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15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品讀《資治通鑑》之卷五、六

  說鑒十八:大將也不必起於卒伍

  從行伍小卒做起,歷經戰鬥錘鍊,一步一步脫穎而出,是軍事指揮員正常的晉升模式,因此也就有了「大將起於卒伍」這句千古垂訓。

  但是,歷史上有許多出相入將的戰略戰術家,平生並不以職業將軍自居,卻戰功卓著,如商鞅、張儀、藺相如等等,他們與「起於卒伍」的將軍相比,大概只是少了親冒矢石、縱馬彎弓、攻城拔寨的鐵血人設。

  出相入將,本來就有位高權重的相位做支撐,職業將軍必然唯命是從,只要籌謀高超,用兵調度是不成問題的。與此不同,下面要說的這位軍事怪才,同樣沒有「起於卒伍」,卻並未乾到「出相」的位置就「入將」了。

  這個人就是趙奢,首次率兵出征前,沒有從軍經歷,也不是國家重臣。

  趙奢最初只是趙國的一個田租小吏,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收稅的小可之人,但他執法循理,敢於碰硬,非等閒之輩所能為。

  趙國的平原君是當朝君王的弟弟,戰國四大公子之一,位高權重,名震天下,不料家下人等有了抗稅的嫌疑,田租小吏趙奢便捕殺了九個主事的。打狗不看主人,平原君大怒,要擒殺趙奢以泄憤,趙奢便講了一番大道理,意思是說:縱容了貴戚就削弱了國法,法令鬆弛就國力式微,諸侯本來都虎視眈眈,侵凌必然隨之而來,長此以往,社稷淪喪,國破家亡,王孫貴戚會死無葬身之地!

  一語驚醒夢中人,平原君是個明事理的人,立馬對趙奢大加讚賞,推薦其負責全國的賦稅事務,政績突出,民富而府庫盈實。

  秦軍來犯,圍困了趙國的戰略要塞閼與,趙王與名將廉頗、樂乘商議解圍之策,兩位將軍都認為「道遠險狹,難救。」大敵當前,將軍畏縮,是最高統帥最無助最難堪的時刻。恰在此時,與軍界不沾邊的治稅官趙奢語出驚人:「道遠險狹,譬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英主慧眼,欣慰之餘,命趙奢率軍救急。

  趙奢作為一介文官,臨危受命掛帥出征,按說不習操典,不諳戰陣,如何指揮打仗?可這人是一個軍事天才,深知別人視自己為軍界的素人,乾脆就以門外漢的可笑行止示敵,「兵者,詭道也!」他帥師從都城出發,只走了三十里地就駐防了,並下令:不得談論軍事部署,有進諫者必斬。一個軍吏按捺不住,非得進諫,果然被斬。就這樣按兵不動整整二十八天,以外行掛帥、不懂軍機、裹足不前的假象徹底麻痹了秦軍,在上演了一出反間計後,忽然軍令如山,兵貴神速,以一日一夜的急行軍,先於秦軍占領了有利地勢,一戰封神,從此成了戰國名將。

  無獨有偶,齊人田單起初也只是一個市場管理員,恰逢燕兵壓境,預感到破城之後的混亂,便吩咐族人用鐵皮包裹車軸頭,果然城破之後,眾人紛紛出逃,軸頭相撞毀壞的車輛不計其數,只有田單一族因為事先用鐵皮包裹了軸頭,得以順利出逃。這事傳揚開來,認為「多智習兵」,在齊國只剩下兩座孤城掙扎時,田單被眾人擁立為將,跟燕軍周旋。他以反間計逼走了攻掠齊國七十餘座城池的燕大將樂毅;誘使燕軍以種種惡行激發齊人的鬥志;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光復失地,再造社稷,居功至偉。田單後來出將入相,軍、政兼備,縱然因功高震主受猜忌,被迫離開齊國,但在他國也是封侯拜將,威風不減。

  趙奢與田單,均是起於微末,並且不在行伍,卻一朝受職,一戰而成名將。可見,平常世事也能歷煉將才,大將不一定非得起於卒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