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開審前夕
時維五月一日,張天於四月二十八救下被追殺之桑農李三後,又於五月一日辰時,以病癒開宴之名,成功捉拿宋定。
此刻,眾人皆盼著魯豫派出的韓岳等人與獄鎮衛能順利拿下朱千,如此,諸多亂象便可真相大白,改稻為桑與以工代賑之策亦能順遂推行。
然事與願違,朱千竟自焚而死,且將帳本付之一炬,僅留下一本假帳本。
此變故令局勢愈發錯綜複雜,而受災諸縣亦因此涌動不安。馬巡撫見狀,即刻遣各該縣令前往安撫。
彼時,包政立於淳安百姓之前,神色凝重,高聲而言:「淳安遭此大災,幾十萬百姓,或面臨餓死之絕境,或無奈變賣田產。能有幾人像李三等人般,挺身而出為鄉親謀事!此皆按下不表。如今,皇上體恤萬民,運來糧食借予爾等,且無需付利息。所求者,唯讓爾等有飯吃,而後改種桑田。然數日間,竟無一人願借糧改桑。吾知汝等所想,無非以為糧食可飽腹,生絲卻不可食。卻無人思量,生絲賣錢,可購更多糧食!前任知府萬揚、前任知縣劉廣聞,為何不願讓爾等自行改種桑田?皆因皇上下旨,種桑三年免稅,種桑收成比種糧更為豐厚。諸多大戶欲購田改種桑苗,如今有糧借予汝等,反倒不願自行種桑!今我立於此處,幾十船糧食就在江上。再者,胡部堂從應天亦借得幾十船糧,一兩日內,張府台便會運至。吾今只有一言,凡願改種桑苗者,吾代皇上、代朝廷借糧予汝;若本縣百姓,今年皆無改種之意,我一粒糧亦不借!吾既不願吾治下百姓餓死,亦需向朝廷交差!若有人不能讓吾交差,便是與自己過不去。如此百姓,我包政亦救之不得!」包政此言一出,人群頓時騷動起來,無數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相守一旁的兩個獄鎮衛,此時亦相互對望,以目會意。
在眾人的努力下,受災的幾個縣終得安撫。馬巡撫遂定於申時開審。
奄水、賈雲本欲稱病躲避,卻被強行抬至。二人望向張天,心中暗自惱怒:「此賤種竟裝病騙我,讓我中了他的詭計!」
賈雲又將目光投向包政,先在椅子上坐下,開口道:「包縣令,我有幾句話要問你。如今已至五月初,淳安幾十萬畝田,還趕不趕插秧苗?」
包政神色坦然,答道:「一切聽從皇上旨意,只要行事不害百姓,我如何做並無關係。」
賈雲冷笑一聲,道:「你自認為無妨,然淳安百姓可不如此想。借糧予他們度荒,且不要利息,他們為何不願借?改插桑苗好處諸多,他們為何不願改?只一個擔憂,怕你這青天大老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屆時無人為他們做主。」
包政並未接話,只是緊緊盯著賈雲。
賈雲繼續道:「改插桑苗刻不容緩,以工代賑亦當儘快開始。莫看今日災民皆開始簽字借糧,然人心似水,民動如煙。若不安撫住他們的心,老百姓說變就變。」
此時,奄水接過話茬:「王縣令的家眷與汝之家眷今日皆要來了。他那裡情況稍好,僅有小半個縣改種桑苗,張知府早些時候亦去過,最多半月便能趕著把桑苗都插下去,以工代賑亦可同時實行。」
言至此,他語氣鄭重起來,「此次你所為之事,不久便會為聖上所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你趕緊把桑苗插了。有了這番政績,好好幹下去,今後封疆入閣亦非無可能。」
