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鑒五:凶猾為將

  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戰爭是你死我活的較量,決定著家國社稷子民的存亡續絕,是人力、物力、智力的終極用場。

  正因為戰爭本身以及戰爭結局的極端殘酷性,戰爭的指導者也就不得不冷酷起來,慈不掌兵,將軍們只以勝負論英雄。

  吳起是《資治通鑑》里第一個被重點著墨的名將,司馬光的意圖很明確,他是在提醒人主:將才如吳起者,其心思、作派究竟如何?

  吳起首先是一個兇狠之人。他出外謀事,母親死了也不去奔喪,可見連骨肉之情都可以割捨,寧肯背負不孝的罵名也無所顧忌。魯國想啟用吳起領兵抵禦齊國,卻礙於他的妻子是齊國人,因而有所疑忌,吳起便乾脆殺掉妻子以釋嫌。

  這樣的狠人,治軍必嚴,加之又有奸猾的本性,在智詐命拼的戰場上,很快就斬露頭角,贏得了名聲。

  作為名將,吳起的奸猾自然也令人稱奇,這是他身為將軍機深慮重的一種特殊本領。他與士兵同吃同穿同臥同甘苦,不搞特殊化,士兵身上有毒瘡也親自吮吸毒汁,妥妥的官兵一致愛兵如子,可士兵的生母一知曉就悲從中來,因為吳起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吮吸過毒汁,老頭子因此奮不顧身,力戰而死。春秋無義戰,官民本非一心,在這位婦人看來,吳起的愛心掩蓋著為將者冷酷的奸猾。

  古今中外,優秀的將領最腳踏實地,他們知道進退,善於進退,示弱是為了逞強,時時刻刻無不精心算計,時時刻刻無不精心造勢,所有的狡黠都是示形於敵和令敵迷惑,一旦勢成,千鈞一髮,猶如猛虎撲食,令敵無所遁形。

  偉人毛澤東講:打仗沒有什麼神密的,無非就是集中兵力。這句話是軍事哲學上的真理,但辯證地貫徹起來,就奇妙無窮了:基於自己能夠調動的力量,選敵,選地,選時,選作戰方式,總之就是要千方百計造就綜合因素比敵方強大的態勢,這其間的示形與調度千變萬化,只有名將登場才會演繹出絕佳的戰爭藝術。

  但是,百戰百勝的將軍們往往會在政治上失意甚至翻車,他們的舞台也往往只局限於容不得半點自欺欺人的戰場上,生生死死的實力比拼造就了他們倔強剛直的性格,在並不一針就能見血的政治舞台上很少能應對自如。他們不乏詭計,但那是在陣線分明局勢下的對敵手法,同一陣營內政治上的虛偽、造作、遷就、推諉、空轉、唯上等等,加上練就的性如烈火直來直去脾性,其結果可想而知。

  吳起正是這樣,他遇到了魏文侯這位知人善任的雄主,方得如魚得水,本領盡顯,功勳卓著。魏文侯一死,主少國疑,政局大變,他也就如同立於危牆之下,政治上失意,被逼而走了。

  豈止吳起,後世如白起、廉頗、蒙恬、韓信、岳飛、藍玉、袁崇煥、年羮堯等等,都是在政治上翻車的名將。

  但是,名將畢竟有著特異的秉賦,他們性格古怪,行為刁鑽,即便到了窮途末路,往往也會留下千古傳奇。再說吳起,他後來投奔到楚國,被楚悼王重用,變法圖強。該怎麼變法,他倒胸有成竹,因為他來自魏國,李悝的變法革新是他親眼所見的親身經歷的,不同之處是他作為戰將的本色,推行新政雷厲風行,絲毫不帶和風細雨,結果成了舊貴族們的眼中盯肉中刺,楚悼王一死,舊貴族們便起事作亂,直接殺向吳起。吳起急中生智,奔向楚悼王的停屍處,伏抱王屍不放,作亂的貴族箭如雨下,射殺了吳起,也射中了王屍,新王繼位,懲辦作亂辱王屍者,滅族七十餘家。可見,精於算計的吳起就是死在咫尺,也能給行兇作亂者設個鐵定的死局。

  將軍是狼虎,是獠牙,是鐵錘,是刀斧,用於以暴制暴,卻只有真龍才能駕馭。所謂真龍,就是雄才大略胸襟寬廣的領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