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人在變化
「現在公司的一招一式,我們基層收派員看不懂,聽不明。」有一天晨會上,當杜遲在向網點員工開讀公司最新下發的規章制度時,一名膽大的員工插話道。
說這話的人是一名工齡能與杜遲比高下的蔡小貴。在粵海四街網點,蔡小貴算是三朝元老級人物,網點剛開張時,蔡小貴就是當時的「五大金鋼」之一,因此,他在網點說話還是有一定份量的。
「有什麼不一樣?」杜遲反問蔡小貴。
蔡小貴白了白眼,「杜老大,你也是如來急公司的老員工了,難道你沒有感覺到嗎?」
杜遲本來還想「殺殺」這幫老油條的威風,但嘴動了幾下,卻說不出話來。蔡小貴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杜遲剛進如來急公司時,收派員的提成是派一票1.5元,收一票2.1元,還有重量提成。後來減到派一票1元,收一票1.8元。再後來,連重量提成都大幅下降。公司領導還振振有詞地說件量增加了,成本也增大了,所以,收派件提成要下降。
現在收派員的福利也少了,杜遲剛進公司那幾年,每逢節假日,網點員工必在一起聚聚餐,聊聊天,有時分部經理還過來捧捧場。現在不一樣了,總部動不動就說員工福利費超預算了,不能到酒店大吃大喝啦,搞得收派員一點興致也沒有。畢竟收派件還算是拼體力活的勞動,以年輕人占絕大數比例,忙歸忙,一顆玩心總是在萌動,若能在一起喝喝酒,唱唱歌,蹦蹦迪,又不要自已花錢,對團隊凝聚力還是很有裨益的。
杜遲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網點突然有三名員工患了重型流行性感冒,高燒不退,不得不住進醫院。在快遞網點,收派員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天同時有三名收派員不上崗,包裹很快就在網點積壓成山,嚴重影響收派時效,甚至會出現客戶投訴及拒付快遞費的情況發生。
情急之下,杜遲對另外幾名員工道:「你們今天多跑幾趟,收派的票件提成算你們的,另外,老子晚上還請你們幾個活寶吃大餐,不過,晚上超過10點,你們還沒有將今天的活幹完,大餐就免啦!」
員工一聽說杜老大請吃大餐,荷爾蒙激聚分泌,全身力氣暴漲,紛紛表示,今晚要不讓杜老大破財,咱們就是孬種!
其實這幫年輕人還真不是想吃那一頓飯,主要是年輕人在一起,喜歡「起鬨」、「賭狠」,哥們義氣,杜老大請客,這是看得起給面子的表現,無論如何都要完成他交待的任務。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思想和活法,有時候可以對他們講一些大道理,有些時候,哥們義氣可能更加立竿見影。
「公司少發一塊錢,其實不是那一塊錢的事,帶來的後果是人心的變化。」好幾年前,師傅林機鋒這樣和杜遲說過。當時杜遲並不能完全理解師傅的話,經這麼多年的經歷,杜遲深刻體會到了師傅的經驗之談。
「我聽說公司現在一門心思地想上市,對我們這些可有可無的收派員不重視啦!」晨會上另外一名員工也在叫。
要說公司不重視收派員崗位,那杜遲怎麼都不相信。沒有他們這些收派員沒日沒夜地跑,如來急公司能發展得這麼快?關於這一點,孫老闆怎麼會不知道呢?就拿上一次孫老闆來粵海四街網點業務體驗,了解到收派員工服少發的問題,下個月所有如來急快遞公司收派員人人都領到一套新工作服。不過,通過收派員工作服這件事也讓基層員工看到一個現象,現在公司大了,大小領導多如牛毛,這些所謂的領導其實不是真正地在做實事,一層領導做給上層領導看,巴結、奉場作戲甚囂塵上。「員工要笑臉對著客戶,屁股對著領導。要做好工作中的一員,不要做工作中的演員。」這是孫老闆反覆強調的工作作風,但在工作實際中,現在的公司文化氛圍,你用屁股對著領導試試看,會讓你生無可戀的活著。如果你只會傻了吧唧的幹活,而不會邊干邊演,那你永遠是領導口中的「差孩子」。
「什麼員工績效考核,全他媽的領導說了算。」這是一些員工私下裡發的牢騷。
事實有時確實如此,這也許是所謂大公司的「大公司通病」。
