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要不得啊
數日過去,小王莊的大隊部前,王福年焦急地徘徊著,那雙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握成拳頭,眉宇間寫滿了憂慮。救濟糧遲遲未至,他心知肚明,沒有口糧,鄉親們的日子就如同懸在刀尖,隨時可能鬧出亂子。
於是,他一邊緊急動員大家上山採挖野菜,一邊四處奔波,試圖從周邊受災較輕的大隊借糧應急。然而,災難面前,各村自顧尚且不暇,能勻出的糧食杯水車薪,難以解小王莊的燃眉之急。
「這火燒眉毛的關頭,遠水哪能救得了近火!」王福年暗自嘆道,決定親自赴縣裡找相關部門求援。他跨上那輛老舊的自行車,剛要蹬動踏板,就見王二富急匆匆跑來,喊道:「福年書記,出大事了!」
「二富,別慌,慢慢說。」王福年穩住心神,安撫著同樣焦急的王二富。
「村裡的幾個老輩,帶著一大幫人要去外面要飯了!」王二富喘著粗氣,話音里滿是驚惶。
王福年一聽,臉色瞬間陰沉下來:「這哪成啊!咱們大隊好些年沒出過要飯的了!人在哪?」
「已經到村口了!」王二富答得飛快。
「走,趕緊去攔住他們,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出去丟這份臉,更不能給其他地方添亂!」王福年果斷推車,與王二富一道朝村口疾奔而去。
小王莊村口,一眾人等早已整裝待發,三十多口子,拖家帶口,手持木棍,捧著破碗,一副外出乞討的模樣。
人群中,一個母親正在教孩子如何扮可憐,以便討得他人同情。「娃,把頭髮弄得蓬鬆些,臉上抹點泥巴,髒兮兮的才有人給口吃的。」聽著這令人心酸的話語,王福年心頭一緊,迅速放下自行車,衝進人群。
「鄉親們,聽我說句話!」王福年語氣溫和而堅決,努力穩住陣腳。
「福年書記,我們也是沒法子啊,總不能在家等著餓吧。」一位老者應聲道,他是王守成,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輩,王福年按輩分還要尊稱一聲「叔公」。
王福年走近王守成,輕聲喚道:「守成叔公,您這麼大歲數,怎忍心去風餐露宿、沿街乞討?再說,您這一身老骨頭,受得了嗎?」
王守成眼眶泛紅,指了指身後幾個孫子孫女:「福年啊,實屬無奈啊!家裡人多,連野菜都搶不過人家,我這把老骨頭倒不怕,閉眼蹬腿就解脫了。可孩子們怎麼辦?」他的話引起周圍人的共鳴,大家紛紛點頭附和,場面一時悲涼而壓抑。
看著這些即將背井離鄉、拋卻尊嚴只為求一口食的鄉親,王福年心如刀絞。他知道,他們何嘗願意如此,只是生活所迫,無路可走。但作為新任大隊書記,他明白討飯不是長久之計,不僅有損小王莊的形象,更會給各地方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鄉親們,如果你們還信得過我王福年,就請再等一天,我再上縣裡跑一趟。要是我明天還拿不到救濟糧,你們再出去討飯也不遲。」王福年話語鏗鏘,目光堅定地掃過每一個人,那眼神里充滿了決心與擔當。
他對王守成鄭重其事地說:「守成叔公,您得等我回來,一定要等我回來。」
隨後,王福年與王二富再次踏上進城之路。
騎行約五公里時,前方塵土飛揚,一輛滿載糧食的拖拉機正疾馳而來。
車上還坐著一位熟悉的身影——胡歆琰,那位始終關注災情、跟蹤報導的女記者。
數日的奔波讓她消瘦了許多,但雙眼依舊炯炯有神,見到王福年,她立刻示意司機停車。
兩人相見,無需過多寒暄,目光交匯處,既有共克時艱的默契,又有彼此關心的情愫。胡歆琰簡明扼要地解釋:「縣裡了解到你們大隊受災最嚴重,儘管救濟糧還未到位,但縣裡特批了一批儲備糧給你們。我知道後主動申請隨車報導,所以這就來了。」
「感謝,感謝,感謝所有關心我們的人,也謝謝你,歆琰。」王福年看著那一車滿滿的糧食,心中湧起無盡的喜悅與感激。他知道,這些糧食足以支撐鄉親們度過接下來的一周,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小王莊。
