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叔,我接受
次日清晨,晨曦微露,洪水終於漸次退去,留下一片狼藉的小王莊。浩蕩的洪流轟然而至,又淒涼離去,留下殘破的村莊,房屋東倒西歪,殘垣斷壁,圍牆傾頹,老樹折腰,村中小徑更是坑坑窪窪,滿目瘡痍。
此刻,首要之務便是修復破損房屋、道路,清理淤泥,讓鄉親們能夠早日回歸家園,重啟生產生活。
在王福年帶領男丁們投入房屋翻修與道路修復的浩大工程,婦女主任王蘭花則組織起村裡的婦女們,手持掃帚、鐵鍬,沿街清掃,洗刷污泥。經過兩天的辛勤勞動,儘管小王莊尚未恢復往昔飛鳥翔集、雞鴨和鳴的田園風光,但至少已能為村民們提供基本的居住條件,抵擋風雨侵襲。
然而,最為棘手的問題在於村民們口糧短缺。洪水侵襲之下,家家戶戶米缸幾近見底,部分家庭甚至面臨斷炊之虞。
無奈之下,村民們紛紛上山採挖野菜充飢,起初還能在周邊山頭覓得一些,但隨著挖掘範圍擴大,附近山野的野菜幾乎被搜刮殆盡,有人不得不跨過邊界,到鄰近大隊的山頭繼續尋覓。
王福年作為村裡的主心骨,目睹這一切,心中焦灼萬分。他們已將災情上報,申請救濟糧款,然而至今未見任何物資。
他連續幾日奔波於公社,卻始終兩手空空而歸。公社領導反饋,上級正竭力籌集賑災物資,只是尚無確切消息。
王福年在大隊部門口悶坐抽菸,但始終堅信能夠挺過難關。然而此刻,他最掛念的仍是鄉親們的吃飯問題,「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他懊悔自己未在洪水來臨前做好充足的防範措施,保護好糧食等重要生活物資,不禁自責——反應不及從前敏捷。
不遠處,王有德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泥濘的道路,徑直走向大隊部——那座承載著無數決策與希望的簡陋建築。
他心中滿載著對未來的憂慮與對過去的感慨,目光投向大隊部門口,只見王福年正蹲在那裡,眉頭緊鎖,仿佛在與無形的難題進行無聲的較量。
王有德輕輕咳嗽一聲,喚道:「福年」,王福年聞聲抬頭,見是老書記,忙起身迎上前去。王有德也步履略顯沉重地走到他身邊,兩人並肩站在門口,凝望著眼前這片亟待覆蘇的土地。
「福年啊,這場災難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也看到了你的成長。」王有德語重心長地開口,歲月在他臉上刻下的皺紋此刻仿佛更深了,每一絲紋路都訴說著對小王莊的深深牽掛,「你這次在抗災和救災重建中的表現,叔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你處處為鄉親們著想,做事考慮周全,這讓我深感欣慰。」
王有德停頓片刻,目光轉向手中的牛皮紙袋。
那裡面裝著象徵權力與責任的大隊公章和厚厚的帳本。
他繼續道:「叔琢磨著,是時候把這些東西交給你了,算是我們之間一個正式的最後交接。」
王福年聞言,神情微微一變,連忙擺手道:「叔,您可別這麼說。我還是年輕,很多事還需要您幫襯。公章和帳本,還是您保管穩妥。」
王有德輕輕拍了拍王福年的肩膀,眼神中透出堅定的光芒:「福年,經歷過這次事件,叔堅信你完全具備了接過這個擔子的能力。原本我還想著再等等,等你更成熟些,但現在看來,時機已然成熟。這不是叔急於卸下重擔,而是真心認為你能夠引領鄉親們走出困境,邁向更好的未來。」
王有德的話音落下,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微妙的沉默。
他內心深處泛起一陣隱痛,那並非源自即將交出手中權力的失落,而是對自己在糧荒危機中未能及時找到妥善解決方案的自責。
他深知,自己差點讓小王莊陷入更深的困厄,這種痛楚比任何物質的失去都要來得沉重。
王福年凝視著老書記眼中閃爍的光芒,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期待。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語氣中滿是敬仰與感激:「那好吧,叔,我接受。我代鄉親們,也謝謝您這些年來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您的辛勞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夕陽的餘暉灑在兩人身上,他們的身影交織在一起,如同兩代人共同守護小王莊的信念與力量。這一刻,不僅是公章與帳本的交接,更是小王莊未來希望的傳承,是老一輩對新一代的託付,是責任與使命的接力,更是對鄉親們利益始終如一堅守的承諾……
夜幕降臨,小王莊沉浸在靜謐之中,只有幾盞煤油燈在各家窗口搖曳,映照著村民忙碌的身影。
王福年提筆給遠在BJ的吳建東寫信,告知最近自己的最近經歷和大隊面臨的困境,期盼能得到吳建東的建議。
他在信末特意添上一句:「期待您的回信。」
為何如此強調期待回信呢?
