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女兒與前膛槍從失落時間趕來[上]
「這麼大歲數的孩子,已經是養不熟的年紀了。」在多龍收養辛盛以後,有人勸多龍不要白費力氣。多龍說:「我知道養不熟,也沒打算養熟。撿到受傷的海東青,難道不是照顧一段時間後放歸山林嗎?如果硬要馴服為打獵的幫手,對海東青就太殘忍了。」
奧朵西希望辛盛認下多龍這個母親,長大以後好為多龍養老送終,多龍卻沒有這種心思。奧朵西再三勸多龍用行動感化辛盛,多龍就發起脾氣來:「我還年輕得很,別讓我聽到養老送終這種話!」
多龍無法成為慈母,倘若裝腔作勢地模仿慈母,反倒有種東施效顰的滑稽感。她宛如一座高大的石像,常常嚴肅地板著臉,有時會高興地大笑,一舉一動都是作為受人尊敬的象徵符號存在。她不夠細心,注意不到孩子需要什麼,也不會柔聲對孩子說話,她拿孩子活像老鷹抓雞崽子。她不表達愛,對孩子也沒有太多上心。她每天都會看一眼辛盛,知道辛盛還活著,收拾得很立整,沒生病,就行了。
這樣,照顧辛盛的重任落在奧朵西頭上。從衣食住行到學文習武,都是奧朵西親自來教,凡有機會奧朵西就帶她四處串門拜訪,免得辛盛怯場怕生。奧朵西讓辛盛說吉祥話,辛盛就說吉祥話,但如果奧朵西不讓,辛盛從不主動說。
辛盛固然聽話,卻不反抗也不提出欲求,就好像是個沒有自主意識的孩子,這讓奧朵西有些擔心。她悄悄跟多龍說了,多龍立即請錦國的醫生來看。果然,醫生看過辛盛,問了辛盛幾個問題,就遺憾地告訴多龍:「很不幸,辛盛的智力比正常同齡人偏低。這源於南行代辛家的遺傳病,要麼生出非常聰明的孩子,要麼生出非常笨拙的孩子。外加後來在戰場上受到驚嚇,遲鈍呆滯的症狀就更明顯了。」
「能治嗎?」多龍問。
「沒嚴重到劃為殘疾的程度。你們多和她交流,能改善她的情況。」醫生說:「這樣健康完整的孩子,如果不是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一般不會被家人拋棄的。您在撿到她的時候就該意識到這點。」
「那也沒別的辦法了。」多龍臉上並未露出遺憾或失望,就好像辛盛的智力缺陷對她而言是無所謂的事情。送走醫生以後,多龍用很平常的語氣對奧朵西說:「你要常帶她串門和應酬,去有機會說話的場合。」
「多龍,她的母親是你,該陪她說話的人是你。」奧朵西不滿道。
「我沒時間,也不知道和她說什麼。」多龍慢吞吞道:「你看著辦吧,養到歲數就找個好人家嫁了,嫁妝填得越多越好,讓男方家知道娘家重視她,以後也不敢隨便欺負她。」
聞言,奧朵西挑起眉毛:「你喜歡這個孩子嗎?不喜歡就送人吧。」
「母親如果不喜歡,就不會認為那是女兒。難道母親還要敲著鑼打著鼓,挨家挨戶告訴大家自己喜歡女兒嗎?」
「你既然喜歡她,就該多和她說話。」
「總不能讓我沒話找話吧。」
多龍慷慨布施,受人愛戴,唯獨對「女兒」產生一種畏縮的心理。勸不動多龍,奧朵西只好轉而去勸辛盛:「多龍是你媽,對不對呀?下次她來看你,你要主動說話,給她講最近發生的事情。」辛盛張了張嘴,說:「啊。」
奧朵西真是為這對母女操碎了心。結果等到多龍下次再來,辛盛還是傻愣愣地仰頭看著多龍,不會高興地笑,也不開口吱聲,就跟不認識多龍似的。奧朵西強行推著辛盛的肩膀往前走,哄誘道:「不是整天喊著想見媽媽嗎?怎麼,高興得說不出話來啦?」
辛盛任由奧朵西推到多龍面前,一言不發地盯了多龍半天。她突然抓住多龍的手。
奧朵西事先教過的好聽話,她一見到多龍就全都忘記了。她露出發怔的表情,其實是在絞盡腦汁地背誦,結果反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急得額頭直冒汗。當情緒無法通過言語表達時,她本能地抓住了多龍的手。奧朵西沒教過她這麼做,但身體做出的唯一反應就是抓住多龍的手。亦即是說,辛盛出於自主意識,做出了自發行為。
那麼,辛盛對多龍這位母親懷揣著怎樣的心情呢?
