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前朝憂慮
建安十四年,秋夜。
十年前的同一個子夜,秋雨初歇,雍都四通八達的軒敞街道被細水纖雨洗刷得一塵不染,月華當空下青石板路面泛著淡淡銀澤,街面兩側的屋樓掌燈明燭一片祥和,空氣中瀰漫著雲泥的芬芳,令人怡然愜意。
順承大街的盡頭,皇宮大興宮南端的丹鳳門半閉著,兩排中領軍將士整齊劃一列守左右,門後廣闊的前庭廣場上沿路的燈台皆明,通向金鑾正殿的九龍玉蘭橋上,一隊夜巡郎將提燈而過,向前不遠處金鑾殿的廊道上,兩名著青衣的御膳房小監手捧朱盤食盒,碎步急攆而過,在橫縱交錯的宮廊里七折八拐,不多時來到了文華殿門前。
殿門前李志帶著兩名宮女正引頸而望,見得二人終至,不由得斥責道:「兩份宵點耽擱了半個時辰,御膳房還真是臨種稻米現和面啊!」
兩個小監一聽嚇得雙腿一軟險些跪了下去,李志不再搭理他們,使了個眼色,宮女們就將朱盒食盤接過,遂揮手打發走了小監,轉身領著宮女邁進了文華殿,朝著殿內的御書閣輕步而去。
建安帝元承暠頭戴烏紗翼善冠,身著繭白色中衣,外披一襲明黃色常服袍,此刻正倚坐在文華殿御書閣的紫檀寶榻上,右手執筆左手扶案,眉頭緊鎖全神貫注盯著龍案上一份黃帛詔書,懸肘提筆卻久久不落,連李志走進御書閣也沒發現。
「陛下。」李志站在御書閣門前躬身輕喚,哪知建安帝思緒盡在詔書竟未聽見,李志抿抿嘴吞咽了一下,又喚道:「陛下。」
建安帝方從凝思中回過神,抬眼瞥向李志。
「奴才讓御膳房準備了您愛吃的九珍蓮蓉餅和穌榛桂花糕,陛下秉燭勤政好些時辰了,不妨歇息片刻用些小食。」李志滿臉堆笑,俯首哈腰道,邊說邊令宮女將朱盤呈到御膳桌上,打開提蓋,色彩斑斕的糕餅散發出饞人香甜,建安帝一時竟真覺著有些飢腸轆轆。
「知我冷暖者,非你李志莫屬。」建安帝寬厚一笑,放下筆墨,起身來到御膳桌前,翻撥兩下食盒裡的糕餅,挑了塊蓮蓉餅放入口中品嘗起來。
「陛下可是謬讚奴才了。」李志忙不咧地從桌下搬出坐凳供其坐下,又拎起白玉壺給建安帝斟了一盞熱茶,道:「若陛下餓著涼著了,奴才縱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請罪呀!」
建安帝一手捏著咬去半塊的蓮蓉餅,一手指著李志笑了起來,李志心知皇帝笑責他溜須拍馬,也不辯解,跟著咧嘴一笑,眉毛都彎成了月牙。
建安帝就著熱茶,吃了兩塊糕餅,突然喟然而嘆,嚇得李志連忙躬身請罪:「陛下,可是今日這糕餅風味不佳,敗了陛下食慾?」
建安帝搖頭擺手示意無關,反問道:「你素來伴朕左右,可知朕為何事所憂?」
李志面色一驚,忙躬身拱手道:「陛下乃九五之尊,大晉天子,所慮皆是社稷朝政,奴才愚笨,眼中只有陛下的起居食飲,何以揣摩陛下聖思。」
建安帝起身拂去掌中餅渣,溫聲道:「李志,讓旁人都下去吧。」
李志點頭哈腰,轉身朝內書房外恭守著的侍監宮女和虎賁郎將示意,眾人遂井序而出,偌大的文華殿一眨眼就空寂四方。
「朕明白,你李志向來緘口慎行,素來不予朝政多言,畏恐犯了龍顏」建安帝側身指著李志道,「今日這文華殿內,除你我君仆二人再無旁者,朕允你評議朝政,所言皆無尊卑,所論概無曲直。」
「陛下~!」
李志「咚」的一聲就跪拜在地,俯身及地戰戰兢兢道,「大晉在您勵精圖治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泱泱萬里盛世華章,奴才......奴才確實不知陛下所憂為何啊,陛下~!」
建安帝看著李志跪拜在地上顫慄,輕嘆道:「太祖爺孝武帝英明神武無人能及,率眾先祖從北陵的荒漠戈壁千里入關,與後涼、冉魏浴血奮戰八載,以成河之血、積山之骨生生開闢了大晉疆域,吾等子孫受其英靈庇佑,治國理政一日也不敢懈怠,終有今日萬里晉土天下大治。」
