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號令天下 部落召集
第277章 號令天下 部落召集
自旱季以來,洪荒的大地上已沉寂太久。
烈日下,乾涸河道里淤積著暗紅色泥沙,仿佛見證了無數血與火的往事。
驟雨難臨,風裡只夾帶黃塵與焦灼的炙熱。
遠處群山橫亘,如遠古巨獸匍匐,陰影里始終潛藏著妖魔的貪婪目光。
就在這等沉悶氛圍里,一道振聾發聵的號令卻如巨錘般,從四面八方敲響人族的心扉。
那是炎黃二帝共同頒下的神聖召集令。
信使絡繹奔波,直抵各部落隱居之所。
那些人族部落有的偏安於高原險峻之巔,終年不見外人;有的散落於廣漠草原,只余篝火與獵戶堅守。
昔日三三兩兩的弱小人族,如今紛紛得到同一訊息——「天柱將斷,洪荒秩序不復,人族若不奮起,永為血食奴僕。」
或有部落聞聲而驚,族中長老聚集商議:神魔居高臨下,豈能輕撼?
可炎黃二帝乃人族王者,此等大義之舉或許就是最後的博弈。
也有部落首領一拍石桌,高聲響應:
「若永遠只會畏縮,何來翻身之機?不周山雖險,我輩亦當隨二帝征戰!」隨即驅使麾下精銳,整理兵甲,踏上漫漫征途。
各地情狀不一,但無可否認,二帝之名號始終在凡間有著無以倫比的號召力。
他們所鑄就的王道不容任何質疑。
當天下令傳遍山川,越來越多的人族部落陸續趕往預定集結之地。
其間關山阻隔、妖魔侵襲皆不足懼:有人族英雄帶隊,斬殺攔路凶獸,烽煙處處。
凡是有目睹那支浩蕩隊伍者,皆在心底升起希望的火光。
約莫在這召集令下達後十餘日的黃昏,李青雲孤身一人來到一片乾裂戈壁。
風聲呼嘯,卷著沙石四濺。
遠處,可以隱約看到某個部族營寨已然廢棄——那是他此行的目標:傳言該部落首領在接令後遲疑不前,甚至打算投靠妖族。
炎黃二帝暗中交代他前去勸導或鎮壓。
若能促其歸順,則多一分人力;若其頑固不化,則唯有清除。
蒼涼昏光下,營寨中散落的帳篷半塌半破,似乎已經經歷了惡戰。
李青雲沿著被焚毀的篝火堆往裡走,腳下踩著焦土與殘骨,耳邊恍惚聽見夜風中傳來的窸窣低語,仿佛悽厲鬼吟。
他心中一緊,暗忖:
「看來遲了一步。」
此地恐怕先被妖魔掃蕩,或許首領抵抗不成,部落覆滅。
他閉目片刻,感知四周,鼻端隱約嗅到血腥與腐朽混雜的可怖氣息,那氣味伴著不知名的詭異腐蝕,與他曾在驪山老母神格中見到的「幽冥之主」陰霾氣息有幾分相似。
夜漸深,天地凝重如鐵。
他顧不得逗留,檢查營寨中數具屍骸,有老有少,傷口猙獰,似被毒氣或利爪撕裂。
旁邊一堆白骨泛著黯淡磷光,透著飢餓和絕望的陰影。
「幽冥之主的爪牙已擴散至此,看來此部落無倖存者。」
李青雲嘆息。
踱步間,他意外發現山壁腳下有人在蠕動,似一具尚未死透的身影。
他上前探查,是個奄奄一息的年輕戰士,喉頭咯血,卻仍用嘶啞的聲音掙扎道:
「妖……妖族……首領被抓……令……告訴……二帝……」
話未說完,一口氣斷絕,再沒動靜。
李青雲默然半晌,輕撫那青年的額頭:
「成敗之局,盡在這般壯士的鮮血中。你安心去吧。」
他將其合眼,以土石掩埋,轉身縱出廢墟。
身體略作輕盈數躍,跨過戈壁,朝下一個聚點急行。
