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四百年汴梁風雨(求追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樉在心中暗自搖頭,依靠老朱的個人權威來反腐。

  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朱元璋在位之時,能夠依靠自己手中的刀,殺得滿朝文武戰戰兢兢。

  連貪污超過十兩的都不敢有。

  但是當他故去之後,之後的皇帝不可能有他這樣的威望。

  能夠施展雷霆手段,震懾住滿朝官吏。

  最終甚至出現江南一地茶稅一年不過十幾兩的現象。

  官吏們上下其手,將原本收歸中央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中飽私囊。

  這才造就了明末江南數不勝數的耕讀之家。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後,這些錢又落入異族之手。

  扯遠了,不過也能夠看出,老朱這一套本身就不是能夠維持上百年的制度。

  「哼,要是真的如此,那俺咋還會在碼頭上被人勒索錢財?!」

  馮唐漢的話語,用事實打了韋正的臉。

  「要不是秦王殿下英明,俺娘現在怕是都不在了!」

  朱樉眼見兩人之間火藥味越來越濃,於是居中調和道:

  「本王本就是受父皇之命,督查大軍運輸之事。」

  「因而韋都指揮使所言並不虛,若不是父皇,本王又如何能發現你所受盤剝?」

  秦王出言維護韋正,他臉上自然好看上許多。

  畢竟作為從少年時起,就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十幾年。

  他不容許有人這樣說自己心中的上位。

  「馮唐漢不知道此中內情,如此言語,還請將軍不要見怪。」

  朱樉親自向韋正道歉,韋正自然不會不給面子。

  「殿下說的對,是俺不知道這事兒,俺錯了。」

  馮唐漢也不是傻子,直接向韋正道歉。

  朱樉又安撫了一番,幾人場面這才好看不少。

  「不知將軍,可曾到過開封府?」

  朱樉向征戰多年,經驗豐富的韋正問道。

  「如今開封府的狀況如何?」

  「聽聞昔年北宋之時,東京府人口百萬,富甲天下,可惜金人攻陷東京後,便大不如前了。」

  韋正數年前,跟隨徐達攻打中原時,確實到過汴梁。

  「吳元年之時,我跟隨徐達大將軍自濟南、東昌轉戰汴梁,數日之間就攻下汴梁城。」

  「城牆依稀之間還能夠見識到曾經北宋時的富庶,城牆高且堅固,若是尋常人來攻,非數月不能下。」

  「可惜元人不得民心,我軍不過數日之間就打開城門,進入汴梁城。」

  「城中居民不多,與如今的應天府不能比,約莫能有十萬人。」

  「遠不及曾經北宋時近百萬人輝煌場景。」

  朱樉望向遠方,仿佛透過八百里水道看到遠處的東京城。

  「自北宋定都汴梁至今差不多四百年,汴梁從盛轉衰,爾等認為原因是何?」

  在場都是武將粗人,除了沈從雲曾經接受過較為完整的基礎教育。

  其他人的歷史水平都很一般。

  「北宋國弱,弱則亡,此乃天下之理。」

  沈從雲開口說道:「雖多有財富、兵士,但卻難以收復故土。」

  「此乃亡國之根源!」

  北宋表面上看並不弱,即使是在靖康恥發生的時候,依然能夠保證財政稅收系統的運轉。

  每年大量的糧食、金錢,通過大運河源源不斷地運輸到東京。

  在東京府同樣維持著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

  不管這支軍隊實際上的戰鬥力如何,僅僅是存在就能夠讓敵人忌憚幾分。

  「沈千戶以為,北宋弱在何處?」

  韋正也來了點興趣,看向沈從雲問道。

  作為正二品都指揮使,韋正要高出沈從雲好幾級。

  不過沈從雲卻沒有膽怯,畢竟在場誰人又能夠比得過秦王尊貴?

  秦王尚且平易近人,以理服人。


  自然也就沒人試圖以位階來壓人。

  「弱在立國之初,沒能一統天下,反倒是簽訂澶淵之盟,和遼國稱兄道弟。」

  北宋能否被稱為一個大一統的爭議,也在此處。

  因為大一統國家為天下中心,沒有其他國家能夠與之平起平坐。

  其他的國家,要麼就是藩國,要麼就是蠻夷。

  「自此之後,便兵力愈加衰弱,終於變得不堪一擊!」

  韋正聽完後,也覺得挺有道理,點點頭道:

  「說的不錯,不知你這是從何處學來?」

  沈從雲的觀點,同現如今的主流觀點幾乎完全不同。

  畢竟受限制於天人感應那一套,大多數還是認為宋朝君王失德,才造成金國入中原。

  沈從雲拱手向朱樉拜道:「不少想法都是來自於秦王殿下,屬下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朱樉在和他們閒聊的時候,確實是聊起過這方面的內容。

  本意也是為了能夠激發他們向外開拓的雄心壯志。

  「本王也是觀前人書籍有感罷了。」

  朱樉頂著韋正驚訝的目光說道:

  「我大明有父皇橫掃六合、一統南北,自然不會軍力衰弱,有入侵之危。」

  如果不是經歷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的情況下。

  朱樉在內心之中默默地念叨著。

  黃河水波濤浩蕩,水深雖然比不上長江深邃,不過水麵倒也是寬闊非常。

  能夠容納數艘樓船同時通行。

  倒正應了那句歌詞。

  一條大河~波浪寬~

  大船風帆被東南季風吹得滿滿的,日夜不停之下。

  不過十二日,就抵達東京汴梁城下。

  七八丈高的黝黑城牆之上,還能見到不少戰爭刀劈火燒的痕跡。

  汴梁城下有專門的水道,可以從黃河直達城邊。

  杜煜早已在城外安排妥當,上萬大軍駐紮之地已經營造好了。

  只等朱樉帶著人入駐。

  一連坐了十幾天的船,即使是再喜歡水的人,也想要腳踏陸地。

  雖然河道不如海運那樣顛簸,不過還是搖搖晃晃,睡覺都不得安穩。

  「罪臣杜煜,叩見秦王殿下!」

  在東京忙碌許久的杜煜,見到朱樉第一時間拜道。

  幾十天沒見,朱樉發覺杜煜竟然瘦削許多。

  原先還能夠算是一條壯漢,雖然比不上軍中大漢,但也是身寬一尺半。

  如今卻是成了一個皮包骨的老頭。

  頭髮也花白了不少。

  「杜總管,如何成了這幅模樣?」

  朱樉連忙將他從地上扶起來,驚訝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