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家鄉的小紅頭
「蔡老闆」說的不是假話。他家裡沒有門路,他那些有門路的大學同學在政府部門上班的人也不是一位兩位。
「我覺得你當收派員是屈才了。」蔡小貴經常直來直去的這樣說「蔡老闆」,而「蔡老闆」卻淡淡一笑,小聲地回答:「如果某人覺得自己屈才了,那一定是他的圈子不夠牛。」若單從學歷上看,蔡小貴是粵海四街網點幾個初中畢業生之一,一旦工作累了,這傢伙就抱怨自已學歷太低,不然才不當收派員呢,還嘆息當收派員這麼多年來,沒有攢到什麼錢,去年結的婚,新婚妻子還在老家種田,一打電話就吵著要來深圳,可是她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又沒有什麼技術,來深圳只能坐吃山空,那蔡小貴可養不起一位「居家太太」。
「你們結婚不久,這樣兩地分居也不是個辦法,我建議你還是把老婆接到深圳來。不管怎麼說,有老婆在身邊,房子大小無所謂,畢竟像個家呀。老話不是說嘛,丑妻居家,萬事不差…」杜遲深有體會地這樣勸蔡小貴。
杜遲有時在晚上想想他自已的婚姻,算得上是先甜後澀。剛結婚那一兩年,杜遲無論在網點加班多晚,他都是想回家的,這是心靈上的需求。在杜遲看來,鍾黛絕對是賢妻良母,後來雖然雙方離異,但說起原因來,他覺得還是他這位做丈夫的沒有盡到責任。
「不應該讓鍾黛到那鬼地方上班。」杜遲有時又這樣想,不過鍾黛曾說的「我不上班你有能力養我嗎?」這句話讓他久久不能忘懷。
「我的婚姻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我媽曾責斥我為什麼要離婚,到現在我還都說不清楚的。」杜遲有時又是這樣為自已的婚姻定性。
其實,所處的環境總是在影響人類,婚姻是首當其衝地被社會環境影響,所以,當恩愛夫妻或是很不對付的夫妻最後以離婚收場,你真要是說出誰對誰錯,那都是一面之詞,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又有人說,被女人拋棄過的男人容易患上恐婚症。杜遲也算是被妻子拋棄的男人,但他並沒有患上恐婚症,他還有愛的需求。每當夜深人靜,他的需求會更旺,甚至會灼痛人心。
「你離婚後又沒有孩子負擔,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還是孤單一人呢?你願意這樣一直做一位身上沒有吻痕的男人嗎?」有時,網點的同事這樣好奇地問杜遲,可杜遲回答不上來,他不知道他離婚後為什麼沒有再婚。要說他要求高,那是扯蛋。一個無錢無權無勢的二婚頭,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還要對另一半有什麼高的要求,不是瘋子,也是腦子裡有妄想症。
「離婚後,我一直沒有遇上合適的女人。」這句話可能是對杜遲沒有再婚的最好的教科書般的詮釋。
什麼叫合適的婚姻?古語道得很明白:能配龍,鳳配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網點的「蔡老闆」比杜遲還大幾歲,他至今沒有結婚。有人問他談過戀愛沒有,他重重地點點頭,「上大學時談過,後來她到家鄉稅局所上班了,我們之間那點愛情自然就一風吹掉了。」
