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夕陽掛在西山,最後一抹金色的餘暉灑向屋脊,擁抱住睏倦的花貓,它正聳拉著腦袋,做著無人知曉的夢。胡友明回到縣衙,站在長廊前,看向絢爛的晚霞,感嘆白雲蒼狗,世事無常,不覺濕了眼角。俄頃間暮色低垂,煙鎖重樓,胡友明一聲長嘆,命令掌燈,連夜提審朱昭。

  朱昭跪在堂下,大聲喊冤,堅稱遭到趙世良的陷害。據朱昭說,趙世良最近一年裡,隔不了三五天時間就要往他家跑一趟。他父親朱桂每次都好酒好肉招待,臨走時還送他百十個銅錢。朱昭有些不耐煩,勸父親別再搭理趙世良。可朱桂是個老好人,不願得罪趙世良,依舊接待如常。誰知趙世良越發不要臉,前些天又來到家裡。那天恰好父親朱桂帶著哥哥朱端拜訪朋友去了,僅剩朱昭一人在家。朱昭沒好氣,不準備酒肉,離開時也不曾給他一文錢好處。因此,被趙世良懷恨在心。今天早上,朱昭進城來聽戲,剛好遇到趙世良,被他無故打了一通不說,還被他綁在家裡,關了半晌,又給送到了縣衙。

  朱昭說完,胡友明便已料著七八分原委。他知道朱桂一向樂善好施,凡是衙役出城辦差,往來經過他家莊上,前去討口水的,他從來不讓人空手離開。因此這些衙役都喜歡到他家去。胡友明捻著鬍子,有了主意,正要問詢趙衙役,見烏師爺使眼色,心下疑慮,便退回內堂去了。

  胡友明呷口茶,問道:「這個案子,師爺看來可是有什麼不妥當?」

  烏師爺捋著鬍鬚問:「不知老爺想要怎麼個審法?」

  「朱昭說得真切,我看多半是姓趙的誣告。」

  「若是如此審,那便不妥了。」

  「這是為何?」

  「老爺,您上任本縣知縣已有半年時間,有沒有想過朝廷為何會把您派來這個偏僻之地?」

  「上任知縣孫樹英勾結長毛,欲圖不軌,導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本縣到此,當務之急自然是保境安民,使百姓休養生息。」

  烏師爺笑著搖搖頭,「我朝幅員遼闊,人口四萬萬,哪年沒幾場饑荒、洪水的,餓死萬兒八千小民,算不了什麼。」

  「那是為清丈田畝,查處隱匿人口,為朝廷徵收稅銀?」

  烏師爺還是搖頭,「整個寧遠府,一年的稅銀不過十萬兩,朝廷不差這點錢。」

  「師爺有話不妨直說。」胡友明面露慍色,放下茶盞。

  烏師爺微微含笑,一字一頓道:「改土歸流。」

  胡知縣一聽,心中駭然。從順治年間官兵正式占據四川算起,到當下的兩百多年間,寧遠府施行的一直是「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知府一職由張氏世襲,下轄豐海、邗水、曲安、南溪和唐留五個縣,知縣分別由本地豪族蘭、鄭、景、孫、馬五家世襲。除了這六家,還有一個豪族便是世代守著棲雲山的苗家,靠著祖傳秘方在雲霧繚繞的大山里製作茶葉,其中最好的叫作「雲頂芽」,是只有宮裡才能享用的貢品,次好的叫作「雲下綠」,在四川一帶極受追捧,一兩茶葉價比十兩銀子。以上這七大望族便是寧遠府赫赫有名的「五縣七姓」,橫行鄉里,富甲一方。本地百姓都說,只知道寧遠府有七大姓,不知道有朝廷。為剷除這些世家大族,維護朝廷法度,雍正朝的時候曾大力推行「改土歸流」這一國策,試圖以朝廷任命的流官逐步取代土官。可改革阻力遠超想像,加之戰事不斷,最後都不了了之。今年年初時孫家突然被滅族,朝廷第一時間就把胡友明給派了過來。他起初還以為只是尋常任命,經烏師爺提醒,若朝廷真的有改土歸流的意思,那自己豈不稀里糊塗地成了他們投石問路扔出來的一枚石頭。做得好了,驚起浪花來,加官進爵不在話下;可一旦做得不好,得罪了六大姓,自己能否活著走出南溪縣都未可知。想到此處,胡友明嚇出一身冷汗。

  「可改土歸流與這事有什麼牽連?」胡友明十分不解。

  「朱家的背後就是這些豪門大族,我們要殺雞儆猴,把態度表給所有人看到,無論是這些仗勢欺人的豪強,還是隔岸觀火的總督府,都得知道我們的決心。」烏師爺捻著花白鬍子道,「況且,同在一個縣衙辦差,講究的就是和光同塵。衙役們雖說是賤民,但畢竟代表縣衙行事,往小了說,他們是縣衙的爪牙,往大了說,他們是朝廷的威嚴。日後老爺想要緝捕逃犯,約束那些豪門大族,也全指望著他們拼死力!若此刻因為一個朱桂把這些衙役都得罪了,以後誰還肯替老爺您拼命?差事沒人做,到頭來耽誤的還不是大人您自己的前程!」