「跟我客氣什麼,快回去吧,把糧食儘快分發到鄉親們手裡,別讓他們等急了。」胡歆琰微笑著催促。
「好,這就走!」王福年應聲,心中已迫不及待想要將這份希望帶回村莊,他知道,那頭,有一群淳樸善良的鄉親正翹首以盼。
王福年胸中迴蕩著古人那句「手有餘糧,心中不慌」,此刻,這八個字仿佛化作一股力量,讓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底氣十足。
車隊緩緩行進一公里有餘,抵達齊家河大隊,不料拖拉機深陷泥沼,無法動彈。詢問之下,司機師傅坦言短時間內難以修復。王福年當機立斷,決定與胡歆琰先行回村召集人手前來救援。
「二富,我騎著自行車送胡記者回去,幫師傅修車的時候,一定要看好糧食,出不得半點差錯。」王福年嚴肅叮囑王二富,確保糧食安全無虞。
歸途中,王福年首先誠摯地向胡歆琰致歉,因忙於抗災未能出席其生日聚會,言語間流露出深深的遺憾。
接著,他詳細講述起這幾日小王莊的艱難處境:洪水肆虐、家園受損、村民自救、重建家園,以及今日村口險些上演的「討飯風波」。胡歆琰全神貫注地聆聽,深知這些生動素材將是她筆下最真實、最動人的篇章。
「福年,你阻止鄉親們外出討飯,決策非常正確。」胡歆琰贊同道,「今年縣裡正在爭取省級先進的榮譽,若此時出現大規模討飯現象,恐怕會對評選造成嚴重影響。」
王福年憨厚一笑,回應道:「我當時哪想到這麼多,只是覺得討飯這事兒傷自尊,咱有手有腳,再大的災也能挺過去。老話說得好,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嘛。」
「你說得對,信心比金子還珍貴。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團結一心,這場抗洪救災戰役我們必勝無疑。」胡歆琰堅定地鼓勵。
兩人相視一笑,繼續騎行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車輪碾過的痕跡如同兩條並行的詩行,記錄著他們共同奮鬥的足跡。
於是,他一邊緊急動員大家上山採挖野菜,一邊四處奔波,試圖從周邊受災較輕的大隊借糧應急。然而,災難面前,各村自顧尚且不暇,能勻出的糧食杯水車薪,難以解小王莊的燃眉之急。
「這火燒眉毛的關頭,遠水哪能救得了近火!」王福年暗自嘆道,決定親自赴縣裡找相關部門求援。他跨上那輛老舊的自行車,剛要蹬動踏板,就見王二富急匆匆跑來,喊道:「福年書記,出大事了!」
「二富,別慌,慢慢說。」王福年穩住心神,安撫著同樣焦急的王二富。
「村裡的幾個老輩,帶著一大幫人要去外面要飯了!」王二富喘著粗氣,話音里滿是驚惶。
王福年一聽,臉色瞬間陰沉下來:「這哪成啊!咱們大隊好些年沒出過要飯的了!人在哪?」
「已經到村口了!」王二富答得飛快。
「走,趕緊去攔住他們,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出去丟這份臉,更不能給其他地方添亂!」王福年果斷推車,與王二富一道朝村口疾奔而去。
小王莊村口,一眾人等早已整裝待發,三十多口子,拖家帶口,手持木棍,捧著破碗,一副外出乞討的模樣。
人群中,一個母親正在教孩子如何扮可憐,以便討得他人同情。「娃,把頭髮弄得蓬鬆些,臉上抹點泥巴,髒兮兮的才有人給口吃的。」聽著這令人心酸的話語,王福年心頭一緊,迅速放下自行車,衝進人群。
「鄉親們,聽我說句話!」王福年語氣溫和而堅決,努力穩住陣腳。
「福年書記,我們也是沒法子啊,總不能在家等著餓吧。」一位老者應聲道,他是王守成,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輩,王福年按輩分還要尊稱一聲「叔公」。
王福年走近王守成,輕聲喚道:「守成叔公,您這麼大歲數,怎忍心去風餐露宿、沿街乞討?再說,您這一身老骨頭,受得了嗎?」
