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四方雲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宣和五年十月的京城,在開封府的深秋冷風中,皇城內卻依舊如同往常一般熱鬧。但就在這個時節,開封朝廷的氛圍卻不如表面上的平靜且有些壓抑。濟南知府劉豫的一封奏報帶來了不安的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在朝堂上掀起了波瀾。

  劉豫詳細描述了明教女匪首方夢華,帶領京東和淮南的漕幫人馬,大鬧齊州。儘管劉豫最終將這些叛軍趕出了城,但損兵折將的代價顯然不容忽視。這封奏報在朝廷上下引發了不小的波動,尤其是對方夢華的描述,更讓朝廷高層感到一絲不安。

  這封奏報呈至蔡京案前時,他正忙於與朝中官員討論邊疆事務。蔡京本打算略微翻閱,便置之不理,畢竟齊州不過一隅之地,暫時還未引起他過多的關注。然而,當他讀到關於方夢華的部分時,目光不禁凝重起來。這個明教女匪首的名號,在短短几個月間,已然在北方傳得沸沸揚揚。她不僅屢次在綠林會中嶄露頭角,還帶領漕幫勢力進退自如,這份膽識和謀略讓她成了京東大地上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啟奏陛下,濟南知府劉豫急報:『魔教女匪首方夢華,糾集京東與淮南的兩大漕幫,率眾大鬧齊州。城中一度兵荒馬亂,雖然臣等最終將其驅逐,但我軍折損不小。此女勢力日益猖獗,若不儘早除之,恐將成江北一大禍患。』」

  這一奏報引發了朝廷上下的震動。方夢華的名字在大宋朝堂上已經不再陌生,自從她在東海和京東一帶不斷挑戰宋朝的權威以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傳來她的消息。然這次不同,她不僅劫牢大鬧齊州,還逼得劉豫不得不向朝廷求援。

  蔡京捏著那封奏報,眉頭緊鎖。老狐狸心中明白,劉豫作為濟南知府,權謀手段不在自己之下,他奏報中定有隱情。但不論如何,這位「魔教妖女」的威脅卻已成實事。他略一思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調整當前的部署,以打壓朝中不安分的勢力。

  「此事不可輕忽。」蔡京斬釘截鐵地對在場的官員們說道,「方夢華妖女之名,近來鬧得沸沸揚揚,若是繼續放任不管,恐怕會動搖我大宋根基。」

  當蔡京宣讀完劉豫的奏報後,幾名大臣開始私下交換眼神。大宋朝堂上的權力鬥爭早已盤根錯節,稍有風吹草動,便會牽一髮動全身。

  在殿中站著的一人,臉色尤為難看,他便是呼延家族的嫡子,呼延平。此刻他已無法掩飾心中的忐忑——自從他弟弟呼延慶在東海平海軍的失利疑似從賊後,家族的聲譽一落千丈,尤其是呼延家世代忠誠於朝廷的名聲,在這次失利後受到了極大質疑。

  如今,朝廷內部已經出現了針對呼延家的不信任,甚至有流言說,若不是有家族老臣撐腰,自己早已被免職查辦。而今日的朝堂之上,蔡京再次提到呼延家的失敗,顯然是為自己所知的某些秘密做鋪墊。呼延平不由得暗自心驚。

  與此同時,在金國的中京大定府(承德),完顏希尹靜靜地翻閱著手中的密信。這是劉豫向金國傳遞的第二封消息,提及方夢華的非凡能力和潛在威脅。信中提到,方夢華不僅膽識過人,更有超凡的謀略,若任其發展,必將成為金國南下時的巨大障礙。

  「方夢華……」完顏希尹在嘴裡反覆念叨這個名字,回想著大名府翠雲樓那面紗後的倩影,似乎在品味其中的某種含義。

  劉豫密信中的描述讓他心中產生了一絲波瀾。劉豫提到,此女極為聰慧,善於操控人心,若任其發展,可能會對金國南下形成巨大障礙。金國上下本已蓄勢待發,準備南下對宋朝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但方夢華的出現卻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這位金國大臣的看法。

