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軍務繁雜費心力(求追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必多禮。」

  「虎子,給衛國公家讓路。」

  朱樉擺擺手說道:「衛國公為國征戰川蜀,坐鎮襄陽,勞苦功高,改日再到府上拜訪。」

  「多謝秦王殿下。」

  領頭的家將抱拳道:「家中如今正多時疫,怕是不能讓您來訪了。」

  對面解釋了一番,朱樉才明白過來。

  衛國公夫人自上元節後,就染上病,臥床多日了。

  家裡小姐,就想著出城到寺廟裡,為母親上香祈福。

  「原來如此,若是有什麼需要的,可以派人來找我。」

  朱樉點點頭後道:「宮中太醫也可以去請,缺少藥材可以直接拿著我的牌子,去府庫之中取。」

  為了支援西北戰事,和供應自己的軍需。

  朱樉讓人弄了不少的藥材,大多數都做成了成品藥,還有一部分藥材沒用完。

  其中也不乏百年人參、靈芝、牛黃等名貴藥材。

  「多謝秦王殿下關懷,家中母親還需小女照顧,就此別過了。」

  轎子裡傳來少女清脆的聲音,好似春天枝頭的黃鸝鳥。

  太子還在等著自己,朱樉也不方便和對方閒聊。

  雖然有些好奇對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也只能夠禮貌地讓過。

  大漢們告罪一聲,抬起轎子,向著衛國公府而去。

  朱樉也只好收拾心思,快步前往東宮。

  東宮為太子居所,如今正緊鑼密鼓地裝飾之中。

  往來的人群中,不少的工匠正對牆壁、屋頂進行修繕、再裝飾。

  一片片金光熠熠的明瓦,被粗壯的鐵釘掛在木質屋頂上。

  無數凝聚匠人心血汗水的珍寶,將整座宮殿裝飾一新。

  朱樉曾經就想過,若是能夠將這些心靈手巧的匠人收入囊中,該能夠製造出多少精巧的機械。

  不過後來在大明待的久了,也明白過來。

  除非自己能夠有一片獨立自主的地盤,否則很難讓這些匠人安安心心的做事。

  畢竟在大明,無論他們再怎麼手巧,再怎麼能幹,他們都還是賤籍。

  而賤籍,就是低人一等。

  這是人為製造而出的等級歧視。

  目的自然是為了維護封建皇權的統治。

  不過任何不平等的制度,都有終結的一天。

  那些細微的不公,短時間內甚至看不出害處,但是日積月累下,終將會如火山般爆發!

  然後將整個王朝,轟然毀滅,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之中。

  按理說,作為藩王,朱樉天然的坐在這套制度的頂點。

  屁股決定腦袋,他不該反對這樣的制度。

  甚至應該對這套統治制度,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強。

  不過,人這種生物就是特殊。

  背叛階級的階級不存在,背叛階級的個人卻是存在。

  朱樉很清楚,單純的封建王侯,無法實現自己的諸多野望。

  只有解放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聚集到自己的旗下。

  才有可能跳出歷史循環的怪圈。

  因而,朱樉以一個資本家的角度來看,等級制度無疑是對勞動力的極大浪費!

  從剝削角度來看,對剩餘價值剝削的太少。

  「大哥,你派人尋我,所為何事?」

  朱樉找到正在東宮內忙碌的朱標問道。

  殿內長條書桌上堆滿了各色各樣的奏章,朱標停下筆揉了揉疲憊的雙眼道:

  「父皇命我協助處理征討蜀夏的戰事,大軍出征事務繁雜,我力有所不逮。」

  「更兼還需籌備大婚之事,實在是分身無術。」

  「因此,便奏請父皇,讓二弟協助我來處理這些軍務。」

  果然沒事不會找自己,不過朱樉也想為將來領軍積累經驗。

  畢竟從來沒有直接能夠指揮大軍的統帥,都是一點一點積累經驗,然後上升。


  直接統帥大軍的結果,可以參考叫門天子、土木堡戰神。

  不過朱樉還是有些擔心,自己對古代大兵團作戰只有一丁點了解。

  似乎不足以應對繁重的軍務。

  朱標看出弟弟的猶豫:「中書省與五軍都督府,會對大小事務列出條目,然後讓父皇決斷。」

  「我等不過是查漏補缺罷了。」

  「弟弟不必擔心將事情搞砸,速速來幫我吧。」

  大哥都這麼懇切的說,自己也不好拒絕。

  朱樉一口答應下來道:「既然如此,我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不過我對大軍出征事務了解不多,還要麻煩大哥了。」

  「哈哈哈,其實大軍出征也無什麼難的。」朱標笑起來道:「進軍路線如何,有徵西將軍們決定,我等在朝中其實只需要管好後勤就行了。」

  「如今衛國公已經出發前往襄陽,物資中轉運輸也有他居中協助,難度沒有去歲北伐那樣大。」

  西征川蜀,相比較於北伐有一項極大的優勢。

  那就是可以利用長江水道的運力。

  雖然逆流而上的運糧船,也要動用不少船工、縴夫。

  但是糧食損耗,相比較於路上運輸,還是要少上許多。

  折損率大概在四成。

  將一大堆奏章捧到朱樉面前,朱標才伸了個懶腰道:「二弟慢慢看這些奏章,我去禮部看看他們準備的大婚儀制。」

  朱樉還沒反應過來,面前就出現一大堆公文,朱標直接走出大殿。

  嘆了口氣,自己似乎是被坑了。

  隨後認命地拿起一份公文看了起來。

  「上命賜征川蜀諸將士絲絹三十一萬匹,以振軍心。」

  既然是賞賜,那應該又是從內帑中出的。

  算上過年時大肆賞賜的二十多萬匹,母后給自己的十萬匹。

  這都靠近七十萬匹絲絹,就算大多數都不是產自蘇州的絲綢,算不得上品。

  但也能夠賣到一兩銀子以上。

  這麼一看,自己的母后才是整個大明最富有的人。

  放下賞賜的公文,又拿起一份。

  這一份上,倒是有著最新的軍事動向。

  營陽侯楊璟、都督僉事葉升率京衛荊湘舟師由瞿塘趨重慶;濟寧侯顧時與都督僉事何文輝等率河南、陝西步騎由秦隴趨成都。

  大明水師如今還算強悍,無論是出自應天的水師,還是荊湘的水師,因為地理因素,多是常年操船的漢子。

  水性嫻熟,不少人都是浪裏白條。

  河南、陝西的步騎,更多是去年北伐的主力軍。

  能夠在草原上追著從小騎羊、長大騎馬,來去如風的蒙古人狂砍。

  也是一群狠人。

  如今這些勇猛之師,都去往川蜀,預備進攻明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