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成為先進典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福年處理完救濟糧的分配事務,妥善安頓了大隊裡的各項工作,待一切妥帖時,已是日薄西山,夕陽斜掛天際,將最後一抹金黃灑在大隊部的黑瓦屋頂上,那抹暖色不僅照亮了屋脊,更溫暖了人們的心田。

  一整天,胡歆琰如影隨形地陪伴著王福年,親身參與到這位基層大隊書記的日常工作中,深入體驗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感到這一天異常充實且富有意義,正是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精神的生動實踐。

  夜幕降臨,王福年誠摯邀請胡歆琰到家中共進晚餐,並承諾用餐過後用村裡的拖拉機送她回縣城。胡歆琰欣然接受,她渴望進一步探尋小王莊農民的生活面貌,這既符合此次採訪任務的要求,亦因她已將王福年視為與眾不同的男子,對於他的邀約,她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然而,王福年心中另有打算,他打算借這個機會為胡歆琰補過一個遲到的生日。幾天前,突如其來的洪水打亂了原定的慶祝計劃,如今災情稍緩,他決定趁此良機略表心意,為胡歆琰精心籌備一場生日宴。

  下午時分,他已提前遣廚藝出眾的王佳瑤回娘家操持,特別囑咐了三件事:

  其一,為胡歆琰蒸製一個特大饅頭,饅頭上用麥穗裝飾並寫上「胡歆琰」、「生日快樂」字樣;

  其二,擀麵條一碗,配以寓意長壽的荷包蛋;

  其三,烹飪幾道山野小菜,讓胡歆琰品嘗地道的山間風味。

  王福年與胡歆琰攜手走出大隊部,踏上崎嶇不平的石板路。路兩旁仍可見洪水退去後殘留的泥沙痕跡。行至一彎處,胡歆琰腳下一滑,險些失足,幸得王福年眼疾手快,及時抓住她的右手,才避免了跌倒。胡歆琰穩住身形,低頭瞧見腳下濕滑的青苔,正是剛才差點讓她與大地親密接觸的罪魁禍首。

  她站穩後,察覺王福年仍緊握著自己的右手,那隻堅實有力的大手傳遞過來的溫度與安全感,猶如電流般觸動她的心弦,臉頰瞬間泛起紅暈。

  王福年察覺到她的異樣,立刻鬆開了手,關切問道:「沒事吧?」

  「沒事。」胡歆琰因緊張而輕聲回應,僅吐出二字。

  「別擔心,離家不遠了,很快就到。」王福年安慰道,還不忘故作神秘地拋出一句,「今晚有驚喜哦。」

  「驚喜?」胡歆琰滿心疑惑,一天忙於抗洪救災,哪來的驚喜可言?她的好奇心瞬間取代了之前的緊張情緒。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王福年笑而不語,賣了個關子。

  兩人轉過幾個彎,終於來到王福年的家。

  門扉半掩,昏黃燈光從窗戶透出,溫馨而寧靜,等待他們的,將是那個特別的「生日」夜晚。

  步入庭院,胡歆琰目光所及之處,王福年的父母正忙碌著整理藥材,她毫不猶豫地走上前去,捲起袖子,雙手向前一伸,爽朗地說:「大娘,我來幫您。」

  葉美金——王福年的母親,見狀連忙挪開曬藥材的竹筐,婉言謝絕:「哎呀,姑娘,你是客人,快進屋歇息去,這點活兒我能行。」

  葉美金扭頭看向兒子,催促道:「福年,愣著幹啥?快帶客人進屋去啊。」

  王福年心頭一動,沒想到眼前的城裡姑娘胡歆琰竟如此樸實自然,毫無架子,就像村裡的姑娘一樣熱忱地要加入勞作。他暗自感嘆:「這胡歆琰真是落落大方,和咱勞動人民沒半點隔閡。」思緒飄忽間,竟一時沒回應母親的呼喚。

  葉美金再次提醒:「你這孩子,發什麼呆呢?快讓姑娘進屋去!」王福年這才回過神,對胡歆琰招呼道:「走吧,進屋去。」

  他右手優雅地前伸,做出請的姿勢。

  胡歆琰對眼前的藥材頗感興趣,駐足詢問:「這些都是藥材嗎?」王福年點點頭:「對,我姐夫之前出了意外,家裡又遭了災,欠了不少鄉親的錢。我們想挖點山上的野丹參賣,好儘早還債。」

