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開審
時維五月一日申時,驕陽高懸,熾熱的陽光灑落在大堂之上,使得整個中堂熠熠生輝。馬伯良端坐於主位,神色凝重,目光掃視著堂下眾人。兩旁,獄鎮衛四人如雕塑般站立,神色冷峻,魯豫亦在一旁,身姿挺拔,眼神警惕。
包政立於一側,神色沉穩,靜待事態發展。賈雲、奄水二人因病(實則裝病)倚靠在椅子上,面如槁木死灰,眼神中透著一絲慌亂與不甘。
馬伯良清了清嗓子,率先說道:「眾官皆在此,想必都知曉今日所為何事。此事若能妥善處理,諸位皆可回去安心養息。想必大家也都清楚,辰時之時,朱千竟自焚而亡,怎會如此湊巧,恰在拿他之際死去!且僅留下一本帳本。包縣令,你且說說,之前你去查時,共有幾本帳本?」
包政穩穩答道:「回大人,四本。」
馬伯良微微點頭,緩緩說道:「改稻為桑一事發展到如今這般局面,實非李黨所能預料,就連皇上亦始料未及。他們妄圖兼併百姓田地以補國庫虧空,如今已難以繼續。國策既已生變,總得有人承擔罪責,虧空仍需填補,便不得不拿人開刀。」
談寧接過話茬,接口道:「正是如此,朱千自焚,亦是定數。」言罷,他望向賈雲、奄水二人,只見這二人竟強自沉住氣,未有過多慌亂之色。
馬伯良又開口道:「布政使、按察使二位,朱千平日經營的絲綢產業,與你們二位想必關係匪淺吧。」
奄水一聽,頓時著急起來,道:「馬中堂,如今不是開審嗎?人還未審,卻先來問我們,天下哪有這般道理!」
此時,黃成言上前一步,接話道:「倭寇近日恐有大動作,東南之地將起大戰事。此仗若要打贏,需耗費大量錢財,然而國庫空虛,無人能解此困局。諸位想想,若拿不出錢,便只能向有錢之人開刀。長孫部堂分析,眼下擁有巨財且能填補國庫虧空之人,唯有朱千!」賈雲聽聞,接口道:「朱千乃織造局之人,他們豈敢動他?」
黃成言冷笑一聲,道:「賈大人,你這官怕是做糊塗了。織造局雖靠他發財,可他的財富並非全歸織造局。若此次能賤買百姓田地,織造局自是會依靠他多產絲綢,賣與西洋以換回銀子。但如今百姓田地賤買不成,朝廷便只能抄他的家財來填補虧空。畢竟,唯有抄了他的家,方能有足夠絲綢賣與西洋商人,而他那些作坊,也自然會順理成章歸了織造局。如此結果,皇上想必也會同意。」
奄水又道:「這與今日開審又有何關係?」
馬伯良道:「此問題,你得去問獄鎮衛了。」
獄鎮衛的頭領刀三聽聞馬伯良之言,走進大堂,說道:「聖上命我們便宜行事,可那朱千卻自焚而死。如今他的私產與那一本帳本皆已封存。布政使、按察使,平日你們與他多有商務往來,如今他已死,你們是不是該上交罪折?如此,我們也好等收到聖上旨意,再行下一步。皇上會作何想?你們又該如何打算?」
賈雲開口道:「那王公公呢?他難道就沒有罪責!」
馬伯良道:「王公公是否有罪,需憑聖上旨意定奪。王公公不日便會進宮受察,此事已非我們在此能開審的了。」
此時,夕陽西下,餘暉漸漸褪去,天色漸暗。月光如水,靜靜地灑落在桃城,整個桃城仿佛被一層銀紗籠罩,顯得格外安寧。白日的喧囂漸漸散去,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鋪也大多關門歇業。
城裡一家小客棧內,幾條身影趁著夜色,悄然走向馬廄。他們皆披著黑色大氅,行動詭秘,宛如鬼魅。月光透過窗戶的縫隙,灑在他們身上,映出一道道黑影,在地上搖曳。
只聽得一道門「吱呀」一聲緩緩打開,打破了客棧的寂靜。店家舉著油燈,睡眼惺忪地走了出來,望著那些黑影,說道:「客官,才半夜呢,這時走,城門也沒開呀。」
那些黑影並未回應,只是牽著馬,緩緩向店家走來。店家見狀,又道:「還是再歇歇,天亮了再走……」
話音未落,只見為首的黑影大氅腰間寒光一閃,一道鋒利的刀光如閃電般划過。剎那間,店家的頭顱飛了出去,鮮血噴涌而出,灑在地上,形成一片暗色的血泊。那沒有了頭的身子竟還佇立了瞬間,才轟然一聲倒了下去,手中仍緊緊握著那盞油燈,燈光在風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消逝。