「天下女人多的是,特別是深圳,我每次走進電梯,看到的全是女孩子。」小占似乎是流著口液在向「蔡老闆」說。其他的同事聽後大笑,這種笑中含有說不出來的味道,本以為「蔡老闆」會生氣,沒有想到他仍然淡淡地一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杜遲聽懂了「蔡老闆」這句話。這是農民領袖陳勝和吳廣說的,現在多來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我記得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名言,叫苟富貴,勿相忘。你老兄以後要能形成大氣候,不要忘記我們曾在一起收派件呀。」杜遲開玩笑地這樣說。其他同事聽著更加好笑起來,因為他們還沒有聽說過,送快遞的還能將「鴻鵠之志」予以實現。
蔡老闆平時和杜遲溝通得並不過,自從杜遲說過上述那段話後,蔡老闆就有意無意地接觸杜遲。
「我聽說你到深圳來後,就進入快遞行業,你覺得快遞這個行業怎麼樣?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杜遲聽到蔡老闆問自已這樣的問題,心扉一下子被打開了。
「這個行業前景廣闊。」
「為什麼?」
杜遲不假思索地答:「因為快遞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你想一想,現在好多年輕人不願上街買東西,喜歡在網上採購貨物,這樣我們快遞人的機會就來了…」
蔡老闆打斷杜遲的話,握著杜遲的手,「你真厲害!」
杜遲被蔡老闆這句話說蒙圈了,正要問他,手機又響了,是老家初中同學張革平打過來的。上次回家聽他父親說過他的事,後來因為杜母發生意外,杜氏兄弟當然沒有參加那年舉辦的同學會。
「你們公司缺人嗎?我想來深圳…」
杜遲一聽,心裡一擱咯。老家就是這樣,也不知道他們是出乎什麼樣的心裡,要說你在外面混得好時,盡口向大的方面說;要說你在外面混得不好時,也是不顧實際地危言聳聽。張革平要到「杜遲公司」來打工,肯定是聽他父親張會計言過其實地說出來的。
「你不是自已在街鎮開了一家小紅頭食品廠嗎?為什麼要到深圳來呢?」
張革平有氣無力地在電話那頭說,在電話里說不清楚,還是見面後再說。
杜遲只得答應張革平讓他考慮考慮,要是有門路子再打電話給他。
在幫人的態度上,杜遲秉承了他父親的性格。只要有人求他辦事,從沒有一口回絕過,總是想盡辦法去幫助別人,搞得別人懷著很大的希望,以為他能辦成,結果卻很多事他是辦不了,幫不上忙的。
杜遲回憶起來了。上次張會計說他兒子張革平食品廠里的小紅頭滯銷,連大年三十還在外面躲債,難道張革平食品廠的小紅頭還沒有找到銷路?
家鄉小紅頭是地方特色產品,據縣誌記載,小紅頭原是貢進皇帝吃的御品,一般的老百性是吃不上的。相傳在明代,有一位小紅頭廠調味師,他家女兒一直想吃小紅頭,每次父親出門到廠里做工時,女兒都瞪著淚汪汪的雙眼,問父親今天回來是否可以帶上一盒小紅頭。調味師實在不忍心女兒每天都失望地看著他回來,終於有一天,趁其他人不注意,調味師偷回來了幾個小紅頭,等他跑回家正要給寶貝女兒吃時,官府來人了…
現在社會發展了,普通百性也有吃上小紅頭的機會,怎麼反而沒有人吃呢?這倒讓杜遲想起一件事。上次杜快說他現在正在為龍崗一家食品企業送「懶糕」,還說他負責的玫瑰小區女孩子們都喜歡吃「懶糕」。杜遲想到這裡,打了一個電話給杜快,想了解一下這個「懶糕」的具體情況。
原來這種「懶糕」是源於福建台灣一帶地方糕點-紅龜粿經加工改裝而成的。龍崗這家企業老闆是福州人,好幾年前,他收購了龍崗這家瀕臨破產的食品生產企業,然後將產品進行改良,生產出現在的「懶糕」。在人們印象里,生產糕類食品已是夕陽行業,只是佳節慶典時才會出現糕品,以點輟喜慶氣氛。現在糕類都是農村或老年人吃的東西,不可能在年輕人特別是大都市年輕人中間流行,而「懶糕」偏偏成了大都市年輕人的喜愛,讓人意想不到。
「這種糕點在超市里買不到的,都是從網絡上採購的。」杜快的回答讓杜遲茅塞頓開。上次回去看到家鄉人都可以上網的,有電腦的人家也不是少數,如果張革平將家鄉的小紅頭拿到網上去賣,指不定還是有銷路的。