在某種意義上,人很像商品。因為人來到世間,既沒有帶著鏡子,也無法說「我就是我」。人起初是以別人來反映自己的。①一個人的「自我」只有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才能意識到。從被生母拋棄那一刻開始,辛盛不再看得到自己的價值,直到多龍成為她的乾媽,她才重新獲得價值。多龍是弓神鷹青王,佛多霍的額真達,民間神話里的傳奇,這片大陸上的活圖騰。如果這樣厲害的人認可了自己,豈不是說明自己也很厲害?本質上講,被越厲害的人認可就越值錢,無論「值錢」是否存在溢價,至少從關係反映出的結果是這樣的。
多龍給了辛盛昂首挺胸活下去的理由,與此同時,內心深處的趨利避害也起到作用。辛盛為了認為自己很值錢,下意識地避諱拋棄自己的生母,一門心思認定收養自己的鷹青多龍。她是被強大母親認可的孩子,只要不去承認行代津的生母,就不存在「被母親拋棄」這種貶損自身價值的事。這樣,多龍成為辛盛得以重生的救命稻草,成為辛盛至死不肯放手的唯一母親。如果失去多龍,辛盛就要再度被打回原形,變成沒有價值的野孩子了。
當辛盛抓住多龍的手時,多龍同樣接收到這份不加修飾的純粹情感。人生中第一次肩負如此沉重的責任,就好像外來異物乍然闖入私人轄區,多龍不知道如何面對,就把手抽走了。當她轉身離開時,辛盛竟理所應當地跟上去。辛盛不說話,多龍卻知道她在想什麼。
「我還會來。」多龍說。辛盛這才停下跟隨多龍的步伐。多龍走後,奧朵西感嘆道:「我從沒見過多龍這麼高興。」辛盛沉默片刻,問:「高興嗎?」
奧朵西解釋道:「高興不一定非得寫在臉上。連她自己也沒意識到自己有多高興吧。」
辛盛臉上同樣沒有笑意,眼睛瞪得大大的,心臟撲通亂跳。
無疑,多龍對辛盛而言意義重大,但辛盛卻不思念多龍。只要與多龍的關係存在,她就得到類似於承諾的保障。日子一天天過去,她逐漸放下戒心,連做事都有恃無恐許多。出於這個年齡段的好奇心,辛盛開始向未知的事物伸手,儘管伸手後的結果往往是闖禍。
奧朵西追著收拾爛攤子,起初還好言好語地勸說,後來也失去了耐心,重拾傳統的棍棒教育。辛盛不長記性,挨打時向奧朵西道歉,挨過打後繼續我行我素。然而,每次奧朵西向多龍告狀,多龍都很高興:「總比之前傻乎乎地順從要好。她拿這裡當自己家,才敢這麼放肆。」
奧朵西生氣地說:「別找藉口,你就是懶得管孩子!」
「我小時候也這樣。孩子小時候都這樣。」
「我小時候可不這樣!就算你是地主家的女兒,說到底也是鄉下出身。如果用那套落後的方式教養盛,早晚會把盛變成沒素質的鄉下人。」
「我哪沒素質了?」
「如果你有素質,當年就遇不到我了!」
見奧朵西舊事重提,多龍只好悻悻住口,心中十分不滿意。
奧朵西認為多龍身份尊貴,收養的公主就該有富家女兒的氣魄,多龍卻認為這是奧朵西的刻板印象。城裡的底層窮人羨慕富家女兒,把富家女兒設為每一個女兒的模範,然而奧朵西不會想到,富家女兒是為了幫長輩獲取更多利益,才像軍隊的士兵一樣被培養成類似的標誌(多龍在勝選額真達以後,也逐漸端起尊者的架子,化為這種標誌的一部分,或者說,階級特徵)。多龍不需要女兒幫自己獲得利益,因此奧朵西精心培養幫手的意圖,反倒讓多龍覺得自己被瞧不起了……多龍有資本也有底氣,所以她的女兒不必在漩渦中左右逢源,大可放心做一個正直、誠實、善良、單純的人。
「聰明」無非是有能力獲得更多利益。利益不會憑空生長,「聰明」本質上是從別人那裡拿走了一部分。辛盛是個不「聰明」的孩子,恰恰說明她不會拿別人的東西。這樣一個天生完美的女兒,憑什麼受到種種教條的約束呢?
