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眾議開國立君,頒布土地政令
李二郎頓了頓,繼續往下說:
「如今,東土世界各國,土地兼併的程度已匪夷所思。如南魯國,九成耕地被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
二郎建言,將所有耕地收回來,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不僅如此,二郎還要建言去除一切苛捐雜稅,所有租種耕地的百姓,此後只需繳納耕地租金即可。
二郎之所以有此建言,便是要減輕百姓的負擔,讓他們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給普通百姓一條活路!
敢問,南魯國可曾從那些兼併了九成耕地的大地主手中收過稅?收了幾何?國庫充廩否?
試問,李祥倘若將所有耕地全部收歸朝廷,再低價租給百姓耕種,既可充廩國庫,又可讓百姓安居樂業,李祥必然受到百姓的擁護,如此,我等還能領兵兵臨城下,將彭城圍困否?
試問,倘若百姓手中寬裕了,必然會置辦更多物資,朝廷的稅收是否也增了?國庫是否也充廩了?
試問……」
李二郎洋洋灑灑,一口氣將前世今生自己所知的關於財稅、政經體系、什麼國富民強、什麼民富國強等等知識、理論,像寫論文一樣,全部揉合在一起,在眾人面前來了一個慷慨激昂、聲情並茂的演說。
李虎柱等人哪裡聽過這些?被李二郎這一通演說,只覺得他說的話句句在理,竟然無從反駁。
他們原想與李二郎來個大辯論,論證一下李二郎收回所有耕地再低價轉租給百姓耕種的利弊,再來決定是否按李二郎的建議來實行。
如今聽了李二郎這洋洋灑灑一番話之後,尤其是知道了李二郎心中的志向之後,他們又想起了十年前逃難途中大家所做的聖君攜眾星宿降臨的那個夢,早已歪樓了。
此時,他們心中全都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實錘了李二郎便是夢中攜眾星宿降臨的那個聖君!
在他們看來,非聖君轉世,李二郎斷然說不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這種大道理的話來。
非聖君轉世,李二郎根本不可能想出這些可以國富民強,民富國強的政令來。
李虎柱等人回過神來之後,互視一眼,全都微微點了點頭。
李虎柱看了看中軍大帳里的眾人,又看了看李二郎,對他說道:
「二郎,此事且容我等商議商議,你且先回自己軍營吧。」
李二郎不知道,他和尉遲恭等人離開中軍大帳之後,李虎柱等人並沒有商議他所建言的將耕地收回朝廷,再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一事。
他剛一離開,馬老丈便對李虎柱等人說道:
「我早就說過,二郎就是我等之前所夢到的那個聖君轉世,現在你們都相信了吧?
從我等逃難路上開始,獨輪車、去除蒟蒻毒性、分辨海中哪些能吃、曬海鹽、開墾梯田、引水上山、造琉璃、能造紙、冬天能種菜,這些,這些哪一樣是凡夫俗子所能辦到的?」
說到這裡,他看了看眾人,轉頭對李虎柱說道:
「寧親王,老夫還是那個看法,攻下彭城之後,不必立李吉太子為皇過渡了,而且李吉太子也已三番五次說過,不願當皇上,只想在海邊終老。
既然我等已確認了二郎便是聖君轉世,那聖君便要有聖君的氣象,必須一開始便讓二郎開國為君,而非承襲南魯國。
況且,二郎也說了,他的志向不止於南魯國、東魯國。再說了,攻破彭城,滅了東魯國之後,兩國合併,難道還要叫南魯國麼?這像話麼?
寧親王,依老夫之見,我等還是讓賢吧!讓尉遲良等這些小一輩的輔佐二郎一段時日之後,也讓賢給尉遲恭等人。
二郎幫我等挑了一個好地方啊,背山面海,吃穿不愁。依老夫看來,海邊那裡便是二郎口中經常說的那個什麼世外桃源,正適合我等養老!」
李虎柱等幾位原南魯國老臣聽了,微微點了點頭。他們對於馬老丈所說的聖君便該有聖君的新氣象頗為贊同。
李虎柱看了看大家,點了點頭,對馬老丈說道:
「馬宰相說得對,既然大家都認定了二郎便是聖君轉世,而且李吉也不願當皇上,那就按馬宰相說的辦吧!
攻下彭城之後,立二郎為君。
二郎要重新立國也好,改何國號也好,如何制定朝政也好,我等一律不得干涉,任由二郎乾坤獨斷,一言而決吧!