「用量化指標來考核員工,讓公司考核趨於公平公正!」口號喊得震天響,結果出現很多網點為了指標而指標。極端的,有網點或員工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有意或不得不做假、作弊。有一年中秋,總部銷售部給各大區下達硬性任務,必須要賣多少多少盒月餅,結果有的網點或地區分部為了完成下達的任務,也給收派員下達銷售月餅的指標,導致一些膽小或銷售能力差的收派員不得不自已花工資去買月餅,算作公司銷售任務。臉皮厚的收派員不斷地纏著客戶,求求他們多買幾塊月餅,搞得客戶懷疑如來急公司到底是快遞公司還是賣月餅的公司。
「上面領導一發話,下面收派員跑斷腿。」這是一些地方收派員自嘲的格言。
杜遲對公司這些無論好的還是壞的,看得多,評說的比以前少了。有同事說他裝深沉是為了想當官。「我老杜想當官?」當杜遲聽別的同事這樣說他時,他會睜大眼地反駁,但事實是他確實曾應聘過儲備區總。那次應聘儲備區總活生生地告訴身邊的同事,杜遲是有「官癮」的。後來杜遲乾脆不管別人怎麼評論他,他竟學會了「走自已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但公司大小領導到粵海四街網點來視察工作時,杜遲還是小心地照顧周旋著,不會有得罪人的舉動。以前杜遲吃過得罪領導的虧。那還是在青島上班,當時他是青島中轉場臨時負責人,公司也沒有下文任命他,他竟在中轉場大呼小叫地主動地指揮這指揮那。曾有一天下午,正好是快遞中轉尖峰時段,從總部來了一位新進入公司的大領導。據說這位新領導曾是某大銀行的高管,他的名字在網絡上一搜就能搜到,牛B轟轟地能嚇得死人,收派員聽到他的名字像如雷貫耳般地存在。那天這位新領導來到中轉場時,也不按照中轉操作規則行事,直接跑到中轉區域觀看正在跳動的快件。
「這位領導,中轉期間不得進入中轉區域!」一句硬綁綁的話像是逐客令一樣,直接將那位新領導「轟走」。結果呢,還沒有一個月時間,那新領導在「如來急快遞」雜誌上發表了長達一萬多字的大文章,列舉了中轉場十大問題,其中八大問題指名道姓的說是在青島二級中轉場發生的。
「中轉場有這麼多的問題,你平時瞪著那兩隻大眼睛都看不見嗎?」林機鋒一手握著那本雜誌,一手指向中轉場內部區域,口氣極其嚴冷的問杜遲。
這次被師傅林機鋒開罵,是杜遲認識林機鋒以來的首次。就是以前在他手下做收派員學徒時,他腦子裡對快遞操作一片空白,林師傅也沒有這樣罵過他,還說腦子一片空白是最好的,能畫最美最靚的圖畫。
「看來在你師傅眼裡,領導高於同事,領導高於朋友,領導高於友情。典型的三高人物。」這是另一位同事總結出來後向杜遲評說。
後來杜遲又一想,師傅林機鋒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要整他,或給他難堪。那位總部新來的大領導在文章里說的問題,青島二級中轉場還是真存在的,只不過大領導他水平高,一下子就總結出來並形成文字,而杜遲他們這幫基層員工是身在其中不知其味罷了。
「領導提出來的問題,我們中轉場要及時整改。」這是營運部一位小領導給青島二級中轉場下的死任務。
企業或單位或一個人往往就是這樣,要找出你的問題,遠比解決你的問題難度小。就拿人來說吧,你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和同學們都能指得出來你那裡那裡不行,需要補什麼課,但真要你設身處地去補這個課,可就是不簡單起來了。
「領導比員工好做。」有一段時間,杜遲竟有這樣的天真想法。縱觀他在如來急快遞公司工作經歷,他也當過幾段時間的小領導(畢竟手下還有幾名收派員),後來又一想,管那幾名收派員並不輕鬆如願。在深圳電子市場網點時,杜遲手下曾有九名收派員,他承包的片區面積比現在粵海四街網點一半還大。「我要自已能收派得過來,我肯定不請你們這些爺來當收派員。」這是一次杜遲怎麼都搞不定那幾名手下收派員時,深深地嘆息道。
但人都是有進步的,杜遲也一樣地有進步。從與基層員工打交道中,杜遲也學到了一些門道和技巧,現在他在粵海四街網點兼職網點主管,手下收派員比在電子市場那會要多很多,管理難度自已覺得反而還是小了一些。
「以前的員工是什麼文化素質,現在的收派員是什麼文化素質。你沒有聽說過大學生收派件的嗎?」當杜遲與以前的小馬在QQ上聊天時,小馬是這樣認為的。小馬說得也算對,粵海四街網點五十幾號收派員,初中畢業的沒有幾名,絕大部分收派員都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蔡老闆」說他還是大專畢業生,只不過他畢業的那一年正好是高校不包分配,他才走進自主創業的圈子,要是退回幾年,他蔡老闆說不定還是政府官員呢。