儘管與奧朵西產生觀念的衝突,多龍還是進行了自我反思。她把一切事務交給奧朵西,又抱怨奧朵西做得不夠好,實在太難為人了,不怪奧朵西生氣。
第二天,她告訴奧朵西:
「你可以讓她吃苦,因為吃苦也是一種見識,但要儘可能聽她的願望。你可以打她,也可以罵她,但絕對不能拿她去攀比。攀比生出自卑,自卑生出嫉妒,嫉妒生出害人之心,別把這樣好的一個孩子糟踐了。無論她哪裡做得不如別人,她都是我唯一的孩子。我不需要她做得比別人好,因為她就算沒有本領也餓不死。」
「相比打碎古董和上房揭瓦,你要多關注她是怎樣與人相處的。不許阿諛奉承,也不許看不起人;不許偷奸耍滑,也不許掏心掏肺。要懂得給予,但不能一點不剩地全部給予;要懂得索取,但不能貪婪地索取必需之外的部分。」
「先給她安全感,讓她足夠自信,再去規範她的道德和行為;如果讓她活在恐懼中,即使做得很出色,心腸也會逐漸變得歹毒。既然幸運地生活在富裕中,就要擁有般配的德行;一旦貪得無厭,早晚自取滅亡。」
奧朵西抱起肩,無奈地看著多龍:「所以,她白天時用毛喇子沏茶給客人喝,我應該怎麼辦?」
「罰她自己喝下去,看她以後還敢不敢。」
「她先喝過,才給客人端上來的。」
多龍不禁驚叫:「你別讓她喝啊!噁心死了。」奧朵西便笑起來:「打也不好使,那孩子越發沒皮沒臉了。你費這麼多口舌,教我如何去養盛,為什麼不親自對盛說呢?」
聽了這話,多龍十分為難:「我不知道怎麼說,你去說吧。你比我會說。」
奧朵西無奈地聳聳肩,不再逼迫多龍。多龍坦然接受佛多霍所有孩子的憧憬,卻想像不出女兒的憧憬,這也是一種燈下黑吧。奧朵西繼續給辛盛講多龍的事跡,向辛盛轉達多龍的話語,為辛盛描繪出這個近在咫尺卻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母親。而辛盛似乎安於現狀,並沒有接近多龍的衝動,受到隻言片語的沐浴就很滿足。
一天,辛盛在客人家偷東西,讓多龍感到很是丟臉。事情是這樣的,奧朵西帶辛盛拜訪了某位錦國的老詩人。老詩人從前受到錦王的排擠和打壓,憤而飄洋過海,定居鷹青都城,為鷹青留下許多作品。多龍敬重老詩人,常派奧朵西去問候關懷。奧朵西不是第一次帶辛盛來老詩人家裡,每次辛盛都目不轉睛盯著牆上掛著的槍看個不停。奧朵西知道多龍討厭槍,因此從不跟辛盛討論槍的事情,就裝作沒發現辛盛對槍的興趣,沒成想這次辛盛竟把槍裹在外衣里,企圖順手牽羊把槍偷走,被傭人抓了個正著。
「公主歸根結底是行代津人,身上遺傳著行代津人小偷小摸的習氣也正常。難為鷹青王了。」老詩人平淡地說出一句話,就沒再多追究。
事情傳進多龍耳朵里,可把多龍氣壞了。偷東西的人是辛盛,多龍卻覺得好像偷東西的人是自己一樣丟臉。
奧朵西第一次在辛盛犯錯後護著辛盛。她擔心暴怒之下的多龍失手打壞了辛盛,便將辛盛擋在身後,好聲好氣勸多龍:「我已經打過她一次了,你再打她一次,那她不就挨打兩次嗎。」多龍彎下腰將臉湊近辛盛,對著她的臉怒吼道:「偷?誰教你的偷?你哪怕去搶,也算是自己的本事!只有膽小、無能、沒皮沒臉的傢伙才去偷!偷是世界上最無恥的事情,我真該把你的手剁下來!」
辛盛沒有哭,一邊抱緊奧朵西的胳膊,一邊瞪著眼睛愣愣地看多龍,竭盡全力去理解多龍的每一句話。這是多龍第一次對她說這麼多話,她害怕之餘,竟隱隱地高興。
奧朵西認真道:「多龍,別沖她喊。咱們得談一下。」奧朵西不喜歡多龍沖辛盛喊,也不願意讓多龍打辛盛,就好像打罵辛盛是她的特權一樣。她認為自己照顧辛盛出力最多,所以只有自己可以責罰辛盛。多龍看出奧朵西這點小心思,反覆忍了忍怒火,這才勉強壓下去。