「休要拿官場政績那一套來激我!」包政聽了這話,陡然變了臉色。
賈雲見狀,問道:「那你究竟圖什麼?」
包政不顧規定,在椅子上坐下,緩緩道:「我此刻便回答你。我舉人出身,年近五十,本在福建南平任一小小教諭,再任一年,便可辭職歸家奉養老母。然朝廷恰在此時,要吾來淳安任知縣,言有幾十萬百姓遭災,需有人為他們做主。同時亦明白告知吾,這知縣若當得不好,便要掉腦袋。吾亦曾猶豫,不想前來,非是怕死,實因家中高堂白髮,無人奉養。然上面答應吾,若吾殉職,他們會替我奉養老母。忠孝既能兩全,我便來了。大人問我圖什麼,我什麼也不圖。人活百年,終有一死,能將這顆腦袋留在淳安,便是我之所圖。如此回答,大人可滿意?」
包政稍作停頓,又緩緩說道:「大人,讀書做官,無非為了兩端,一為效忠朝廷,二為為民做主。但凡能兼顧這兩端,我包政也並非一定要與上司為難。」
距離開審尚有一炷香時間,包政私下出去。黃成言趕忙過來,說道:「包知縣,有一件天大的好事。」包政面露疑惑,問道:「黃參軍,是何好事?」
黃成言道:「先前長孫部堂與你相見時,聽聞你如今嗣下無子,長孫部堂便請了一位神醫華元。本意是請他來救治此地患瘟疫的災民。在蘇州時,吾與他談及你,他答應了,願意為你和嫂夫人開幾個方子,雖無十成把握,卻有七成能為你包門延續香火。此事吾可是實心為你做的。」
包政的臉色漸漸舒緩,心中領情,嘴上卻避開此話題,說道:「有他來救災民,便是天大的好事。華神醫何時能到?」
黃成言答道:「與我一同從陸路來的,已然到了。」
包政又問:「此刻在何處?」
黃成言回道:「進縣衙後,見你那些患病災民,便留在了那裡,此時大約正在察看疫情,制定救治方針。」且說縣衙規制,除大堂、二堂外,兩側皆有縣丞、主簿及錢糧刑名書吏當值的院子與房舍,平時可供好幾十人辦公、吃住。如今,這些地方皆已騰空,房舍里住著災疫重病的災民,發病稍輕的災民則躺在院子裡涼棚的蓆子上。
此時,一輪殘紅灑下,幾盞燈籠搖曳,更添幾分「吾民病矣」的淒涼景象。幸虧有兩口極大的鐵鍋架在院子裡,鍋下熊熊大火正熬著藥,才讓這院子有了些許生氣。
華元束髮,身著一件長衫,不帶隨從,獨自一人在院子裡,於一座座涼棚的病人之間緩緩走著,時而停下查看地上的病人。無人認識他,也無人想去認識他。他慢慢走到那兩口熬藥的鍋邊。
大鍋旁邊擺著幾隻大竹筐,每個筐里都裝滿藥材。華元伸手從一隻筐里拿起一把藥材查看,又從另一隻筐里拿起一把藥材端詳。接著,他對正坐在鍋邊負責熬藥的人問道:「郎中在何處?」
此人竟是江牢頭。因牢里此時已無犯人,他便向包政討了這份管熬藥的差事,只為前些日未能保護好桑農,欲將功贖罪。大熱天裡,又守在大火邊,照看幾百個病人,幾日下來,早已苦不堪言。此時,他正扇著滿頭大汗,滿心煩躁,便斜睨了華元一眼,道:「一邊待著去,等著吃藥便是,幾百人生病,哪來的郎中一個個看。」
華元卻不生氣,又問:「我問你郎中在哪裡?」
江牢頭望了望他,實在沒心思跟他置氣,便吩咐熬藥的差役:「給他一碗藥,讓他走。」
熬藥的差役從旁邊拿起一隻碗,用竹勺從大鍋里舀出湯藥,倒在碗裡,遞向華元:「拿去吧。」
華元接過那碗藥,順手往地上一潑,道:「這藥不能吃,叫你們郎中來。」