他深知,多一個部落倒下,人族就多一分危急。
此刻唯有讓更多尚存的部落儘快聚集,方不致各個擊破。
想起炎黃二帝的囑咐,他邁步更疾。
整整奔波一夜,到得次日清晨,他方與另一隊人族先行軍匯合——隊中首領見到他大喜,說道附近已有七八家部落因聚沙成塔,成功抵擋妖兵。
大伙兒抱團行進,去往二帝指定的集結地。
李青雲聞之,鬆了口氣。雖然途中看盡慘烈,卻終究還有人族不甘毀滅,願在天崩地裂之前搏上一回。
一路走來,他目睹花白鬚髮的老者不辭老邁,揮舞生鏽的銅戈上陣;也見到十五六歲的少年緊貼父兄身後,一副初生牛犢的倔強神情。
更有諸多半神血脈者,在長老帶領下橫跨山河,施展種種匪夷所思的天賦——有人能馭風,有人能喚雷,有人能喚醒沉睡中的靈獸,供部落遷徙之用。
這些年,人族雖飽受神魔欺凌,卻也積蓄了超乎想像的韌性。
李青雲放眼望去,荒漠之中,旌旗飄舞,鐵甲反射金光,宛若熊熊燃燒的火炬,縱使狂風撼不倒那抹頑強意志。
等他趕抵預定集結之地時,已是數日之後的黃昏。
入眼便是一片遼闊古原,四面山巒起伏似巨浪,環抱著中央一塊平坦開闊之地。
那裡能容納百萬軍隊,乃人族先祖留下的遠古遺址,相傳曾於此設壇祭天,象徵與大地氣運相融。
如今周遭更立起連綿不絕的營帳與柵欄,旗幟與圖騰隨風招展,吶喊聲、馬嘶聲此起彼伏,伴隨夜色相互交織,蔚為壯觀。
李青雲從一座岩丘俯瞰下方,只見人頭攢動,無數部落首領手持各自族徽聚攏,不同的服飾、兵刃、坐騎匯成絢爛斑駁的洪流。
北境雪原部落的狼騎已占了高地,骨笛聲不絕;西南雨林的羽甲軍則在溪邊搭起營火,火光映得銅色皮膚閃亮。
還有草原弓騎、山民石軍、江湖水師……
五花八門,各懷獨特神通。
更有那半神之軀者,昂首挺胸,似能憑己力撼動山嶽。
「這就是人族的底蘊麼……」
李青雲輕吸口氣,心中既生自豪,也覺陌生。
往日他遊歷洪荒時,人族大多因戰亂星散,各部互不相識。
如今一朝齊聚,不啻是史詩般的聚會。
若非迫於存亡之危,或許他們永遠難有這般團結。
眼見洪荒危機重重,卻也因這股聚合,燃起希望之炬。
踏下岩丘,營地里有熟識的戰士看見李青雲,不禁驚喜道:
「是青雲!他來了!傳說中斬殺妖皇的新晉亞神!」
一路上眾人紛紛側目,年輕戰士中甚至有人滿臉熱切,大聲叫好。
李青雲忙拱手還禮,不失謙和。
他雖不喜張揚,但此刻見自家同胞如此熱誠,心裡也生暖意。
旁邊有幾名半神後裔聞訊趕來,對他行禮道:
「早聽聞閣下晉升太乙仙,還想討教刀招,不知是否有緣共進?」
李青雲含笑回道:
「倉促在此,不宜切磋,若日後閒暇,再練一二。」
便帶著些許歉意推辭了。
行走數十步,他忽地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立於部隊前方。
那人一襲紅衣甲冑,背脊筆挺,周身似籠火焰之氣。
待她回首,正是旱魃。
二人遙遙四目相對,雖無多言,卻自有一份心領神會。
旱魃朝李青雲微一點頭,隨即示意火焰軍中人稍讓開道來。
只見那火焰軍皆是銅皮赤面、血氣旺盛的彪悍戰士,由旱魃親領,名震人族。