奧朵西希望辛盛認下多龍這個母親,長大以後好為多龍養老送終,多龍卻沒有這種心思。奧朵西再三勸多龍用行動感化辛盛,多龍就發起脾氣來:「我還年輕得很,別讓我聽到養老送終這種話!」
多龍無法成為慈母,倘若裝腔作勢地模仿慈母,反倒有種東施效顰的滑稽感。她宛如一座高大的石像,常常嚴肅地板著臉,有時會高興地大笑,一舉一動都是作為受人尊敬的象徵符號存在。她不夠細心,注意不到孩子需要什麼,也不會柔聲對孩子說話,她拿孩子活像老鷹抓雞崽子。她不表達愛,對孩子也沒有太多上心。她每天都會看一眼辛盛,知道辛盛還活著,收拾得很立整,沒生病,就行了。
這樣,照顧辛盛的重任落在奧朵西頭上。從衣食住行到學文習武,都是奧朵西親自來教,凡有機會奧朵西就帶她四處串門拜訪,免得辛盛怯場怕生。奧朵西讓辛盛說吉祥話,辛盛就說吉祥話,但如果奧朵西不讓,辛盛從不主動說。
辛盛固然聽話,卻不反抗也不提出欲求,就好像是個沒有自主意識的孩子,這讓奧朵西有些擔心。她悄悄跟多龍說了,多龍立即請錦國的醫生來看。果然,醫生看過辛盛,問了辛盛幾個問題,就遺憾地告訴多龍:「很不幸,辛盛的智力比正常同齡人偏低。這源於南行代辛家的遺傳病,要麼生出非常聰明的孩子,要麼生出非常笨拙的孩子。外加後來在戰場上受到驚嚇,遲鈍呆滯的症狀就更明顯了。」
「能治嗎?」多龍問。
「沒嚴重到劃為殘疾的程度。你們多和她交流,能改善她的情況。」醫生說:「這樣健康完整的孩子,如果不是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一般不會被家人拋棄的。您在撿到她的時候就該意識到這點。」
「那也沒別的辦法了。」多龍臉上並未露出遺憾或失望,就好像辛盛的智力缺陷對她而言是無所謂的事情。送走醫生以後,多龍用很平常的語氣對奧朵西說:「你要常帶她串門和應酬,去有機會說話的場合。」
「多龍,她的母親是你,該陪她說話的人是你。」奧朵西不滿道。
「我沒時間,也不知道和她說什麼。」多龍慢吞吞道:「你看著辦吧,養到歲數就找個好人家嫁了,嫁妝填得越多越好,讓男方家知道娘家重視她,以後也不敢隨便欺負她。」
聞言,奧朵西挑起眉毛:「你喜歡這個孩子嗎?不喜歡就送人吧。」
「母親如果不喜歡,就不會認為那是女兒。難道母親還要敲著鑼打著鼓,挨家挨戶告訴大家自己喜歡女兒嗎?」
「你既然喜歡她,就該多和她說話。」
「總不能讓我沒話找話吧。」
多龍慷慨布施,受人愛戴,唯獨對「女兒」產生一種畏縮的心理。勸不動多龍,奧朵西只好轉而去勸辛盛:「多龍是你媽,對不對呀?下次她來看你,你要主動說話,給她講最近發生的事情。」辛盛張了張嘴,說:「啊。」
奧朵西真是為這對母女操碎了心。結果等到多龍下次再來,辛盛還是傻愣愣地仰頭看著多龍,不會高興地笑,也不開口吱聲,就跟不認識多龍似的。奧朵西強行推著辛盛的肩膀往前走,哄誘道:「不是整天喊著想見媽媽嗎?怎麼,高興得說不出話來啦?」
辛盛任由奧朵西推到多龍面前,一言不發地盯了多龍半天。她突然抓住多龍的手。
奧朵西事先教過的好聽話,她一見到多龍就全都忘記了。她露出發怔的表情,其實是在絞盡腦汁地背誦,結果反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急得額頭直冒汗。當情緒無法通過言語表達時,她本能地抓住了多龍的手。奧朵西沒教過她這麼做,但身體做出的唯一反應就是抓住多龍的手。亦即是說,辛盛出於自主意識,做出了自發行為。
那麼,辛盛對多龍這位母親懷揣著怎樣的心情呢?
