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房源
星期天休息,原野熊二說就要離開學校了,還沒有在燕京好好玩過。
正好張旭也想出去去轉轉,兩人就找系裡的老師借了兩輛自行車在二環內閒逛。
廣場、故宮、博物館,還去看了教員紀念堂。
冬季的燕京,騎自行車遊玩,冷是真冷。
半天時間,張旭就冷的哆嗦,鼻子吹的通紅,一個勁的流鼻涕。
原野熊二穿的厚,沒感到多冷,玩的興致勃勃。
「原野君,咱們先去友誼商店看看。」
中午吃了一頓熱乎乎的午飯,身上有了熱乎氣,張旭不想再這麼冷颼颼的瞎逛。
乾脆拉著原野熊二去了友誼商店。
兜里有錢,心裡不慌。
到了友誼商店門口,兩人就被攔住不讓進。
兩個東方面孔的人走在一起,門衛以為是兩個國人,不讓他們進。
「請出示護照!」
張旭哪有護照,原野熊二倒是有,可他能進,張旭進不去。
問了一下,原來只有外國人和出國人員能進,每護照有外匯券都不讓進。
友誼商店不讓進,張旭和原野熊二轉頭直奔華僑商店。
在西單商場張旭找到了華僑商店。
這裡不要護照,有外匯券和華僑券就能進。
拿著外匯券,張旭和原野熊二進了華僑商店。
裡面面積挺大,櫃檯中擺著琳琅滿目的商品。
張旭終於在這裡找到一絲久違的現代氣息。
一圈看下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貴。
東西的價格翻著背的漲。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在國內各種緊俏商品實行計劃經濟的時候,在這裡可以不受限制的買賣,價格高才正常。
張旭自己買了一件羽絨服,一條毛褲,一雙皮鞋。
給楊紅梅、張遠和張媛一人買了一件毛衣,一雙皮鞋。
又買了兩台收音機,一台給家裡郵回去,一台自己用。
此時,他看什麼都想買。
最後沒忍住又買了三塊手錶,給兩個姐姐和張遠。
沒辦法,外面商店買什麼都要票,這裡不要。
直到把1000元的外匯券全部花光,張旭才依依不捨離開。
給家裡的東西讓華僑商店打好包,馱著又去了趟郵局郵寄。
穿上羽絨服,在寒風中騎自行車就沒那麼冷。
張旭和原野熊二兩個一路看一路玩,順著安定門東大街,來到了國子監片區。
原野熊二想要看看華國古代大學生上課的地方,張旭只好陪著。
轉了一圈,張旭想起後世這一片的四合院幾乎全部得以保留,是燕京重點的胡同文化區。
能在這裡買一套四合院的話,既不會面臨拆遷的風險,還有極大的升值空間。
出了國子監,張旭找到胡同口的公共電話點。
見裡面守電話的是個老頭,便開口問道,「大爺,跟您打聽點事。」
老頭看了看張旭,見是一個儀表堂堂,高高大大的小伙子,答應道:「什麼事?」
「您這片有往外兌房子的嗎?」
「喲,你還真問著了,這一片就沒有我不熟的」
老頭得意的晃了晃腦袋,說道。
張旭一聽,連忙笑道:「您給說說唄,有賣的沒?我想買一套。」
老頭笑眯眯的,聽到張旭說要買,不由狐疑的看著他。
「小子,這房子可不便宜,可別逗我。」
「哪能啊大爺,我是真想買。您看我的證件,燕京大學的,不能騙您。」
感覺老頭可能知道房源,張旭趕忙掏出學生證,遞給老頭。
老頭接過去,翻開學生證對著照片,確定眼前的小伙就是照片上的人,才把學生證還給張旭。
「原來是燕京大學的學生啊。學生都有錢買房子,現在的大學生不得了啊。」
老頭又是一陣感慨。
「大爺,您說說唄,誰家想賣。」
「前陣子,收音機里說,老百姓可以私人建房,買房,可真能買的起房子的不多哦。」
張旭越是問的急,老頭越是顧左右而言它。