「哪裡來的混帳東西,竟敢潑衙門裡施的藥!」江牢頭猛地站了起來。
華元平靜道:「哪本醫書上說過,衙門裡的藥就不許潑?」
「來鬧事的!」江牢頭平時那股凶氣又冒了出來,對熬藥的差役道,「拉出去,交給外面的弟兄,問清楚是誰叫他來鬧事的。」
那差役趕忙勸道:「七老爺,包大老爺說了,這個時候不要鬧事。」
江牢頭這才消停下來。
包政聽聞此處動靜,趕忙趕來。他見華元站在鍋邊,而江牢頭一臉怒容,心中疑惑,便問道:「發生何事?」
江牢頭搶先說道:「包大老爺,這不知從哪來的人,一來就潑了藥,還口出狂言,要叫郎中。」
包政望向華元,見他氣定神閒,並無鬧事之態,便問道:「先生為何如此?」
華元拱手道:「包知縣,在下華元,忝為醫者。方才查看藥材,又觀此藥,其配方與火候皆有差池,此藥服下,非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故而下手潑藥,還望知縣大人勿怪。」包政一聽,心中大驚,忙道:「原來先生便是華神醫,多有得罪。不知這藥該如何熬製,還望先生明示。」
華元道:「當務之急,需調整藥材配比,且火候亦要精準把控。另外,對於不同症狀的病人,用藥亦應有所區分。」
包政連連點頭,道:「一切但憑先生做主。此地災民眾多,病情複雜,還望先生施以援手。」
華元道:「知縣大人放心,救死扶傷乃醫者本分。只是需得幾名得力助手,一同調配藥材,照看病人。」
包政當即吩咐江牢頭:「你且挑選幾個機靈可靠之人,聽從華神醫調遣。若有懈怠,定不輕饒。」
江牢頭應了一聲,雖心中仍對華元有些不滿,但也不敢違抗包政之命,便去挑選人手。
華元隨即投入救治工作,他指揮著眾人重新調配藥材,親自守在鍋邊把控火候。
來牟飢餒,青山綠岸……
此刻,眾人皆盼著魯豫派出的韓岳等人與獄鎮衛能順利拿下朱千,如此,諸多亂象便可真相大白,改稻為桑與以工代賑之策亦能順遂推行。
然事與願違,朱千竟自焚而死,且將帳本付之一炬,僅留下一本假帳本。
此變故令局勢愈發錯綜複雜,而受災諸縣亦因此涌動不安。馬巡撫見狀,即刻遣各該縣令前往安撫。
彼時,包政立於淳安百姓之前,神色凝重,高聲而言:「淳安遭此大災,幾十萬百姓,或面臨餓死之絕境,或無奈變賣田產。能有幾人像李三等人般,挺身而出為鄉親謀事!此皆按下不表。如今,皇上體恤萬民,運來糧食借予爾等,且無需付利息。所求者,唯讓爾等有飯吃,而後改種桑田。然數日間,竟無一人願借糧改桑。吾知汝等所想,無非以為糧食可飽腹,生絲卻不可食。卻無人思量,生絲賣錢,可購更多糧食!前任知府萬揚、前任知縣劉廣聞,為何不願讓爾等自行改種桑田?皆因皇上下旨,種桑三年免稅,種桑收成比種糧更為豐厚。諸多大戶欲購田改種桑苗,如今有糧借予汝等,反倒不願自行種桑!今我立於此處,幾十船糧食就在江上。再者,胡部堂從應天亦借得幾十船糧,一兩日內,張府台便會運至。吾今只有一言,凡願改種桑苗者,吾代皇上、代朝廷借糧予汝;若本縣百姓,今年皆無改種之意,我一粒糧亦不借!吾既不願吾治下百姓餓死,亦需向朝廷交差!若有人不能讓吾交差,便是與自己過不去。如此百姓,我包政亦救之不得!」包政此言一出,人群頓時騷動起來,無數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相守一旁的兩個獄鎮衛,此時亦相互對望,以目會意。
