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入局
2021年秋。
馮家這一輩中,老大馮柏霖和老二馮淑萍的性格像父親,內向寡言,不愛熱鬧,喜歡待在房間裡獨自鑽研學問,唯獨馮季明更像母親。
馮季明的外婆家靠山,周圍都是山頭,有些是竹山,有些長滿了松柏。雖然山都不高,也極少積雪,但由於雨量豐沛,一待開春,連日不斷的綿綿春雨就會化為汩汩的山來水,在山腳下匯聚成一個個幽靜的水潭和一條條清澈的溪流。
馮季明雖不像哥哥姐姐入學前都由外婆幫著帶大,卻是最愛回去的。上小學那會兒,馮季明每年寒暑假都賴在鄉下不走,成天滿世界亂跑,田野間,溪澗中,竹林里,桃山上,野泉邊,草垛旁,竹炕里,屋頂,破房子內,還有村頭小賣部,哪裡都有可能碰見他,有時還在舅舅家的拖拉機里躥上跳下,就連村委和村校裡頭都有他出沒的身影。
馮季明年年回「外婆家」的習慣一直沒斷,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總喜歡叫上大哥一起回去。
馮柏霖出門喜歡自己開車,開車時不怎麼說話,馮季明也識趣地不跟他搭話,靜靜地沉浸在窗外的景色中。眼看都11月底了,白天的氣溫還沒有徹底降下來,今年的18隻秋老虎真當足數!樹葉倒是已經落了一地,每當有汽車開過來,路面上蜷縮的落葉就好像停在電線桿上受驚的麻雀,霎那間四下逃竄,等車子走遠了,才紛紛落回到原來的位置,又開始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馮季明原本篤定自己是個喜歡熱鬧的人,卻越來越理解哥哥姐姐的世界,竟也從中品味出一種平靜又安閒的幸福滋味來。
馮柏霖將車停在通往鄰村的一條岔路旁,兩人並肩而行,徑直朝後村走去。村路盡頭有一所療養院,背靠的「後山」是村裡的最高山,療養院就建在此山腳下。要上後山,由療養院中穿堂而過是最方便的。
療養院依山而建,從前門直穿到後院要經過三塊大平地和三道長台階。進門後的第一塊大平地上有個半圓形的月亮池,池塘里養著鯉魚和蓮花。池塘後方有一條蜿蜒的鵝軟石小徑,曲曲折折地通向第一道長台階,小徑兩旁種滿了芭蕉、棕櫚等樹木花草。
療養院內有座小巧的藏書閣,就在第一道長台階的正中央。書閣以路為庭,一分為二占據了台階兩側,前後兩道拱門隔出了一個小小的院落。左右兩廂面積雖小卻是桌椅俱全,藏書也不少,這裡曾是馮柏霖和馮淑萍假期里的長期據點。
越往裡走,地界越寬闊,走過第一道台階便來到了第二塊大平地。平地中央是一棵需要三四個人才能合圍起來的百年古樹,左右各延伸出50米開外分別就是食堂和大會堂。
第二道台階的正中央蓋了幾間辦公室,再往上就到了第三塊大平地。還沒走完台階就能望見一畦緊挨著一畦的小塊田地,田地兩側各有兩排對門的房間,裡面住著來此地療養的老人,老人們閒來無事就在地里種花種菜。馮季明小時候來這裡偷過花苗,凶神惡煞的種花老頭兒像趕小雞一樣驅逐他們這些壞小孩,卻一次都不曾動過真格。
再往後,有一條上山的小路,路的一邊是一個用來蓄水的小水塘,另一邊有一座磚石水泥砌成的涼亭。兄弟倆循著這條小路走至半山腰,路在一塊斷坡前結束了,兩人又攀著毛竹一口氣爬到了山頂。馮柏霖雙手叉腰平穩著呼吸,背脊直挺挺地望向山下的村莊,在一片綠樹掩映中尋找著熟悉的地點。馮季明找了塊石頭坐了下來,望著馮柏霖的背影想起了心事,直到馮柏霖在他身旁坐下時,他才回過神來。
「在想什麼?」馮柏霖臉上帶著舒暢的笑意,十分難得地主動攀問道。
「想李非!」馮季明毫不避諱地直言道。
馮柏霖楞了一下,「哦,」他停頓了幾秒才又淡淡道,「那個小姑娘啊!」
「嗯,那個小姑娘是梁正丘的女兒。」
馮柏霖對此竟一點都不覺得意外,馮季明向他投去了一個詫異的詢問眼神。
「看到那張一寸照,我就想到了。」
「太像了,是嗎?」
「確實很像。不過,還是因為梁正丘的名氣太大了。」女兒長得像父親是天底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若不是有梁正丘這個響噹噹的名號,李非像誰都不足為奇。
「現在又冒出來一個徐向陽。」
「徐向陽是誰?」
「徐氏集團的徐國豐,你聽說過嗎?」
「嗯。」徐國豐當年自殺的新聞馮柏霖有所耳聞,他點頭示意馮季明繼續往下說。