目下他們卻對李青雲笑意友善,顯然認可這位與自家統領齊名的英雄。
前方傳來鑼聲陣陣,原來是一處臨時搭起的土台,似在安排部落首領登台點名。
李青雲隨旱魃一同走去,只見一名負責登記的老將一邊指揮隊伍,一邊朗聲呼道:
「黑山部落、岩骨部落、青石部落已報到……狼騎部落何在?可曾至此?」
一隊穿獸皮的狼騎族首領帶著數十騎快速奔到台下,抱拳答道:
「我部近日路遇妖群阻擾,遲來半日,還請見諒。」
老將正色點頭:
「記下!爾等駐紮西面營區,聽令擂鼓號召即可。」
那首領領命退下。
如此反覆,各路人馬一一報到。
旱魃輕聲對李青雲說:
「這些日子,不少部落相繼匯聚,尚有遲到或被襲擊的遲遲未至。可人族陣勢,已非昔日可比。」
李青雲看著那人潮,想著從前百廢待舉的窘境,如今雖談不上兵強馬壯,但多一分整合,便多一分對抗洪荒神魔的底氣。
他應道:
「確實。若再輔以二帝的古陣,說不定真能讓那不周山震動。」
旱魃見他神色略顯凝重,低聲問: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可是仍牽掛驪山老母傳你的事?」
李青雲苦笑:
「正是。那四大凶獸封印若真牽涉武神意志,三界毀山,未必真是捷徑。一旦我們無法控制毀滅之力,後果不堪設想。」
旱魃聽罷,沉默少頃,終道:
「先想法聚力抵禦妖魔,再看二帝如何打算。你我合力,總能在絕境中搏殺出一線生機。」
是夜,大地寂靜下來。
部落間篝火卻燒得更旺,刀戟的寒芒在火光下閃爍。
干烈的風不時捲起灰塵,讓帳篷篷頂沙沙作響。
李青雲回到自己簡易的宿營處,卻覺心神難定。
正要調息打坐,忽聽外邊有人驚呼:
「看天!」
他起身掀開營簾,只見墨色夜空里浮現一片紫紅光暈,如同血脈在黑雲中扭動。
伴隨一陣怪異的耳鳴,有人似在幻覺里看到山巒變得高聳磅礴,甚至似有古神之影自雲層深處俯視人間。
數息後,那光暈緩緩淡去,仿佛幻滅一場。
可一群警戒將士仍心驚肉跳,有人竊竊私語:
「不周山,那是……不周山在示警麼?
」也有人自言自語:
「若天柱真斷,豈不引來更大災劫?」
氣氛里多了絲忐忑。
李青雲仰頭凝望,仿佛還能感到宮殿灰霧在體內低語,言辭晦澀,讓他耳膜隱隱作痛。
他咬牙催動「寂滅之律」才穩住心神,卻愈發感到此征途絕非輕易可成。
一想到翌日便是炎黃二帝誓師,一場更深層的風雲即將揭開,他內心又燃起赴死也要成功的決心。
當下他沉著臉返回營帳,聚氣運功,反覆回想著驪山老母遺志:人族若不破局,必在洪荒衰亡;但如何破局,卻是走在刀尖上的賭博。
外頭篝火映得夜空昏紅,仿佛血染長天。
風聲陣陣,似有無數亡魂在嘶喊嗚咽。
那些部落戰士,卻仍然警醒地守在火把周圍。
半神也好,凡人也罷,此刻都已明白——只有緊隨二帝之召,唯有奮力前行,才可能撼動那冥頑蒼穹。
翌日清晨,東方剛露魚肚白,陸續有部落先後趕到。
有的乘坐龐大犀角獸,有的踩著奇形蠻禽,皆神色疲憊卻士氣高昂,昭示他們跨越千山萬壑,只為趕上這場意義非凡的集結。
營地上一時間更為熱鬧:分散於洪荒各處的人族力量,如今匯聚在這片古原,形成史無前例的「人間洪流」。