  胡友明沉默不語。

  烏師爺接著說:「今日之事,不如順水推舟,做成個鐵案,上報朝廷。一來是老爺您勤政,明察秋毫,這麼快就抓到了逆賊。二來,收買了眾衙役的心,日後也好驅使。」


  「好是好,只是冤屈了朱桂一家。」胡友明於心不忍。

  「老爺您是菩薩心腸。可如今是什麼世道?冤屈之人何止千千萬!只怪朱桂命中有此一劫,更不該他教子無方,無端得罪了朝廷。」

  胡友明猶豫不定,回到堂上,又胡亂問了幾句,便草草退堂。

  回到家裡後,妻子蘇氏見丈夫怏怏不樂,問他緣由。胡友明把朱桂一案仔仔細細講給妻子聽,話里話外,都是同情,有還他清白的意思。蘇氏聽完,把粉嘟嘟的女兒一把塞進丈夫懷裡,道:「你憐惜朱桂一家,就不憐惜自己的女兒嗎?」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胡友明疑惑地看著妻子。

  「你想想上任知縣孫樹英是怎麼死得!就因為給石達開送了銀子,全族一百多口人,一刀一個,全丟了腦袋,連三歲的娃娃都沒放過。朝廷這麼做的意思很明顯,殺雞儆猴,造反這事,凡挨著的,沒一個好下場。你今日覺得朱桂冤枉,甘冒風險把他放了,可誰敢保證朱家就一定能永遠老實本分?若有朝一日他真的造反了,朝廷追查下來,到時你百口莫辯!」蘇氏說完,已經抹起眼淚來,「我知道你心善,可總該為女兒想想。」

  胡友明只是嘆氣。

  第二天繼續審訊,朱昭依舊喊冤不停,堅決不肯招供。胡友明焦躁,心裡一橫,喝道:「你姓朱,怕不是還做著前朝的夢。用刑!」

  衙役隨即取來夾棍,套在朱昭腿上,只一用力,一陣劇痛襲來,朱昭慘叫不斷。衙役繼續用力,朱昭招架不住,竟然昏死過去。胡友明擺擺手,兩個衙役上前,把朱昭拖回牢里。

  接著提審朱端。朱端也是不斷喊冤,聲稱對此事一無所知。一番刑具下來,全身被打得皮開肉綻,依舊嘴硬,不肯招供。

  眼看衙役輪番用刑,朱端、朱昭兄弟倆渾身上下沒一塊好肉,但就是不肯承認窩藏髮匪。胡友明愈發遲疑起來,心中忐忑不安。這時烏師爺勸道:「我聽說朱桂這人極其懦弱,平日裡家人殺雞他都要避著,一眼不敢看。下次再審訊時,索性就讓衙役押著他,在一旁看著兒子怎麼受刑,見到那生不如死的慘狀,不怕他不招。」

  兩人商量已定,立刻把朱昭提上堂來,二話不說,先上了夾棍。趙衙役發狠,只聽「咔嚓」一聲,朱昭的兩條小腿已經斷了,青色的骨頭從皮肉里露出來。在一旁的朱桂大叫一聲「兒啊!」撲通跪倒在地,老淚縱橫,「我招,全都招,求求各位老爺,別再折磨我兒子了。」

  書吏寫了供狀,朱桂顫顫巍巍地按下手印。朱端、朱昭此刻也是一心求死,全都順著烏師爺的意思招供。朱昭承認曾收留了一個快要餓死的長毛,他不清楚那長毛來歷,見他可憐,就收留在家。後來,官府追查的嚴了,就打發他走,眼下也不知道他跑去了哪裡。

  烏師爺盤算一圈,覺得沒有紕漏,便把供詞呈給胡友明。胡友明端詳半天,長吁短嘆,著人把案卷呈報寧遠府,送到通判何仕明手裡。

  何仕明接過卷宗,看過後直搖頭,拿不定主意,前來請示知府張貴元。張貴元看過後,也疑惑不解。他和胡友明有幾分交情,知道胡友明是進士出身,一向有賢名,怎麼結案文書寫得漏洞百出。且不說長毛如何能躲過守城士兵層層盤查,竟然大咧咧地逃進城去,即便他成功進了城,難道不應該躲藏隱匿起來?怎麼敢光天化日之下在城裡與朱昭閒逛,輕易讓人看見?

  張貴元思忖半天,揣度出胡友明的用意:他明知朱桂冤枉,卻又不敢直接釋放他,才故意留下這許多破綻,指望著府里來搭救。好你一個胡友明,倒把自己摘得乾淨!

  張貴元提筆就要駁回重審,卻被何仕明攔住道:「依我看,不如就讓這冤案先爛下去。」

  張貴元疑惑不解。何仕明笑道:「去年孫家一倒,朝廷就迫不及待派個流官來當知縣,瞅著朝廷的意思,怕是要對我們這些土官下手了。」

  張貴元沉吟半天,道,「何兄的意思是,索性讓胡友明先鑄成大錯,我們趁機捏著他的把柄?」

  何仕明笑道:「知府英明。到那時,胡友明再想做什麼,還不得先看您的眼色。他要是不聽話,我們就把這事抖落出來,到時他胡友明怕是逃不過這牢獄之災了。藉此也讓朝廷掂量掂量,寧遠府到底是誰說了算。」

  張貴元狐疑不定。何仕明說得確實是個好計策,但年初孫家被滅族時的慘狀已經讓他的良心備受譴責,加之,他和胡友明畢竟有點交情,有意提醒他,遂思慮再三,還是提筆,將案卷駁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