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洛惜的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洛惜好像並不介意她的以後要活成什麼樣子,也不介意她屬於任何道的歸屬,她是入塵但不染塵的。

  念心樓自是知道,因此她才會為她尋找一個不屬於江湖亦不屬於廟堂的歸處,然這樣的去處,似乎於天下而言,根本不存在。如此,她只能走一個全新的道,她是起源也是載體。

  然,話又說回來,其實洛惜本可以入江湖各大門派之中,但對於念心樓這樣一個擁有著儒家深厚傳承底蘊的人,他知道天下文武的本源其實也是由百家演化而來,對於江湖上的門派,他並不抱太多期望,同樣他也不想讓洛惜成為那些江湖中人那般如同無根浮萍般,隨風雨而飄搖的存在。

  這世間很多事,其實都會止步于思想,而真正能成的只有少部分敢於行動之人,念心樓正是這少部分的人,雖然在風雪道他同泊舟說過沒有安排好洛惜的未來,但他已經在心底有了一些方法和方式。

  他會帶著洛惜走過三分江湖,三分廟堂,還有那四分紛雜,也如同李書山當年帶他們行走於世間那般,只是不同的是,當年他們是歷練,如今是悟道。

  從均萌山回來後,她們又過上了行走的日子,不急不躁,待到某處風水靈氣充裕的地方他們會待上幾日,因為洛惜每天都會練習蘇老贈予她的吐納之法,這門功法對於洛惜的身體有著極好的淬鍊之功,念心樓也是在一旁獨自煮著茶,好像在回憶著什麼,但這些他從來都不與洛惜說。

  這樣走走停停就過了一年之久,也是在這一年,平靜的江湖已有暗流涌動,起因是論道大會那「一紙法則」指定的平江湖之俠在雁盪山被神秘高手誅殺,一時江湖躁動。要知道,那些被法則指定之人可不是等閒之輩,實力堪比護道人。

  念心樓的護道人是儒聖李書山,他的實力放眼天下都沒有幾人能出其右,可以想像,能夠截殺這樣一種存在的人物,實力到了何種程度,更何況此種行為近似於公然與天下法則叫板,怎能不令人震驚,但隨之而來的江湖動亂才是令人倍感擔憂的。

  要知道任何的動亂背後,都是人為的謀利,更何況一群被約束已久的江湖中人,一旦沒有了制約,那便如同困獸掙脫牢籠,縱慾而生,好在,這只是波及江湖的那一部分。

  念心樓與洛惜如今離雁盪山不遠,但路上的江湖中人卻多了起來,大多數人是為了確定這件事的真實性而來。

  念心樓對於江湖事不說知其全貌,但也頗為廣泛,他認出正在快馬飛奔而過眼前的明月山莊少莊主瑢沚,那張揚的形態,配上天下第六的沫塵劍,成為了他身份的象徵,他沒有注意在一旁趕著馬車的念心樓,即便看到了他也不會認識,畢竟對於瑢沚的形象念心樓也是從說書先生口中得知,他只是記性比較好就記下了。

  還有那個號稱江湖第一刀客的傅辛仁,也出現在了念心樓馬車之後,他依舊沒有注意到他,只一路向雁盪山奔去,又有諸多存在於念心樓記憶中的人物相繼從他的馬車旁經過,仍舊沒有一人注意他,大概是他的馬車簡陋,衣著樸素,行動又規矩的走在路邊,讓開了中間的道,會讓人以為只是個遊走於世間的普通儒生。

  洛惜在馬車內自顧自的練習吐納之法,對於外面的事她並不關心,也沒有向念心樓問起,反正在她心中,有念心樓在,她就會極其的安心。

  她們是最晚到雁盪山的人,來這裡的人都聚集到了一處山谷之中,被殺之人的遺體還在此處,他長相普通,衣著樸實,但絕不邋遢,年紀約莫四十歲上下,地面的佩劍只剩下劍柄,其餘部分已經碎裂成片,散落在周身一丈之內,但讓人奇怪的是此人隕落之地,並沒有太多的打鬥痕跡,且致命之傷外表不可見,只有嘴角溢出的少量血漬告訴了世人他已經離世了。

  於是,有人開始查探他的傷勢,驚呼而出,他五臟六腑都被震碎,而外在肉身卻完好無損,這一真相讓念心樓一下子想到了風雪道上遇到了那些骷髏,他們的死法也是如此,這不是巧合,很可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兇手是個殺伐果斷之人,沒有給對手一絲生的機會,卻在誅殺之後沒有處理屍體,而是讓這件事傳到江湖之中,引來眾多江湖之人前來探查,其目的並不簡單,這好似故意設給他人的局,念心樓心中隱隱有一絲不安傳來。

  然而更讓人詫異的是,洛惜小小年紀見到這樣的場景竟然極其冷靜,不哭不鬧不語,縱觀洛惜三歲到如今的經歷,第一次遇到她是在屍體堆中,那時候的她哭得撕心裂肺,再到被骷髏嚇倒在地,也是哭喊著呼救,但自從泊舟的自戕那天開始,她就變了,雖然還有一些反常之舉,但這次,她卻如此的冷靜,莫不是在那小小的內心深處已經長出了外人不知道的一面,事出反常必有因,只是念心樓如今還未知道而已,但對於她的心事他必須要謹慎對待,他不敢想像今後的她會成為什麼樣子,但至少要讓她知道人間有情。


