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螞蟻搬家千里遙(求追讀)
「殿下,請恕臣直言。」
「自京城前往西安,走大江、漢江這條線,並不可取。」
太子大婚前幾日剛剛完畢,朱標就開始重新接手西征明夏的後勤審核工作。
朱樉也樂得清閒,準備著將自己的家底一點點搬到陝西去。
於是找來如今已經是戴罪之身的杜煜,商量如何將大量的人員、物資運送到關中。
杜煜對照著朱樉找了不少人綜合繪製出的地圖道:
「自關中到西安,全是秦嶺大山,蔓延數百里,人員勉強能行,馬匹車輛寸步難行。」
朱樉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忽略了這時候的交通條件。
如今的秦嶺可不是日後的秦嶺,擁有連綿不斷的隧洞,能夠輕易翻山越嶺。
而是擁有深澗懸壁無數的恐怖群山。
從地圖上看,漢中到西安很近。
但真要走起來,還是要從東北處繞一大圈。
朱樉指了指地圖問道:「如果從襄陽直接向西北走陸路,過武關商州前往西安,如何?」
這一段路不處在秦嶺橫成的主幹山脈上,因而通行條件要好不少。
杜煜雖是戴罪之身,不過在這種專業事務上依然沒有對朱樉百依百順。
作為專業物流人士,在這種事情上寸步不讓。
搖搖頭道:「罪臣查閱歷年通行圖文,得知自襄陽走武關商州路線。」
接著在地圖上給朱樉比划起來:「襄陽府四十里至由首,六十里至黃雞埠口,四十里至柴店岡,四十里至光化縣,二十里至巡檢司,三十里至小江口,換小船三十里至黨子口,三十里至陳寬埠口,每船與面一斤,八十里至淅川縣,五十里至幙圍,四顧皆山,四十里至湖村,有大店,轉陸路,九十里至青山,九十里至青油河,四十里至武關,五十里至桃花鋪,八十里至白羊店子,八十里至麻澗,一百里至新店子,九十里至藍田縣,九十里至西安府。」注【1】
「此行,水路十一站四百六十里,陸路九站七百一十里,合計一千一百七十里。」
杜煜說起運輸條條是道,整個人都精神煥發了起來。
「水路快些大約要六日,路上慢些大約要十五日左右。」
「如此一來,自襄陽府至西安便需要二十一日。」
「從應天府至襄陽又需耗時一月,共計要五十日光陰!」
這還是路途順利的情況下,若是遇上大風大雨,還要多耗不少時間。
朱樉對專業人士的意見還是很尊重,自己畢竟沒有在這個時代遠行過。
最遠的一次,也就去了趟幾百里遠的蒙城。
「那依你看,走哪條路較好?」
「殿下您這次有不少的大船,水路著實要好走不少,只不過不適合從襄陽走罷了。」
杜煜並沒有否定朱樉的水路運輸方案。
以這時候的運輸能力,水運的優點實在讓人無法忽視。
「咱們可以先沿著大江向下走,然後從瓜埠進入運河,過盂城、安平之後走淮陰進入淮河。」
「沿著淮河向西走,從正陽關入潁黃河折西北,走潁上縣,自項城往北經周口、太康到達開封府。」
「在開封府上岸走陸路往西,過洛陽至函谷關,入潼關過華山,自新豐到西安。」
杜煜為了將功折罪,做了大量的努力,將能夠找到的水路、陸路文書通通讀了一遍。
這才為朱樉設計出這樣一條詳細的路線。
眼見朱樉不明白為何要這樣費勁行走,杜煜解釋道:
「殿下,從長江一路航行至開封,途徑運河、淮河、黃河,皆為大河,可以通行咱們的千料大船。」
「且這一路上皆無大風大浪,最是穩妥不過。」
「從開封向西,此路自上古時起便人來人往,最是好走不過,沒什麼風險。」
「此行水路二千八百五十里,日夜不停可行二百里,十四日可至開封。」
「陸路一千二百五十五里,日行六十里,二十日可到西安。」