那些黑影迅速跨上馬背,揚鞭策馬,如疾風般衝出客棧大門。馬蹄聲在寂靜的夜裡格外響亮,打破了桃城的安寧。黑色的飄飛的大氅,黑色的疾馳的大馬,如黑色的閃電般穿過石街,向著城樓方向奔去。城門洞上「桃城」兩個石刻大字在月光下顯得格外醒目,隨著馬蹄聲的臨近,愈發清晰。
「誰!」城樓上巡邏的士兵察覺到異樣,大聲喝問。然而,回應他們的只有馬蹄聲和風聲,那些黑影並未停下,也未回答,依舊如閃電般踏上直登城樓的石階。
黑馬黑氅在城樓上飛馳,守城士兵們見狀,紛紛舉槍阻攔。但在那雪亮的倭刀之下,一個個守城士兵的頭顱連同刺來的槍尖一同飛起,鮮血飛濺,慘叫連連。月光下,城樓瞬間變成了修羅場。
一行黑影在城樓上停住,馬上的人同時掀開連接大氅的罩帽,露出頭頂一溜束髮一直束到頭頂後部的髮辮。竟是倭寇頭子劉廣,他本應被包縣令交接給奄大人,如今卻在此處現身!
火光中,跑在前面的士兵的身子被倭刀擊飛,重重地摔在城牆的石地上。緊接著,如螞蟻般的倭寇躍上城樓,他們全都拔出一長一短的倭刀,向著南面城樓和北面城樓吼叫著擁去。守城士兵們拼死抵抗,卻無奈寡不敵眾,一些守城士兵倒下了,又一些守城士兵倒下了!越來越多的倭寇衝下城樓,如潮水般向城內的街道涌去。
城樓上,那幾個披著黑氅的倭寇依然坐在馬上,吹奏著尺八。蒼涼卻充滿殺伐之氣的高亢尺八聲,在無數的喊殺聲和倭寇如虎狼般的嘯聲之上飄蕩,在桃渚上空迴蕩,仿佛是死亡的樂章,宣告著這座城市的災難降臨。
與此同時,在台州的一處高地上,長孫徹和馮孫仁並肩站立在月光中。月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堅毅的輪廓。他們的背後站滿了將士,將士們身姿挺拔,神色凝重,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將士的身後,是朦朧的群山,在月光下若隱若現,仿佛在默默注視著這場即將到來的戰鬥。
他們的前面,是無邊的濤聲,海浪拍打著岸邊,發出陣陣轟鳴。濤聲的遠處,是影影幢幢的倭寇戰船,如同一群潛伏在黑暗中的巨獸,蓄勢待發。「仁傑。」長孫徹輕聲喚著馮孫仁的字,打破了寂靜,「你能否估算出這海面上有多少倭寇的船?」
馮孫仁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答道:「四百艘。」
長孫徹微微皺眉,又問道:「各地軍報傳來,倭寇此次共出動了多少戰船?」
馮孫仁不假思索,立刻回應:「六百多艘。」
長孫徹神色凝重,喃喃道:「那兩百多艘現在應該在哪裡?」
馮孫仁略作思考,肯定地說道:「應該都在桃城圻頭一帶。」
二人的問答簡明扼要,卻又十分默契,仿佛早已心有靈犀。
「桃城要失陷。」長孫徹神色嚴峻,語氣沉重地說道。
長孫徹:「如果桃城失陷,倭寇下一步會進攻哪裡?」
馮孫仁「那就是青城。」長孫徹容態愁白,明月而不及,言道:「不能讓倭寇把我們拖在台州這裡。仁傑,你說你第一㐲準備打哪裡?」目若秋波,平靜地望著海上明月。
「洪山,有三千人埋伏紅山可圍剿退回海面之敵。可部堂大人,我們只有五千人。」馮孫仁愁道。
長孫徹:「五千就五千。留兩千人隨我駐守台州,你率領三千人立刻去洪山。不能再拖了,抗外敵才能省內憂。」
言罷,他立刻叫來總兵寧常遠,當機立斷,決定一同平叛這場倭寇之亂。
當下,長孫徹迅速部署兵力,他目光如炬,掃視著眼前的將士們,大聲說道:「倭寇犯我疆土,屠我百姓,今日便是我們保家衛國之時!諸位將士,當奮勇殺敵,不可退縮!」
將士們齊聲高呼:「保家衛國!奮勇殺敵!」那聲音震天動地,響徹夜空,彰顯著他們的決心與勇氣。
此時馮孫仁轉過身向炮台階梯走去:「一二三營留在這裡,其他各營整隊!」立刻有幾個將官隨他走下階梯。去往洪山埋伏,馬颯颯踏去……
「豎旗放炮!」長孫徹大聲傳令,立刻打破了深夜的沉寂。
無數面大旗頃刻間在炮台和各個山頭豎了起來,無數個指向海面的炮口噴出了火光!