  來到這裡的江湖中人中,有人將這裡發生的一切記錄了下來,包括此人致死的因,以及周圍的極小打鬥痕跡,以及這片山谷的地形地貌,並將在場之人都做了畫像,有些知道名字的會寫上名字門派甚至擅長的武藝,不知道的也不會過問,只是標註著未知,如念心樓與洛惜,都在其畫像上做了未知的標記,而能花費這麼多精力做這種事的只能是百曉堂的人。

  念心樓並沒有在意這些,他在擔憂著後續發生的事情,雖然現在的他不想管這些江湖事,但關係到天下局勢,作為儒家弟子,不得不涉足其中,而剛好他就是準備帶洛惜去見證江湖的真實面,所以他開始關注江湖各門各派的動作。

  對於如今的江湖,有五方勢力最受矚目,分別是位於中原的浩然劍道,東方的極樂苦海、南方的煙雨重樓,西方的婆娑千界,北方的雪廬。

  從這些地方出來的人,無一不是驚才絕艷之輩,只是他們行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規則,不輕易顯露出處,但這些人已經融入到天下的各處,即便是坐到你對面看起來很是狼狽的落魄布衣,也可能是浩然劍道出來的絕世高人。

  然對於那些在江湖上名聲響亮至極的人,如明月山莊少莊主瑢沚,如江湖第一刀客傅幸仁,這些相比於這五方勢力來說只不過是草芥般的存在,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將其擊殺,雖是如此,但江湖又需要他們這些人來行事,這就是江湖的現狀。

  所以天下江湖占其三,就是因為這些勢力的存在才撐起了這分量,才可以和廟堂平起平坐。

  這些信息是念心樓這二十多年來收集起來的江湖寫照,如今他正在說給洛惜聽,她似乎很喜歡聽這些故事,那明亮的眸子閃爍著,好似嚮往和憧憬,這樣的洛惜才是真實的她,不管她如今心性變成了什麼樣子,眼中還看到這份光就足夠了。

  洛惜問起念心樓那被法則選出來的人相比於我們見到的瑢沚與傅幸仁如何,念心樓只是微笑著說道「皓月與微塵的距離,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等你以後去過那五方勢力之後,就會明白了」

  洛惜一臉嚮往的問道「那為何現在不去了?」

  「現在小洛惜還如同新生的枝芽般脆弱,別說去那裡了,即便去明月山莊,都承受不住那方天地的劍意侵蝕,不過不要緊,對於明月山莊隨時都可以帶小洛惜去」

  洛惜一臉期待的望向念心樓激動的說道「真的嗎」

  「真的,哥哥從來都沒有騙過小洛惜」

  「好,有心樓哥哥在,洛惜很是安心」說完洛惜又去練習吐納之法,但此時的她眼神中既然有了一份少有的堅毅,她的未來很可能會行走過五方勢力,成為不一樣的她。

  明月山莊圍湖而建,古樸典雅的木閣坐落在湖岸,一直延伸到兩岸山峰的背面,一條長長的廊橋穿過湖面,又分出些許岔路直接搭設到兩岸建築之上,念心樓的馬車停到了廊橋的起點,已有兩名身作青衫的武人,迎面而來詢問著念心樓前來的目的。

  念心樓只是說他是個遊走於山水間的閒散客,見這方天地人傑地靈想拜會一番,青衫武人知道他不願意以真面目示人,因為整座明月山莊都被布下了劍陣,他既然可以輕而易舉的進入其中,要是普通人在劍陣之外就會感受到此方危機重重,會繞道而行,洛惜在劍陣外就被念心樓用真氣凝結成了屏障籠罩在其身,才能讓她沒有察覺到任何危險。

  青衫武人也不拆穿他,畢竟這個江湖存在著太多他們不敢招惹之人,和和氣氣把他引進來,至少會有一個好的收場,再看念心樓,本就長得儒雅,他身旁的小女孩也很是可愛,也就不把他當成那些個圖謀不軌之人,只是其中一人去稟告了莊主,另一人一邊在前引路,一邊介紹著這裡的布局。

  不多時他們就走到了一棟沒有特別裝飾的閣樓內,莊主坐在居中的一張黃梨木大椅上,倚靠著,一副略顯慵懶的形態展現在念心樓面前,念心樓看到了她,正準備說話,莊主好似突然之間清醒,把身子調正。

  因為念心樓本就長得很是英俊,整體氣質更是有儒家大雅之態,雖是江湖兒女,不拘小節,這些說辭只能是對江湖人說的,對於這個看起來不像江湖中人的人來說,不能用這樣的方式接見,有失體面。

  明月山莊莊主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只是跟了她家夫君入了江湖,才變成了這般大大咧咧,雖說如今三十來歲,依舊還有那傾國傾城的骨相支撐著,算得上美人,她收拾好了形態才邀請念心樓與洛惜入座,問起了她們的來由。