說這話的人是一名工齡能與杜遲比高下的蔡小貴。在粵海四街網點,蔡小貴算是三朝元老級人物,網點剛開張時,蔡小貴就是當時的「五大金鋼」之一,因此,他在網點說話還是有一定份量的。
「有什麼不一樣?」杜遲反問蔡小貴。
蔡小貴白了白眼,「杜老大,你也是如來急公司的老員工了,難道你沒有感覺到嗎?」
杜遲本來還想「殺殺」這幫老油條的威風,但嘴動了幾下,卻說不出話來。蔡小貴說的不是沒有道理,杜遲剛進如來急公司時,收派員的提成是派一票1.5元,收一票2.1元,還有重量提成。後來減到派一票1元,收一票1.8元。再後來,連重量提成都大幅下降。公司領導還振振有詞地說件量增加了,成本也增大了,所以,收派件提成要下降。
現在收派員的福利也少了,杜遲剛進公司那幾年,每逢節假日,網點員工必在一起聚聚餐,聊聊天,有時分部經理還過來捧捧場。現在不一樣了,總部動不動就說員工福利費超預算了,不能到酒店大吃大喝啦,搞得收派員一點興致也沒有。畢竟收派件還算是拼體力活的勞動,以年輕人占絕大數比例,忙歸忙,一顆玩心總是在萌動,若能在一起喝喝酒,唱唱歌,蹦蹦迪,又不要自已花錢,對團隊凝聚力還是很有裨益的。
杜遲清楚地記得有一次,網點突然有三名員工患了重型流行性感冒,高燒不退,不得不住進醫院。在快遞網點,收派員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天同時有三名收派員不上崗,包裹很快就在網點積壓成山,嚴重影響收派時效,甚至會出現客戶投訴及拒付快遞費的情況發生。
情急之下,杜遲對另外幾名員工道:「你們今天多跑幾趟,收派的票件提成算你們的,另外,老子晚上還請你們幾個活寶吃大餐,不過,晚上超過10點,你們還沒有將今天的活幹完,大餐就免啦!」
員工一聽說杜老大請吃大餐,荷爾蒙激聚分泌,全身力氣暴漲,紛紛表示,今晚要不讓杜老大破財,咱們就是孬種!
其實這幫年輕人還真不是想吃那一頓飯,主要是年輕人在一起,喜歡「起鬨」、「賭狠」,哥們義氣,杜老大請客,這是看得起給面子的表現,無論如何都要完成他交待的任務。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思想和活法,有時候可以對他們講一些大道理,有些時候,哥們義氣可能更加立竿見影。
「公司少發一塊錢,其實不是那一塊錢的事,帶來的後果是人心的變化。」好幾年前,師傅林機鋒這樣和杜遲說過。當時杜遲並不能完全理解師傅的話,經這麼多年的經歷,杜遲深刻體會到了師傅的經驗之談。
「我聽說公司現在一門心思地想上市,對我們這些可有可無的收派員不重視啦!」晨會上另外一名員工也在叫。
要說公司不重視收派員崗位,那杜遲怎麼都不相信。沒有他們這些收派員沒日沒夜地跑,如來急公司能發展得這麼快?關於這一點,孫老闆怎麼會不知道呢?就拿上一次孫老闆來粵海四街網點業務體驗,了解到收派員工服少發的問題,下個月所有如來急快遞公司收派員人人都領到一套新工作服。不過,通過收派員工作服這件事也讓基層員工看到一個現象,現在公司大了,大小領導多如牛毛,這些所謂的領導其實不是真正地在做實事,一層領導做給上層領導看,巴結、奉場作戲甚囂塵上。「員工要笑臉對著客戶,屁股對著領導。要做好工作中的一員,不要做工作中的演員。」這是孫老闆反覆強調的工作作風,但在工作實際中,現在的公司文化氛圍,你用屁股對著領導試試看,會讓你生無可戀的活著。如果你只會傻了吧唧的幹活,而不會邊干邊演,那你永遠是領導口中的「差孩子」。
「什麼員工績效考核,全他媽的領導說了算。」這是一些員工私下裡發的牢騷。
事實有時確實如此,這也許是所謂大公司的「大公司通病」。
「用量化指標來考核員工,讓公司考核趨於公平公正!」口號喊得震天響,結果出現很多網點為了指標而指標。極端的,有網點或員工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有意或不得不做假、作弊。有一年中秋,總部銷售部給各大區下達硬性任務,必須要賣多少多少盒月餅,結果有的網點或地區分部為了完成下達的任務,也給收派員下達銷售月餅的指標,導致一些膽小或銷售能力差的收派員不得不自已花工資去買月餅,算作公司銷售任務。臉皮厚的收派員不斷地纏著客戶,求求他們多買幾塊月餅,搞得客戶懷疑如來急公司到底是快遞公司還是賣月餅的公司。