「合計四千一百里,三十四日可從京城至西安。」
朱樉望著這一連串複雜的路線,不禁咂舌。
後世高鐵從南京到西安,高鐵最快四個半小時就到了。
可能早上來了興致想吃碗正宗陝西油潑麵,中午就到達西安吃上了。
傍晚還能夠繼續回家,第二天接著上班。
而同樣的路線,對於大明人來說,卻需要走上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還是藉助官方驛站的結果。
若是商人、個人自己走這條線,差不多要兩個月的時間。
一來一回,小半年時光就沒有了。
商人一生可能也就往返這樣的路線數次。
也難怪古代商品經濟發達的地方,都在水路發達之處。
因而就是在火車軌道鋪滿全國之時,水路運輸量依然高居前列。
「所以這之中的關鍵之處,便在開封府,是與不是?」
朱樉在地圖上來回掃視,然後抬起頭問道。
「確是如此,如果殿下不放心罪臣居中調度,也可將心腹置於此處。」
杜煜點點頭後,跪倒請求說道:「若能蒙殿下看得起,罪臣願意隨第一批船前往開封,為殿下分憂!」
對於這個貪污無數的能吏,朱樉留他一條命就是為了這時候能用得上。
「第一批人,不少都是你曾經的下屬,想來你用的也能夠順手。」
「老實說,你們要是這次事情辦砸了,本王也保不住你了。」
「希望你好好珍惜這最後一次機會!」
朱樉說完,就將杜煜趕出去,讓他趕緊去規劃準備第一批二十艘大船的行程。
「殿下,這人能信嗎?」杜煜走後,虎子猶豫後問道。
對於這樣的貪官,虎子覺得就該一刀砍了,省得日後禍害百姓。
「信不過。」朱樉伸了個懶腰後道:「不過我不在乎。」
「這種人只要能夠為我們做事就夠了。」
「什麼時候用盡了,扔了也就是了。」
虎子懵懵懂懂,不知道為何,感覺秦王殿下比之前黑心了許多。
【1】出自明代《一統路程圖記》,作者能找到最靠近時代的路途導航書籍,若有更貼近的,也可在此補充。
「自京城前往西安,走大江、漢江這條線,並不可取。」
太子大婚前幾日剛剛完畢,朱標就開始重新接手西征明夏的後勤審核工作。
朱樉也樂得清閒,準備著將自己的家底一點點搬到陝西去。
於是找來如今已經是戴罪之身的杜煜,商量如何將大量的人員、物資運送到關中。
杜煜對照著朱樉找了不少人綜合繪製出的地圖道:
「自關中到西安,全是秦嶺大山,蔓延數百里,人員勉強能行,馬匹車輛寸步難行。」
朱樉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忽略了這時候的交通條件。
如今的秦嶺可不是日後的秦嶺,擁有連綿不斷的隧洞,能夠輕易翻山越嶺。
而是擁有深澗懸壁無數的恐怖群山。
從地圖上看,漢中到西安很近。
但真要走起來,還是要從東北處繞一大圈。
朱樉指了指地圖問道:「如果從襄陽直接向西北走陸路,過武關商州前往西安,如何?」
這一段路不處在秦嶺橫成的主幹山脈上,因而通行條件要好不少。
杜煜雖是戴罪之身,不過在這種專業事務上依然沒有對朱樉百依百順。
作為專業物流人士,在這種事情上寸步不讓。
搖搖頭道:「罪臣查閱歷年通行圖文,得知自襄陽走武關商州路線。」
接著在地圖上給朱樉比划起來:「襄陽府四十里至由首,六十里至黃雞埠口,四十里至柴店岡,四十里至光化縣,二十里至巡檢司,三十里至小江口,換小船三十里至黨子口,三十里至陳寬埠口,每船與面一斤,八十里至淅川縣,五十里至幙圍,四顧皆山,四十里至湖村,有大店,轉陸路,九十里至青山,九十里至青油河,四十里至武關,五十里至桃花鋪,八十里至白羊店子,八十里至麻澗,一百里至新店子,九十里至藍田縣,九十里至西安府。」注【1】