「徐國豐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徐向錢,小兒子叫徐向陽。徐向陽在投資圈內小有名氣,去年投了個速食項目很是成功。」馮季明個人名下也有投資公司,投資這一行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風光無限,也並非只要有了本錢就任誰都能把雪球越滾越大。動輒幾百頁的精美項目書儘管滿天飛,砸出水花的卻寥寥無幾。一個項目要成功,不僅要找對市場的胃口,找准市場成熟的時機,有不斷推陳出新的營銷手段孵化造勢,還要有成熟的技術以便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並最大化延長消費周期,不但要靠優秀的投手,也離不開合適的操盤手,這無疑需要獨到的眼光以及出色的團隊運作能力,正因如此,徐向陽這幾年的表現在業內可謂有口皆碑。
「李非怎麼會跟他扯上關係?」
「李非做的是營銷,去徐向陽公司看似十分偶然,實際上根本經不起細究。我回去查過李非應聘時的崗位要求,可以說這個崗位完全就是為她量身定製的,每一個條件都跟她的情況高度匹配。」
也就是說,很可能是徐向陽有意接近李非,難道當年的傳言並非惡意中傷,徐國豐的死真的跟梁正丘有關?馮柏霖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頭,不過他很快便從真假難辨的是非恩怨中抽離出來,這跟自己的弟弟有什麼關係呢?!馮柏霖不禁擔心起這個始終難掩性情的弟弟來。
「他們之間的事情跟你沒什麼關係,依我看,不至於影響你跟梁正丘的合作,而且梁正丘也不知道你在『看著』李非。」馮柏霖暗示馮季明不要輕易干涉,還刻意堵住了馮季明可能以生意為藉口的反駁。
馮柏霖說的沒錯,如果馮季明出手,梁正丘遲早會察覺出端倪,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梁正丘應該都不會輕易接受,這對馮季明來說百害而無一利。除非,事情的發展脫離了梁正丘的掌控!!!
馮季明避開了這個話題,轉而又談回到李非,「徐向陽最近投的幾個項目,李非之前都有提起過,不管是他們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還是徐向陽有意為之,李非確實與眾不同。她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她跑去人家網站投訴,沒想到最後還真的按她說的改了!」馮季明腦海中再次浮現出李非那一臉不爽的生氣表情,嘴裡「叭叭」不停地罵娘,兩隻飛快打字的手將鍵盤敲得「哐哐」直響,恨不得把網頁敲穿,每次一想起這個畫面他都忍不住笑意。
馮柏霖看過李非,這個小姑娘的確不一般,還有點讓人想不通。按馮季明說的,李非最大的優點就是行動力強,照理說這樣行事果決的人通常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可李非卻老是中途放棄甚至折返。似乎她在乎的只有過程,對任何一件事情的結果都不強求也無所謂,如此的結果常常是費勁心力卻一無所獲,這無疑會令她在這個時刻面臨著現實壓力的社會中難以取得成功。
正如馮柏霖所料,李非在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越來越顯得格格不入。她不喜歡偷懶耍滑的男同事,看不慣女同事們在背地裡尖酸刻薄地揶揄人,也不想融進每天愛聊購物、追劇、化妝打扮的小團隊。她知道比她小的同事變著法地把工作推卸給她,她覺得這種伎倆太卑劣,她做不到以牙還牙。她用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卻招致了更多的任務,好心的老同事提點她:壓到截止時間再交,她又覺得這種做法太油滑,她無法在提前完成任務後裝出一副還在忙的樣子。她太清高了,這種清高常常讓同事們大倒胃口。
