百年時光就被趕出關外。
朱樉冷笑道:「這就是歷朝歷代來,無法根治黃河泛濫原因之本。」
「上位者不將民眾放在眼中,又如何會花心思來治理運河?」
「豈不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民眾若水,若不能馴服河道,水勢翻騰,舟毀人亡近在眼前!」
「加之蒙元定都北方,糧食大多依靠大運河漕運,為保全運河水量,不肯從北方再開鑿一條分導渠,來減弱黃河水量。」
「如此,黃河便三年一大澇,一年一小澇。」
黃河走淮河河道,除了歷史因素之外。
還有人為因素,為了讓大運河下游有充足水量讓漕船通行。
刻意堵塞黃河北歸的支流。
這也是為何咸豐五年之後,黃河自銅瓦廂決口北徒,大運河逐年淤塞,終於不能通行的原因。
樓船之上,涼風陣陣,吹走初夏時分的熱氣。
朱樉望著兩岸一片片金黃色的麥浪,今年是罕見的風調雨順豐收之年。
沒有在麥收之時遇到大雨,農夫們能夠勉強過上幾天好日子。
畢竟老朱今年又免去了多地的賦稅,他們能夠將大部分糧食留在自己的手中。
當然這隻針對於自耕農和地主們而言。
佃農能不能過上好日子,還是得看地主收幾成租子。
不過經曆元末動亂、戰亂不休之後,佃農數量驟降。
如今只占據大明人口結構當中一小部分。
大部分還是自耕農。
「殿下所言甚是,臣跟隨上位南征北戰十數年,見識不少。」
韋正也贊同道:「故元推行四等人制度,全然不將我等漢人當人看。」
「因此上位登基之後,大軍北伐,輕易之間便將蒙元眾多王公大臣驅逐出我華夏大地!」
馮唐漢搖搖頭道:「元人官吏都不是好東西,漢人官吏裡邊也有不少壞人,當年俺娘和俺就被漢人欺負過。」
「要不是俺那時候已經長開了,有了一把子力氣,俺娘估計都要被他們欺負死!」
馮唐漢直白的話語,讓韋正微微一愣,不過很快又笑了笑道:
「蒙元朝廷腐敗無能,其中官吏又如何能獨善其身?」
「而我大明當今聖上英明神武,對於貪官污吏實行嚴刑峻法,自然好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