至於我與馬宰相等這些老臣,都讓賢回去海邊養老吧。其他人全都留下來輔佐二郎,待馬周、房玄齡、秦瓊等人歸來之後,你等再讓賢吧。」
開國立君這件大事,便在李二郎、尉遲恭等人離開之後,李虎柱、馬老丈等人三言兩語之間給定了下來。
至於李二郎建言將所有耕地收歸朝廷所有,再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一事,這本來就是題中應有之義,自然也任由得李二郎自己去處理。
第二天上午,李虎柱、馬老丈等人親自去了一趟玄甲軍大營,找李二郎密談了兩個時辰才離開。
當天下午,龍興山大軍便昭告天下,將李祥十五年前囚禁老皇帝,假傳聖旨廢掉李吉太子等等事情一一公之於眾,以南魯國原太子李吉長子李二郎的名義打出了征討李祥的旗號。
得知十幾年前的皇家秘辛,南魯國百姓無不為之譁然。
第二天,當龍興山大軍以李二郎的名義,頒布了南魯國所有耕地收歸即將成立的新朝廷所有,再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取消一切苛捐雜稅的政令之後,南魯國舉國歡騰。
由於兼併了南魯國九成耕地的大地主全都被圍困在彭城,而這些大地主基本上都是南魯國的達官顯貴,是與龍興山大軍敵對的敵方,而且李二郎也早就將他們在各州縣留存的耕地「底契」銷毀了,已死無對證,他們擁有的所有耕地自然無需支付任何錢銀,直接收歸各州縣。
剩下的那屬於自耕農和小地主的一成南魯國耕地,則由龍興山撥款,各州縣直接花錢按市價購買,再低價回租給他們。
李二郎深知仍處於農耕社會的東土世界的耕地的重要性,為了防止土地兼併死灰復燃,他在這條政令中,特意加了一個非常嚴厲的懲處條款:
所有耕地只可租用,不允許買賣,違者抄家滅族!
這條政令一出,絕大多數南魯國百姓都發自內心擁護。那些自耕農,他們也沒有什麼大意見,畢竟官府以真金白銀按市價購買了他們的耕地,還取消了以往攤派到他們身上的各種苛捐雜稅。
那些小地主雖然心有不甘,但也沒有辦法。如今南魯國朝廷只剩下一個彭城了,還被龍興山幾十萬大軍圍得水泄不通,他們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乖乖的就範,按李二郎的政令照辦。
「如今,東土世界各國,土地兼併的程度已匪夷所思。如南魯國,九成耕地被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
二郎建言,將所有耕地收回來,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不僅如此,二郎還要建言去除一切苛捐雜稅,所有租種耕地的百姓,此後只需繳納耕地租金即可。
二郎之所以有此建言,便是要減輕百姓的負擔,讓他們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給普通百姓一條活路!
敢問,南魯國可曾從那些兼併了九成耕地的大地主手中收過稅?收了幾何?國庫充廩否?
試問,李祥倘若將所有耕地全部收歸朝廷,再低價租給百姓耕種,既可充廩國庫,又可讓百姓安居樂業,李祥必然受到百姓的擁護,如此,我等還能領兵兵臨城下,將彭城圍困否?
試問,倘若百姓手中寬裕了,必然會置辦更多物資,朝廷的稅收是否也增了?國庫是否也充廩了?
試問……」
李二郎洋洋灑灑,一口氣將前世今生自己所知的關於財稅、政經體系、什麼國富民強、什麼民富國強等等知識、理論,像寫論文一樣,全部揉合在一起,在眾人面前來了一個慷慨激昂、聲情並茂的演說。
李虎柱等人哪裡聽過這些?被李二郎這一通演說,只覺得他說的話句句在理,竟然無從反駁。
他們原想與李二郎來個大辯論,論證一下李二郎收回所有耕地再低價轉租給百姓耕種的利弊,再來決定是否按李二郎的建議來實行。
如今聽了李二郎這洋洋灑灑一番話之後,尤其是知道了李二郎心中的志向之後,他們又想起了十年前逃難途中大家所做的聖君攜眾星宿降臨的那個夢,早已歪樓了。
此時,他們心中全都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實錘了李二郎便是夢中攜眾星宿降臨的那個聖君!
在他們看來,非聖君轉世,李二郎斷然說不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這種大道理的話來。
非聖君轉世,李二郎根本不可能想出這些可以國富民強,民富國強的政令來。
李虎柱等人回過神來之後,互視一眼,全都微微點了點頭。
李虎柱看了看中軍大帳里的眾人,又看了看李二郎,對他說道:
「二郎,此事且容我等商議商議,你且先回自己軍營吧。」
李二郎不知道,他和尉遲恭等人離開中軍大帳之後,李虎柱等人並沒有商議他所建言的將耕地收回朝廷,再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一事。
他剛一離開,馬老丈便對李虎柱等人說道:
「我早就說過,二郎就是我等之前所夢到的那個聖君轉世,現在你們都相信了吧?