但馮柏霖不是馮季明,他沒有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想過。說假話的人太多了,裝體面的人也太多了,有多少講得天花亂墜的項目書出自高級騙子之手,有多少選擇只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有人為了場面和諧硬把黑的誇成白的,李非偏有話明說,有人遇到不便將就一下就過了,李非非要提出改良意見,有人對背鍋避之唯恐不及,自己的鍋也能躲就躲,李非從不掩飾自己的錯誤。李非「收穫」了頭破血流,馮季明也收穫了靈感。
「徐向陽不好說,但徐向錢絕對不是一個守規矩的人。如果這件事背後的人是徐向錢,那就很麻煩。」
馮柏霖從馮季明的擔憂中察覺到了一絲即將涉險的信號,一種無力的宿命感緊緊包裹住了他。難道這就是冥冥中早已註定的命運嗎?明明是一個聰明的人,明明知道如何避重就輕,明明有別的路可以走,卻偏要選一條最具挑戰也最危險的路。馮柏霖的心重重地落回到身體裡,是啊,像他弟弟這樣的人,一個永不停歇地追尋生命意義的人,不可能就此停下腳步,成功只會讓他邁向更大的挑戰。某種程度上來說,李非和馮季明是同一類人。
「規矩本來就是給守規矩的人定的,現實往往是不守規矩的人打贏了。」在不守規矩的人眼裡根本不存在規則,作為兄長,馮柏霖不願看到馮季明身陷鬥爭的漩渦,倒不如像父親一樣默默無聞地做一輩子學問。
馮柏霖不明白,自與梁正丘合作的那一天起,命運的齒輪就已經將他們無法迴轉地嚙合在了一起。
「規矩是孫悟空頭上的緊箍,是束縛,也是保護。他們要是不守規矩,自然後患無窮。」馮季明對此十分不屑。
「歷史上有多少人沒等來報應就當了殉道者!」世間自有它的平衡之道,但平衡是需要時間的,需要時間迷失,需要時間積怨,需要時間聚勢。
殉道者?!馮季明茫然地想道,他會是又一個殉道者嗎?他追隨的「道」又是什麼?真的值得為了那個「道」犧牲自己嗎?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他這一輩子活得值了嗎?
拋開這些虛無縹緲的問題,馮季明回到了他真實面臨的選擇。徐家兄弟的介入,勢必會截斷他與李非的聯繫,如若不斷,未來他將面對更加棘手的「審判」,如若不想斷,馮季明當下立於信息的制高點,此時入局無疑是最佳時機,可以打個趁其不備。
想到這裡,馮季明站起了身,他走到山峰前眺望遙遠的天際線,內心無限感慨,終究走到了這一步!
馮家這一輩中,老大馮柏霖和老二馮淑萍的性格像父親,內向寡言,不愛熱鬧,喜歡待在房間裡獨自鑽研學問,唯獨馮季明更像母親。
馮季明的外婆家靠山,周圍都是山頭,有些是竹山,有些長滿了松柏。雖然山都不高,也極少積雪,但由於雨量豐沛,一待開春,連日不斷的綿綿春雨就會化為汩汩的山來水,在山腳下匯聚成一個個幽靜的水潭和一條條清澈的溪流。
馮季明雖不像哥哥姐姐入學前都由外婆幫著帶大,卻是最愛回去的。上小學那會兒,馮季明每年寒暑假都賴在鄉下不走,成天滿世界亂跑,田野間,溪澗中,竹林里,桃山上,野泉邊,草垛旁,竹炕里,屋頂,破房子內,還有村頭小賣部,哪裡都有可能碰見他,有時還在舅舅家的拖拉機里躥上跳下,就連村委和村校裡頭都有他出沒的身影。
馮季明年年回「外婆家」的習慣一直沒斷,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總喜歡叫上大哥一起回去。
馮柏霖出門喜歡自己開車,開車時不怎麼說話,馮季明也識趣地不跟他搭話,靜靜地沉浸在窗外的景色中。眼看都11月底了,白天的氣溫還沒有徹底降下來,今年的18隻秋老虎真當足數!樹葉倒是已經落了一地,每當有汽車開過來,路面上蜷縮的落葉就好像停在電線桿上受驚的麻雀,霎那間四下逃竄,等車子走遠了,才紛紛落回到原來的位置,又開始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馮季明原本篤定自己是個喜歡熱鬧的人,卻越來越理解哥哥姐姐的世界,竟也從中品味出一種平靜又安閒的幸福滋味來。
馮柏霖將車停在通往鄰村的一條岔路旁,兩人並肩而行,徑直朝後村走去。村路盡頭有一所療養院,背靠的「後山」是村裡的最高山,療養院就建在此山腳下。要上後山,由療養院中穿堂而過是最方便的。
療養院依山而建,從前門直穿到後院要經過三塊大平地和三道長台階。進門後的第一塊大平地上有個半圓形的月亮池,池塘里養著鯉魚和蓮花。池塘後方有一條蜿蜒的鵝軟石小徑,曲曲折折地通向第一道長台階,小徑兩旁種滿了芭蕉、棕櫚等樹木花草。