寧常遠則率領大軍,正面迎擊倭寇。他手持長槍,身先士卒,沖在隊伍的最前方。大軍如潮水般向倭寇涌去,腳步聲、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倭寇見勢,立刻組織抵抗。雙方短兵相接,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慘叫聲迴蕩在桃城的上空。月光下,鮮血染紅了大地,戰鬥異常激烈。馮孫仁帶領部隊成功截斷了倭寇的後路,倭寇頓時陷入慌亂。寧常遠抓住時機,率軍奮勇衝殺,倭寇漸漸抵擋不住,開始節節敗退。
然而,倭寇仍負隅頑抗,拼死抵抗。一時間,雙方陷入膠著狀態。此時,天空中烏雲密布,遮住了月光,整個戰場變得一片漆黑。電閃雷鳴間,一道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戰場上慘烈的景象。
長孫徹見狀,深知此時必須鼓舞士氣。他躍身上馬,手持寶劍,沖入戰場,大聲喊道:「將士們,倭寇已現敗象,此時不殺,更待何時!為了桃城的百姓,為了我們的家國,殺!」
將士們聽聞,士氣大振,如猛虎般沖向倭寇。在長孫徹的帶領下,他們勇猛無比,以一當十。倭寇終於抵擋不住,開始四散奔逃。
經過一番激烈的拼殺,倭寇之亂終於被平定。戰場上,橫屍遍野,鮮血染紅了土地。長孫徹、馮孫仁、寧常遠等人望著這片狼藉的戰場,心中感慨萬千。
隨後,長孫徹迅速整理戰況,寫好奏摺,派人快馬加鞭送往朝廷。而這份奏摺,比賈雲、奄水二人的罪折晚了兩個時辰。
包政立於一側,神色沉穩,靜待事態發展。賈雲、奄水二人因病(實則裝病)倚靠在椅子上,面如槁木死灰,眼神中透著一絲慌亂與不甘。
馬伯良清了清嗓子,率先說道:「眾官皆在此,想必都知曉今日所為何事。此事若能妥善處理,諸位皆可回去安心養息。想必大家也都清楚,辰時之時,朱千竟自焚而亡,怎會如此湊巧,恰在拿他之際死去!且僅留下一本帳本。包縣令,你且說說,之前你去查時,共有幾本帳本?」
包政穩穩答道:「回大人,四本。」
馬伯良微微點頭,緩緩說道:「改稻為桑一事發展到如今這般局面,實非李黨所能預料,就連皇上亦始料未及。他們妄圖兼併百姓田地以補國庫虧空,如今已難以繼續。國策既已生變,總得有人承擔罪責,虧空仍需填補,便不得不拿人開刀。」
談寧接過話茬,接口道:「正是如此,朱千自焚,亦是定數。」言罷,他望向賈雲、奄水二人,只見這二人竟強自沉住氣,未有過多慌亂之色。
馬伯良又開口道:「布政使、按察使二位,朱千平日經營的絲綢產業,與你們二位想必關係匪淺吧。」
奄水一聽,頓時著急起來,道:「馬中堂,如今不是開審嗎?人還未審,卻先來問我們,天下哪有這般道理!」
此時,黃成言上前一步,接話道:「倭寇近日恐有大動作,東南之地將起大戰事。此仗若要打贏,需耗費大量錢財,然而國庫空虛,無人能解此困局。諸位想想,若拿不出錢,便只能向有錢之人開刀。長孫部堂分析,眼下擁有巨財且能填補國庫虧空之人,唯有朱千!」賈雲聽聞,接口道:「朱千乃織造局之人,他們豈敢動他?」