風卷旌旗,卷著混雜煙塵。
李青雲踏出營帳,只見山色空濛處又是一隊部落抵達,其中包括江湖水師,許多戰士仍帶著咸腥水汽,顯然沿江順流而來。
他們騎著猙獰的水蜥與巨龜,背負標槍,場面分外奇詭。
遇到陸地部落便齊聲招呼,相談甚歡。
有好事者拿起骨號吹響,霎時驚動四野,若鼓點沉雷,引得眾部紛紛側目。
如此場景,若擱在往昔幾乎難以想像:人族分散慣了,更曾在各自山頭固守。
可今日似有某種兇險卻又神聖的力量,把他們編織成同一幅壯闊畫卷。
天空黑雲依舊郁沉,無法遮掩地面上涌動的血性與堅韌。
許多人撫劍而立,互相結識問候,還有高喊「願同生死,拼絕此戰」。
李青雲默默立於營地中央的空場,目之所及,皆是凝聚的人族熱潮,也同時感受到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壯。
因為若此戰失敗,就算所有精英匯聚一地,也會化作洪荒煉獄裡的一捧灰燼。
他想起昨日夜空現出的異象,心頭如同被烏雲籠罩,卻又暗生火光。
再轉念,想起那宮殿深處的低語,似有無形冷笑,嘲諷人族的「愚蠢抵抗」。
李青雲冷哼一聲,在心裡喝道:
「便是與神魔同歸於盡,也無悔!」
恰在此時,旱魃走至他側。
二人相視無言,眼底卻浮動同樣的熾烈:既然集結既成,下一步便是等炎黃二帝發令,宣告大軍正式出征。
天空隱約傳來隆隆聲,如雲海深處又有雷震。
群山與古原交界處,有成千上萬的人族戰士正摩拳擦掌,刀戟映日,夙興夜寐地等待一聲吶喊。
那大地如巨獸心臟般起伏,漸漸匯攏到此中心——等待誓師,等待一統之令!
李青雲緩緩舉目凝望前方,當下再無猶豫。
洪荒之危難、四凶封印之險、玉虛宮或神魔陰謀……都將於不久後全面爆發。
而此刻的人族,正迎來自古未有的光與暗交織的壯闊時機。
若能藉此跨越鴻溝,或許真能逆轉宿命,令億萬凡民脫離神魔的操控;若失敗,便是血海狂濤,歲月斷絕。但天塌地陷,亦在所不辭。
這一夜,古原之上火把連營,直照得半空都泛著微紅,猶如以殺氣刺破漆黑。
每名部落戰士心懷激盪,千百年來的悲憤與熱血在胸中燃燒。
若夜幕之中尚有邪影窺視,也只能看到這無邊的刀戟火海,感受到人族拒絕滅亡的嘶吼。
正如金鐵碰撞的轟響,已然訴說著大軍出征的前奏——風雲將起,再無退路可言。
而李青雲緊握刀柄,遙想不周山那陰霾籠罩的險峰,隱約有厄運在山頂靜待,他卻只覺熱血澎湃。
身後是數不清的部落戰士,他們的生命與盼望此刻系在自己與二帝的決策上。
他深深吸了口荒原的空氣,雙眸中透出不屈火焰:
「便要見真章了。」
話音雖低,卻迴蕩在夜色的縫隙里,隨風傳向四方。
正是這般萬眾集結、伏屍百萬的前夜,註定被後世讚頌或惋嘆。
無論如何,洪荒的深處仿佛已有雷霆呼應。
神魔壁壘之戰不可避免,人族對抗宿命的史詩也將翻開新的一頁。
李青雲再抬首時,只見天際划過一縷詭紫暗芒,又快又隱,宛如血幕背後窺探的邪靈,讓他心神一凜。
可他並未退縮,徑直收刀入鞘,以無畏之姿朝那王帳處走去。
他知,明日或許就要正式邁出震驚天地的一步。
若天柱真能因人族之力而裂開,洪荒之局又將演變到何種荒誕境地?