療養院內有座小巧的藏書閣,就在第一道長台階的正中央。書閣以路為庭,一分為二占據了台階兩側,前後兩道拱門隔出了一個小小的院落。左右兩廂面積雖小卻是桌椅俱全,藏書也不少,這裡曾是馮柏霖和馮淑萍假期里的長期據點。
越往裡走,地界越寬闊,走過第一道台階便來到了第二塊大平地。平地中央是一棵需要三四個人才能合圍起來的百年古樹,左右各延伸出50米開外分別就是食堂和大會堂。
第二道台階的正中央蓋了幾間辦公室,再往上就到了第三塊大平地。還沒走完台階就能望見一畦緊挨著一畦的小塊田地,田地兩側各有兩排對門的房間,裡面住著來此地療養的老人,老人們閒來無事就在地里種花種菜。馮季明小時候來這裡偷過花苗,凶神惡煞的種花老頭兒像趕小雞一樣驅逐他們這些壞小孩,卻一次都不曾動過真格。
再往後,有一條上山的小路,路的一邊是一個用來蓄水的小水塘,另一邊有一座磚石水泥砌成的涼亭。兄弟倆循著這條小路走至半山腰,路在一塊斷坡前結束了,兩人又攀著毛竹一口氣爬到了山頂。馮柏霖雙手叉腰平穩著呼吸,背脊直挺挺地望向山下的村莊,在一片綠樹掩映中尋找著熟悉的地點。馮季明找了塊石頭坐了下來,望著馮柏霖的背影想起了心事,直到馮柏霖在他身旁坐下時,他才回過神來。
「在想什麼?」馮柏霖臉上帶著舒暢的笑意,十分難得地主動攀問道。
「想李非!」馮季明毫不避諱地直言道。
馮柏霖楞了一下,「哦,」他停頓了幾秒才又淡淡道,「那個小姑娘啊!」
「嗯,那個小姑娘是梁正丘的女兒。」
馮柏霖對此竟一點都不覺得意外,馮季明向他投去了一個詫異的詢問眼神。
「看到那張一寸照,我就想到了。」
「太像了,是嗎?」
「確實很像。不過,還是因為梁正丘的名氣太大了。」女兒長得像父親是天底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若不是有梁正丘這個響噹噹的名號,李非像誰都不足為奇。
「現在又冒出來一個徐向陽。」
「徐向陽是誰?」
「徐氏集團的徐國豐,你聽說過嗎?」
「嗯。」徐國豐當年自殺的新聞馮柏霖有所耳聞,他點頭示意馮季明繼續往下說。
「徐國豐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徐向錢,小兒子叫徐向陽。徐向陽在投資圈內小有名氣,去年投了個速食項目很是成功。」馮季明個人名下也有投資公司,投資這一行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風光無限,也並非只要有了本錢就任誰都能把雪球越滾越大。動輒幾百頁的精美項目書儘管滿天飛,砸出水花的卻寥寥無幾。一個項目要成功,不僅要找對市場的胃口,找准市場成熟的時機,有不斷推陳出新的營銷手段孵化造勢,還要有成熟的技術以便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並最大化延長消費周期,不但要靠優秀的投手,也離不開合適的操盤手,這無疑需要獨到的眼光以及出色的團隊運作能力,正因如此,徐向陽這幾年的表現在業內可謂有口皆碑。
「李非怎麼會跟他扯上關係?」
「李非做的是營銷,去徐向陽公司看似十分偶然,實際上根本經不起細究。我回去查過李非應聘時的崗位要求,可以說這個崗位完全就是為她量身定製的,每一個條件都跟她的情況高度匹配。」
也就是說,很可能是徐向陽有意接近李非,難道當年的傳言並非惡意中傷,徐國豐的死真的跟梁正丘有關?馮柏霖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頭,不過他很快便從真假難辨的是非恩怨中抽離出來,這跟自己的弟弟有什麼關係呢?!馮柏霖不禁擔心起這個始終難掩性情的弟弟來。
「他們之間的事情跟你沒什麼關係,依我看,不至於影響你跟梁正丘的合作,而且梁正丘也不知道你在『看著』李非。」馮柏霖暗示馮季明不要輕易干涉,還刻意堵住了馮季明可能以生意為藉口的反駁。
馮柏霖說的沒錯,如果馮季明出手,梁正丘遲早會察覺出端倪,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梁正丘應該都不會輕易接受,這對馮季明來說百害而無一利。除非,事情的發展脫離了梁正丘的掌控!!!