說罷走到西側牆邊,負手而立望向滿璧橫掛的大晉輿圖道:「你抬起頭,看看這張大晉輿圖。」
李志小心翼翼抬頭望圖。
「這張輿圖乃朕令工部的將作監專門繪製的,你覺著有何特別之處?」
李志轉動著腦袋左右觀望,思索片刻恍然拍手道:「奴才眼拙,成天進出這文華殿,只覺此圖幅卷之大尤甚於尋常輿圖,陛下一點撥才發現,此圖不僅精細繪製了我大晉疆土,向西還深入後涼草原,往東更囊括冉魏海域,與其說是大晉輿圖,不如稱之為天下輿圖!」
建安帝點頭稱是,道:「正是如此,此圖乃天下輿圖,而朕之所思,乃一慮一憂,這一慮就在此圖上。」
「陛下莫不是想......開疆擴土?」李志撫口驚嘆。
建安帝搖頭稱否:「太祖爺晏駕前執朕之手叮囑『江山易得不易守,千秋偉業安為首』,故朕改年號為建安,就是要休徵停伐,休養生息,護黎民於安定,治百業達興旺,保家國迎安康。」
「可是你看!」建安帝抬手指向輿圖,「我大晉西鄰牧族後涼,東毗漁邦冉魏,自北陵入關生辟出這萬里國土後,東西二國無時無刻不在覬覦我大晉沃土,意欲奪之,尤其是那匪族後涼,頻擾我西陲邊境,經年不斷。去年芒種時節乘農忙谷種之際,蠻越邊境殺我百姓數十人,焚吾良田上百畝,前月更假扮商隊潛入西陲村鎮望謨,屠殺了全村三百戶村民,連未足月的嬰童也不放過,整整六百餘口人命!隨一夜烈火盡數消散......朕驚閱奏摺時只覺句句剮肉,字字泣血!」
建安帝言至憤處,揮臂甩袖,痛意滿面,眼中竟泛起了盈光。
「陛下~」李志被建安帝的憤述感染,俯首愴呼。
「朕身為大晉皇帝,項上三尺懸神明,腳下萬里系黎民,不能再容忍這等邊患長存,」建安帝肅聲道,「朕已決定御駕親征西陲,定要盡剿邊匪,迫使後涼簽訂和約,退撤邊軍至朔戎關,永不犯我晉土,否則,定要橫掃西原盡滅匪族!」
李志被建安帝一席壯言驚得瞠目結舌,下意識勸諫道:「陛下九五聖體何其金貴,御駕親征茲事體大,還望陛下三思啊!」
怎料建安帝不容勸諫,手一揮走向龍案道:「親征不光為三軍戎旅提振士氣,也是向大晉黎民彰顯錚錚國威,給邊陲百姓吃顆定心丸,此慮朕意已決,勿需多言。」
他拾起案几上那份尚未書畢的帛詔,蹙額嘆道:「此慮之外,更令朕寢食難安的一憂,就在於此詔......」
李志自建安帝登基便侍奉左右,十四載朝夕相伴可謂對建安帝的脾性了如指掌,他何嘗不知皇帝所說這「慮憂」之別,慮不過是考量思索,乃事也,凡事皆有對策,不過勞心費神罷了。可這「憂」卻是欲解不得,乃結也,凡憂概莫全策,非得決斷離舍不可。
李志知道接下來皇帝所言更比西征緊要,如若一言不慎後果不堪設想,索性假裝糊塗,只愣愣盯著皇帝卻不去看他手中帛詔。
建安帝見李志不接話更是眼不及詔,知其履冰慎行,也不怪責,埋頭看著手中詔書假戲真問道:「朕膝下三子,皇長子祺鄴、三皇子棋垕和小老六棋彧,依你所見如何評價三人天資品行?」
來了,李志心緒一跳,手心微汗,滿臉堆笑道:「陛下洪福,三位殿下各個器宇軒昂德才兼備,祺鄴殿下乃皇長子,武略拔萃,決斷果敢,似得先皇遺風,三皇子棋垕殿下文治卓越,溫良寬厚,頗有陛下風範,剛及韶華的棋彧殿下雖年紀尚幼,但心思縝密,擅長商算營賈,他日戴冠定能助陛下興旺百業。」
「好你個李志,竟染了朝堂官紳那套狡黠圓滑,命你評其三人,卻只虛表美言,頑劣差池隻字不提,還真是滴水不漏左右逢源啊。」建安帝似是預知其心思般,雖鼻子裡悶哼一聲但也未曾追究,李志則裝傻充愣立在原地諂笑著。
「罷了。」建安帝無趣地坐回御案前,伸手撫摸案几上的帛詔,左右思量後,對李志道:「去,宣符璽令祿安進宮,令其攜嗣天子璽來文華殿見朕。」