原來,王福年之前寄給吳建東的第一封信,至今仍未收到回復,心中不免有些焦慮。
此刻,首要之務便是修復破損房屋、道路,清理淤泥,讓鄉親們能夠早日回歸家園,重啟生產生活。
在王福年帶領男丁們投入房屋翻修與道路修復的浩大工程,婦女主任王蘭花則組織起村裡的婦女們,手持掃帚、鐵鍬,沿街清掃,洗刷污泥。經過兩天的辛勤勞動,儘管小王莊尚未恢復往昔飛鳥翔集、雞鴨和鳴的田園風光,但至少已能為村民們提供基本的居住條件,抵擋風雨侵襲。
然而,最為棘手的問題在於村民們口糧短缺。洪水侵襲之下,家家戶戶米缸幾近見底,部分家庭甚至面臨斷炊之虞。
無奈之下,村民們紛紛上山採挖野菜充飢,起初還能在周邊山頭覓得一些,但隨著挖掘範圍擴大,附近山野的野菜幾乎被搜刮殆盡,有人不得不跨過邊界,到鄰近大隊的山頭繼續尋覓。
王福年作為村裡的主心骨,目睹這一切,心中焦灼萬分。他們已將災情上報,申請救濟糧款,然而至今未見任何物資。
他連續幾日奔波於公社,卻始終兩手空空而歸。公社領導反饋,上級正竭力籌集賑災物資,只是尚無確切消息。
王福年在大隊部門口悶坐抽菸,但始終堅信能夠挺過難關。然而此刻,他最掛念的仍是鄉親們的吃飯問題,「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他懊悔自己未在洪水來臨前做好充足的防範措施,保護好糧食等重要生活物資,不禁自責——反應不及從前敏捷。
不遠處,王有德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泥濘的道路,徑直走向大隊部——那座承載著無數決策與希望的簡陋建築。
他心中滿載著對未來的憂慮與對過去的感慨,目光投向大隊部門口,只見王福年正蹲在那裡,眉頭緊鎖,仿佛在與無形的難題進行無聲的較量。
王有德輕輕咳嗽一聲,喚道:「福年」,王福年聞聲抬頭,見是老書記,忙起身迎上前去。王有德也步履略顯沉重地走到他身邊,兩人並肩站在門口,凝望著眼前這片亟待覆蘇的土地。
「福年啊,這場災難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也看到了你的成長。」王有德語重心長地開口,歲月在他臉上刻下的皺紋此刻仿佛更深了,每一絲紋路都訴說著對小王莊的深深牽掛,「你這次在抗災和救災重建中的表現,叔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你處處為鄉親們著想,做事考慮周全,這讓我深感欣慰。」
王有德停頓片刻,目光轉向手中的牛皮紙袋。
那裡面裝著象徵權力與責任的大隊公章和厚厚的帳本。
他繼續道:「叔琢磨著,是時候把這些東西交給你了,算是我們之間一個正式的最後交接。」
王福年聞言,神情微微一變,連忙擺手道:「叔,您可別這麼說。我還是年輕,很多事還需要您幫襯。公章和帳本,還是您保管穩妥。」
王有德輕輕拍了拍王福年的肩膀,眼神中透出堅定的光芒:「福年,經歷過這次事件,叔堅信你完全具備了接過這個擔子的能力。原本我還想著再等等,等你更成熟些,但現在看來,時機已然成熟。這不是叔急於卸下重擔,而是真心認為你能夠引領鄉親們走出困境,邁向更好的未來。」
王有德的話音落下,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微妙的沉默。
他內心深處泛起一陣隱痛,那並非源自即將交出手中權力的失落,而是對自己在糧荒危機中未能及時找到妥善解決方案的自責。
他深知,自己差點讓小王莊陷入更深的困厄,這種痛楚比任何物質的失去都要來得沉重。
王福年凝視著老書記眼中閃爍的光芒,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期待。
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語氣中滿是敬仰與感激:「那好吧,叔,我接受。我代鄉親們,也謝謝您這些年來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您的辛勞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夕陽的餘暉灑在兩人身上,他們的身影交織在一起,如同兩代人共同守護小王莊的信念與力量。這一刻,不僅是公章與帳本的交接,更是小王莊未來希望的傳承,是老一輩對新一代的託付,是責任與使命的接力,更是對鄉親們利益始終如一堅守的承諾……
夜幕降臨,小王莊沉浸在靜謐之中,只有幾盞煤油燈在各家窗口搖曳,映照著村民忙碌的身影。
王福年提筆給遠在BJ的吳建東寫信,告知最近自己的最近經歷和大隊面臨的困境,期盼能得到吳建東的建議。
他在信末特意添上一句:「期待您的回信。」
為何如此強調期待回信呢?
原來,王福年之前寄給吳建東的第一封信,至今仍未收到回復,心中不免有些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