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解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五月二日晚,又說張天,一路風塵僕僕,終至長孫徹營帳。長孫徹見其到來,目光中透著幾分感慨,語調平緩卻又藏著滄桑,說道:「我們見面了,這本該是早該有的會面。」

  張天滿懷敬意,深深地望著這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大吏,心中激盪,當下完全發自內心地跪了下去,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鄭重地磕了個頭,朗聲道:「屬下張天,拜見部堂大人。」

  長孫徹神色溫和,邁步上前,伸出一隻手輕輕攙了攙他,說道:「軍前不比他處,無需講究那些虛禮,且先談軍務要緊。」

  張天起身,兩眼因激動而通紅,悲憤交加地說道:「軍務都被那官場之亂給誤了啊!部堂大人,如今這下面的仗,實在是難以為繼了。屬下此次前來,實在是無顏面對部堂。我等皆有罪責啊!」

  長孫徹面容依舊平靜,似是對這混亂局面早有預料,緩緩說道:「朝務、政務、軍務,一誤再誤,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你到浙江不過一個半月有餘,論罪責,還輪不到你。可是那抄朱千之家,並未抄得錢財?」

  張天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大聲說道:「部堂大人真乃謀國之臣!那朱千號稱浙江首富,此次抄沒其家財,竟連一個中等人家都比不上。更為蹊蹺的是,所有真實帳目竟不翼而飛,只剩下一本假帳。部堂大人,織造局與浙江官場,已然是一片烏煙瘴氣,污濁不堪!如今東南局勢如此危急,面對朝廷,面對百姓,部堂大人您必須站出來發聲啊!而我,也該去請罪,以贖我之過。」

  長孫徹看著眼前這個年輕氣盛卻又滿懷赤誠的張天,眼中露出讚許之色,說道:「你能洞察到這一步,實屬不易。此刻,你且聽我吩咐,待軍需交割完畢後,即刻前往杭州,找獄鎮衛主動請罪,並且主動要求他們將李檻送回京城,此事務必從速。」長孫徹微微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哽咽,緩緩說道:「若我們都還有機會,我真想與你暢談一番為韋風天學。」

  張天抬起頭,目光堅定,說道:「屬下謹遵部堂教誨,這就連夜趕回杭州,必定按部堂所說行事!」言罷,又恭敬地磕了一個頭,而後起身。

  長孫徹叮囑道:「記住兩條,其一,今晚我與你所言,只能深埋心底,不可泄露分毫;其二,你最多在詔獄關上一年半載,出獄之後,立刻辭官,靜待新帝登基。」張天雙手抱拳,恭敬道:「晚生銘記於心!」言畢,轉身大步走出營帳。

  長孫徹見狀,也緩緩步出大帳之外。此時,夜幕深沉,滿天星斗閃爍,宛如鑲嵌在天幕之上。他望著這浩瀚星空,心中似有萬千思緒,突然高聲喊道:「來人!」

  親兵隊長聽聞,立刻從黑暗中疾步走出,躬身行禮道:「部堂大人。」

  長孫徹神色凝重,下令道:「立刻派人通報戚將軍,軍隊就地休整,等待後援!」

  親兵隊長領命道:「是!」旋即轉身,迅速去執行命令。

  且說張天,一路快馬加鞭,趕回杭州。此時,夜幕籠罩著大地,張天的府邸,兩扇門大開著,院牆高聳。滿天星斗低垂,仿佛觸手可及,就像鑲嵌在頭頂上方。雖然大門屋檐下掛著燈籠,然而滿坪的人密密麻麻,在夜色中顯得黑壓壓一片,難以看清每個人的面孔。但眾人皆靜靜地坐在那裡,秩序井然。

  在這寂靜的夜裡,馬蹄聲顯得格外疲乏。滿坪坐著的人聽到馬蹄聲,紛紛站起身來,無數張面孔一同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只見張天的馬隊,疲憊地朝著衙門緩緩走來。