十年前的同一個子夜,秋雨初歇,雍都四通八達的軒敞街道被細水纖雨洗刷得一塵不染,月華當空下青石板路面泛著淡淡銀澤,街面兩側的屋樓掌燈明燭一片祥和,空氣中瀰漫著雲泥的芬芳,令人怡然愜意。
順承大街的盡頭,皇宮大興宮南端的丹鳳門半閉著,兩排中領軍將士整齊劃一列守左右,門後廣闊的前庭廣場上沿路的燈台皆明,通向金鑾正殿的九龍玉蘭橋上,一隊夜巡郎將提燈而過,向前不遠處金鑾殿的廊道上,兩名著青衣的御膳房小監手捧朱盤食盒,碎步急攆而過,在橫縱交錯的宮廊里七折八拐,不多時來到了文華殿門前。
殿門前李志帶著兩名宮女正引頸而望,見得二人終至,不由得斥責道:「兩份宵點耽擱了半個時辰,御膳房還真是臨種稻米現和面啊!」
兩個小監一聽嚇得雙腿一軟險些跪了下去,李志不再搭理他們,使了個眼色,宮女們就將朱盒食盤接過,遂揮手打發走了小監,轉身領著宮女邁進了文華殿,朝著殿內的御書閣輕步而去。
建安帝元承暠頭戴烏紗翼善冠,身著繭白色中衣,外披一襲明黃色常服袍,此刻正倚坐在文華殿御書閣的紫檀寶榻上,右手執筆左手扶案,眉頭緊鎖全神貫注盯著龍案上一份黃帛詔書,懸肘提筆卻久久不落,連李志走進御書閣也沒發現。
「陛下。」李志站在御書閣門前躬身輕喚,哪知建安帝思緒盡在詔書竟未聽見,李志抿抿嘴吞咽了一下,又喚道:「陛下。」
建安帝方從凝思中回過神,抬眼瞥向李志。
「奴才讓御膳房準備了您愛吃的九珍蓮蓉餅和穌榛桂花糕,陛下秉燭勤政好些時辰了,不妨歇息片刻用些小食。」李志滿臉堆笑,俯首哈腰道,邊說邊令宮女將朱盤呈到御膳桌上,打開提蓋,色彩斑斕的糕餅散發出饞人香甜,建安帝一時竟真覺著有些飢腸轆轆。
「知我冷暖者,非你李志莫屬。」建安帝寬厚一笑,放下筆墨,起身來到御膳桌前,翻撥兩下食盒裡的糕餅,挑了塊蓮蓉餅放入口中品嘗起來。
「陛下可是謬讚奴才了。」李志忙不咧地從桌下搬出坐凳供其坐下,又拎起白玉壺給建安帝斟了一盞熱茶,道:「若陛下餓著涼著了,奴才縱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請罪呀!」
建安帝一手捏著咬去半塊的蓮蓉餅,一手指著李志笑了起來,李志心知皇帝笑責他溜須拍馬,也不辯解,跟著咧嘴一笑,眉毛都彎成了月牙。
建安帝就著熱茶,吃了兩塊糕餅,突然喟然而嘆,嚇得李志連忙躬身請罪:「陛下,可是今日這糕餅風味不佳,敗了陛下食慾?」
建安帝搖頭擺手示意無關,反問道:「你素來伴朕左右,可知朕為何事所憂?」
李志面色一驚,忙躬身拱手道:「陛下乃九五之尊,大晉天子,所慮皆是社稷朝政,奴才愚笨,眼中只有陛下的起居食飲,何以揣摩陛下聖思。」
建安帝起身拂去掌中餅渣,溫聲道:「李志,讓旁人都下去吧。」
李志點頭哈腰,轉身朝內書房外恭守著的侍監宮女和虎賁郎將示意,眾人遂井序而出,偌大的文華殿一眨眼就空寂四方。
「朕明白,你李志向來緘口慎行,素來不予朝政多言,畏恐犯了龍顏」建安帝側身指著李志道,「今日這文華殿內,除你我君仆二人再無旁者,朕允你評議朝政,所言皆無尊卑,所論概無曲直。」
「陛下~!」
李志「咚」的一聲就跪拜在地,俯身及地戰戰兢兢道,「大晉在您勵精圖治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泱泱萬里盛世華章,奴才......奴才確實不知陛下所憂為何啊,陛下~!」
建安帝看著李志跪拜在地上顫慄,輕嘆道:「太祖爺孝武帝英明神武無人能及,率眾先祖從北陵的荒漠戈壁千里入關,與後涼、冉魏浴血奮戰八載,以成河之血、積山之骨生生開闢了大晉疆域,吾等子孫受其英靈庇佑,治國理政一日也不敢懈怠,終有今日萬里晉土天下大治。」
