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候鳥的約定
故事從佛多霍的一隻候鳥開始。
冬日將至,候鳥噶什哈準備與同族飛行千里去往行代津,它們每年都要經歷一次這種為生命而戰的遷徙。來年開春,活著返回北地故土的候鳥們記牢飛行路線,並在下次遷徙中教給幼鳥。幼鳥長大以後教給新的幼鳥,如此循環往復地傳承下去。噶什哈無疑是幸運的候鳥,年紀很大,經驗豐富,這證明它在每一次遷徙中都存活了下來。
然而,今年發生了令噶什哈不快的事情。當候鳥們在必經之地的村莊歇息時,噶什哈沒有等到那個名為達子香的姑娘。在達子香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噶什哈是一隻小小鳥,那時它就認識她,因為她把食物撒給它們,嘻嘻笑著看它們啄食。噶什哈每年能見到兩次達子香,一次是春日歸來,一次是秋日離去。年復一年,達子香長大了,噶什哈也長大了,但噶什哈想不到達子香會消失。它心中不禁生出許多遺憾和懊惱,明白除了天與地以外沒什麼是永恆的。
每逢春日,噶什哈披著日月星辰一路向北,不舍晝夜地帶領同族從行代津飛赴故土,既是為了實現與佛多霍的承諾,也是為了實現與達子香的承諾,一種不立文字的無言承諾。達子香率先打破了承諾,這怎能不讓噶什哈失落呢?
它愛達子香。動物對人的愛與人對人的愛不同,這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純粹之愛。無論達子香是否記得它,它在天涯海角無時無刻不記掛著她,想帶她看旅途中的一切奇觀異象。它曾躲過河岸邊獵槍的子彈,在鋪天蓋地的雪崩中一往無前,將血肉模糊的身軀從工廠的鐵絲網掙脫,只為再一次回到達子香的面前。如今達子香不見了,它在為誰振翼呢?
為生存振翼,是候鳥繁衍進化至今亘古不變的信條。可惜噶什哈不再滿足於生存,它追求更多。
噶什哈是一隻經驗豐富的老候鳥,但今年在前往行代津的旅途中,它卻像丟了魂兒似地失誤頻頻,幾次三番差點兒因路上的意外事故喪命,而那些本都是可以避開的。在漫漫孤寂中思念著捱到春天,噶什哈迫不及待地飛回佛多霍,達子香不在。它尋遍整個村莊,已經確定沒有達子香的氣息了。
達子香究竟是死去,還是離開?它必須得搞明白。
直到落葉枯黃的秋季再次來臨,它沒有隨同族的大部隊南飛,而是選擇留在佛多霍。遷徙是一場盛大的生存之戰,冰封千里的佛多霍大陸沒有水和食物,只有結冰的河流和枯死的植物,以及出沒於山林的野獸猛禽,經得住酷寒考驗的深冬之鬼。但是,噶什哈對達子香的思念戰勝了對生存的渴望。如果失去歸來的承諾,也就失去活著的欲望,因此如果不能確定達子香的下落,噶什哈並沒有信心在遷徙的危險途中存活。
既然無論如何都是死,為什麼不留下來試試呢?
這一次,噶什哈面對著前所未有殘酷的挑戰,遠比南飛之路的種種意外更要兇險,卻更要有盼頭。它靠著盼頭活到今天,還能靠著盼頭繼續活到明年春天。既然麻雀活得下來,它又有什麼理由活不下來?啄雪水,啄泥土之下的根,啄動物腐爛的屍體,無論如何都能活下來,活到與達子香重新見面的那天。
噶什哈愛達子香,絕不愛所有人類,因為遷徙途中死於人類之手的同類遠比死於惡劣環境的同類多得多。天性警告它躲在人跡罕至的郊外,但達子香是一定在人群之中的,它必須去存在人煙的地方找她。
噶什哈翻越山嶺,周轉盤旋於西佛多霍的村莊與城市。它堅信達子香不會走得太遠,始終沒離開過狍信地區,自然遇不到此時正在鹿覺修鐵路的達子香。噶什哈活了下來,起初搶麻雀的食物,後來乾脆直接捕食麻雀,成為一隻最臭名昭著的鳥。它食肉又食腐,羽毛上沾滿動物臨死前釋放的激素,飛禽走獸像避諱禿鷲那樣避諱它,山林的捕食者們嫌棄它臭烘烘,想必同族歸返後也要認不出它來。達子香,達子香,魂牽夢縈的達子香,若有一日重逢,你還能否將我認出?