  這時,王二富也聞聲而來,他接過話茬:「沒錯,咱古井自古便是藥都,山里野生藥材多得很。或許可以發動鄉親們一起採挖,這也是一條生財之道嘛。」

  王福年贊同道:「這個主意確實不錯,我回頭和鄉親們好好商量商量。」

  幾人邊聊邊步入屋內,只見室內一片漆黑,未見絲毫光亮,胡歆琰不禁有些忐忑。王福年見狀,寬慰道:「別怕,跟我來。」

  黑暗中,一支蠟燭搖曳生輝,緩緩靠近他們。

  王福年接過蠟燭,將其舉至胡歆琰眼前,鄭重其事地說:「胡歆琰,生日快樂。」


  胡歆琰視線所及,只見一個碩大的饅頭中央插著一根蠟燭,饅頭表面還用麥穗拼寫出「胡歆琰生日快樂」幾個字。

  她先是滿臉驚訝,旋即喜上眉梢,兩個淺淺的酒窩盛滿了喜悅,明白這是王福年為她精心準備的「生日蛋糕」。

  隨著「啪」的一聲輕響,屋內的電燈亮起,原本空蕩的房間瞬間熱鬧起來。

  王福年的家人、王二富等大隊幹部以及眾多鄉親們都已在此等候,大家齊聲祝福:「胡記者,生日快樂!」

  王福年大姐胡佳瑤的小女兒,二妞,手持一束剛從山上採摘的野花,蹦蹦跳跳來到胡歆琰跟前,稚嫩的聲音甜甜響起:「胡姐姐,這是我摘的野花,漂不漂亮?送給你的生日禮物,你喜歡嗎?」

  胡歆琰看著眼前純真的孩子和手中五彩斑斕的野花,滿心歡喜,她接過花束,挑出其中一朵最艷麗的插在發間,微笑著誇讚:「小二妞真乖,姐姐很喜歡,花兒真美。」說著,她俯身親吻了二妞的臉頰,接著便問王福年:「這是哪家的小孩兒,這麼可愛?」

  王福年答道:「是我姐家的孩子。」但隨即想到,若讓二妞稱呼胡歆琰為「姐姐」,豈不是亂了輩分,於是糾正道:「叫阿姨,該叫阿姨才對。」

  二妞聽舅舅如此說,也不明所以,順口改口叫了聲:「阿姨。」

  胡歆琰佯裝嗔怒,瞪了王福年一眼:「我有那麼老嗎?還是叫姐姐好。」

  她轉向二妞,哄道:「叫姐姐,姐姐下次給你買糖吃。」

  二妞聽話地改口喚道:「姐姐。」

  這一幕引來眾人一陣歡笑。

  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大家紛紛落座,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日晚宴」就此拉開序幕。

  夜色漸深,王福年的母親葉美金端上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長壽麵,桌上還擺著七八碟山野風味的小菜,色香味俱全,盡顯地道農家風情。

  胡歆琰望著眼前為自己精心烹製的壽麵,心中湧起陣陣暖意,被這淳樸而又莊重的鄉村慶祝方式深深打動,眼中閃爍著喜悅的淚光,感慨道:「謝謝,真的太謝謝鄉親們了,陪我度過這個如此美好的夜晚。這是我有生以來過得最溫馨的一個生日。」

  王福年憨厚一笑,回應道:「胡歆琰,你這就見外了。咱們應該感謝你才是,是你帶來了急需的救濟糧,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王二富也在旁附和:「胡記者,你千里迢迢來到我們這偏遠的小山村,不辭辛勞為我們大隊做宣傳報導,這份情誼我們銘記在心。」

  周圍的村民們也紛紛表達對胡歆琰的感激之情,話語雖樸素,卻字字真情流露。

  葉美金再次勸胡歆琰:「姑娘,趁熱快吃吧,嘗嘗大娘的手藝。咱這山里沒啥好東西待客,你就將就著吃。」

  胡歆琰忙答道:「大娘,這已經很好了,您的面做得真香,我從沒吃過這麼美味的麵條。」

  葉美金聽了笑得皺紋都舒展開來:「這姑娘嘴巴甜,是個難得的好閨女。」她上下打量著胡歆琰,使得胡歆琰不禁有些害羞。

  席間,大家邊享用美食,邊暢談家常,還玩起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宴席遊戲,這些新鮮有趣的互動讓胡歆琰倍感親切,她的心愈發貼近了小王莊的鄉親們。

  生日慶祝直至深夜,當胡歆琰坐上回縣城的拖拉機時,她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錄下這難忘的一晚:「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個生日,感謝小王莊大隊每一位善良淳樸的鄉親,感謝福年。」

  回到住處,胡歆琰文思泉湧,連續寫了幾篇稿件,直至凌晨三點多。其中一篇題為《把討飯棍扔到太平洋中去》的文章,筆鋒銳利、語言嚴謹又不失親和力,次日便登上了省日報農業版的頭條位置,配圖是王福年激昂陳詞,堅決制止村民外出乞討的場景。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共鳴,甚至得到了當時主管農業工作的大領導的高度關注,並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宣傳王福年這一典型人物,以及小王莊大隊的經驗做法。

  一時間,王福年成為了縣裡的名人,縣高官、縣長紛紛接見,邀請他到縣裡作報告。

  然而,王福年深知榮譽背後的實質,他清醒地認為,實實在在做好大隊書記的工作,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才是真正的本分。

  他接受了報告任務,但言簡意賅,只講實在話。每次報告結束後,他便匆匆趕回村里,一頭扎進各種事務之中。

  後來,來自各地的記者紛至沓來,採訪這位「明星」幹部。王福年卻儘量避開鏡頭,讓老書記王有德代為接待,自己則深入各個生產隊,實地調研問題,研究脫貧對策,組織農業生產。

  他在給胡歆琰的信中,調侃道:「胡歆琰啊,你可把我給『坑』慘了,現在走到哪兒都有人認識我!」言語間雖略帶玩笑,卻透露出他對名利淡然處之的態度,以及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執著精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