一種好奇的想法促使杜遲打電話給張革平。
「這個問題我們想過呀,就是快遞費太貴。」
杜遲一聽張革平這樣在嘆,馬上問他是通過哪家快遞公司發的貨。
「發快遞還是能哪一家?老郵政唄。」
杜遲明白了,像小紅頭這樣的食品肯定有一個宣傳期,銷量由小到大,漸漸增長,剛在網上賣時銷量不大,快遞費當然會很貴;若銷量上來了,那快遞費就會大幅降下來。但若只通過郵老大,服務「馬馬虎虎」,速度「慢慢騰騰」,價錢「沒得商量」的舊模式乃存在於鄉鎮,是滿足不了小紅頭運送新需求的。
「你在家不要急躁,我來幫你打聽打聽快遞費的問題,然後給你回復。」
經杜遲一打聽,全國幾家比較有名的快遞公司都沒有在老家街鎮設快遞網點,它們不可能專門從縣城發一輛車到偏僻的街鎮。
杜遲又和如來急快遞公司運營部門進行了聯繫,運營部門說在合肥地區,快遞線路能開到縣城已是虧損買賣啦,再向下街鎮,那肯定是不能開設快遞班車的。
在本公司內部吃了閉門羹後,杜遲幾乎失去了信心,不過他還沒有死心,心裡還在數家鄉的可以向外賣的東西。工業產品是沒有的,老家自古就沒有過一家像樣的工廠。古代如此,現在也差不多。
茶葉!石嘴的茶葉!杜遲記得他第一次來深圳時,杜母叫他帶幾袋石嘴茶葉給成叔叔,成叔叔又送一袋給了玫瑰小區保安班長,班長喝了後直呼「好茶!」
「如果能在網上將家鄉茶葉和小紅頭綁連在一起銷售,豈不是一種可以增加銷量的生意辦法?只要有了銷路,就不愁沒有快遞公司去拉貨!」
杜遲馬上將自已的想法打電話告訴了張革平。張革平畢竟是多年的生意人,他聽懂了杜遲的意思,只是快遞費這一塊他總是沒有底。「要在現在這快遞價格基礎上降一半,我的小紅頭才能向縣外賣。」
杜遲想到了袁寶成。前段時間,袁定成還說他要向省外發展代理網點,不然他的生意就遇到瓶頸了。
「我覺得你當收派員是屈才了。」蔡小貴經常直來直去的這樣說「蔡老闆」,而「蔡老闆」卻淡淡一笑,小聲地回答:「如果某人覺得自己屈才了,那一定是他的圈子不夠牛。」若單從學歷上看,蔡小貴是粵海四街網點幾個初中畢業生之一,一旦工作累了,這傢伙就抱怨自已學歷太低,不然才不當收派員呢,還嘆息當收派員這麼多年來,沒有攢到什麼錢,去年結的婚,新婚妻子還在老家種田,一打電話就吵著要來深圳,可是她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又沒有什麼技術,來深圳只能坐吃山空,那蔡小貴可養不起一位「居家太太」。
「你們結婚不久,這樣兩地分居也不是個辦法,我建議你還是把老婆接到深圳來。不管怎麼說,有老婆在身邊,房子大小無所謂,畢竟像個家呀。老話不是說嘛,丑妻居家,萬事不差…」杜遲深有體會地這樣勸蔡小貴。
杜遲有時在晚上想想他自已的婚姻,算得上是先甜後澀。剛結婚那一兩年,杜遲無論在網點加班多晚,他都是想回家的,這是心靈上的需求。在杜遲看來,鍾黛絕對是賢妻良母,後來雖然雙方離異,但說起原因來,他覺得還是他這位做丈夫的沒有盡到責任。
「不應該讓鍾黛到那鬼地方上班。」杜遲有時又這樣想,不過鍾黛曾說的「我不上班你有能力養我嗎?」這句話讓他久久不能忘懷。
「我的婚姻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我媽曾責斥我為什麼要離婚,到現在我還都說不清楚的。」杜遲有時又是這樣為自已的婚姻定性。
其實,所處的環境總是在影響人類,婚姻是首當其衝地被社會環境影響,所以,當恩愛夫妻或是很不對付的夫妻最後以離婚收場,你真要是說出誰對誰錯,那都是一面之詞,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又有人說,被女人拋棄過的男人容易患上恐婚症。杜遲也算是被妻子拋棄的男人,但他並沒有患上恐婚症,他還有愛的需求。每當夜深人靜,他的需求會更旺,甚至會灼痛人心。