  「宋人自亂,正好為我所用。」完顏希尹低聲自語,隨即他命人草擬一封回信給劉豫,暗示他繼續對方夢華施壓,同時也密切關注她的動向,若有機會便下手剷除。

  回到開封的朝堂上,蔡京的心思同樣複雜,臉色比平時更顯陰沉。

  他很清楚,如今的朝廷內外皆有不穩之處。宋江的賊寇、方夢華的明教,還有朝中那些對他心懷不滿的大臣,無不在威脅著他的權力。他必須迅速行動,以鞏固自身地位。

  他開始著手策劃新的任命和調整,宗澤的忠誠無疑是朝廷的一大倚仗,但他的剛正不阿卻也讓蔡京心生忌憚。借升官為名將宗澤調往巴州,不僅可以削弱他的影響力,更是為自己安插心腹提供了機會。

  「陛下,臣建議,宗澤鎮守京東雖有功績,但終究年邁,若再升任巴州知府,或許是個妥善安排。」

  蔡京的話語打破了朝堂的寂靜,趙佶微微點頭,雖然他對宗澤的忠誠有所依賴,但對蔡京的建議也並不排斥。

  「准奏。」趙佶簡短地回應道,似乎對於這個決定並沒有太多的猶豫。


  宗澤在守住登州後,本來應受到嘉獎,但蔡京卻巧妙地通過升任巴州知府的方式,將宗澤這個老將遠調至蜀中。這一安排看似升官,實則是將宗澤從關鍵位置排擠出去,以減輕他的影響力。與此同時,蔡忠的表現也令蔡京大為光火。蔡忠在沂山獵殺方夢華時的失敗,被他歸咎於張所與張憲父子的放水。為了顯示自己在朝中的掌控力,蔡京將張所調往秦鳳路鳳州,任命其為團練使,這實質上是對張家父子的懲罰。

  而就在蔡京準備讓人通知宗澤的時候,他的目光轉向了被冷落許久的呼延平。

  「至於呼延家的問題……」

  蔡京看向呼延平,眼中帶著一絲凌厲,「既然呼延將軍在東海失利,不如讓他的族侄呼延綽暫時調到京東大營,正好與劉光世、高俅等人配合,圍剿那群京東綠林。」這個決定不僅是對呼延家的試探,更是對呼延家忠誠的再一次挑戰。

  呼延平臉色蒼白,但卻無從辯駁,只能低頭應命。

  隨著這一系列的調整,宋廷的局勢也隨之變得更加複雜。

  平海軍指揮使呼延慶的戰敗,讓朝廷對呼延家產生了懷疑。呼延慶因投降明教勢力而被朝廷視為不忠,導致整個呼延家族的地位驟降。朝廷在這次圍剿京東綠林會的行動中,特意安排了呼延慶的族侄呼延綽加入萊蕪大營,負責鎮壓綠林勢力。

  然而,呼延綽此行並非順風順水。領命前往萊蕪大營的路上,他處處感到不安。劉光世和高俅派出的監視人員如影隨形,不論是駐紮還是行軍,他都能感受到被嚴密監控的壓迫感。呼延綽心知肚明,朝廷已經對呼延家族失去了信任,而自己不過是被利用的工具罷了。

  抵達萊蕪大營後,呼延綽心情愈發沉重。營中,氣氛緊張而肅殺,宋軍正在集結力量,準備對京東綠林會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圍剿戰役。劉光世親自坐鎮,督促各部做好準備,而高俅更是在背後操縱全局,顯然是想藉此機會徹底清除朝中對方夢華及其背後的明教勢力的威脅。