一年又一年過去。有一次噶什哈在河邊喝水時,忽然注意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似乎已經長得和植食性的同族們不一樣了。這下連噶什哈自己也認不出自己。噶什哈不在乎,繼續尋找達子香。
在某個被大霧淹沒天空的無月之夜,噶什哈若有若無地嗅到了達子香的氣味。它欣喜若狂,急匆匆尋跡飛掠而至,卻沒有看見任何人類的蹤影,只看見揮舞斧頭的怪物和執著長刀的鬼魂在空曠的地上廝殺。怪物一副牛頭人身的模樣,雖有生的氣味,顯然不是人類;鬼魂半具象化為人類模樣,卻充滿死的氣味,顯然也不是人類。
噶什哈是沒有語言的鳥,什麼都能感知,什麼都能明白:達子香的氣味是從牛頭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牛頭人對達子香懷著不亞於自己的執念;而鬼魂剛剛死去不久,死的氣味還很新鮮,因陷入難以釋懷的怨念和悔恨而凝結成形。它們都是無法現身於光天化日的非人,此刻不知緣由地站在對立面,實在是一種很詭異的狀況。
無言的怪物和無言的鬼魂同樣感知到無言的候鳥,身處酣戰之中無暇理會它。噶什哈得以繼續旁觀。它靜靜讀著眼前兩個存在的願望,逐漸明白這只是混亂的碰撞,其間矛盾並非因為某件具體的事。
看見了不理解的存在,無法進行溝通,由此心生恐懼,便基於原始的本能互相廝殺。這就是噶什哈嗅到的事情真相。任何一方幡然醒悟都能止戈,但對現在而言已經太遲了。
噶什哈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它一聲尖嘯,對著鬼魂衝撞過去,用尖銳的喙狠狠啄鬼魂的眼睛。儘管鬼魂眼睛只是虛像,其本體卻切切實實被如此強烈的生的氣勢震懾得消散大半,慌忙帶著刀倉皇而逃。噶什哈順勢落在附近的樹枝上,俯首望向牛頭人,牛頭人收起斧子,並不戒備地望回去,他同樣在它身上察覺到了相似的東西。二者對視片刻,誰也不會說話,卻明白了彼此一致的願望。這種「明白」比語言的闡釋更加清晰明了。
噶什哈振翅而起,重重落在牛頭人的肩上。牛頭人撓了撓被蹭得發癢的耳朵,順其自然地接納了新旅伴,繼續沿著大路向前走。他們消失在夜霧中。
冬日將至,候鳥噶什哈準備與同族飛行千里去往行代津,它們每年都要經歷一次這種為生命而戰的遷徙。來年開春,活著返回北地故土的候鳥們記牢飛行路線,並在下次遷徙中教給幼鳥。幼鳥長大以後教給新的幼鳥,如此循環往復地傳承下去。噶什哈無疑是幸運的候鳥,年紀很大,經驗豐富,這證明它在每一次遷徙中都存活了下來。
然而,今年發生了令噶什哈不快的事情。當候鳥們在必經之地的村莊歇息時,噶什哈沒有等到那個名為達子香的姑娘。在達子香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噶什哈是一隻小小鳥,那時它就認識她,因為她把食物撒給它們,嘻嘻笑著看它們啄食。噶什哈每年能見到兩次達子香,一次是春日歸來,一次是秋日離去。年復一年,達子香長大了,噶什哈也長大了,但噶什哈想不到達子香會消失。它心中不禁生出許多遺憾和懊惱,明白除了天與地以外沒什麼是永恆的。
每逢春日,噶什哈披著日月星辰一路向北,不舍晝夜地帶領同族從行代津飛赴故土,既是為了實現與佛多霍的承諾,也是為了實現與達子香的承諾,一種不立文字的無言承諾。達子香率先打破了承諾,這怎能不讓噶什哈失落呢?
它愛達子香。動物對人的愛與人對人的愛不同,這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純粹之愛。無論達子香是否記得它,它在天涯海角無時無刻不記掛著她,想帶她看旅途中的一切奇觀異象。它曾躲過河岸邊獵槍的子彈,在鋪天蓋地的雪崩中一往無前,將血肉模糊的身軀從工廠的鐵絲網掙脫,只為再一次回到達子香的面前。如今達子香不見了,它在為誰振翼呢?