「你離婚後又沒有孩子負擔,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還是孤單一人呢?你願意這樣一直做一位身上沒有吻痕的男人嗎?」有時,網點的同事這樣好奇地問杜遲,可杜遲回答不上來,他不知道他離婚後為什麼沒有再婚。要說他要求高,那是扯蛋。一個無錢無權無勢的二婚頭,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還要對另一半有什麼高的要求,不是瘋子,也是腦子裡有妄想症。
「離婚後,我一直沒有遇上合適的女人。」這句話可能是對杜遲沒有再婚的最好的教科書般的詮釋。
什麼叫合適的婚姻?古語道得很明白:能配龍,鳳配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網點的「蔡老闆」比杜遲還大幾歲,他至今沒有結婚。有人問他談過戀愛沒有,他重重地點點頭,「上大學時談過,後來她到家鄉稅局所上班了,我們之間那點愛情自然就一風吹掉了。」
「天下女人多的是,特別是深圳,我每次走進電梯,看到的全是女孩子。」小占似乎是流著口液在向「蔡老闆」說。其他的同事聽後大笑,這種笑中含有說不出來的味道,本以為「蔡老闆」會生氣,沒有想到他仍然淡淡地一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杜遲聽懂了「蔡老闆」這句話。這是農民領袖陳勝和吳廣說的,現在多來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我記得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名言,叫苟富貴,勿相忘。你老兄以後要能形成大氣候,不要忘記我們曾在一起收派件呀。」杜遲開玩笑地這樣說。其他同事聽著更加好笑起來,因為他們還沒有聽說過,送快遞的還能將「鴻鵠之志」予以實現。
蔡老闆平時和杜遲溝通得並不過,自從杜遲說過上述那段話後,蔡老闆就有意無意地接觸杜遲。
「我聽說你到深圳來後,就進入快遞行業,你覺得快遞這個行業怎麼樣?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杜遲聽到蔡老闆問自已這樣的問題,心扉一下子被打開了。
「這個行業前景廣闊。」
「為什麼?」
杜遲不假思索地答:「因為快遞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你想一想,現在好多年輕人不願上街買東西,喜歡在網上採購貨物,這樣我們快遞人的機會就來了…」
蔡老闆打斷杜遲的話,握著杜遲的手,「你真厲害!」
杜遲被蔡老闆這句話說蒙圈了,正要問他,手機又響了,是老家初中同學張革平打過來的。上次回家聽他父親說過他的事,後來因為杜母發生意外,杜氏兄弟當然沒有參加那年舉辦的同學會。
「你們公司缺人嗎?我想來深圳…」
杜遲一聽,心裡一擱咯。老家就是這樣,也不知道他們是出乎什麼樣的心裡,要說你在外面混得好時,盡口向大的方面說;要說你在外面混得不好時,也是不顧實際地危言聳聽。張革平要到「杜遲公司」來打工,肯定是聽他父親張會計言過其實地說出來的。
「你不是自已在街鎮開了一家小紅頭食品廠嗎?為什麼要到深圳來呢?」
張革平有氣無力地在電話那頭說,在電話里說不清楚,還是見面後再說。
杜遲只得答應張革平讓他考慮考慮,要是有門路子再打電話給他。
在幫人的態度上,杜遲秉承了他父親的性格。只要有人求他辦事,從沒有一口回絕過,總是想盡辦法去幫助別人,搞得別人懷著很大的希望,以為他能辦成,結果卻很多事他是辦不了,幫不上忙的。
杜遲回憶起來了。上次張會計說他兒子張革平食品廠里的小紅頭滯銷,連大年三十還在外面躲債,難道張革平食品廠的小紅頭還沒有找到銷路?