在這硝煙瀰漫的時刻,沒有人能預見結局,只能以熱血鑄成新的篇章。
黎明尚遙遠,然而風聲仿佛鼓點,正迫不及待地敲響著通往不周山的路途。那便是人族決意迎戰的宣言……
……
(本章完)
自旱季以來,洪荒的大地上已沉寂太久。
烈日下,乾涸河道里淤積著暗紅色泥沙,仿佛見證了無數血與火的往事。
驟雨難臨,風裡只夾帶黃塵與焦灼的炙熱。
遠處群山橫亘,如遠古巨獸匍匐,陰影里始終潛藏著妖魔的貪婪目光。
就在這等沉悶氛圍里,一道振聾發聵的號令卻如巨錘般,從四面八方敲響人族的心扉。
那是炎黃二帝共同頒下的神聖召集令。
信使絡繹奔波,直抵各部落隱居之所。
那些人族部落有的偏安於高原險峻之巔,終年不見外人;有的散落於廣漠草原,只余篝火與獵戶堅守。
昔日三三兩兩的弱小人族,如今紛紛得到同一訊息——「天柱將斷,洪荒秩序不復,人族若不奮起,永為血食奴僕。」
或有部落聞聲而驚,族中長老聚集商議:神魔居高臨下,豈能輕撼?
可炎黃二帝乃人族王者,此等大義之舉或許就是最後的博弈。
也有部落首領一拍石桌,高聲響應:
「若永遠只會畏縮,何來翻身之機?不周山雖險,我輩亦當隨二帝征戰!」隨即驅使麾下精銳,整理兵甲,踏上漫漫征途。
各地情狀不一,但無可否認,二帝之名號始終在凡間有著無以倫比的號召力。
他們所鑄就的王道不容任何質疑。
當天下令傳遍山川,越來越多的人族部落陸續趕往預定集結之地。
其間關山阻隔、妖魔侵襲皆不足懼:有人族英雄帶隊,斬殺攔路凶獸,烽煙處處。
凡是有目睹那支浩蕩隊伍者,皆在心底升起希望的火光。
約莫在這召集令下達後十餘日的黃昏,李青雲孤身一人來到一片乾裂戈壁。
風聲呼嘯,卷著沙石四濺。
遠處,可以隱約看到某個部族營寨已然廢棄——那是他此行的目標:傳言該部落首領在接令後遲疑不前,甚至打算投靠妖族。
炎黃二帝暗中交代他前去勸導或鎮壓。
若能促其歸順,則多一分人力;若其頑固不化,則唯有清除。
蒼涼昏光下,營寨中散落的帳篷半塌半破,似乎已經經歷了惡戰。
李青雲沿著被焚毀的篝火堆往裡走,腳下踩著焦土與殘骨,耳邊恍惚聽見夜風中傳來的窸窣低語,仿佛悽厲鬼吟。
他心中一緊,暗忖:
「看來遲了一步。」
此地恐怕先被妖魔掃蕩,或許首領抵抗不成,部落覆滅。
他閉目片刻,感知四周,鼻端隱約嗅到血腥與腐朽混雜的可怖氣息,那氣味伴著不知名的詭異腐蝕,與他曾在驪山老母神格中見到的「幽冥之主」陰霾氣息有幾分相似。
夜漸深,天地凝重如鐵。
他顧不得逗留,檢查營寨中數具屍骸,有老有少,傷口猙獰,似被毒氣或利爪撕裂。
旁邊一堆白骨泛著黯淡磷光,透著飢餓和絕望的陰影。
「幽冥之主的爪牙已擴散至此,看來此部落無倖存者。」
李青雲嘆息。
踱步間,他意外發現山壁腳下有人在蠕動,似一具尚未死透的身影。
他上前探查,是個奄奄一息的年輕戰士,喉頭咯血,卻仍用嘶啞的聲音掙扎道:
「妖……妖族……首領被抓……令……告訴……二帝……」
話未說完,一口氣斷絕,再沒動靜。
李青雲默然半晌,輕撫那青年的額頭:
「成敗之局,盡在這般壯士的鮮血中。你安心去吧。」
他將其合眼,以土石掩埋,轉身縱出廢墟。
身體略作輕盈數躍,跨過戈壁,朝下一個聚點急行。
他深知,多一個部落倒下,人族就多一分危急。