黃成言冷笑一聲,道:「賈大人,你這官怕是做糊塗了。織造局雖靠他發財,可他的財富並非全歸織造局。若此次能賤買百姓田地,織造局自是會依靠他多產絲綢,賣與西洋以換回銀子。但如今百姓田地賤買不成,朝廷便只能抄他的家財來填補虧空。畢竟,唯有抄了他的家,方能有足夠絲綢賣與西洋商人,而他那些作坊,也自然會順理成章歸了織造局。如此結果,皇上想必也會同意。」
奄水又道:「這與今日開審又有何關係?」
馬伯良道:「此問題,你得去問獄鎮衛了。」
獄鎮衛的頭領刀三聽聞馬伯良之言,走進大堂,說道:「聖上命我們便宜行事,可那朱千卻自焚而死。如今他的私產與那一本帳本皆已封存。布政使、按察使,平日你們與他多有商務往來,如今他已死,你們是不是該上交罪折?如此,我們也好等收到聖上旨意,再行下一步。皇上會作何想?你們又該如何打算?」
賈雲開口道:「那王公公呢?他難道就沒有罪責!」
馬伯良道:「王公公是否有罪,需憑聖上旨意定奪。王公公不日便會進宮受察,此事已非我們在此能開審的了。」
此時,夕陽西下,餘暉漸漸褪去,天色漸暗。月光如水,靜靜地灑落在桃城,整個桃城仿佛被一層銀紗籠罩,顯得格外安寧。白日的喧囂漸漸散去,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鋪也大多關門歇業。
城裡一家小客棧內,幾條身影趁著夜色,悄然走向馬廄。他們皆披著黑色大氅,行動詭秘,宛如鬼魅。月光透過窗戶的縫隙,灑在他們身上,映出一道道黑影,在地上搖曳。
只聽得一道門「吱呀」一聲緩緩打開,打破了客棧的寂靜。店家舉著油燈,睡眼惺忪地走了出來,望著那些黑影,說道:「客官,才半夜呢,這時走,城門也沒開呀。」
那些黑影並未回應,只是牽著馬,緩緩向店家走來。店家見狀,又道:「還是再歇歇,天亮了再走……」
話音未落,只見為首的黑影大氅腰間寒光一閃,一道鋒利的刀光如閃電般划過。剎那間,店家的頭顱飛了出去,鮮血噴涌而出,灑在地上,形成一片暗色的血泊。那沒有了頭的身子竟還佇立了瞬間,才轟然一聲倒了下去,手中仍緊緊握著那盞油燈,燈光在風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消逝。
那些黑影迅速跨上馬背,揚鞭策馬,如疾風般衝出客棧大門。馬蹄聲在寂靜的夜裡格外響亮,打破了桃城的安寧。黑色的飄飛的大氅,黑色的疾馳的大馬,如黑色的閃電般穿過石街,向著城樓方向奔去。城門洞上「桃城」兩個石刻大字在月光下顯得格外醒目,隨著馬蹄聲的臨近,愈發清晰。
「誰!」城樓上巡邏的士兵察覺到異樣,大聲喝問。然而,回應他們的只有馬蹄聲和風聲,那些黑影並未停下,也未回答,依舊如閃電般踏上直登城樓的石階。
黑馬黑氅在城樓上飛馳,守城士兵們見狀,紛紛舉槍阻攔。但在那雪亮的倭刀之下,一個個守城士兵的頭顱連同刺來的槍尖一同飛起,鮮血飛濺,慘叫連連。月光下,城樓瞬間變成了修羅場。
一行黑影在城樓上停住,馬上的人同時掀開連接大氅的罩帽,露出頭頂一溜束髮一直束到頭頂後部的髮辮。竟是倭寇頭子劉廣,他本應被包縣令交接給奄大人,如今卻在此處現身!
