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夜話
「哥哥也想你。」
張旭揉了揉張媛的腦袋,攬著妹妹進了屋裡。
張旭家兩個房間,裡面一間楊紅梅和張媛住,外面是他和弟弟張遠住。
高低床,五斗櫥,寫字檯,外加一張八仙桌,既當餐桌,又當茶几。
放下行李,張旭把滷鴨交給妹妹。
「拿去讓媽切一下。」
張媛打開滷鴨的包裝紙,忍不住聞了一下,眼睛笑成月牙:「好香啊!」
「快拿出去,來吃三角粑和大白兔。」
「好的,好的。」
張媛忙不迭的把滷鴨拿出屋,交給楊紅梅,「媽,我哥買的滷鴨。」
說完又風風火火衝進屋裡,開始品嘗三角粑和大白兔。
張旭看著妹妹眯著眼睛高興的吃著三角粑,目光看到張媛那略微發黃的頭髮,心酸不已。
張媛都十二歲了,還小小一隻,頭髮黃焦焦的,這是營養不良啊!
現在我回來了,作為家中的長子,家裡的擔子就由我來扛吧。
「沒醬油了,去打一斤醬油回來,再打一斤醋。」
楊紅梅一把薅住張媛,塞了兩個瓶子給她,「醋我要拌涼菜,別又路上偷喝。
上次一斤醋,被你偷喝了一半。」
「嗷!」
張媛十分不情願的接過瓶子。
打醋的時候,偷喝醋是好多孩子都做過的事。
純糧釀造的醋,那是真香。
回家的路上,忍不住就會抿幾口。
張旭小時候也幹過這事,結果沒注意,把醋瓶子打碎了,回家為此還挨過打。
等楊紅梅做好晚飯,張遠也下班回家。
十八歲的張遠,穿著機械廠的工作服,看起來成熟不少。
見到哥哥回來了,張遠十分高興。
噓寒問暖,把知青招工回城的信息向張旭訴說。
誰進了哪個廠,誰找人辦了回城,誰又裝病返......。
兄弟倆聊了一陣後,張遠正色道:
「哥,你這次回來就別再回去了。我工資都存著,有三百塊錢,加上爸的撫恤金,咱們花錢托人。」
「我返城的事你不用管了,我心裡有數。爸的撫恤金要留給媽。」
張旭知道弟弟關心自己。
一年前,父親因公犧牲,單位發放了五百元撫恤金,為張家解決一個接班名額。
張遠那時也在下鄉插隊,考慮弟弟畢竟年齡小他一歲,插隊的地方條件十分惡劣。
張旭就和母親商量,把接班的機會讓給了弟弟。
現在張遠把工資存起來,讓他去找關係,張旭很是欣慰。
「小旭,你爸的撫恤金本來就是給你們用,要是真能返城,你爸也會安心的。」
楊紅梅聽張旭這麼說,不禁插話道。
「媽,小遠,返城這個事情,我是這樣想的......。」
見不說清楚,晚飯都沒法吃,張旭只好把自己這段時間來的所作所為,告訴家人。
「你參加了高考?」
「你寫了小說?」
「大哥要當大學生,要當大作家了!」
楊紅梅、張遠、張媛聽了張旭的介紹,三人震驚不已。
「小旭,有把握嗎?」
作為母親,楊紅梅自然希望兒子前途遠大,但那時候上高中,能學到的知識屈指可數。
對張旭考大學這事,她心裡難免有點不踏實。
真要考不上大學,又把返城的時機耽誤了,以後想返城可難了。
「把握肯定有。而且,就算考不上大學,依靠寫小說,我也能過好日子的,你放心好了。」
張旭耐心的給楊紅梅解釋,「能不能考上,最近半個月就知道了,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雖然心裡始終落底,可兒子不經才回來,楊紅梅壓下後面想說的話,給張旭碗裡夾了塊燒白。
「先吃飯,多吃點肉,你在村里光吃紅苕洋芋,想頓肉都不容易。」
「媽,你也吃。小遠,媛媛,大家都吃......。」
「大哥,我要吃滷鴨。」
剛才老媽和兩個哥哥談事情,張媛盯著桌上的飯菜,早已不知吞了多少口水。
看老媽動筷子,馬上嗷的一聲夾了塊滷鴨塞嘴裡。