此刻唯有讓更多尚存的部落儘快聚集,方不致各個擊破。
想起炎黃二帝的囑咐,他邁步更疾。
整整奔波一夜,到得次日清晨,他方與另一隊人族先行軍匯合——隊中首領見到他大喜,說道附近已有七八家部落因聚沙成塔,成功抵擋妖兵。
大伙兒抱團行進,去往二帝指定的集結地。
李青雲聞之,鬆了口氣。雖然途中看盡慘烈,卻終究還有人族不甘毀滅,願在天崩地裂之前搏上一回。
一路走來,他目睹花白鬚髮的老者不辭老邁,揮舞生鏽的銅戈上陣;也見到十五六歲的少年緊貼父兄身後,一副初生牛犢的倔強神情。
更有諸多半神血脈者,在長老帶領下橫跨山河,施展種種匪夷所思的天賦——有人能馭風,有人能喚雷,有人能喚醒沉睡中的靈獸,供部落遷徙之用。
這些年,人族雖飽受神魔欺凌,卻也積蓄了超乎想像的韌性。
李青雲放眼望去,荒漠之中,旌旗飄舞,鐵甲反射金光,宛若熊熊燃燒的火炬,縱使狂風撼不倒那抹頑強意志。
等他趕抵預定集結之地時,已是數日之後的黃昏。
入眼便是一片遼闊古原,四面山巒起伏似巨浪,環抱著中央一塊平坦開闊之地。
那裡能容納百萬軍隊,乃人族先祖留下的遠古遺址,相傳曾於此設壇祭天,象徵與大地氣運相融。
如今周遭更立起連綿不絕的營帳與柵欄,旗幟與圖騰隨風招展,吶喊聲、馬嘶聲此起彼伏,伴隨夜色相互交織,蔚為壯觀。
李青雲從一座岩丘俯瞰下方,只見人頭攢動,無數部落首領手持各自族徽聚攏,不同的服飾、兵刃、坐騎匯成絢爛斑駁的洪流。
北境雪原部落的狼騎已占了高地,骨笛聲不絕;西南雨林的羽甲軍則在溪邊搭起營火,火光映得銅色皮膚閃亮。
還有草原弓騎、山民石軍、江湖水師……
五花八門,各懷獨特神通。
更有那半神之軀者,昂首挺胸,似能憑己力撼動山嶽。
「這就是人族的底蘊麼……」
李青雲輕吸口氣,心中既生自豪,也覺陌生。
往日他遊歷洪荒時,人族大多因戰亂星散,各部互不相識。
如今一朝齊聚,不啻是史詩般的聚會。
若非迫於存亡之危,或許他們永遠難有這般團結。
眼見洪荒危機重重,卻也因這股聚合,燃起希望之炬。
踏下岩丘,營地里有熟識的戰士看見李青雲,不禁驚喜道:
「是青雲!他來了!傳說中斬殺妖皇的新晉亞神!」
一路上眾人紛紛側目,年輕戰士中甚至有人滿臉熱切,大聲叫好。
李青雲忙拱手還禮,不失謙和。
他雖不喜張揚,但此刻見自家同胞如此熱誠,心裡也生暖意。
旁邊有幾名半神後裔聞訊趕來,對他行禮道:
「早聽聞閣下晉升太乙仙,還想討教刀招,不知是否有緣共進?」
李青雲含笑回道:
「倉促在此,不宜切磋,若日後閒暇,再練一二。」
便帶著些許歉意推辭了。
行走數十步,他忽地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立於部隊前方。
那人一襲紅衣甲冑,背脊筆挺,周身似籠火焰之氣。
待她回首,正是旱魃。
二人遙遙四目相對,雖無多言,卻自有一份心領神會。
旱魃朝李青雲微一點頭,隨即示意火焰軍中人稍讓開道來。
只見那火焰軍皆是銅皮赤面、血氣旺盛的彪悍戰士,由旱魃親領,名震人族。
目下他們卻對李青雲笑意友善,顯然認可這位與自家統領齊名的英雄。
前方傳來鑼聲陣陣,原來是一處臨時搭起的土台,似在安排部落首領登台點名。