  念心樓雖然不顯露自己的身份,但也是找了個令所有人信服的理由,她的理由是想讓洛惜觀風華之劍,這是明月山莊可以在江湖中立足的保障,不止是如今洛惜要觀,每年都會有大批江湖之人前來,只因為明月山莊的風華之劍據說可以洗刷掉江湖沾染的戾氣,人們能求一心安。


  明月山莊每年只會舉辦一次賞劍會,時至初秋已經錯過了今年的賞劍會,念心樓也只能抱歉的向莊主辭行,但莊主沒有讓她們走,要留她們在莊中小住幾日,給的理由是因為她喜歡小洛惜,不介意傳授她風華之劍,只是又擔憂著她如今年紀尚小,無法承受劍意反噬,念心樓卻肯定的答覆了她,小洛惜可以承受得住,這對於小洛惜來說是一份大機緣,他不能讓洛惜這樣錯過。

  其實明月山莊的風華之劍對於女子來說是最為適合的,使出時,如同行雲流水般適意,又隱隱有英姿附著在其中,其實它不太像劍法,而更像舞蹈。

  當看到莊主使出這式劍法時,念心樓陷入了回憶之中,是他那十年的殺伐之氣被抽出了心海,被如水般柔和的劍意包裹著灑落在星塵之中,他的人仿佛如沐春風般變得有了活力和朝氣,這種感覺是他這二十多年來第一次有,心中的某種執念在這一刻噴涌而出,大有再戰天下的衝動。

  然他骨子裡的儒家傳承卻在此時席捲而來,硬生生把這份衝動壓了下去,他才回過神來,認真的看著眼前的一切,小洛惜仿佛心神不被影響,莊主的每一式她都在一旁臨摹著,雖然沒有那份勢,但形卻有了,果然,只有如同洛惜這樣一種不染塵的心態,才能創造一些傳奇出來。

  風華之劍起手到落幕總共有十九式,每一式都在人間有映照,是取了天下各種舞步的精髓,演化成劍法的勢和意,從而才形成了如今這般可以洗刷戾氣的存在,能成為明月山莊在江湖的門面,自是有著了不得的底蘊。

  明月山莊莊主名伊月裳,她的生活其實是不幸的,她的夫君在瑢沚六歲時就拋下了她們母子二人,獨自遊走江湖,最後杳無音訊,她獨自一人將其帶大,實屬不易,而又因為瑢沚自小沒有得到父愛,她因為心疼而更加溺愛,導致了瑢沚如今行事有些張揚,所以在雁盪山才會那般跋扈。

  這是別家家事,念心樓不便參與,也沒有提起過雁盪山之行遇到過她的兒子,只是在今後如果再遇到他會特別照顧,也算是報答伊月裳對洛惜風華之劍的饋贈之恩。

  她們二人在明月山莊待了有七日,這七日洛惜都在學著風華之劍,莊主伊月裳也在一旁調整她的各種步伐與手式,念心樓更是拿了他那把佩劍給她練習,這把劍可不一般,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由,念心樓也不好說,畢竟這關係著諸多因果,會惹來是非。

  好在,莊主的目光沒有注意在劍上,即使見到了,也無法做出任何評價,這把劍劍身微微泛紅,似有一些細絲在其上遊走,仿佛有著它自己的主見,但洛惜拿在手上,卻沒有一點排斥之象,反而比念心樓拿到手上遊絲還要活躍些,要知道有些名劍的劍意並不是握住它的人賦予的,而是形成了如同自我意識的規則,就如同人的心境一般。

  如今洛惜手持著這把劍,舞起了風華,雖年紀尚小,但隱隱有洗淨鉛華之勢,即便連一旁指點的伊月裳都暗自心驚,更加確定了這風華之劍傳於洛惜是天選的歸屬。到離開之日,伊月裳還特意囑咐了洛惜,好好研習風華之劍,有可能會創造連她都不知道的傳奇,念心樓理解這種心情,正如古聖賢對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認知觀,不僅是一種傳承,還是一份修養。

  風華之劍是洛惜的第一份有攻勢的武藝,她對其愛不釋手,但那吐納之法她也沒有放棄,如今她的體魄已經接近於正常人,她的生命也得到了保障,這兩道機緣終於把她推入了快意江湖的圈子,念心樓更是下了血本將他的那把佩劍贈與了她,只是沒告訴她它的出處與名字,或許這個秘密會在某些時候保住她的性命。

  念心樓也是從此刻起,就把那些鋤強扶弱的江湖事有選擇的交給了她,但一定是在保證她可以解決的情況下放手,這段時光在她們心中很是短暫,但在外界卻走了有兩年,如今洛惜已經有六歲了,她們走過了小半江湖,只是遇到了那些個不入流的江湖中人,清理了一些雜魚和蛀蟲,還了一小部分清流人間。

  這兩年中江湖那看似平靜的狀況,其實已經被陰暗面蠶食,起因還是雁盪山的那場莫名的誅殺,讓江湖中一些野心家開始蠢蠢欲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