從我等逃難路上開始,獨輪車、去除蒟蒻毒性、分辨海中哪些能吃、曬海鹽、開墾梯田、引水上山、造琉璃、能造紙、冬天能種菜,這些,這些哪一樣是凡夫俗子所能辦到的?」
說到這裡,他看了看眾人,轉頭對李虎柱說道:
「寧親王,老夫還是那個看法,攻下彭城之後,不必立李吉太子為皇過渡了,而且李吉太子也已三番五次說過,不願當皇上,只想在海邊終老。
既然我等已確認了二郎便是聖君轉世,那聖君便要有聖君的氣象,必須一開始便讓二郎開國為君,而非承襲南魯國。
況且,二郎也說了,他的志向不止於南魯國、東魯國。再說了,攻破彭城,滅了東魯國之後,兩國合併,難道還要叫南魯國麼?這像話麼?
寧親王,依老夫之見,我等還是讓賢吧!讓尉遲良等這些小一輩的輔佐二郎一段時日之後,也讓賢給尉遲恭等人。
二郎幫我等挑了一個好地方啊,背山面海,吃穿不愁。依老夫看來,海邊那裡便是二郎口中經常說的那個什麼世外桃源,正適合我等養老!」
李虎柱等幾位原南魯國老臣聽了,微微點了點頭。他們對於馬老丈所說的聖君便該有聖君的新氣象頗為贊同。
李虎柱看了看大家,點了點頭,對馬老丈說道:
「馬宰相說得對,既然大家都認定了二郎便是聖君轉世,而且李吉也不願當皇上,那就按馬宰相說的辦吧!
攻下彭城之後,立二郎為君。
二郎要重新立國也好,改何國號也好,如何制定朝政也好,我等一律不得干涉,任由二郎乾坤獨斷,一言而決吧!
至於我與馬宰相等這些老臣,都讓賢回去海邊養老吧。其他人全都留下來輔佐二郎,待馬周、房玄齡、秦瓊等人歸來之後,你等再讓賢吧。」
開國立君這件大事,便在李二郎、尉遲恭等人離開之後,李虎柱、馬老丈等人三言兩語之間給定了下來。
至於李二郎建言將所有耕地收歸朝廷所有,再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一事,這本來就是題中應有之義,自然也任由得李二郎自己去處理。
第二天上午,李虎柱、馬老丈等人親自去了一趟玄甲軍大營,找李二郎密談了兩個時辰才離開。
當天下午,龍興山大軍便昭告天下,將李祥十五年前囚禁老皇帝,假傳聖旨廢掉李吉太子等等事情一一公之於眾,以南魯國原太子李吉長子李二郎的名義打出了征討李祥的旗號。
得知十幾年前的皇家秘辛,南魯國百姓無不為之譁然。
第二天,當龍興山大軍以李二郎的名義,頒布了南魯國所有耕地收歸即將成立的新朝廷所有,再以低價租給百姓耕種,取消一切苛捐雜稅的政令之後,南魯國舉國歡騰。
由於兼併了南魯國九成耕地的大地主全都被圍困在彭城,而這些大地主基本上都是南魯國的達官顯貴,是與龍興山大軍敵對的敵方,而且李二郎也早就將他們在各州縣留存的耕地「底契」銷毀了,已死無對證,他們擁有的所有耕地自然無需支付任何錢銀,直接收歸各州縣。
剩下的那屬於自耕農和小地主的一成南魯國耕地,則由龍興山撥款,各州縣直接花錢按市價購買,再低價回租給他們。
李二郎深知仍處於農耕社會的東土世界的耕地的重要性,為了防止土地兼併死灰復燃,他在這條政令中,特意加了一個非常嚴厲的懲處條款:
所有耕地只可租用,不允許買賣,違者抄家滅族!
這條政令一出,絕大多數南魯國百姓都發自內心擁護。那些自耕農,他們也沒有什麼大意見,畢竟官府以真金白銀按市價購買了他們的耕地,還取消了以往攤派到他們身上的各種苛捐雜稅。
那些小地主雖然心有不甘,但也沒有辦法。如今南魯國朝廷只剩下一個彭城了,還被龍興山幾十萬大軍圍得水泄不通,他們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乖乖的就範,按李二郎的政令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