李青雲隨旱魃一同走去,只見一名負責登記的老將一邊指揮隊伍,一邊朗聲呼道:
「黑山部落、岩骨部落、青石部落已報到……狼騎部落何在?可曾至此?」
一隊穿獸皮的狼騎族首領帶著數十騎快速奔到台下,抱拳答道:
「我部近日路遇妖群阻擾,遲來半日,還請見諒。」
老將正色點頭:
「記下!爾等駐紮西面營區,聽令擂鼓號召即可。」
那首領領命退下。
如此反覆,各路人馬一一報到。
旱魃輕聲對李青雲說:
「這些日子,不少部落相繼匯聚,尚有遲到或被襲擊的遲遲未至。可人族陣勢,已非昔日可比。」
李青雲看著那人潮,想著從前百廢待舉的窘境,如今雖談不上兵強馬壯,但多一分整合,便多一分對抗洪荒神魔的底氣。
他應道:
「確實。若再輔以二帝的古陣,說不定真能讓那不周山震動。」
旱魃見他神色略顯凝重,低聲問: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可是仍牽掛驪山老母傳你的事?」
李青雲苦笑:
「正是。那四大凶獸封印若真牽涉武神意志,三界毀山,未必真是捷徑。一旦我們無法控制毀滅之力,後果不堪設想。」
旱魃聽罷,沉默少頃,終道:
「先想法聚力抵禦妖魔,再看二帝如何打算。你我合力,總能在絕境中搏殺出一線生機。」
是夜,大地寂靜下來。
部落間篝火卻燒得更旺,刀戟的寒芒在火光下閃爍。
干烈的風不時捲起灰塵,讓帳篷篷頂沙沙作響。
李青雲回到自己簡易的宿營處,卻覺心神難定。
正要調息打坐,忽聽外邊有人驚呼:
「看天!」
他起身掀開營簾,只見墨色夜空里浮現一片紫紅光暈,如同血脈在黑雲中扭動。
伴隨一陣怪異的耳鳴,有人似在幻覺里看到山巒變得高聳磅礴,甚至似有古神之影自雲層深處俯視人間。
數息後,那光暈緩緩淡去,仿佛幻滅一場。
可一群警戒將士仍心驚肉跳,有人竊竊私語:
「不周山,那是……不周山在示警麼?
」也有人自言自語:
「若天柱真斷,豈不引來更大災劫?」
氣氛里多了絲忐忑。
李青雲仰頭凝望,仿佛還能感到宮殿灰霧在體內低語,言辭晦澀,讓他耳膜隱隱作痛。
他咬牙催動「寂滅之律」才穩住心神,卻愈發感到此征途絕非輕易可成。
一想到翌日便是炎黃二帝誓師,一場更深層的風雲即將揭開,他內心又燃起赴死也要成功的決心。
當下他沉著臉返回營帳,聚氣運功,反覆回想著驪山老母遺志:人族若不破局,必在洪荒衰亡;但如何破局,卻是走在刀尖上的賭博。
外頭篝火映得夜空昏紅,仿佛血染長天。
風聲陣陣,似有無數亡魂在嘶喊嗚咽。
那些部落戰士,卻仍然警醒地守在火把周圍。
半神也好,凡人也罷,此刻都已明白——只有緊隨二帝之召,唯有奮力前行,才可能撼動那冥頑蒼穹。
翌日清晨,東方剛露魚肚白,陸續有部落先後趕到。
有的乘坐龐大犀角獸,有的踩著奇形蠻禽,皆神色疲憊卻士氣高昂,昭示他們跨越千山萬壑,只為趕上這場意義非凡的集結。
營地上一時間更為熱鬧:分散於洪荒各處的人族力量,如今匯聚在這片古原,形成史無前例的「人間洪流」。
風卷旌旗,卷著混雜煙塵。
李青雲踏出營帳,只見山色空濛處又是一隊部落抵達,其中包括江湖水師,許多戰士仍帶著咸腥水汽,顯然沿江順流而來。
他們騎著猙獰的水蜥與巨龜,背負標槍,場面分外奇詭。