馮季明避開了這個話題,轉而又談回到李非,「徐向陽最近投的幾個項目,李非之前都有提起過,不管是他們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還是徐向陽有意為之,李非確實與眾不同。她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她跑去人家網站投訴,沒想到最後還真的按她說的改了!」馮季明腦海中再次浮現出李非那一臉不爽的生氣表情,嘴裡「叭叭」不停地罵娘,兩隻飛快打字的手將鍵盤敲得「哐哐」直響,恨不得把網頁敲穿,每次一想起這個畫面他都忍不住笑意。
馮柏霖看過李非,這個小姑娘的確不一般,還有點讓人想不通。按馮季明說的,李非最大的優點就是行動力強,照理說這樣行事果決的人通常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可李非卻老是中途放棄甚至折返。似乎她在乎的只有過程,對任何一件事情的結果都不強求也無所謂,如此的結果常常是費勁心力卻一無所獲,這無疑會令她在這個時刻面臨著現實壓力的社會中難以取得成功。
正如馮柏霖所料,李非在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越來越顯得格格不入。她不喜歡偷懶耍滑的男同事,看不慣女同事們在背地裡尖酸刻薄地揶揄人,也不想融進每天愛聊購物、追劇、化妝打扮的小團隊。她知道比她小的同事變著法地把工作推卸給她,她覺得這種伎倆太卑劣,她做不到以牙還牙。她用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卻招致了更多的任務,好心的老同事提點她:壓到截止時間再交,她又覺得這種做法太油滑,她無法在提前完成任務後裝出一副還在忙的樣子。她太清高了,這種清高常常讓同事們大倒胃口。
但馮柏霖不是馮季明,他沒有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想過。說假話的人太多了,裝體面的人也太多了,有多少講得天花亂墜的項目書出自高級騙子之手,有多少選擇只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有人為了場面和諧硬把黑的誇成白的,李非偏有話明說,有人遇到不便將就一下就過了,李非非要提出改良意見,有人對背鍋避之唯恐不及,自己的鍋也能躲就躲,李非從不掩飾自己的錯誤。李非「收穫」了頭破血流,馮季明也收穫了靈感。
「徐向陽不好說,但徐向錢絕對不是一個守規矩的人。如果這件事背後的人是徐向錢,那就很麻煩。」
馮柏霖從馮季明的擔憂中察覺到了一絲即將涉險的信號,一種無力的宿命感緊緊包裹住了他。難道這就是冥冥中早已註定的命運嗎?明明是一個聰明的人,明明知道如何避重就輕,明明有別的路可以走,卻偏要選一條最具挑戰也最危險的路。馮柏霖的心重重地落回到身體裡,是啊,像他弟弟這樣的人,一個永不停歇地追尋生命意義的人,不可能就此停下腳步,成功只會讓他邁向更大的挑戰。某種程度上來說,李非和馮季明是同一類人。
「規矩本來就是給守規矩的人定的,現實往往是不守規矩的人打贏了。」在不守規矩的人眼裡根本不存在規則,作為兄長,馮柏霖不願看到馮季明身陷鬥爭的漩渦,倒不如像父親一樣默默無聞地做一輩子學問。
馮柏霖不明白,自與梁正丘合作的那一天起,命運的齒輪就已經將他們無法迴轉地嚙合在了一起。
「規矩是孫悟空頭上的緊箍,是束縛,也是保護。他們要是不守規矩,自然後患無窮。」馮季明對此十分不屑。
「歷史上有多少人沒等來報應就當了殉道者!」世間自有它的平衡之道,但平衡是需要時間的,需要時間迷失,需要時間積怨,需要時間聚勢。
殉道者?!馮季明茫然地想道,他會是又一個殉道者嗎?他追隨的「道」又是什麼?真的值得為了那個「道」犧牲自己嗎?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他這一輩子活得值了嗎?
拋開這些虛無縹緲的問題,馮季明回到了他真實面臨的選擇。徐家兄弟的介入,勢必會截斷他與李非的聯繫,如若不斷,未來他將面對更加棘手的「審判」,如若不想斷,馮季明當下立於信息的制高點,此時入局無疑是最佳時機,可以打個趁其不備。
想到這裡,馮季明站起了身,他走到山峰前眺望遙遠的天際線,內心無限感慨,終究走到了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