在某種意義上,人很像商品。因為人來到世間,既沒有帶著鏡子,也無法說「我就是我」。人起初是以別人來反映自己的。①一個人的「自我」只有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才能意識到。從被生母拋棄那一刻開始,辛盛不再看得到自己的價值,直到多龍成為她的乾媽,她才重新獲得價值。多龍是弓神鷹青王,佛多霍的額真達,民間神話里的傳奇,這片大陸上的活圖騰。如果這樣厲害的人認可了自己,豈不是說明自己也很厲害?本質上講,被越厲害的人認可就越值錢,無論「值錢」是否存在溢價,至少從關係反映出的結果是這樣的。
多龍給了辛盛昂首挺胸活下去的理由,與此同時,內心深處的趨利避害也起到作用。辛盛為了認為自己很值錢,下意識地避諱拋棄自己的生母,一門心思認定收養自己的鷹青多龍。她是被強大母親認可的孩子,只要不去承認行代津的生母,就不存在「被母親拋棄」這種貶損自身價值的事。這樣,多龍成為辛盛得以重生的救命稻草,成為辛盛至死不肯放手的唯一母親。如果失去多龍,辛盛就要再度被打回原形,變成沒有價值的野孩子了。
當辛盛抓住多龍的手時,多龍同樣接收到這份不加修飾的純粹情感。人生中第一次肩負如此沉重的責任,就好像外來異物乍然闖入私人轄區,多龍不知道如何面對,就把手抽走了。當她轉身離開時,辛盛竟理所應當地跟上去。辛盛不說話,多龍卻知道她在想什麼。
「我還會來。」多龍說。辛盛這才停下跟隨多龍的步伐。多龍走後,奧朵西感嘆道:「我從沒見過多龍這麼高興。」辛盛沉默片刻,問:「高興嗎?」
奧朵西解釋道:「高興不一定非得寫在臉上。連她自己也沒意識到自己有多高興吧。」
辛盛臉上同樣沒有笑意,眼睛瞪得大大的,心臟撲通亂跳。
無疑,多龍對辛盛而言意義重大,但辛盛卻不思念多龍。只要與多龍的關係存在,她就得到類似於承諾的保障。日子一天天過去,她逐漸放下戒心,連做事都有恃無恐許多。出於這個年齡段的好奇心,辛盛開始向未知的事物伸手,儘管伸手後的結果往往是闖禍。
奧朵西追著收拾爛攤子,起初還好言好語地勸說,後來也失去了耐心,重拾傳統的棍棒教育。辛盛不長記性,挨打時向奧朵西道歉,挨過打後繼續我行我素。然而,每次奧朵西向多龍告狀,多龍都很高興:「總比之前傻乎乎地順從要好。她拿這裡當自己家,才敢這麼放肆。」
奧朵西生氣地說:「別找藉口,你就是懶得管孩子!」
「我小時候也這樣。孩子小時候都這樣。」
「我小時候可不這樣!就算你是地主家的女兒,說到底也是鄉下出身。如果用那套落後的方式教養盛,早晚會把盛變成沒素質的鄉下人。」
「我哪沒素質了?」
「如果你有素質,當年就遇不到我了!」
見奧朵西舊事重提,多龍只好悻悻住口,心中十分不滿意。
奧朵西認為多龍身份尊貴,收養的公主就該有富家女兒的氣魄,多龍卻認為這是奧朵西的刻板印象。城裡的底層窮人羨慕富家女兒,把富家女兒設為每一個女兒的模範,然而奧朵西不會想到,富家女兒是為了幫長輩獲取更多利益,才像軍隊的士兵一樣被培養成類似的標誌(多龍在勝選額真達以後,也逐漸端起尊者的架子,化為這種標誌的一部分,或者說,階級特徵)。多龍不需要女兒幫自己獲得利益,因此奧朵西精心培養幫手的意圖,反倒讓多龍覺得自己被瞧不起了……多龍有資本也有底氣,所以她的女兒不必在漩渦中左右逢源,大可放心做一個正直、誠實、善良、單純的人。
「聰明」無非是有能力獲得更多利益。利益不會憑空生長,「聰明」本質上是從別人那裡拿走了一部分。辛盛是個不「聰明」的孩子,恰恰說明她不會拿別人的東西。這樣一個天生完美的女兒,憑什麼受到種種教條的約束呢?