說罷走到西側牆邊,負手而立望向滿璧橫掛的大晉輿圖道:「你抬起頭,看看這張大晉輿圖。」
李志小心翼翼抬頭望圖。
「這張輿圖乃朕令工部的將作監專門繪製的,你覺著有何特別之處?」
李志轉動著腦袋左右觀望,思索片刻恍然拍手道:「奴才眼拙,成天進出這文華殿,只覺此圖幅卷之大尤甚於尋常輿圖,陛下一點撥才發現,此圖不僅精細繪製了我大晉疆土,向西還深入後涼草原,往東更囊括冉魏海域,與其說是大晉輿圖,不如稱之為天下輿圖!」
建安帝點頭稱是,道:「正是如此,此圖乃天下輿圖,而朕之所思,乃一慮一憂,這一慮就在此圖上。」
「陛下莫不是想......開疆擴土?」李志撫口驚嘆。
建安帝搖頭稱否:「太祖爺晏駕前執朕之手叮囑『江山易得不易守,千秋偉業安為首』,故朕改年號為建安,就是要休徵停伐,休養生息,護黎民於安定,治百業達興旺,保家國迎安康。」
「可是你看!」建安帝抬手指向輿圖,「我大晉西鄰牧族後涼,東毗漁邦冉魏,自北陵入關生辟出這萬里國土後,東西二國無時無刻不在覬覦我大晉沃土,意欲奪之,尤其是那匪族後涼,頻擾我西陲邊境,經年不斷。去年芒種時節乘農忙谷種之際,蠻越邊境殺我百姓數十人,焚吾良田上百畝,前月更假扮商隊潛入西陲村鎮望謨,屠殺了全村三百戶村民,連未足月的嬰童也不放過,整整六百餘口人命!隨一夜烈火盡數消散......朕驚閱奏摺時只覺句句剮肉,字字泣血!」
建安帝言至憤處,揮臂甩袖,痛意滿面,眼中竟泛起了盈光。
「陛下~」李志被建安帝的憤述感染,俯首愴呼。
「朕身為大晉皇帝,項上三尺懸神明,腳下萬里系黎民,不能再容忍這等邊患長存,」建安帝肅聲道,「朕已決定御駕親征西陲,定要盡剿邊匪,迫使後涼簽訂和約,退撤邊軍至朔戎關,永不犯我晉土,否則,定要橫掃西原盡滅匪族!」
李志被建安帝一席壯言驚得瞠目結舌,下意識勸諫道:「陛下九五聖體何其金貴,御駕親征茲事體大,還望陛下三思啊!」
怎料建安帝不容勸諫,手一揮走向龍案道:「親征不光為三軍戎旅提振士氣,也是向大晉黎民彰顯錚錚國威,給邊陲百姓吃顆定心丸,此慮朕意已決,勿需多言。」
他拾起案几上那份尚未書畢的帛詔,蹙額嘆道:「此慮之外,更令朕寢食難安的一憂,就在於此詔......」
李志自建安帝登基便侍奉左右,十四載朝夕相伴可謂對建安帝的脾性了如指掌,他何嘗不知皇帝所說這「慮憂」之別,慮不過是考量思索,乃事也,凡事皆有對策,不過勞心費神罷了。可這「憂」卻是欲解不得,乃結也,凡憂概莫全策,非得決斷離舍不可。
李志知道接下來皇帝所言更比西征緊要,如若一言不慎後果不堪設想,索性假裝糊塗,只愣愣盯著皇帝卻不去看他手中帛詔。
建安帝見李志不接話更是眼不及詔,知其履冰慎行,也不怪責,埋頭看著手中詔書假戲真問道:「朕膝下三子,皇長子祺鄴、三皇子棋垕和小老六棋彧,依你所見如何評價三人天資品行?」
來了,李志心緒一跳,手心微汗,滿臉堆笑道:「陛下洪福,三位殿下各個器宇軒昂德才兼備,祺鄴殿下乃皇長子,武略拔萃,決斷果敢,似得先皇遺風,三皇子棋垕殿下文治卓越,溫良寬厚,頗有陛下風範,剛及韶華的棋彧殿下雖年紀尚幼,但心思縝密,擅長商算營賈,他日戴冠定能助陛下興旺百業。」
「好你個李志,竟染了朝堂官紳那套狡黠圓滑,命你評其三人,卻只虛表美言,頑劣差池隻字不提,還真是滴水不漏左右逢源啊。」建安帝似是預知其心思般,雖鼻子裡悶哼一聲但也未曾追究,李志則裝傻充愣立在原地諂笑著。
「罷了。」建安帝無趣地坐回御案前,伸手撫摸案几上的帛詔,左右思量後,對李志道:「去,宣符璽令祿安進宮,令其攜嗣天子璽來文華殿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