「上面領導一發話,下面收派員跑斷腿。」這是一些地方收派員自嘲的格言。
杜遲對公司這些無論好的還是壞的,看得多,評說的比以前少了。有同事說他裝深沉是為了想當官。「我老杜想當官?」當杜遲聽別的同事這樣說他時,他會睜大眼地反駁,但事實是他確實曾應聘過儲備區總。那次應聘儲備區總活生生地告訴身邊的同事,杜遲是有「官癮」的。後來杜遲乾脆不管別人怎麼評論他,他竟學會了「走自已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但公司大小領導到粵海四街網點來視察工作時,杜遲還是小心地照顧周旋著,不會有得罪人的舉動。以前杜遲吃過得罪領導的虧。那還是在青島上班,當時他是青島中轉場臨時負責人,公司也沒有下文任命他,他竟在中轉場大呼小叫地主動地指揮這指揮那。曾有一天下午,正好是快遞中轉尖峰時段,從總部來了一位新進入公司的大領導。據說這位新領導曾是某大銀行的高管,他的名字在網絡上一搜就能搜到,牛B轟轟地能嚇得死人,收派員聽到他的名字像如雷貫耳般地存在。那天這位新領導來到中轉場時,也不按照中轉操作規則行事,直接跑到中轉區域觀看正在跳動的快件。
「這位領導,中轉期間不得進入中轉區域!」一句硬綁綁的話像是逐客令一樣,直接將那位新領導「轟走」。結果呢,還沒有一個月時間,那新領導在「如來急快遞」雜誌上發表了長達一萬多字的大文章,列舉了中轉場十大問題,其中八大問題指名道姓的說是在青島二級中轉場發生的。
「中轉場有這麼多的問題,你平時瞪著那兩隻大眼睛都看不見嗎?」林機鋒一手握著那本雜誌,一手指向中轉場內部區域,口氣極其嚴冷的問杜遲。
這次被師傅林機鋒開罵,是杜遲認識林機鋒以來的首次。就是以前在他手下做收派員學徒時,他腦子裡對快遞操作一片空白,林師傅也沒有這樣罵過他,還說腦子一片空白是最好的,能畫最美最靚的圖畫。
「看來在你師傅眼裡,領導高於同事,領導高於朋友,領導高於友情。典型的三高人物。」這是另一位同事總結出來後向杜遲評說。
後來杜遲又一想,師傅林機鋒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要整他,或給他難堪。那位總部新來的大領導在文章里說的問題,青島二級中轉場還是真存在的,只不過大領導他水平高,一下子就總結出來並形成文字,而杜遲他們這幫基層員工是身在其中不知其味罷了。
「領導提出來的問題,我們中轉場要及時整改。」這是營運部一位小領導給青島二級中轉場下的死任務。
企業或單位或一個人往往就是這樣,要找出你的問題,遠比解決你的問題難度小。就拿人來說吧,你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和同學們都能指得出來你那裡那裡不行,需要補什麼課,但真要你設身處地去補這個課,可就是不簡單起來了。
「領導比員工好做。」有一段時間,杜遲竟有這樣的天真想法。縱觀他在如來急快遞公司工作經歷,他也當過幾段時間的小領導(畢竟手下還有幾名收派員),後來又一想,管那幾名收派員並不輕鬆如願。在深圳電子市場網點時,杜遲手下曾有九名收派員,他承包的片區面積比現在粵海四街網點一半還大。「我要自已能收派得過來,我肯定不請你們這些爺來當收派員。」這是一次杜遲怎麼都搞不定那幾名手下收派員時,深深地嘆息道。
但人都是有進步的,杜遲也一樣地有進步。從與基層員工打交道中,杜遲也學到了一些門道和技巧,現在他在粵海四街網點兼職網點主管,手下收派員比在電子市場那會要多很多,管理難度自已覺得反而還是小了一些。
「以前的員工是什麼文化素質,現在的收派員是什麼文化素質。你沒有聽說過大學生收派件的嗎?」當杜遲與以前的小馬在QQ上聊天時,小馬是這樣認為的。小馬說得也算對,粵海四街網點五十幾號收派員,初中畢業的沒有幾名,絕大部分收派員都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蔡老闆」說他還是大專畢業生,只不過他畢業的那一年正好是高校不包分配,他才走進自主創業的圈子,要是退回幾年,他蔡老闆說不定還是政府官員呢。