  張天的馬在眾人面前停下,他身後的隨從士兵也跟著停下。一名士兵大聲喝問:「什麼人?在此處作甚?」

  人群中,兩個大漢應聲迎上前來,在張天的馬前單膝跪地,其中一人說道:「小民鄭中,這是高大勇,奉包知縣之命,率領淳安的百姓壯丁,前來向張大人報到,我等自願投軍,願跟隨長孫部堂、馮將軍去抗擊倭寇!」

  張天聽聞,立刻從馬上下來,看著跪地的鄭中與高大勇,問道:「是包知縣讓你們來的?」

  鄭中答道:「其實,這也是我等自願前來的。」

  張天又問:「包知縣,他還好嗎?」

  高大勇回答道:「包知縣安好,此刻就在後堂。」

  張天聽後,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說道:「我原以為沒有機會將它送到了,煩請轉交給包知縣。交與楊老,他自會知曉。」

  高大勇恭敬地接過書信,應道:「小民定不負大人所託。」

  張天望著這些自願投軍的百姓壯丁,心中感慨萬千,說道:「諸位義舉,實乃我大洪之幸。倭寇肆虐,百姓受苦,如今諸位挺身而出,共赴國難,張天代部堂大人謝過諸位。」


  百姓們紛紛說道:「張大人言重了,保家衛國,乃我等分內之事。」

  張天遂與眾人商議了一番投軍事宜,安排妥當後,便準備啟程前往杭州,履行與長孫徹的約定。

  且說那從杭州往大成陸驛的第一個驛站,恰至午時時分,押解張天囚車的隊伍正好在此處停歇,準備吃午飯,並給馬匹飲水餵料。

  這驛站,不論規模大小,大門一律沒有門檻。四個獄鎮衛身著紅色獄鎮衛服,騎著馬,率先進入驛站大門。

  所謂囚車,亦分三六九等。張天所乘坐的這駕囚車,實則與馬車相差無幾,只是沒有窗簾門帘之類的裝飾,故而坐在車內之人,從外面能夠直接看到。此外,車把之上套著一條粗大的鎖鏈,以此表明車內之人乃是待罪官員。

  四個獄鎮衛進入後,幾個士兵便押著張天的囚車,徑直輾進驛站大門。不多時,又有一輛馬車緩緩輾來,隨後也輾進了驛站大門。

  稍頃,飯菜便被端上了桌。驛站廳堂里擺著三張桌子,四個獄鎮衛坐在一桌,八個兵士坐在一桌,而張天則獨自一人坐在一張小桌前。

  張天坐在桌前,望著桌上簡單的飯菜,心中思緒萬千。他深知,自己此去,前途未卜,但為了心中的正義,為了家國安寧,他甘願承擔這一切。此時,一名獄鎮衛開口道:「張大人,雖說你如今是戴罪之身,但這一路,咱們也不會刻意為難你。吃飽了,好趕路。」

  張天微微點頭,說道:「多謝。」便默默吃起飯來。飯畢,眾人稍作休息。張天看著周圍的士兵與獄鎮衛,心中不禁想到,這天下之亂,雖有奸佞作祟,但仍有無數如眼前這些奉公守法之人,以及那些自願投軍的百姓,心懷家國,願意為國家的安定付出。只要人心不死,這大洪便還有希望。

  行至途中,天色漸暗。隊伍在一處空曠之地稍作停歇,士兵們開始搭建營帳,準備過夜。張天被安排在一處營帳之中,有士兵看守。此時,一名獄鎮衛走進營帳,對張天說道:「張大人,我們也知曉你是個有氣節之人,只是奉命行事,還望你莫要見怪。」

  張天淡然一笑,道:「我明白,諸位也是職責所在。」

  獄鎮衛猶豫了一下,又說道:「張大人,你說這官場為何如此混亂?像你這樣的好官,卻要遭受此等磨難。」

  張天微微嘆息,道:「官場之亂,由來已久,利益糾葛,人心不古。但我始終相信,正義終會來臨,聖上定能撥亂反正。」

  獄鎮衛點了點頭,道:「但願如此吧。」言罷,便退出了營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