在眾人的努力下,受災的幾個縣終得安撫。馬巡撫遂定於申時開審。
奄水、賈雲本欲稱病躲避,卻被強行抬至。二人望向張天,心中暗自惱怒:「此賤種竟裝病騙我,讓我中了他的詭計!」
賈雲又將目光投向包政,先在椅子上坐下,開口道:「包縣令,我有幾句話要問你。如今已至五月初,淳安幾十萬畝田,還趕不趕插秧苗?」
包政神色坦然,答道:「一切聽從皇上旨意,只要行事不害百姓,我如何做並無關係。」
賈雲冷笑一聲,道:「你自認為無妨,然淳安百姓可不如此想。借糧予他們度荒,且不要利息,他們為何不願借?改插桑苗好處諸多,他們為何不願改?只一個擔憂,怕你這青天大老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屆時無人為他們做主。」
包政並未接話,只是緊緊盯著賈雲。
賈雲繼續道:「改插桑苗刻不容緩,以工代賑亦當儘快開始。莫看今日災民皆開始簽字借糧,然人心似水,民動如煙。若不安撫住他們的心,老百姓說變就變。」
此時,奄水接過話茬:「王縣令的家眷與汝之家眷今日皆要來了。他那裡情況稍好,僅有小半個縣改種桑苗,張知府早些時候亦去過,最多半月便能趕著把桑苗都插下去,以工代賑亦可同時實行。」
言至此,他語氣鄭重起來,「此次你所為之事,不久便會為聖上所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你趕緊把桑苗插了。有了這番政績,好好幹下去,今後封疆入閣亦非無可能。」
「休要拿官場政績那一套來激我!」包政聽了這話,陡然變了臉色。
賈雲見狀,問道:「那你究竟圖什麼?」
包政不顧規定,在椅子上坐下,緩緩道:「我此刻便回答你。我舉人出身,年近五十,本在福建南平任一小小教諭,再任一年,便可辭職歸家奉養老母。然朝廷恰在此時,要吾來淳安任知縣,言有幾十萬百姓遭災,需有人為他們做主。同時亦明白告知吾,這知縣若當得不好,便要掉腦袋。吾亦曾猶豫,不想前來,非是怕死,實因家中高堂白髮,無人奉養。然上面答應吾,若吾殉職,他們會替我奉養老母。忠孝既能兩全,我便來了。大人問我圖什麼,我什麼也不圖。人活百年,終有一死,能將這顆腦袋留在淳安,便是我之所圖。如此回答,大人可滿意?」
包政稍作停頓,又緩緩說道:「大人,讀書做官,無非為了兩端,一為效忠朝廷,二為為民做主。但凡能兼顧這兩端,我包政也並非一定要與上司為難。」
距離開審尚有一炷香時間,包政私下出去。黃成言趕忙過來,說道:「包知縣,有一件天大的好事。」包政面露疑惑,問道:「黃參軍,是何好事?」
黃成言道:「先前長孫部堂與你相見時,聽聞你如今嗣下無子,長孫部堂便請了一位神醫華元。本意是請他來救治此地患瘟疫的災民。在蘇州時,吾與他談及你,他答應了,願意為你和嫂夫人開幾個方子,雖無十成把握,卻有七成能為你包門延續香火。此事吾可是實心為你做的。」
包政的臉色漸漸舒緩,心中領情,嘴上卻避開此話題,說道:「有他來救災民,便是天大的好事。華神醫何時能到?」
黃成言答道:「與我一同從陸路來的,已然到了。」
包政又問:「此刻在何處?」
黃成言回道:「進縣衙後,見你那些患病災民,便留在了那裡,此時大約正在察看疫情,制定救治方針。」且說縣衙規制,除大堂、二堂外,兩側皆有縣丞、主簿及錢糧刑名書吏當值的院子與房舍,平時可供好幾十人辦公、吃住。如今,這些地方皆已騰空,房舍里住著災疫重病的災民,發病稍輕的災民則躺在院子裡涼棚的蓆子上。