張旭知道自己還是問的急了。
這老頭的年紀在六十上下,守著這片的公用電話,一看就是八面玲瓏的人。
雖然國家允許買賣房子,可沒有房屋中介,買和賣都是在人托人,慢慢打聽。
聽老頭話的意思,肯定是知道賣房信息,所以想賺點中介費。
想到這裡,張旭直接把話挑明,「大爺,真要是有好房子,到時候肯定少不了您的好處。」
「小子,這話我愛聽。」
老頭笑了笑,點點頭,道:「買成了,我要50塊介紹費。」
「沒問題,只要買成了,少不了您的。」
張旭毫不遲疑就答應。
「不過,小子。這房的價格可不低,你可別拿不出錢。」
「您先說說,我要買不起,也給您10元信息費,這總成了吧。」
不就是要錢嘛,只要確實有這麼回事,幾十塊錢的介紹費,張旭真就不在乎。
能在國子監這個區域,只要買成功,那就是賺,就沒有虧錢的可能。
「行,小子。你局氣我也不含糊。」
老頭收了笑臉,正色道。
「這胡同里,有一家老兩口,兒子早年去了國外,現在想把老兩口接出去。以後就不再回來了,所以想把現在住的房子賣了。」
老頭開始說正題了。
「不過,那房子是套四合院,面積有300平左右,賣主要1萬塊呢。」
說到這時,老頭一直盯著張旭,看他臉色變化。
「這個價格確實貴了點,我先看看房子嗎?」
1萬塊買套300平的四合院,簡直血賺。
聽到有這種好事,張旭心裡簡直樂瘋了。
不過,也不能當冤大頭,肯定要看看房子再講講價,能便宜當然要便宜點買。
「沒問題,不過我要和賣主先說一聲。這樣吧,明天你有時間的話,還是這個時候,你到這裡來找我,我給你回信。」
「那就這麼定了。」
和老頭約好時間,又閒聊了幾句。
這時候張旭才知道老頭叫孫德才,以前在舊社會幹的就是拉房纖的。
那時候買賣房子的中介費,固定收5%,買主3%賣主2%。
解放後,罪大惡極的被餵了花生米。
罪小的收歸換房站管理。
現在國家允許買賣私房,孫德才這才敢利用房子信息,賺去中介費。
正好張旭也想出去去轉轉,兩人就找系裡的老師借了兩輛自行車在二環內閒逛。
廣場、故宮、博物館,還去看了教員紀念堂。
冬季的燕京,騎自行車遊玩,冷是真冷。
半天時間,張旭就冷的哆嗦,鼻子吹的通紅,一個勁的流鼻涕。
原野熊二穿的厚,沒感到多冷,玩的興致勃勃。
「原野君,咱們先去友誼商店看看。」
中午吃了一頓熱乎乎的午飯,身上有了熱乎氣,張旭不想再這麼冷颼颼的瞎逛。
乾脆拉著原野熊二去了友誼商店。
兜里有錢,心裡不慌。
到了友誼商店門口,兩人就被攔住不讓進。
兩個東方面孔的人走在一起,門衛以為是兩個國人,不讓他們進。
「請出示護照!」
張旭哪有護照,原野熊二倒是有,可他能進,張旭進不去。
問了一下,原來只有外國人和出國人員能進,每護照有外匯券都不讓進。
友誼商店不讓進,張旭和原野熊二轉頭直奔華僑商店。
在西單商場張旭找到了華僑商店。
這裡不要護照,有外匯券和華僑券就能進。
拿著外匯券,張旭和原野熊二進了華僑商店。
裡面面積挺大,櫃檯中擺著琳琅滿目的商品。
張旭終於在這裡找到一絲久違的現代氣息。
一圈看下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貴。
東西的價格翻著背的漲。
不過想想也能理解,在國內各種緊俏商品實行計劃經濟的時候,在這裡可以不受限制的買賣,價格高才正常。
張旭自己買了一件羽絨服,一條毛褲,一雙皮鞋。
給楊紅梅、張遠和張媛一人買了一件毛衣,一雙皮鞋。
又買了兩台收音機,一台給家裡郵回去,一台自己用。
此時,他看什麼都想買。
最後沒忍住又買了三塊手錶,給兩個姐姐和張遠。
沒辦法,外面商店買什麼都要票,這裡不要。
