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山下鄉 做有為青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易曉川研究生畢業以後,受大學心理教師嚴老師的影響,毅然決然的參加「三支一扶」的考試,在大學期間易曉川最佩服的人就是嚴老師,因為嚴老師在教學上相當的紮實,課堂上總是能用很多身邊的事例來給學生講明道理,而且是貼合生活實際的,讓同學感觸頗深,特別是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他不像其他大學教授一樣總是講一些又長又古板的理論知識,而且嚴老師平時也經常關心照顧易曉川,可以說是易曉川的良師益友了,嚴老師說好男兒就應該志存高遠,就應該走四方,就應該到祖國最要的地方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做有理想信念、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有道德情操的有為青年就應該到最基層的農村奮鬥,而不是大家都擠破腦袋都想去的北上廣,易曉川聽了嚴老師的一番話渾身都熱血沸騰,他參加了「三支一扶」的考試,很慶幸易曉川通過了考試,成為了一名特崗教師。

  在去上崗前,縣裡組織大家到城裡進行為期2個星期的崗前培訓,在培訓期間易曉川認識鍾傑和聶遠,2個星期的培訓大多是理論學習,白天大家聽專家講課,晚上可以適當的放鬆,他們三人的共同的愛好就是鍛鍊身體,課餘時間他們經常在籃球場打球,不打球的時候他們就喜歡去游泳館游泳,鍛鍊完以後三人喜歡到縣城裡的廣場散步,喜歡坐在風雨橋上吹著清爽的風,大家都比較意氣風發,訴說著各自的人生理想,鍾傑說他想通過好好工作,希望以後能夠在政府部門謀得一官半職,聶遠說他家是在農村的,他希望通過努力掙錢能夠在縣城買個房子,以後做個城裡人,以後讓自己的小孩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易曉川說他的人生理想是能夠做一番事業,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大家不斷的訴說著各自的理想,好像三個人的心貼著特別的近,三個年輕的的理想此時在發芽。

  很快兩個星期的時間過去了,到了離別的時候,三人都是依依不捨的,大家都相約有空的時候就多聚聚。按照特崗的招聘要求,剛入職的教師要去農村服務3年,而且這批特崗教師首先要分到鎮的中心小學,然後再由鎮的中心小學領導把這些特崗教師分到各個村小。易曉川被分到了離鎮上有10公里遠的小山村,剛踏入校門,兩扇鏽跡斑斑的鐵門緊鎖在哪裡,校門是用以前的青磚堆砌成的,特別有年代感,更令人覺得稀奇的是學校里還有一個祠堂,這所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一個飯堂,一個小小圖書室,幾間平房。學校有教師28名,學生的人數有400人左右,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看到此情景易曉川內心也是涼了一大截,他理想的學校和現實的學校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的東西了,不過他不斷的給自己加油打氣告訴自己,自己是來這裡奮鬥是來這裡鍛鍊。校長領著易曉川跟所有的教師都打了一聲招呼,帶他到自己的宿舍,說是宿舍實則是幾塊磚頭堆砌起來,然後在上面放一塊床板,宿舍是一間平房,校長帶著易曉川去飯堂,然後問易曉川平時在家劈過柴嗎?易曉川很納悶校長為什麼一來就問會不會劈柴,易曉川很謙虛的說回農村老家的時候幫自己的奶奶劈過。後來易曉川才知道學校的每個老師都要輪著幫飯堂劈柴,因為學校實在是太窮了請不了人來劈柴,所以這個繁重的任務就落到老師們的身上,易曉川一開始是蠻牴觸的,他想堂堂的一個研究生淪落到農村劈柴他每次去劈柴的時候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更令他感到無語的是,不光要劈柴,還要早起為幾百名學生煮早餐,易曉川現在的狀況不僅要做一名教師,同時還要做一名伙夫著實有點憋屈,不過每當學生見到他都會親切的叫上一聲易老師好,每當學生像抓住救命稻草般來問他學習問題的時候,易曉川就把所有的煩惱拋掉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慢慢打動著易曉川,從一開始心不甘情不願的劈柴,到後面幫所有的老師都劈柴,因為易曉川發現學校很多女老師已經懷孕了,老教師呢身體又不是很好,他乾脆幫所有人都劈柴,分早餐、提桶等等所有的活都搶著做,在支教期間易曉川的教學成績非常出色不僅在鎮上獲獎,在縣裡甚至在市里也多次獲獎,大家見易曉川教學能力出眾,人特別勤快,人品也好,後面一致選他做學校的財務,管理學校的財務。易曉川做了學校的財務以後他沒有替自己謀福利,相反他更多的是替學校老師和學生考慮,首先他想解放老師的勞動力,他覺得不應該再由學校的老師為學生煮早餐,他找到村裡的一些阿姨,問他們是否有意願來學校工作,學校會發放相對應的工資,而且可以在學校吃一頓午餐,那些剩菜剩飯也允許他們打包拿回家餵雞和餵豬。這些阿姨聽了以後紛紛表示願意來學校幫煮早餐。另外為了解決老師劈柴的問題,易曉川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去木材廠,拿別人加工好的木柴,這些木柴不用再劈一遍,工廠已經幫鋸好。經過一連串的努力,易曉川解決了學校一直以來解決不了的難題,老師們都十分的喜歡他。易曉川不光解決吃的問題,他還發現學校的網絡跟不上現在教學的要求,然後他就跟電信聯繫,找人贊助學校,很快學校的網速得到改善,同時為學生的安全考慮,他在每層樓加裝了監控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安全。除此之外易曉川發現學校沒有一個像樣的運動場,他發動群眾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大家覺得是為了孩子好的事情紛紛的響應易曉川的號召,半年時間一個嶄新的運動場就建起來了,易曉川還發現平時村民幹完農活回來時都是去打麻將的,他想家長這麼做必定會影響到小孩,小孩肯定是有樣學樣的,他發現村民之所以去打麻將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村里沒有什麼的娛樂的東西,甚至沒有一個寬大的娛樂場所,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晚上打開校門讓村民可以來運動場散步,可以來運動場打打球,為便於村民的活動,易曉川在運動場加裝了路燈,經過易曉川的努力村里打麻將的人明顯少了,到學校運動場運動的人越來越多。易曉川發現跟他同批的特崗很多是官二代和富二代下來的,易曉川為人豪爽直率,待人真誠。很多官二代和富二代都喜歡和易曉川交往,易曉川挺納悶的這些人為什麼來這些小山村呢,而且他發現這些身邊的朋友很多人慢慢的調離了現在的工作回到市區,有些回到他的家鄉相對應的事業單位,後面他的這些朋友告訴他,他們來做這個特崗教師不過是想藉助這個平台做一個跳板想往更好的地方發展,可以說是曲線救國。易曉川已來到這個鄉村小學4年了,為學校和村里做了不少好事。易曉川想他沒有很強的人脈背景關係和富有的家庭支撐,他感覺此時他已完成了階段任務了,他想離開這鄉村學校,想去到更大的地方發展的,易曉川分析了一下處境,他沒有人支持與幫助,他現在想離開這個地方他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考試的方式。易曉川慢慢的開始收心,凡是有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教師招聘、國企招聘。經過不懈的努力易曉川也如願的考到了市區的一個事業單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