此時,一輪殘紅灑下,幾盞燈籠搖曳,更添幾分「吾民病矣」的淒涼景象。幸虧有兩口極大的鐵鍋架在院子裡,鍋下熊熊大火正熬著藥,才讓這院子有了些許生氣。
華元束髮,身著一件長衫,不帶隨從,獨自一人在院子裡,於一座座涼棚的病人之間緩緩走著,時而停下查看地上的病人。無人認識他,也無人想去認識他。他慢慢走到那兩口熬藥的鍋邊。
大鍋旁邊擺著幾隻大竹筐,每個筐里都裝滿藥材。華元伸手從一隻筐里拿起一把藥材查看,又從另一隻筐里拿起一把藥材端詳。接著,他對正坐在鍋邊負責熬藥的人問道:「郎中在何處?」
此人竟是江牢頭。因牢里此時已無犯人,他便向包政討了這份管熬藥的差事,只為前些日未能保護好桑農,欲將功贖罪。大熱天裡,又守在大火邊,照看幾百個病人,幾日下來,早已苦不堪言。此時,他正扇著滿頭大汗,滿心煩躁,便斜睨了華元一眼,道:「一邊待著去,等著吃藥便是,幾百人生病,哪來的郎中一個個看。」
華元卻不生氣,又問:「我問你郎中在哪裡?」
江牢頭望了望他,實在沒心思跟他置氣,便吩咐熬藥的差役:「給他一碗藥,讓他走。」
熬藥的差役從旁邊拿起一隻碗,用竹勺從大鍋里舀出湯藥,倒在碗裡,遞向華元:「拿去吧。」
華元接過那碗藥,順手往地上一潑,道:「這藥不能吃,叫你們郎中來。」
「哪裡來的混帳東西,竟敢潑衙門裡施的藥!」江牢頭猛地站了起來。
華元平靜道:「哪本醫書上說過,衙門裡的藥就不許潑?」
「來鬧事的!」江牢頭平時那股凶氣又冒了出來,對熬藥的差役道,「拉出去,交給外面的弟兄,問清楚是誰叫他來鬧事的。」
那差役趕忙勸道:「七老爺,包大老爺說了,這個時候不要鬧事。」
江牢頭這才消停下來。
包政聽聞此處動靜,趕忙趕來。他見華元站在鍋邊,而江牢頭一臉怒容,心中疑惑,便問道:「發生何事?」
江牢頭搶先說道:「包大老爺,這不知從哪來的人,一來就潑了藥,還口出狂言,要叫郎中。」
包政望向華元,見他氣定神閒,並無鬧事之態,便問道:「先生為何如此?」
華元拱手道:「包知縣,在下華元,忝為醫者。方才查看藥材,又觀此藥,其配方與火候皆有差池,此藥服下,非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故而下手潑藥,還望知縣大人勿怪。」包政一聽,心中大驚,忙道:「原來先生便是華神醫,多有得罪。不知這藥該如何熬製,還望先生明示。」
華元道:「當務之急,需調整藥材配比,且火候亦要精準把控。另外,對於不同症狀的病人,用藥亦應有所區分。」
包政連連點頭,道:「一切但憑先生做主。此地災民眾多,病情複雜,還望先生施以援手。」
華元道:「知縣大人放心,救死扶傷乃醫者本分。只是需得幾名得力助手,一同調配藥材,照看病人。」
包政當即吩咐江牢頭:「你且挑選幾個機靈可靠之人,聽從華神醫調遣。若有懈怠,定不輕饒。」
江牢頭應了一聲,雖心中仍對華元有些不滿,但也不敢違抗包政之命,便去挑選人手。
華元隨即投入救治工作,他指揮著眾人重新調配藥材,親自守在鍋邊把控火候。
來牟飢餒,青山綠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