「此行,水路十一站四百六十里,陸路九站七百一十里,合計一千一百七十里。」
杜煜說起運輸條條是道,整個人都精神煥發了起來。
「水路快些大約要六日,路上慢些大約要十五日左右。」
「如此一來,自襄陽府至西安便需要二十一日。」
「從應天府至襄陽又需耗時一月,共計要五十日光陰!」
這還是路途順利的情況下,若是遇上大風大雨,還要多耗不少時間。
朱樉對專業人士的意見還是很尊重,自己畢竟沒有在這個時代遠行過。
最遠的一次,也就去了趟幾百里遠的蒙城。
「那依你看,走哪條路較好?」
「殿下您這次有不少的大船,水路著實要好走不少,只不過不適合從襄陽走罷了。」
杜煜並沒有否定朱樉的水路運輸方案。
以這時候的運輸能力,水運的優點實在讓人無法忽視。
「咱們可以先沿著大江向下走,然後從瓜埠進入運河,過盂城、安平之後走淮陰進入淮河。」
「沿著淮河向西走,從正陽關入潁黃河折西北,走潁上縣,自項城往北經周口、太康到達開封府。」
「在開封府上岸走陸路往西,過洛陽至函谷關,入潼關過華山,自新豐到西安。」
杜煜為了將功折罪,做了大量的努力,將能夠找到的水路、陸路文書通通讀了一遍。
這才為朱樉設計出這樣一條詳細的路線。
眼見朱樉不明白為何要這樣費勁行走,杜煜解釋道:
「殿下,從長江一路航行至開封,途徑運河、淮河、黃河,皆為大河,可以通行咱們的千料大船。」
「且這一路上皆無大風大浪,最是穩妥不過。」
「從開封向西,此路自上古時起便人來人往,最是好走不過,沒什麼風險。」
「此行水路二千八百五十里,日夜不停可行二百里,十四日可至開封。」
「陸路一千二百五十五里,日行六十里,二十日可到西安。」
「合計四千一百里,三十四日可從京城至西安。」
朱樉望著這一連串複雜的路線,不禁咂舌。
後世高鐵從南京到西安,高鐵最快四個半小時就到了。
可能早上來了興致想吃碗正宗陝西油潑麵,中午就到達西安吃上了。
傍晚還能夠繼續回家,第二天接著上班。
而同樣的路線,對於大明人來說,卻需要走上一個多月的時間。
這還是藉助官方驛站的結果。
若是商人、個人自己走這條線,差不多要兩個月的時間。
一來一回,小半年時光就沒有了。
商人一生可能也就往返這樣的路線數次。
也難怪古代商品經濟發達的地方,都在水路發達之處。
因而就是在火車軌道鋪滿全國之時,水路運輸量依然高居前列。
「所以這之中的關鍵之處,便在開封府,是與不是?」
朱樉在地圖上來回掃視,然後抬起頭問道。
「確是如此,如果殿下不放心罪臣居中調度,也可將心腹置於此處。」
杜煜點點頭後,跪倒請求說道:「若能蒙殿下看得起,罪臣願意隨第一批船前往開封,為殿下分憂!」
對於這個貪污無數的能吏,朱樉留他一條命就是為了這時候能用得上。
「第一批人,不少都是你曾經的下屬,想來你用的也能夠順手。」
「老實說,你們要是這次事情辦砸了,本王也保不住你了。」
「希望你好好珍惜這最後一次機會!」
朱樉說完,就將杜煜趕出去,讓他趕緊去規劃準備第一批二十艘大船的行程。
「殿下,這人能信嗎?」杜煜走後,虎子猶豫後問道。
對於這樣的貪官,虎子覺得就該一刀砍了,省得日後禍害百姓。
「信不過。」朱樉伸了個懶腰後道:「不過我不在乎。」
「這種人只要能夠為我們做事就夠了。」
「什麼時候用盡了,扔了也就是了。」
虎子懵懵懂懂,不知道為何,感覺秦王殿下比之前黑心了許多。
【1】出自明代《一統路程圖記》,作者能找到最靠近時代的路途導航書籍,若有更貼近的,也可在此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