為生存振翼,是候鳥繁衍進化至今亘古不變的信條。可惜噶什哈不再滿足於生存,它追求更多。
噶什哈是一隻經驗豐富的老候鳥,但今年在前往行代津的旅途中,它卻像丟了魂兒似地失誤頻頻,幾次三番差點兒因路上的意外事故喪命,而那些本都是可以避開的。在漫漫孤寂中思念著捱到春天,噶什哈迫不及待地飛回佛多霍,達子香不在。它尋遍整個村莊,已經確定沒有達子香的氣息了。
達子香究竟是死去,還是離開?它必須得搞明白。
直到落葉枯黃的秋季再次來臨,它沒有隨同族的大部隊南飛,而是選擇留在佛多霍。遷徙是一場盛大的生存之戰,冰封千里的佛多霍大陸沒有水和食物,只有結冰的河流和枯死的植物,以及出沒於山林的野獸猛禽,經得住酷寒考驗的深冬之鬼。但是,噶什哈對達子香的思念戰勝了對生存的渴望。如果失去歸來的承諾,也就失去活著的欲望,因此如果不能確定達子香的下落,噶什哈並沒有信心在遷徙的危險途中存活。
既然無論如何都是死,為什麼不留下來試試呢?
這一次,噶什哈面對著前所未有殘酷的挑戰,遠比南飛之路的種種意外更要兇險,卻更要有盼頭。它靠著盼頭活到今天,還能靠著盼頭繼續活到明年春天。既然麻雀活得下來,它又有什麼理由活不下來?啄雪水,啄泥土之下的根,啄動物腐爛的屍體,無論如何都能活下來,活到與達子香重新見面的那天。
噶什哈愛達子香,絕不愛所有人類,因為遷徙途中死於人類之手的同類遠比死於惡劣環境的同類多得多。天性警告它躲在人跡罕至的郊外,但達子香是一定在人群之中的,它必須去存在人煙的地方找她。
噶什哈翻越山嶺,周轉盤旋於西佛多霍的村莊與城市。它堅信達子香不會走得太遠,始終沒離開過狍信地區,自然遇不到此時正在鹿覺修鐵路的達子香。噶什哈活了下來,起初搶麻雀的食物,後來乾脆直接捕食麻雀,成為一隻最臭名昭著的鳥。它食肉又食腐,羽毛上沾滿動物臨死前釋放的激素,飛禽走獸像避諱禿鷲那樣避諱它,山林的捕食者們嫌棄它臭烘烘,想必同族歸返後也要認不出它來。達子香,達子香,魂牽夢縈的達子香,若有一日重逢,你還能否將我認出?
一年又一年過去。有一次噶什哈在河邊喝水時,忽然注意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似乎已經長得和植食性的同族們不一樣了。這下連噶什哈自己也認不出自己。噶什哈不在乎,繼續尋找達子香。
在某個被大霧淹沒天空的無月之夜,噶什哈若有若無地嗅到了達子香的氣味。它欣喜若狂,急匆匆尋跡飛掠而至,卻沒有看見任何人類的蹤影,只看見揮舞斧頭的怪物和執著長刀的鬼魂在空曠的地上廝殺。怪物一副牛頭人身的模樣,雖有生的氣味,顯然不是人類;鬼魂半具象化為人類模樣,卻充滿死的氣味,顯然也不是人類。
噶什哈是沒有語言的鳥,什麼都能感知,什麼都能明白:達子香的氣味是從牛頭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牛頭人對達子香懷著不亞於自己的執念;而鬼魂剛剛死去不久,死的氣味還很新鮮,因陷入難以釋懷的怨念和悔恨而凝結成形。它們都是無法現身於光天化日的非人,此刻不知緣由地站在對立面,實在是一種很詭異的狀況。
無言的怪物和無言的鬼魂同樣感知到無言的候鳥,身處酣戰之中無暇理會它。噶什哈得以繼續旁觀。它靜靜讀著眼前兩個存在的願望,逐漸明白這只是混亂的碰撞,其間矛盾並非因為某件具體的事。
看見了不理解的存在,無法進行溝通,由此心生恐懼,便基於原始的本能互相廝殺。這就是噶什哈嗅到的事情真相。任何一方幡然醒悟都能止戈,但對現在而言已經太遲了。
噶什哈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它一聲尖嘯,對著鬼魂衝撞過去,用尖銳的喙狠狠啄鬼魂的眼睛。儘管鬼魂眼睛只是虛像,其本體卻切切實實被如此強烈的生的氣勢震懾得消散大半,慌忙帶著刀倉皇而逃。噶什哈順勢落在附近的樹枝上,俯首望向牛頭人,牛頭人收起斧子,並不戒備地望回去,他同樣在它身上察覺到了相似的東西。二者對視片刻,誰也不會說話,卻明白了彼此一致的願望。這種「明白」比語言的闡釋更加清晰明了。
噶什哈振翅而起,重重落在牛頭人的肩上。牛頭人撓了撓被蹭得發癢的耳朵,順其自然地接納了新旅伴,繼續沿著大路向前走。他們消失在夜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