家鄉小紅頭是地方特色產品,據縣誌記載,小紅頭原是貢進皇帝吃的御品,一般的老百性是吃不上的。相傳在明代,有一位小紅頭廠調味師,他家女兒一直想吃小紅頭,每次父親出門到廠里做工時,女兒都瞪著淚汪汪的雙眼,問父親今天回來是否可以帶上一盒小紅頭。調味師實在不忍心女兒每天都失望地看著他回來,終於有一天,趁其他人不注意,調味師偷回來了幾個小紅頭,等他跑回家正要給寶貝女兒吃時,官府來人了…
現在社會發展了,普通百性也有吃上小紅頭的機會,怎麼反而沒有人吃呢?這倒讓杜遲想起一件事。上次杜快說他現在正在為龍崗一家食品企業送「懶糕」,還說他負責的玫瑰小區女孩子們都喜歡吃「懶糕」。杜遲想到這裡,打了一個電話給杜快,想了解一下這個「懶糕」的具體情況。
原來這種「懶糕」是源於福建台灣一帶地方糕點-紅龜粿經加工改裝而成的。龍崗這家企業老闆是福州人,好幾年前,他收購了龍崗這家瀕臨破產的食品生產企業,然後將產品進行改良,生產出現在的「懶糕」。在人們印象里,生產糕類食品已是夕陽行業,只是佳節慶典時才會出現糕品,以點輟喜慶氣氛。現在糕類都是農村或老年人吃的東西,不可能在年輕人特別是大都市年輕人中間流行,而「懶糕」偏偏成了大都市年輕人的喜愛,讓人意想不到。
「這種糕點在超市里買不到的,都是從網絡上採購的。」杜快的回答讓杜遲茅塞頓開。上次回去看到家鄉人都可以上網的,有電腦的人家也不是少數,如果張革平將家鄉的小紅頭拿到網上去賣,指不定還是有銷路的。
一種好奇的想法促使杜遲打電話給張革平。
「這個問題我們想過呀,就是快遞費太貴。」
杜遲一聽張革平這樣在嘆,馬上問他是通過哪家快遞公司發的貨。
「發快遞還是能哪一家?老郵政唄。」
杜遲明白了,像小紅頭這樣的食品肯定有一個宣傳期,銷量由小到大,漸漸增長,剛在網上賣時銷量不大,快遞費當然會很貴;若銷量上來了,那快遞費就會大幅降下來。但若只通過郵老大,服務「馬馬虎虎」,速度「慢慢騰騰」,價錢「沒得商量」的舊模式乃存在於鄉鎮,是滿足不了小紅頭運送新需求的。
「你在家不要急躁,我來幫你打聽打聽快遞費的問題,然後給你回復。」
經杜遲一打聽,全國幾家比較有名的快遞公司都沒有在老家街鎮設快遞網點,它們不可能專門從縣城發一輛車到偏僻的街鎮。
杜遲又和如來急快遞公司運營部門進行了聯繫,運營部門說在合肥地區,快遞線路能開到縣城已是虧損買賣啦,再向下街鎮,那肯定是不能開設快遞班車的。
在本公司內部吃了閉門羹後,杜遲幾乎失去了信心,不過他還沒有死心,心裡還在數家鄉的可以向外賣的東西。工業產品是沒有的,老家自古就沒有過一家像樣的工廠。古代如此,現在也差不多。
茶葉!石嘴的茶葉!杜遲記得他第一次來深圳時,杜母叫他帶幾袋石嘴茶葉給成叔叔,成叔叔又送一袋給了玫瑰小區保安班長,班長喝了後直呼「好茶!」
「如果能在網上將家鄉茶葉和小紅頭綁連在一起銷售,豈不是一種可以增加銷量的生意辦法?只要有了銷路,就不愁沒有快遞公司去拉貨!」
杜遲馬上將自已的想法打電話告訴了張革平。張革平畢竟是多年的生意人,他聽懂了杜遲的意思,只是快遞費這一塊他總是沒有底。「要在現在這快遞價格基礎上降一半,我的小紅頭才能向縣外賣。」
杜遲想到了袁寶成。前段時間,袁定成還說他要向省外發展代理網點,不然他的生意就遇到瓶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