直到把1000元的外匯券全部花光,張旭才依依不捨離開。
給家裡的東西讓華僑商店打好包,馱著又去了趟郵局郵寄。
穿上羽絨服,在寒風中騎自行車就沒那麼冷。
張旭和原野熊二兩個一路看一路玩,順著安定門東大街,來到了國子監片區。
原野熊二想要看看華國古代大學生上課的地方,張旭只好陪著。
轉了一圈,張旭想起後世這一片的四合院幾乎全部得以保留,是燕京重點的胡同文化區。
能在這裡買一套四合院的話,既不會面臨拆遷的風險,還有極大的升值空間。
出了國子監,張旭找到胡同口的公共電話點。
見裡面守電話的是個老頭,便開口問道,「大爺,跟您打聽點事。」
老頭看了看張旭,見是一個儀表堂堂,高高大大的小伙子,答應道:「什麼事?」
「您這片有往外兌房子的嗎?」
「喲,你還真問著了,這一片就沒有我不熟的」
老頭得意的晃了晃腦袋,說道。
張旭一聽,連忙笑道:「您給說說唄,有賣的沒?我想買一套。」
老頭笑眯眯的,聽到張旭說要買,不由狐疑的看著他。
「小子,這房子可不便宜,可別逗我。」
「哪能啊大爺,我是真想買。您看我的證件,燕京大學的,不能騙您。」
感覺老頭可能知道房源,張旭趕忙掏出學生證,遞給老頭。
老頭接過去,翻開學生證對著照片,確定眼前的小伙就是照片上的人,才把學生證還給張旭。
「原來是燕京大學的學生啊。學生都有錢買房子,現在的大學生不得了啊。」
老頭又是一陣感慨。
「大爺,您說說唄,誰家想賣。」
「前陣子,收音機里說,老百姓可以私人建房,買房,可真能買的起房子的不多哦。」
張旭越是問的急,老頭越是顧左右而言它。
張旭知道自己還是問的急了。
這老頭的年紀在六十上下,守著這片的公用電話,一看就是八面玲瓏的人。
雖然國家允許買賣房子,可沒有房屋中介,買和賣都是在人托人,慢慢打聽。
聽老頭話的意思,肯定是知道賣房信息,所以想賺點中介費。
想到這裡,張旭直接把話挑明,「大爺,真要是有好房子,到時候肯定少不了您的好處。」
「小子,這話我愛聽。」
老頭笑了笑,點點頭,道:「買成了,我要50塊介紹費。」
「沒問題,只要買成了,少不了您的。」
張旭毫不遲疑就答應。
「不過,小子。這房的價格可不低,你可別拿不出錢。」
「您先說說,我要買不起,也給您10元信息費,這總成了吧。」
不就是要錢嘛,只要確實有這麼回事,幾十塊錢的介紹費,張旭真就不在乎。
能在國子監這個區域,只要買成功,那就是賺,就沒有虧錢的可能。
「行,小子。你局氣我也不含糊。」
老頭收了笑臉,正色道。
「這胡同里,有一家老兩口,兒子早年去了國外,現在想把老兩口接出去。以後就不再回來了,所以想把現在住的房子賣了。」
老頭開始說正題了。
「不過,那房子是套四合院,面積有300平左右,賣主要1萬塊呢。」
說到這時,老頭一直盯著張旭,看他臉色變化。
「這個價格確實貴了點,我先看看房子嗎?」
1萬塊買套300平的四合院,簡直血賺。
聽到有這種好事,張旭心裡簡直樂瘋了。
不過,也不能當冤大頭,肯定要看看房子再講講價,能便宜當然要便宜點買。
「沒問題,不過我要和賣主先說一聲。這樣吧,明天你有時間的話,還是這個時候,你到這裡來找我,我給你回信。」
「那就這麼定了。」
和老頭約好時間,又閒聊了幾句。
這時候張旭才知道老頭叫孫德才,以前在舊社會幹的就是拉房纖的。
那時候買賣房子的中介費,固定收5%,買主3%賣主2%。
解放後,罪大惡極的被餵了花生米。
罪小的收歸換房站管理。
現在國家允許買賣私房,孫德才這才敢利用房子信息,賺去中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