儘管與奧朵西產生觀念的衝突,多龍還是進行了自我反思。她把一切事務交給奧朵西,又抱怨奧朵西做得不夠好,實在太難為人了,不怪奧朵西生氣。
第二天,她告訴奧朵西:
「你可以讓她吃苦,因為吃苦也是一種見識,但要儘可能聽她的願望。你可以打她,也可以罵她,但絕對不能拿她去攀比。攀比生出自卑,自卑生出嫉妒,嫉妒生出害人之心,別把這樣好的一個孩子糟踐了。無論她哪裡做得不如別人,她都是我唯一的孩子。我不需要她做得比別人好,因為她就算沒有本領也餓不死。」
「相比打碎古董和上房揭瓦,你要多關注她是怎樣與人相處的。不許阿諛奉承,也不許看不起人;不許偷奸耍滑,也不許掏心掏肺。要懂得給予,但不能一點不剩地全部給予;要懂得索取,但不能貪婪地索取必需之外的部分。」
「先給她安全感,讓她足夠自信,再去規範她的道德和行為;如果讓她活在恐懼中,即使做得很出色,心腸也會逐漸變得歹毒。既然幸運地生活在富裕中,就要擁有般配的德行;一旦貪得無厭,早晚自取滅亡。」
奧朵西抱起肩,無奈地看著多龍:「所以,她白天時用毛喇子沏茶給客人喝,我應該怎麼辦?」
「罰她自己喝下去,看她以後還敢不敢。」
「她先喝過,才給客人端上來的。」
多龍不禁驚叫:「你別讓她喝啊!噁心死了。」奧朵西便笑起來:「打也不好使,那孩子越發沒皮沒臉了。你費這麼多口舌,教我如何去養盛,為什麼不親自對盛說呢?」
聽了這話,多龍十分為難:「我不知道怎麼說,你去說吧。你比我會說。」
奧朵西無奈地聳聳肩,不再逼迫多龍。多龍坦然接受佛多霍所有孩子的憧憬,卻想像不出女兒的憧憬,這也是一種燈下黑吧。奧朵西繼續給辛盛講多龍的事跡,向辛盛轉達多龍的話語,為辛盛描繪出這個近在咫尺卻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母親。而辛盛似乎安於現狀,並沒有接近多龍的衝動,受到隻言片語的沐浴就很滿足。
一天,辛盛在客人家偷東西,讓多龍感到很是丟臉。事情是這樣的,奧朵西帶辛盛拜訪了某位錦國的老詩人。老詩人從前受到錦王的排擠和打壓,憤而飄洋過海,定居鷹青都城,為鷹青留下許多作品。多龍敬重老詩人,常派奧朵西去問候關懷。奧朵西不是第一次帶辛盛來老詩人家裡,每次辛盛都目不轉睛盯著牆上掛著的槍看個不停。奧朵西知道多龍討厭槍,因此從不跟辛盛討論槍的事情,就裝作沒發現辛盛對槍的興趣,沒成想這次辛盛竟把槍裹在外衣里,企圖順手牽羊把槍偷走,被傭人抓了個正著。
「公主歸根結底是行代津人,身上遺傳著行代津人小偷小摸的習氣也正常。難為鷹青王了。」老詩人平淡地說出一句話,就沒再多追究。
事情傳進多龍耳朵里,可把多龍氣壞了。偷東西的人是辛盛,多龍卻覺得好像偷東西的人是自己一樣丟臉。
奧朵西第一次在辛盛犯錯後護著辛盛。她擔心暴怒之下的多龍失手打壞了辛盛,便將辛盛擋在身後,好聲好氣勸多龍:「我已經打過她一次了,你再打她一次,那她不就挨打兩次嗎。」多龍彎下腰將臉湊近辛盛,對著她的臉怒吼道:「偷?誰教你的偷?你哪怕去搶,也算是自己的本事!只有膽小、無能、沒皮沒臉的傢伙才去偷!偷是世界上最無恥的事情,我真該把你的手剁下來!」
辛盛沒有哭,一邊抱緊奧朵西的胳膊,一邊瞪著眼睛愣愣地看多龍,竭盡全力去理解多龍的每一句話。這是多龍第一次對她說這麼多話,她害怕之餘,竟隱隱地高興。
奧朵西認真道:「多龍,別沖她喊。咱們得談一下。」奧朵西不喜歡多龍沖辛盛喊,也不願意讓多龍打辛盛,就好像打罵辛盛是她的特權一樣。她認為自己照顧辛盛出力最多,所以只有自己可以責罰辛盛。多龍看出奧朵西這點小心思,反覆忍了忍怒火,這才勉強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