「慢點,莫噎到!」
「嗯,嗯,嗯......。」
張媛媛嘴裡塞了鴨肉,用鼻子哼哼著答應。
楊紅梅嗔怪的瞪了女兒一眼。
這年月難得吃回肉,看到張旭回來,她才臨時出去買了一碗燒白(梅菜扣肉)。
已經7月底,這個月的肉票早用光了,想吃肉得等下月了。
楊紅梅有些發愁,兒子好不容易回來,得多弄些肉給他吃,肉票肯定是不夠,實在不行只能去黑市買。
不過這些話她悶在心裡沒說出來,兒子剛回來,她不想用這些事情煩他。
昏暗的燈光下,一家人一起吃了頓久別重逢的團圓飯。
第二天一大早,張遠準備出門上班。
張旭讓他到了廠里給大姐和二姐單位打個電話,告訴一下她們,他回來的消息。
此時,楊紅梅已經拉著張媛,開始糊火柴盒。
楊紅梅沒有工作,每天糊火柴盒貼補家用,糊1000個火柴盒有兩毛錢。
一個月下來能掙個幾塊錢。
張媛學校放假,正好給楊紅梅打下手。
喝了一碗楊紅梅熬的紅薯稀粥,張旭掏出五十元錢遞給楊紅梅。
「媽,這錢你拿著,經常買點肉吃,媛媛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能缺了營養。」
「我有錢,......。」
楊紅梅內心是不情願拿兒子的錢,張旭還在插隊,靠工分賣體力換來的收入,她不忍心拿。
不過看著旁邊張媛黃焦焦的頭髮,心裡嘆了口氣,還是接了過來。
張旭與母親和妹妹說一聲,便出了家門。
在他看來,家裡現在的情況並不比村里好多少。
居住環境、生活水平都不好,只是大家都窮,對比起來不明顯而已。
兩個姐姐雖然時不時的幫補家裡,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張旭記得兩個姐姐上班的棉紡廠,已經是最後的餘暉,紅火不了幾年。
到了84年就會承包給私人。
所以,要想改變家裡的條件,讓家裡人的生活好起來,只有儘快賺錢。
張旭邊走邊想,很快便來到中山三路,一條隱秘的巷子盡頭,找到文聯辦公樓。
樓不大,二層舊式磚木結構公寓樓,坐落在樹蔭下的草坪中,一棟陪都時期達官貴人留下的居所。
算得上城市中難得的一塊清淨處。
《洪岩》期刊社在二樓一大一小兩間相通的辦公室,走廊的白牆上掛著洪岩文學雜誌社牌匾。
張旭在虛掩的門上敲了敲。
「請進。」
張旭推門而入,屋子裡擺著六張辦公桌,每張桌子後面都坐著人,桌面上堆著成堆的書籍、稿件。
「同志你好,我是張旭,收到通知過來改稿。」
面對屋內幾人詢問的目光,張旭說明來意。
靠近門口的辦公桌後面,一個帶著眼鏡的中年男人站了起來,走到張旭面前伸出手。
「你好,張旭。歡迎來到洪岩編輯部。我是編輯楊小凡。」
張旭連忙和他握了握手。
楊小凡推了下眼鏡,笑道:「真是人不可貌相,看小說我以為作者是中年人呢,沒想到竟然這麼年輕。」
「我是下鄉知青,在農村這幾年經歷比較豐富。」
張旭笑著把解釋了一句。
張旭揉了揉張媛的腦袋,攬著妹妹進了屋裡。
張旭家兩個房間,裡面一間楊紅梅和張媛住,外面是他和弟弟張遠住。
高低床,五斗櫥,寫字檯,外加一張八仙桌,既當餐桌,又當茶几。
放下行李,張旭把滷鴨交給妹妹。
「拿去讓媽切一下。」
張媛打開滷鴨的包裝紙,忍不住聞了一下,眼睛笑成月牙:「好香啊!」
「快拿出去,來吃三角粑和大白兔。」
「好的,好的。」
張媛忙不迭的把滷鴨拿出屋,交給楊紅梅,「媽,我哥買的滷鴨。」
說完又風風火火衝進屋裡,開始品嘗三角粑和大白兔。
張旭看著妹妹眯著眼睛高興的吃著三角粑,目光看到張媛那略微發黃的頭髮,心酸不已。
張媛都十二歲了,還小小一隻,頭髮黃焦焦的,這是營養不良啊!