  在萊蕪大營內,呼延綽感到自己被推向了風口浪尖。他明白,接下來的戰鬥不僅關係到自己的生死,也將決定呼延家族的未來。然而,內心的焦慮和壓抑感卻讓他舉步維艱。他知道,自己和家族正處在一場巨大的陰謀漩渦中,稍有不慎,便會被吞噬得無影無蹤。

  呼延綽一邊思索著家族的未來,一邊不得不與內心的恐懼抗爭。他明白,如果不能在這次行動中立下戰功,他和呼延家將再無翻身的機會。然而,心底的恐懼和疑慮卻如同陰影般籠罩著他,使他在每一次決策中都顯得異常猶豫。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萊蕪大營的氣氛愈發緊張。呼延綽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而他能否在這場亂局中脫穎而出,保護家族的榮譽與利益,將成為決定呼延家族命運的關鍵。

  與此同時,在大宋的另一端,宗澤的命運則迎來了新的轉折。阮家兄弟在芝罘的敗北雖令宗澤挫敗了敵人,暫時保住了登州,但蔡京卻藉此機會,將他調任到偏遠的巴州知府。這一「升遷」不過是變相將宗澤從朝廷的視野中剔除。老將宗澤滿懷忠心,卻不得不接受這個命令,默默收拾行囊,準備遠赴四川。

  宋徽宗趙佶最近的心情尤為複雜,齊州的動亂消息加上水師覆滅的慘況,讓他倍感壓力。平日裡他享受著宮廷的奢華與藝術的安逸,但此刻,他卻頻頻獨自一人陷入沉思。

  在他寢宮的牆上,掛著一幅由他親手繪製的畫作。這畫中人正是那個如今令朝廷頭疼的「魔教女匪首」——方夢華。趙佶曾以「卿本佳人,奈何為賊」為題,為她作畫。這幅畫當初被趙佶寄予了複雜的情感,既有對她姿容的欣賞,也有對她選擇道路的惋惜。

  然而,如今當他再度看向這幅畫時,心中湧起的卻是深深的無力感。方夢華不僅有著非凡的美貌,更具備極高的智謀和膽識。她帶領明教勢力一路從南方崛起,甚至深入北方腹地,膽敢大鬧齊州。這讓趙佶愈發意識到,這位佳人已不再是他可以輕描淡寫的「女賊」,而是一個可以左右局勢的強大對手。

  趙佶常常獨自坐在寢宮內,凝視著畫中的方夢華,思緒萬千。他知道,這幅畫不僅象徵著她的美貌,更提醒著他,眼前這個柔弱的女子,正是他治理天下的一大隱患。他心中暗暗忖度,是否真的該將她剷除,亦或是……將她籠絡為己所用。

  但無論趙佶如何思考,都難以得出一個讓他滿意的答案。方夢華的存在讓他感到既畏懼又迷惘,她的每一次行動都讓他意識到,自己統治下的這片江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他,也必須做出抉擇,否則可能失去的不僅僅是疆土,還有他畢生追求的繁榮與安定。

  方夢華的名聲雖然在京東綠林會中得到了認可,甚至被譽為「好漢」,但她也清楚,朝廷對她的關注正逐漸加深,她在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必須更加小心。

  京東的綠林會因為她的參與變得更加團結和強大,但與此同時,金國、宋廷,以及其他江湖勢力的目光也都匯聚在她的身上。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方夢華將如何應對來自多方的壓力,將成為決定她命運的關鍵。

  這場由齊州劫牢引發的風波,正如漣漪一般,迅速擴散,直至引發整個北宋局勢的巨變。而方夢華,已經站在了這場風暴的中心。這一切都讓大宋的局勢愈加複雜與混亂。而在這亂局中,方夢華逐漸嶄露頭角,她的存在成了朝廷和金國之間的共同憂患。無論是蔡京還是完顏希尹,都對她的崛起感到不安。可以預見,隨著她的勢力不斷壯大,大宋的朝廷和金國將不得不面對這個日益強大的對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