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胡畫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天的探訪探了個寂寞,張煒有些心不甘。

  生機勃勃的鄉村是很難阻擋城市的碾壓,城市一邊將農村吞食,一邊將一種病態的文化傳播給他們,他們身處城市一隅,看似還保存原有的文化,實則除了面熟外,其他都被水泥森林所遮擋,變得支離破碎。年輕人適應很快,老人們則感覺鄉村的靈魂盡失,自己的靈魂也難以找回,鄉村的人們處於一個平線上,誰家有何變化,有何事情,大家相互知曉,一家有難,大家也會相互支援,這種人情社會使鄉村更宜包團。而城市,關上大門,各家自成系統,有時對門或一個樓道也不全認識。但城市卻是人們追求的彼岸,從哲學角度,雙方都可抵達,而永遠不可能一體化發展,兩個不同的圓,可以有交集,而無法相互替代,曹家糖坊不管歷史上有多風光,但現實中,它已成為城市前進的阻礙,必須無情的拆掉,將它的歷史隔斷,重新編篡新的史志。

  早晨,吃罷早餐,張煒決定去辦公室走一遭,長期遊蕩在外,終究要回來看看。他先來到創作室里,小胡也在,看來英雄相見略同。小胡特意喊住他,將一個請柬遞給他,原來周末在四樓的展覽館,他要舉辦個人的畫展,一個人的新生開始了,張煒激動的給了小胡一個大大的擁抱,「兄弟,需要我做什麼?儘管說話,我絕無二話。」他知道,要辦一次畫展的確不易,選畫、裱畫、分類、布展、邀請領導,客人,記者參加。講話,發言,最後留念,吃飯。如遇買主,還可乘機將畫作銷出。「你什麼也不用忙,到時參加就行。」小胡看來胸有成竹。「到時,你用相機多拍些照片即可。」「好的,那小菜一碟。」創作室是人員最多的,專業作家三人,畫家三人嗎,其它兩人。既然創作室有事,大家也不好推辭,也想乘機聚聚,以示交流。張副局長是縣文化旅遊局的副局長,由群藝館長提任後,一直兼任著館長。按他自己的說法,自己年紀大了,捨不得兄弟姊妹,實則他與新任局長不和,除了班子會參加外,就一直待在群眾藝術館的辦公室。悶了,就回家養養他的鴿子。每天早晨,他都要按時將鴿放飛,之後,牽著他的松獅狗,在院子裡轉幾圈,好像領導視察。張煒到張局長辦公室報了個到,簡單匯報了曹家糖坊之事,隨後又各科室轉了一下,大家客套一番,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了。

  小胡的畫展,名曰《四季》,他以獨特的視角,給東信的四季賦予新的內容和希望,啟發了人們的幻想。東信,北方的小城,四季分明,卻無多少特色,東信以鴨梨出名,人們習慣於將樹的四季當成東信的四季。實際上,梨園的四季只能代表其特色的部分。春花夏葉秋果冬雪,一棵的四季就是一棵樹,讓它代表一個地方,還真有些勉為其難。

  小胡的畫展十分成功,受到省市來賓的高度評價,他用寫實兼寫意並用的手法,將一個小城的四季給闡釋的淋漓盡致,讓人感到震撼、震驚。一個人絕望後的轉變。對生活充滿深層次的嚮往,這是將生命的色彩用獨特的筆調重新勾畫。又重新展示給大家。四季不是簡單的分裂,而是一個不斷豐富,不斷成長,不斷捨棄的過程,這是一個人生命的四季,一座城市成長的四季。小胡思緒放開,大開大合,用墨大膽,色調線條質樸高雅,簡單奔放。其中一張畫,讓張煒大為震驚,一位美麗的少女,左右兩張臉,向兩邊驚喜地瞧著,題目竟是《生命》,一個人,兩張臉,這是人生命的兩面,現實與未來,希望與絕望,驚喜和憂傷,沉思和頓悟,修行和開化。年輕與老去,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方面,理解不同的意義。猶如一千個人會看到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晚上,張煒將今天所拍的照片,編輯整理好,發給了小胡,並點了一個大大的贊。又討好般地說:「今天無論如何也要請你一頓,你今天讓我刮目相看。」小胡一會兒就回了微信:「找一個清靜的地方,我們好好的聊一下,我也正好聽一下你的意見。」張煒將地方選在一個茶餐廳,這裡氣氛典雅,寧靜,沒有飯店的喧囂,人們喝茶為主,如果想吃飯,喝酒,也是紅酒牛排,外加簡單的小菜。小胡如約而至,今天特意穿了一件紅色的T恤。他羞澀的走進雅間,臉上的興奮還沒褪去,「張煒,我今天要感謝你,如果沒有你不斷的鼓勵和鞭策,我斷然沒有今天的新生。我要用第一杯酒來謝謝你」。張煒端起高腳杯,兩人「當」地一碰,就一仰頭幹了。「小胡,你今天的畫我一張張全部看了個遍,每一張都是你對生命的吶喊和對人生的理解,你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生命原來如此美好,如同四季的花朵,開在心裡,永不凋謝。」小胡說:「沒有你記得那麼深奧,生命最簡單地就是活著,認真地活著,只有活著才能走進豐富,理解生命的真諦,只有活著,才能不斷走出自我,實現無我,真我。我本死去,卻又新生,既然新生,又為何不活得精彩?」張煒道:「聽君之言,受益匪淺,人的生命是一個不斷揚棄的過程,只有不斷新生,才能鳳凰一樣涅槃。」小胡還故作神秘地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今天所有展出的畫作,省城一家展館願以200萬價格收購,我將那幅《生命》給你留了下來。如果錢到後,我該如何處理這200萬?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張煒驚訝地說:「200萬元,不是一個小數目,依我之見,100萬元捐出,100萬元家用。捐出是讓更多的孩子追求藝術,家用是這幾年太苦太悶了,需要更換一下環境。」「我的意見沒有考慮自己,我想都捐給縣一中,成立一所藝術學校。」張煒說道:「具體怎麼定,你自己拿主意。」兩人繼續說了很長時間的藝術,一個小地方,兩個趣味相同的人,一起談論藝術人生,是少有的。

  晚上躺在床上,張煒思考著,鮮花是生命,果實是生命,種子是生命,樹木更是生命,那生命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我的生命又該如何呢?他又陷入哲學的追問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