現在我回來了,作為家中的長子,家裡的擔子就由我來扛吧。
「沒醬油了,去打一斤醬油回來,再打一斤醋。」
楊紅梅一把薅住張媛,塞了兩個瓶子給她,「醋我要拌涼菜,別又路上偷喝。
上次一斤醋,被你偷喝了一半。」
「嗷!」
張媛十分不情願的接過瓶子。
打醋的時候,偷喝醋是好多孩子都做過的事。
純糧釀造的醋,那是真香。
回家的路上,忍不住就會抿幾口。
張旭小時候也幹過這事,結果沒注意,把醋瓶子打碎了,回家為此還挨過打。
等楊紅梅做好晚飯,張遠也下班回家。
十八歲的張遠,穿著機械廠的工作服,看起來成熟不少。
見到哥哥回來了,張遠十分高興。
噓寒問暖,把知青招工回城的信息向張旭訴說。
誰進了哪個廠,誰找人辦了回城,誰又裝病返......。
兄弟倆聊了一陣後,張遠正色道:
「哥,你這次回來就別再回去了。我工資都存著,有三百塊錢,加上爸的撫恤金,咱們花錢托人。」
「我返城的事你不用管了,我心裡有數。爸的撫恤金要留給媽。」
張旭知道弟弟關心自己。
一年前,父親因公犧牲,單位發放了五百元撫恤金,為張家解決一個接班名額。
張遠那時也在下鄉插隊,考慮弟弟畢竟年齡小他一歲,插隊的地方條件十分惡劣。
張旭就和母親商量,把接班的機會讓給了弟弟。
現在張遠把工資存起來,讓他去找關係,張旭很是欣慰。
「小旭,你爸的撫恤金本來就是給你們用,要是真能返城,你爸也會安心的。」
楊紅梅聽張旭這麼說,不禁插話道。
「媽,小遠,返城這個事情,我是這樣想的......。」
見不說清楚,晚飯都沒法吃,張旭只好把自己這段時間來的所作所為,告訴家人。
「你參加了高考?」
「你寫了小說?」
「大哥要當大學生,要當大作家了!」
楊紅梅、張遠、張媛聽了張旭的介紹,三人震驚不已。
「小旭,有把握嗎?」
作為母親,楊紅梅自然希望兒子前途遠大,但那時候上高中,能學到的知識屈指可數。
對張旭考大學這事,她心裡難免有點不踏實。
真要考不上大學,又把返城的時機耽誤了,以後想返城可難了。
「把握肯定有。而且,就算考不上大學,依靠寫小說,我也能過好日子的,你放心好了。」
張旭耐心的給楊紅梅解釋,「能不能考上,最近半個月就知道了,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雖然心裡始終落底,可兒子不經才回來,楊紅梅壓下後面想說的話,給張旭碗裡夾了塊燒白。
「先吃飯,多吃點肉,你在村里光吃紅苕洋芋,想頓肉都不容易。」
「媽,你也吃。小遠,媛媛,大家都吃......。」
「大哥,我要吃滷鴨。」
剛才老媽和兩個哥哥談事情,張媛盯著桌上的飯菜,早已不知吞了多少口水。
看老媽動筷子,馬上嗷的一聲夾了塊滷鴨塞嘴裡。
「慢點,莫噎到!」
「嗯,嗯,嗯......。」
張媛媛嘴裡塞了鴨肉,用鼻子哼哼著答應。
楊紅梅嗔怪的瞪了女兒一眼。
這年月難得吃回肉,看到張旭回來,她才臨時出去買了一碗燒白(梅菜扣肉)。
已經7月底,這個月的肉票早用光了,想吃肉得等下月了。
楊紅梅有些發愁,兒子好不容易回來,得多弄些肉給他吃,肉票肯定是不夠,實在不行只能去黑市買。
不過這些話她悶在心裡沒說出來,兒子剛回來,她不想用這些事情煩他。
昏暗的燈光下,一家人一起吃了頓久別重逢的團圓飯。
第二天一大早,張遠準備出門上班。
張旭讓他到了廠里給大姐和二姐單位打個電話,告訴一下她們,他回來的消息。
此時,楊紅梅已經拉著張媛,開始糊火柴盒。
楊紅梅沒有工作,每天糊火柴盒貼補家用,糊1000個火柴盒有兩毛錢。
一個月下來能掙個幾塊錢。
張媛學校放假,正好給楊紅梅打下手。
喝了一碗楊紅梅熬的紅薯稀粥,張旭掏出五十元錢遞給楊紅梅。
「媽,這錢你拿著,經常買點肉吃,媛媛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能缺了營養。」
「我有錢,......。」
楊紅梅內心是不情願拿兒子的錢,張旭還在插隊,靠工分賣體力換來的收入,她不忍心拿。
不過看著旁邊張媛黃焦焦的頭髮,心裡嘆了口氣,還是接了過來。
張旭與母親和妹妹說一聲,便出了家門。
在他看來,家裡現在的情況並不比村里好多少。
居住環境、生活水平都不好,只是大家都窮,對比起來不明顯而已。
兩個姐姐雖然時不時的幫補家裡,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張旭記得兩個姐姐上班的棉紡廠,已經是最後的餘暉,紅火不了幾年。
到了84年就會承包給私人。
所以,要想改變家裡的條件,讓家裡人的生活好起來,只有儘快賺錢。
張旭邊走邊想,很快便來到中山三路,一條隱秘的巷子盡頭,找到文聯辦公樓。
樓不大,二層舊式磚木結構公寓樓,坐落在樹蔭下的草坪中,一棟陪都時期達官貴人留下的居所。
算得上城市中難得的一塊清淨處。
《洪岩》期刊社在二樓一大一小兩間相通的辦公室,走廊的白牆上掛著洪岩文學雜誌社牌匾。
張旭在虛掩的門上敲了敲。
「請進。」
張旭推門而入,屋子裡擺著六張辦公桌,每張桌子後面都坐著人,桌面上堆著成堆的書籍、稿件。
「同志你好,我是張旭,收到通知過來改稿。」
面對屋內幾人詢問的目光,張旭說明來意。
靠近門口的辦公桌後面,一個帶著眼鏡的中年男人站了起來,走到張旭面前伸出手。
「你好,張旭。歡迎來到洪岩編輯部。我是編輯楊小凡。」
張旭連忙和他握了握手。
楊小凡推了下眼鏡,笑道:「真是人不可貌相,看小說我以為作者是中年人呢,沒想到竟然這麼年輕。」
「我是下鄉知青,在農村這幾年經歷比較豐富。」
張旭笑著把解釋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