火光中,跑在前面的士兵的身子被倭刀擊飛,重重地摔在城牆的石地上。緊接著,如螞蟻般的倭寇躍上城樓,他們全都拔出一長一短的倭刀,向著南面城樓和北面城樓吼叫著擁去。守城士兵們拼死抵抗,卻無奈寡不敵眾,一些守城士兵倒下了,又一些守城士兵倒下了!越來越多的倭寇衝下城樓,如潮水般向城內的街道涌去。
城樓上,那幾個披著黑氅的倭寇依然坐在馬上,吹奏著尺八。蒼涼卻充滿殺伐之氣的高亢尺八聲,在無數的喊殺聲和倭寇如虎狼般的嘯聲之上飄蕩,在桃渚上空迴蕩,仿佛是死亡的樂章,宣告著這座城市的災難降臨。
與此同時,在台州的一處高地上,長孫徹和馮孫仁並肩站立在月光中。月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堅毅的輪廓。他們的背後站滿了將士,將士們身姿挺拔,神色凝重,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將士的身後,是朦朧的群山,在月光下若隱若現,仿佛在默默注視著這場即將到來的戰鬥。
他們的前面,是無邊的濤聲,海浪拍打著岸邊,發出陣陣轟鳴。濤聲的遠處,是影影幢幢的倭寇戰船,如同一群潛伏在黑暗中的巨獸,蓄勢待發。「仁傑。」長孫徹輕聲喚著馮孫仁的字,打破了寂靜,「你能否估算出這海面上有多少倭寇的船?」
馮孫仁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答道:「四百艘。」
長孫徹微微皺眉,又問道:「各地軍報傳來,倭寇此次共出動了多少戰船?」
馮孫仁不假思索,立刻回應:「六百多艘。」
長孫徹神色凝重,喃喃道:「那兩百多艘現在應該在哪裡?」
馮孫仁略作思考,肯定地說道:「應該都在桃城圻頭一帶。」
二人的問答簡明扼要,卻又十分默契,仿佛早已心有靈犀。
「桃城要失陷。」長孫徹神色嚴峻,語氣沉重地說道。
長孫徹:「如果桃城失陷,倭寇下一步會進攻哪裡?」
馮孫仁「那就是青城。」長孫徹容態愁白,明月而不及,言道:「不能讓倭寇把我們拖在台州這裡。仁傑,你說你第一㐲準備打哪裡?」目若秋波,平靜地望著海上明月。
「洪山,有三千人埋伏紅山可圍剿退回海面之敵。可部堂大人,我們只有五千人。」馮孫仁愁道。
長孫徹:「五千就五千。留兩千人隨我駐守台州,你率領三千人立刻去洪山。不能再拖了,抗外敵才能省內憂。」
言罷,他立刻叫來總兵寧常遠,當機立斷,決定一同平叛這場倭寇之亂。
當下,長孫徹迅速部署兵力,他目光如炬,掃視著眼前的將士們,大聲說道:「倭寇犯我疆土,屠我百姓,今日便是我們保家衛國之時!諸位將士,當奮勇殺敵,不可退縮!」
將士們齊聲高呼:「保家衛國!奮勇殺敵!」那聲音震天動地,響徹夜空,彰顯著他們的決心與勇氣。
此時馮孫仁轉過身向炮台階梯走去:「一二三營留在這裡,其他各營整隊!」立刻有幾個將官隨他走下階梯。去往洪山埋伏,馬颯颯踏去……
「豎旗放炮!」長孫徹大聲傳令,立刻打破了深夜的沉寂。
無數面大旗頃刻間在炮台和各個山頭豎了起來,無數個指向海面的炮口噴出了火光!
寧常遠則率領大軍,正面迎擊倭寇。他手持長槍,身先士卒,沖在隊伍的最前方。大軍如潮水般向倭寇涌去,腳步聲、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倭寇見勢,立刻組織抵抗。雙方短兵相接,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慘叫聲迴蕩在桃城的上空。月光下,鮮血染紅了大地,戰鬥異常激烈。馮孫仁帶領部隊成功截斷了倭寇的後路,倭寇頓時陷入慌亂。寧常遠抓住時機,率軍奮勇衝殺,倭寇漸漸抵擋不住,開始節節敗退。
然而,倭寇仍負隅頑抗,拼死抵抗。一時間,雙方陷入膠著狀態。此時,天空中烏雲密布,遮住了月光,整個戰場變得一片漆黑。電閃雷鳴間,一道道閃電劃破夜空,照亮了戰場上慘烈的景象。
長孫徹見狀,深知此時必須鼓舞士氣。他躍身上馬,手持寶劍,沖入戰場,大聲喊道:「將士們,倭寇已現敗象,此時不殺,更待何時!為了桃城的百姓,為了我們的家國,殺!」
將士們聽聞,士氣大振,如猛虎般沖向倭寇。在長孫徹的帶領下,他們勇猛無比,以一當十。倭寇終於抵擋不住,開始四散奔逃。
經過一番激烈的拼殺,倭寇之亂終於被平定。戰場上,橫屍遍野,鮮血染紅了土地。長孫徹、馮孫仁、寧常遠等人望著這片狼藉的戰場,心中感慨萬千。
隨後,長孫徹迅速整理戰況,寫好奏摺,派人快馬加鞭送往朝廷。而這份奏摺,比賈雲、奄水二人的罪折晚了兩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