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水源一斷,彭城立即亂作一團。

  彭城城牆高達十丈,易守難攻。

  而且城中還有二十萬御林軍。如果採取強攻,龍興山大軍即使拿下了彭城,那也必然是慘勝,死傷無數。

  因此,尉遲良採納了李二郎的建議,不急著攻城,先斷其水源,對彭城圍而不攻。反而騰出手來,開始派兵與龍興山派來的學子一起疏理已占領的各州縣,組織百姓準備春耕。

  由於擁有南魯國九成耕地的大地主如今基本上都被圍困在彭城,李二郎又建議,將所有耕地全部收歸龍興山所有,待滅了南魯國之後,再歸新成立的朝廷所有。

  龍興山也好,以後新成立的朝廷也罷,都以低價將耕地租給百姓耕種,取消農民每年要繳納的其他一切苛捐雜稅,趁此良機徹底解決耕地兼併的問題,真正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同時,也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讓南魯國百姓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此事事關重大,關係到未來新成立朝廷的國策,尉遲良雖然很贊同,但他不敢作主,也不能作主。他建議李二郎立即回龍興山一趟,親自說服李虎柱、馬老丈等人。

  李二郎考慮了一下,也覺得很有必要回一趟龍興山。

  他考慮的不止是現在的南魯國,還包括了程咬金所攻占的東魯國雞公嶺以東各州縣的耕地、稅收政策問題。

  另外,還有南魯國皇帝李祥與自己李家究竟是什麼關係?十年前南魯國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這些問題,李二郎也很想知道,回一趟龍興山,正好徹底了解清楚。

  就在他準備帶著李元霸、長孫無垢離開龍興山大營,動身回龍興山之時,李虎柱、馬老丈等人卻從龍興山來到了龍興山大軍大營。

  尉遲良連忙率領眾將出營相迎。

  將李虎柱、馬老丈等人迎進中軍大帳之後,大家寒暄了幾句,尉遲良便給他們簡單的說了一下自渡江突襲南魯國大營以來的情況。

  聽到李二郎用計,奇襲南魯國大營,李虎柱、馬老丈等人互視一眼,欣慰的點了點頭。

  等尉遲良說完,李虎柱等人對龍興山大軍取得如此戰績非常滿意,對尉遲良和眾將讚許有加。

  隨後,李虎柱看了看已身高七尺多的李二郎,對他笑著說道:

  「二郎,想必你也猜到了好多事情了吧?也是時候和你好好說一說了。」

  隨即,李虎柱便說了一段秘辛出來。

  原來,李二郎的爺爺是南魯國的老皇帝,生有兩子,李吉是長子,李祥是次子。

  十五年前,老皇帝得了重病,必須臥床靜養,理不了朝政。他便提前寫了遺召,要傳位於太子李吉,並且讓他代理朝政。

  只是老皇帝不知道的是,李祥早已買通了御醫和宮中不少人。得知老皇帝要傳位於李吉之後,他立即串通了當時負責皇宮禁衛的御林軍大統領尉遲沖,以及掌管南魯國所有將士的大將軍府的副將李存等人,篡改了傳位詔書和老皇帝讓李吉代理朝政的聖旨。

  隨後,李祥又假傳聖旨,廢了李吉太子的身份,將李吉一家大小全都趕出了皇城,幸好李虎柱收留了他們。

  此後幾年,李祥軟禁了病重的老皇帝,並且還借老皇帝的名義排除異己,徹底把持了朝政。

  但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此事終於在十年前被李祥假傳聖旨罷免了的宰相馬老丈、大將軍尉遲良、老皇帝的親弟弟李虎柱以及丁清、蘇榮等文臣武將給發現了。

  只是他們此時才發現,已經晚了。李祥不僅把持了朝政,還掌控了南魯國所有軍隊。而且為了消除後患,李祥也已準備對他們這些忠於老皇帝的人動手了。

  就在他準備動手時,恰好老皇帝駕崩了。

  早就知道李祥準備動手除掉自己的李虎柱等人商議了一下,趁老皇帝出殯的機會,在馬老丈的二女兒,也即是李祥的馬皇后的幫助下,他們攜家帶口混在送殯的隊伍里一起出了彭城,隨後又混入了逃難大軍,遠離都城,最後在龍興山落了腳。

  至於丁清在三界山落草為寇、蘇榮在連城揭竿起義之事,李虎柱也和他說了,確實是他們早就商量好了的。

  李二郎聽了之後,大吃一驚。

  他知道自己與李祥之間肯定有關係,但沒想到自己還是他的親侄子,還是南魯國廢太子的兒子。

  與此同時,李二郎心中的所有疑問也全都解開了,自己之前所猜測的種種也全都應證了。


  隨後,當李虎柱等人問起何時攻城時,尉遲良趁機將李二郎推了出來:

  「二郎向我建言,他言道,彭城易守難攻,攻城乃下下策,即使攻打下來了,那也是慘勝。

  二郎獻計,可先斷彭城水源,圍而不攻。再派兵、派員先疏理已攻占的州縣,讓各地百姓趕緊做好春耕的準備。

  對了,二郎還建言將南魯國耕地與程咬金所攻占下來的州縣一樣,暫時先全部收歸我大軍所有,待滅了李祥之後,再轉歸朝廷所有。朝廷再將所有耕地以較低的地租租給百姓耕種。

  此事太大,事關重大,我可作不了主,也不敢作主,便讓他回去找你們商議。他這兩天正要動身,正好你們來了,這倒也省事了。」

  聽到李二郎要將所有耕地全部收歸朝廷所有,再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李虎柱等人一點也不意外。

  他們很清楚,程咬金在東魯國攻占下來的所有州縣,就是按李二郎的吩咐做的。

  眾人全都看向了李二郎。李虎柱看了看大家,對李二郎說道:

  「二郎,你是如何考慮的,說來聽聽吧!」

  李二郎早就為說服他們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一開口便語不驚人死不休:

  「叔祖父、馬老丈,大將軍,諸位長輩,二郎之所以有此建言,無他,只因二郎的志向不止於南魯國和東魯國矣。

  二郎以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讓百姓吃飽飯,不讓百姓安居樂業,如何獲得他們的擁護?如何獲得民心?」

  他此話一出,中軍大帳在場所有人全都傻眼了,張大了嘴巴久久不能合上,不敢置信的看著李二郎。

  李二郎抬頭看了一眼眾人,繼續往下說道:

  「諸位長輩皆知道,二郎在外遊歷了兩年有餘。對於東土世界各國,二郎不敢說盡皆瞭然,但也知道不少。

  東土世界,各國無一不窮兵黷武,諸國皇室以及達官顯貴無不極盡奢華,紙醉金迷。而普通百姓卻任人魚肉,過著牲畜不如的日子。

  二郎敢斷言,此取禍之道也,斷不能長久。倘若有聖賢之士振臂高呼,領頭揭竿而起,必從者如雲。

  蘇將軍於連城揭竿起義,從者過百萬,便已佐證了二郎所言非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