遇到陸地部落便齊聲招呼,相談甚歡。
有好事者拿起骨號吹響,霎時驚動四野,若鼓點沉雷,引得眾部紛紛側目。
如此場景,若擱在往昔幾乎難以想像:人族分散慣了,更曾在各自山頭固守。
可今日似有某種兇險卻又神聖的力量,把他們編織成同一幅壯闊畫卷。
天空黑雲依舊郁沉,無法遮掩地面上涌動的血性與堅韌。
許多人撫劍而立,互相結識問候,還有高喊「願同生死,拼絕此戰」。
李青雲默默立於營地中央的空場,目之所及,皆是凝聚的人族熱潮,也同時感受到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壯。
因為若此戰失敗,就算所有精英匯聚一地,也會化作洪荒煉獄裡的一捧灰燼。
他想起昨日夜空現出的異象,心頭如同被烏雲籠罩,卻又暗生火光。
再轉念,想起那宮殿深處的低語,似有無形冷笑,嘲諷人族的「愚蠢抵抗」。
李青雲冷哼一聲,在心裡喝道:
「便是與神魔同歸於盡,也無悔!」
恰在此時,旱魃走至他側。
二人相視無言,眼底卻浮動同樣的熾烈:既然集結既成,下一步便是等炎黃二帝發令,宣告大軍正式出征。
天空隱約傳來隆隆聲,如雲海深處又有雷震。
群山與古原交界處,有成千上萬的人族戰士正摩拳擦掌,刀戟映日,夙興夜寐地等待一聲吶喊。
那大地如巨獸心臟般起伏,漸漸匯攏到此中心——等待誓師,等待一統之令!
李青雲緩緩舉目凝望前方,當下再無猶豫。
洪荒之危難、四凶封印之險、玉虛宮或神魔陰謀……都將於不久後全面爆發。
而此刻的人族,正迎來自古未有的光與暗交織的壯闊時機。
若能藉此跨越鴻溝,或許真能逆轉宿命,令億萬凡民脫離神魔的操控;若失敗,便是血海狂濤,歲月斷絕。但天塌地陷,亦在所不辭。
這一夜,古原之上火把連營,直照得半空都泛著微紅,猶如以殺氣刺破漆黑。
每名部落戰士心懷激盪,千百年來的悲憤與熱血在胸中燃燒。
若夜幕之中尚有邪影窺視,也只能看到這無邊的刀戟火海,感受到人族拒絕滅亡的嘶吼。
正如金鐵碰撞的轟響,已然訴說著大軍出征的前奏——風雲將起,再無退路可言。
而李青雲緊握刀柄,遙想不周山那陰霾籠罩的險峰,隱約有厄運在山頂靜待,他卻只覺熱血澎湃。
身後是數不清的部落戰士,他們的生命與盼望此刻系在自己與二帝的決策上。
他深深吸了口荒原的空氣,雙眸中透出不屈火焰:
「便要見真章了。」
話音雖低,卻迴蕩在夜色的縫隙里,隨風傳向四方。
正是這般萬眾集結、伏屍百萬的前夜,註定被後世讚頌或惋嘆。
無論如何,洪荒的深處仿佛已有雷霆呼應。
神魔壁壘之戰不可避免,人族對抗宿命的史詩也將翻開新的一頁。
李青雲再抬首時,只見天際划過一縷詭紫暗芒,又快又隱,宛如血幕背後窺探的邪靈,讓他心神一凜。
可他並未退縮,徑直收刀入鞘,以無畏之姿朝那王帳處走去。
他知,明日或許就要正式邁出震驚天地的一步。
若天柱真能因人族之力而裂開,洪荒之局又將演變到何種荒誕境地?
在這硝煙瀰漫的時刻,沒有人能預見結局,只能以熱血鑄成新的篇章。
黎明尚遙遠,然而風聲仿佛鼓點,正迫不及待地敲響著通往不周山的路途。那便是人族決意迎戰的宣言……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