王守成眼眶泛紅,指了指身後幾個孫子孫女:「福年啊,實屬無奈啊!家裡人多,連野菜都搶不過人家,我這把老骨頭倒不怕,閉眼蹬腿就解脫了。可孩子們怎麼辦?」他的話引起周圍人的共鳴,大家紛紛點頭附和,場面一時悲涼而壓抑。
看著這些即將背井離鄉、拋卻尊嚴只為求一口食的鄉親,王福年心如刀絞。他知道,他們何嘗願意如此,只是生活所迫,無路可走。但作為新任大隊書記,他明白討飯不是長久之計,不僅有損小王莊的形象,更會給各地方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鄉親們,如果你們還信得過我王福年,就請再等一天,我再上縣裡跑一趟。要是我明天還拿不到救濟糧,你們再出去討飯也不遲。」王福年話語鏗鏘,目光堅定地掃過每一個人,那眼神里充滿了決心與擔當。
他對王守成鄭重其事地說:「守成叔公,您得等我回來,一定要等我回來。」
隨後,王福年與王二富再次踏上進城之路。
騎行約五公里時,前方塵土飛揚,一輛滿載糧食的拖拉機正疾馳而來。
車上還坐著一位熟悉的身影——胡歆琰,那位始終關注災情、跟蹤報導的女記者。
數日的奔波讓她消瘦了許多,但雙眼依舊炯炯有神,見到王福年,她立刻示意司機停車。
兩人相見,無需過多寒暄,目光交匯處,既有共克時艱的默契,又有彼此關心的情愫。胡歆琰簡明扼要地解釋:「縣裡了解到你們大隊受災最嚴重,儘管救濟糧還未到位,但縣裡特批了一批儲備糧給你們。我知道後主動申請隨車報導,所以這就來了。」
「感謝,感謝,感謝所有關心我們的人,也謝謝你,歆琰。」王福年看著那一車滿滿的糧食,心中湧起無盡的喜悅與感激。他知道,這些糧食足以支撐鄉親們度過接下來的一周,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小王莊。
「跟我客氣什麼,快回去吧,把糧食儘快分發到鄉親們手裡,別讓他們等急了。」胡歆琰微笑著催促。
「好,這就走!」王福年應聲,心中已迫不及待想要將這份希望帶回村莊,他知道,那頭,有一群淳樸善良的鄉親正翹首以盼。
王福年胸中迴蕩著古人那句「手有餘糧,心中不慌」,此刻,這八個字仿佛化作一股力量,讓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底氣十足。
車隊緩緩行進一公里有餘,抵達齊家河大隊,不料拖拉機深陷泥沼,無法動彈。詢問之下,司機師傅坦言短時間內難以修復。王福年當機立斷,決定與胡歆琰先行回村召集人手前來救援。
「二富,我騎著自行車送胡記者回去,幫師傅修車的時候,一定要看好糧食,出不得半點差錯。」王福年嚴肅叮囑王二富,確保糧食安全無虞。
歸途中,王福年首先誠摯地向胡歆琰致歉,因忙於抗災未能出席其生日聚會,言語間流露出深深的遺憾。
接著,他詳細講述起這幾日小王莊的艱難處境:洪水肆虐、家園受損、村民自救、重建家園,以及今日村口險些上演的「討飯風波」。胡歆琰全神貫注地聆聽,深知這些生動素材將是她筆下最真實、最動人的篇章。
「福年,你阻止鄉親們外出討飯,決策非常正確。」胡歆琰贊同道,「今年縣裡正在爭取省級先進的榮譽,若此時出現大規模討飯現象,恐怕會對評選造成嚴重影響。」
王福年憨厚一笑,回應道:「我當時哪想到這麼多,只是覺得討飯這事兒傷自尊,咱有手有腳,再大的災也能挺過去。老話說得好,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嘛。」
「你說得對,信心比金子還珍貴。只要我們方法得當,團結一心,這場抗洪救災戰役我們必勝無疑。」胡歆琰堅定地鼓勵。
兩人相視一笑,繼續騎行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車輪碾過的痕跡如同兩條並行的詩行,記錄著他們共同奮鬥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